【每日读经】11月01日:约翰福音10-12章辅读

2023-10-29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43-1约翰福音辅读.jpg


约翰福音


第10章音频朗读:


第11章音频朗读:


第12章音频朗读:


第10章辅读

羊圈的比喻(十1~10)


牧羊人与羊的比喻是犹太人所熟悉的。诗人大卫曾描述神为牧羊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二十三1;另参诗七十七20,七十九13,八十1)神亦以牧羊人自称,衪将带领祂的羊群以色列人(参结三十四11~24;赛四十11)。再加上巴勒斯坦是一个牧羊地区,所以耶稣所讲的比喻,是他们可以领会的。


牧羊人也有真与假的分别:假的牧羊人好像“强盗”和“贼”(1、10节),他们进入羊栏时,并不是堂堂正正,而是偷偷进去的,他们入羊圈的目的是毁坏和残害。真正的牧羊人与羊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彼此认识(3节),牧羊人引导他的羊,羊群也跟着他(4节)。


主耶稣自言是羊的门(7~10节):牧羊人在羊群出入时常站在门口,点算羊的数目,照管羊的安全。主耶稣用这比喻表明祂是救恩的门,凡经过这门的,便得着救赎的恩典,得到丰盛的生命、饱足和安全。


我们有否认识这位牧羊人?有否经过祂救恩的门,使我们得着丰盛的生命?


这是主耶稣一个宝贵的应许:“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10节)但愿我们都能把握并得着这应许。


祈祷:主啊,我愿进入祢的羊圈中,被祢所爱顾和牧养。


好牧人(十11~29)


耶稣继续解释好牧人与假牧人的分别,祂并且宣称自己是“好牧人”。


好牧人为羊舍命:一位真正的牧羊人自出生时已预备了承担牧羊的责任,他长大后便执行这任务。他是羊的好朋友,牧羊人与羊彼此认识(14、27节)。牧养羊群常会遇到危险,例如狼来侵犯(12节),但是他会不顾生命来保护羊群。然而那些只为金钱当牧羊人的,当遇到危险时,便会不顾羊群而逃走(13节)。主耶稣藉此表明祂将会为人舍弃生命,这舍弃是祂自己愿意的(18节),因为祂爱世人。


祂使羊合成一群(16节):人常有排外的本性,尤其是当人享有某些利益时,便不愿与他人共享。犹太人便有这危机,认为神只顾念他们,但是耶稣很清楚指出,祂是“世界的光”(八12),祂深愿普世的人都能被吸引在祂的爱顾中,所以祂说“我另外有羊……我必须领他们来”这是主的心愿,我们有否明了,并作出回应,将福音广传,使更多的人能进入这羊圈之中?


虽然主愿意世人都在祂的爱顾中,但是祂也晓得有些人不是祂的羊(26节),这看来是一种预定论,但主耶稣清楚解释其原因:“只是你们不信。”


主赐予属祂的人有永远的生命,这生命是稳固的,因为天父“比万有都大”(29节),这些羊是天父赐给主耶稣的,因此没有人可夺去。正如犹太书所说,祂是那位“能保守你们不失脚”的神。


祈祷:主啊,我愿意活在祢的牧养和爱顾中,也愿引领他人同归在祢的羊圈内。


父与子原为一(十30~42)


耶稣又向犹太人宣告祂的神性:“我与父原为一。”(30节)但是犹太人并不相信祂,反指摘祂“说僭妄的话……将自己当作神”(33节),甚至用石头打祂(31节)。面对这些不信的人,耶稣用了三个不同的论证与他们辩论:


1. 祂所作的善事(32节):耶稣曾医治瞎子,使瘸腿的行走、长大麻疯的得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等(参太十一5)。耶稣问他们究竟是哪一件事使他们要用石头打祂呢?他们的理由是由于祂大胆的宣称。


2. 祂被分别为圣,又被差到世界来(34~36节):耶稣在此引用了诗篇八十二6,该篇诗乃是对审判官警告的说话,他们不应以不公义的手段对待那些贫困无知的人,最后提醒这些犹太人,祂“是神,是至高者的儿子”。出埃及记二十一6用来指审判官的字,原文也作神。耶稣的辩论乃是这样:既然他们也可以被称为神,为什么祂不可以呢?耶稣更指出:


①祂被分别为圣,即是被分别出来属于神,为神所使用的意思。例如安息日是圣日(参出二十8)、祭司是圣职(参代下二十六18)、先知是分别为圣的(参耶一5),耶稣亦同样清楚自己的身分与使命。


②祂被差到世间。“差”这个字有近乎“差派大使”的意思,耶稣被差到世间,成为神的代表,完成神所差派的使命。


3. 祂行父神的事(37~38):耶稣行父神的事,向我们施行救恩。


祈祷:主啊,祢在我们身上所作奇妙的恩典,我们亲自看见了,并且相信祢是神的儿子。──《新旧约辅读》


第11章辅读

祢所爱的人病了(十一1~16)


思想:耶稣基督虽然是神,但祂与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将爱带进世间的家庭中。


《约翰福音》共记载耶稣行了七个神迹(参二1~11,四46~54,五2~9,六1~14、16~21,九1~12,十一1~44)。这里所记载的是最后一个神迹。这个神迹充分表达了耶稣对人的友爱,和祂对使命的承担。


耶稣对人的友爱:耶稣和住在伯大尼的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一家有亲密的友谊关系,他们曾接待过耶稣(参路十38~42)。这时,拉撒路病了,姊妹两人打发人去见祂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3节)她们并没有清楚道出要求,但是她们知道耶稣必会来医治她们的兄弟,因为拉撒路是祂所爱的人。


耶稣对使命的承担:耶稣没有立刻前去,他在原处逗留了两天。祂这样作,为要指出祂所作的一切,完全在祂主权的安排下,而非基于其他因素(参七6)。门徒又告诉他,在犹太地有人想要杀祂,但是祂仍决定前往。主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9节)祂的意思是说假若人行在光明中,便会安全(9~10节)。按着神的旨意行事的人,也会得到安全的保障。此外,神命定每日之长短,是人不能改变的,祂的时间仍未来到,没有人可以改变,祂仍可作祂要作的事。


耶稣将要施行神迹,彰显祂的荣耀,使人相信祂(11~16节)。耶稣说“拉撒路睡了”,但是祂的门徒并不明白,于是耶稣便清楚指出“拉撒路死了”。祂要前往便拉撒路复活,并且使他们看见祂的作为,使他们相信祂。基督教的明证就是看见耶稣基督所行的事,我们也是看见祂在我们身上所作的奇事,以致相信祂是神的儿子。


祈祷:主啊,让我生活在祢的引导下,这是最稳固的保障。


掌管生命和复活的主(十一17~46)


主耶稣来到马大、马利亚所住的地方时,拉撒路已死了四天(17节)。姊妹两人当然相当悲痛,而且心中对耶稣也有些微的埋怨。她们曾先后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21、32节)她们埋怨耶稣在听到她们报告拉撒路病了的消息后,还不尽快赶至,这埋怨的心态看来是人之常情。我们有否在未蒙主应允时,存着埋怨的心?


虽然如此,她们对主仍存有信心,马大说:“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22节)主耶稣回答说:“你兄弟必然复活。”(23节)然而,马大只存着犹太人对复活的观念──末日才有复活之事(24节)。主耶稣继续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25节)这应许有两个意思:一方面是指将来的复活,另一方面是指今世的生命。相信祂的人能出死入生,得着基督所赐的生命,与神和好,因为死的意思也指与神隔绝(26节)。


我们再次看到主耶稣是一位对人充满怜悯的主,当祂看见马利亚和其他人为拉撒路的死而悲哀时,祂也哭起来(33~35节)。主对人的怜悯实在是我们的安慰。


最后,主彰显祂的能力,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过来(38~44节)。这里有一件值得我们学习的事:主在叫拉撒路复活之先,祂先祷告神,祈求天父的帮助(41~42节)。当我们看来有力量作某些事时,我们会否仍然祈求神的帮助呢?


祈祷:主啊,我知道祢是一切力量与帮助的来源,帮助我谦卑地信赖祢,倚靠祢的力量。


丑恶的勾当(十一47~57)


耶稣行了很多神迹,于是有多人相信了祂(参十一45),这使法利赛人和祭司们感到恐慌(48节),他们惧怕有更多人相信耶稣,因此他们会失却了领导的地位。此外,他们更惧怕耶稣因得到多人跟随,渐渐形成势力而产生对政府的干扰。由于罗马政府为一庞大帝国,管辖的地方广阔,于是罗马政府也容许若干地方组织管理地方内部的事,例如犹太人的公会管理犹太人宗教的事务。只要没有发生动乱,罗马政府便不会干涉地方内部的事;假若发生动乱,罗马政府便会严厉对付动乱。法利赛人和祭司就是惧怕耶稣和祂的跟随者会产生动乱,引起罗马政府的忿怒,派兵对付犹太人,甚至连他们所拥有的权力都被夺去。


犹太人相信大祭司可向神求问有关国家民族的命运(参民二十七18~21)。该亚法便是当年的大祭司,他所说的话只是认为假若耶稣死了,总比令罗马政府忿怒,连累全国为妙。但是很奇妙的,神可借用一个不义的人,将祂的心意向人启示。耶稣不但为犹太国民死,更为散布于四方神的子民而死(52节)。事实上,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要救赎世上全人类(参三16)。


他们商议要杀死耶稣(53节)。耶稣并非惧怕他们,害怕死亡,但是祂的时间仍未到,祂便暂往以法莲居住。很多人都想找祂,法利赛人更吩咐:“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祂。”(57节)但是人的诡计,永远不会成事,惟有神的旨意在祂所定的时候,必会成就。


祈祷:神啊!有谁能阻挡祢的旨意呢!求祢赐我属灵的洞察力,好叫我能明白主的旨意。──《新旧约辅读》


第12章辅读

贵重的香膏(十二1~11)


为了报答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过来,马大、马利亚便设宴答谢耶稣。在这筵席中,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的人物:


1. 马大(2节):她是一位行动型的人物,当耶稣在她家中时,她亦曾热诚招待(参路十38~42)。在这时候,她也如此以服事来表达对耶稣的爱。


2. 马利亚(3节):她一向是沉静的人。当她的姊姊忙于侍候耶稣时,她却沉静学道(参路十38~42)。然而今回她并不是如此,她亦以行动来表达对耶稣的爱,她用“一斤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的头发去擦”,马利亚所献上的是极贵重的礼物,但真正的爱是不会计较价值的,感到遗憾的只是不能献上更多。我们对主的奉献是否有所保留呢?马利亚的行动充满了谦卑的态度,她毫不保留的将香膏在耶稣身上倾用,她并不只是将香膏倒在耶稣的身上,而且还用头发来擦干。这是一个正经女人所不会作的事,但真正的爱是不计较个人地位的,很多人就是只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忽略寻求主的喜悦。我们是否如此?请注意,马利亚的行动使“屋里满了香气”。约翰的意思除了字面的解释外,更有深一层的意思:一个可爱的行动可使世界充满美丽,使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3. 犹大(4~6节):他的行动与马利亚刚刚相反,认为马利亚的行动实太浪费,虽然他口中满有仁义的说话,但内心却是爱钱如命,最后还出卖了他的主。教会中可能存有不少口中说话敬虔,但实际的生命却是贪爱物质的生活享受胜于爱主的人,我们是否这样的人?


祈祷:主啊!我愿学效马大和马利亚,毫不保留地把我所有的献给祢和服事祢。


和平之君(十二12~22)


逾越节举行期间,犹太人多前往耶路撒冷过节,因此城内相当挤拥。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事可能因这缘故而传遍城内(17~18节),当耶稣进入城内时,很多人都来要看看耶稣,但是他们对耶稣的反应则各有不同:


1. 普通的群众:他们可能只是来趁热闹而已。


2. 有人要拥戴耶稣为王(13节):他们高呼“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和散那”就是“拯救就在现在”的意思,他们呼喊“神藉这君王拯救我们”。犹太人一向不满意罗马政府的统治,现在这位有能力行神迹的耶稣,正成为他们的期望,祂能拯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


3. 无奈的法利赛人(19节):他们不喜欢百姓跟随耶稣,但是现在看来没有任何办法了。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时,祂乃是坐着驴驹子的(15节),约翰所引用的经文乃是撒迦利亚书九9。祂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祂骑着驴驹子,这并不是谦逊的意思。在中东,君王也会骑驴驹子的(参撒下十七23)。当一位君王骑着马时,这表示他要争战;但是当一位君王骑着驴驹子时,则表示和平的意思。耶稣基督乃和平之君,祂要将平安赐予世人,这一点连门徒也要在祂死而复活后才明白(16节)。


耶稣基督不独是犹太人的君王,他也是普世的王。随后有希腊人欲见耶稣,他们正好代表了犹太世界以外的人。他们来寻找耶稣,世界的人也当如此,因为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祈祷:主啊!我愿称颂祢为荣耀的君王。


献出生命(十二23~36)


耶稣用以描述自己的称号“人子”,乃是引自但以理书七13。犹太人对这称号的解释:祂将是一个胜利者,因祂能带领国民脱离外邦的统治,所以祂是荣耀的人子。但是主耶稣对这称号作了新的阐释,并且指出人子得荣耀的时刻乃是祂按父神的旨意死,完成救赎的使命。


生命的真谛乃在于献出(24~26节):耶稣用了很简单的自然规律来道出生命的真谛,祂还指出,愿意付出生命来服事祂的,天上的父“必尊重他”。主耶稣就是如此听从天父的旨意,甘心献出生命,天父“必尊重祂”,这是祂荣耀之所在。


主的死是要彰显神的荣耀(27~29节):按着肉体而言,主耶稣自然想逃避死亡,所以祂说:“我现在心里忧愁。”但是祂晓得在自己死亡之时,正是神得荣耀之时刻,所以祂又说:“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祂甘愿接受十字架的痛苦,完成天父的旨意,自然天父也当众承认祂儿子的顺服,使祂得着荣耀(28~29节)。


祂因死亡得着胜利(30~32节):死亡看来是一种悲剧,但是主耶稣的死,却是一种胜利。因着祂的死,一方面“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另一方面,世上会有不少人被祂所吸引,归服在祂的主权下。


祂的死亡能使人成为光明之子(33~36节):约翰福音一开始已清楚表明祂是真光,能引领人行在光明之中而成为光明之子。耶稣基督被举起,就是要指出人罪恶的实在,也提醒人要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之中。但是主耶稣也警告世人,要把握时机,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人懂得把握时间去作的,因为黑夜来到,便没有人能作工了。


祈祷:主啊,我愿成为一粒被埋入泥土的麦子,帮助我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爱神?爱人?(十二37~50)


37至43节是作者约翰对耶稣工作成效的评估:“祂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祂”(37节)。他又引用了以赛亚书中的两段经文(参赛五十三1,六9~10),指出他们的不信正是先知早所预言的。最难解释的是第二段经文,这段经文似是要指出人的不信乃是神的作为。解经家通常用两种方式来解释这段经文:


①这是以赛亚痛苦的申诉,他工作辛劳,宣讲神的信息,换来的只是人的不信。


②这是一句讽刺的说话:“他们的不信,是神使他们如此的么?”不信显然不是神的心意。


百姓中也有相信耶稣的,可惜他们的信心软弱(42节),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信仰。约翰很清楚解释其原因:“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43节)我们的信仰又如何呢?我们是否敢为主作见证呢?我们是否想得人的称赞多于神呢?


随着而来的经文信息是在约翰福音常常看到的(44~50节):


①耶稣基督乃是父神的代表(44~45节)。


②祂是真光,信的人不在黑暗中行(46节)。


③祂来不是为了审判世人,但是祂所宣讲的道,自然成为了人的审判(47~48节)。


④祂所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可使人得着永生(49~50节)。


虽然《圣经》有六十六卷之多,内中也有很多不同的教训,却都是要阐明神对世人的爱,指导人得永生的途径(参五39)。究竟我们会否拒绝这些道理呢?我们会否厌烦这些道理呢?


祈祷:求主帮助我作出明智的抉择,选择事奉祢的生活。──《新旧约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