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月15日创世记第11章精读

2024-01-14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创世记精读.jpg

创世记第11章

经文音频朗读: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创十一1】“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当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很可能就是希伯来语。1-9节是说明挪亚的后代是怎样“分地居住“(十25)、“在地上分为邦国“(十31)的。

【创十一2】“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神的旨意是要人“遍满了地“(九1),但人却执意要“住在那里“,不打算离开,因为这片平原足以满足他们自己。

“往东边迁移“可能指人们从亚拉腊山脉下来,沿着幼发拉底河迁移到东南方的美索不达米亚下游平原,宁录可能是当时众人的领袖(十8、10)。

“示拿地“指底革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盆地,这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出现了乌鲁克(Uruk)、吾珥(Ur)、苏美尔(Sumer)、阿卡德( Akkadian)、巴比伦(Babylon)等早期文明。在圣经里,“示拿地“代表巴比伦(但一2;亚五11),象征人类奢侈放纵、敬拜偶像的中心。

【创十一3】“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神的工作是改变人的生命,“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前二5),成为“圣城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使人和神能亲密相交;但人却“彼此商量“,定意要用自己的工作代替神的工作,“拿砖当石头“,建造高举人的“一座城和一座塔“(4节)。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这两种“建造“的争战,撒但则在背后推波助澜。

巴比伦平原缺少石头,必须用以窑烧的砖头取代石块。巴比伦一带窑烧砖头的技术大约出现在主前4000年,以沥青作为胶合料,不但防水,更坚硬如石头,但由于制造过程昂贵,只有重要的公共建筑物才会使用。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如今这些“砖“所造的建筑早已成为土堆。“石漆“就是沥青。



上图:这些镶嵌珍珠的陶瓷碎片附在沥青上。这是巴别塔时代人类使用沥青技术的证据。出土于美索不达米亚,现藏于卢浮宫。


【创十一4】“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和早期教父都指出,是宁录教唆人们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犹太古史记》卷1第4章113节)。当年人们在示拿地“彼此商量“(3节)的,正是历世历代人们不断提出的宏伟计划和远大理想,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归于无有。人里面亚当的生命若不改变,罪人的本性就不会改变,高举人所带来的结局也不会改变。

“来吧,我们要“表明世人决定根据自己、依靠自己,而不是根据神、依靠神。人自己做主,脱离神而自立,是离弃神的开始。

“城“指有城墙等防卫设施的城市,表明离开神的人一面缺乏安全感,一面要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积累财富、掌握自己的命运。“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是天上“那座有根基的城“(来十一10),就是“圣城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而世人却要用自己所建的“巴比伦大城“(启十四8)来代替,最后的结局是“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启十八2),而“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启二十一2)。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的“城“不是给人居住的,城中主要是宗教建筑、仓库、公务机关,居民大都围绕城市居住,有敌人来袭时,城外的居民可以进城躲避。

“塔“也被称为巴别塔,建这塔的表面目的可能是抵御洪水、彰显人的伟大,实际上是要追求与神同等。人高举自己的结果,是敬拜自己所造的偶像,塔庙(Ziggurat)后来成为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最明显的特色,作为城市守护神从天而降的阶梯。

“塔顶通天“指世人想凭着自己的力量“升到天上“,“要与至上者同等“(赛十四13-14),与天比高、胜天一筹。人类企图在政治上建立人间天国、在宗教上“万教归一”,都是现代版的巴别塔。神的救赎计划是让恩典和启示“从天而降“(启二十一2),我们只需要接受白白赐下的救恩。世人却要凭着自己的能力,靠着科技、道德、经济、文化的进步来“通天“,结果惟一能够“通天”的,只是“罪恶滔天”(启十八5)。

“为要传扬我们的名”表明这些人是集体地高举自己、荣耀自己,所有的人都想传扬自己的名,而不是过去该隐只是个别的行为(四17)。巴别塔是当时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但它只是用来传扬人自己的名,而不是荣耀神的名。神应许要叫亚伯拉罕的名“为大”(十二2),我们也都可能获得一些名、利、地位,甚至是伟大的属灵成就,但是当我们用这些来炫耀自己的“名”的时候,它们成了我们所建造的巴别塔。犹太哲学家斐罗(Philo)说,当时人们在砖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但这些砖头现在都已成为尘土;现代人一生争权夺利,将来归于尘土的时候,这些争夺来的“名”又在哪里呢?

“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表明人执意违抗神要人“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一28)的旨意,只寻求自己的满足,不愿意做神的管家。


上图: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的名画《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1563)。


上图:欧洲议会大厦(European Parliament),根据Pieter Bruegel的名画《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设计而成,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1999年竣工。


【创十一5】“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人以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使“塔顶通天”(4节),但这里却用拟人化的方法,讽刺这“城和塔”离天实在太远了,以致神在天上看不见它们,必须“降临”下来才能看清。“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所表明的实际,是一个高举人、离弃神的社会,这个社会所根据的是:

政治势力:当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1节),他们已经有高明的政治手段、行政组织,能“彼此商量”(3节),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联合起来实现共同的目标。《犹太古史记》记载,宁录宣称人的快乐是因为自己的勇气,不应该归荣耀于神,他要建造一座高塔,使洪水不再能淹没人,并且要因神毁灭了他们的先祖而报复神(卷1第4章113-114节);今天的政客也是用类似激动人心的说辞来煽动世人的盲目骄傲。

科学技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知识,能“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3节),用人工产品代替天然之物,因此自信心膨胀。《犹太古史记》记载,当时人们认为他们的繁荣是凭自己的力量得到的,不是出于神的恩惠,所以也不必顺服神的旨意(卷1第4章111节);今天世人普遍的想法也都是如此。

哲学文化:他们已经产生了一种高举人的哲学和文化,用人的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以满足人的欲望作为一切行为的目的,然后才会为“传扬我们的名”(4节)这样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犹太古史记》记载,当时人们认为顺从神、不跟随宁录就是怯懦胆小(卷1第4章115节);今天世人所崇尚的也是这种扭曲的文化。

经济利益:“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4节)并非出于亲情,而是出于经济利益。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的城市带来了分工合作的生活方式,方便大规模的灌溉和农业生产,使更多人可以在同一个地区居住,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必“分散在全地上”。《犹太古史记》记载,当时人们怀疑神让人“遍满地面”(一28),是为了更容易地压制人(卷1第4章112节);今天世人也是为了眼前利益而故意扭曲神的旨意、不顺服神的旨意。

【创十一6】“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成为一样的人民”原文是“同属一个民族”。人若里面没有基督的生命,都凭着各自的标准“如神能知道善恶”(三5),又“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必然会先联合起来反对神,然后人与人之间互相斗争。历史不断地告诉我们,每一次人本主义者、无神论者团结起来搞什么革命,都不会在成功之后继续团结一致、彼此相爱,而会从“高举人”变成“高举我”,每个人都成为唯我独尊的假神,以致互相斗争、践踏、杀戮。

“如今既做起这事来”原文是“这是他们所开始做的事”,“没有不成就的了”原文是“不能被拦阻”。一旦人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决定建造巴别塔、抵挡神的旨意,就没有任何人能拦阻人类变本加厉地走向败坏,最终奔向灭亡。只要看看现代人滥用科技、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可以理解神为什么必须进行干预,预防人类在“女人的后裔”(三15)出现之前集体灭亡。

神的旨意是要“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一10),在基督之外的合一,结果都是建造巴别塔。


上图:1992年欧洲议会大厦开工时的海报,右下方的口号是:欧洲,许多方言,一个声音。在引发许多争议以后,这张海报就被禁发了。


【创十一7】“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神并未拆除城和塔,而是“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因为城和塔并不是问题的根源,人里面亚当的生命才是问题的根源。五旬节之后,当人们接受基督的生命做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就能“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二4),用不同的语言来传讲同一个福音。当基督再来的时候,神应许“那时,我必使万民用清洁的言语,好求告我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地侍奉我”(番三9)。语言并不是由人类自己逐渐演化而来的,而是神赐下的(出四11-12):

1. 语言的起源是科学界最难的问题之一,语言学家们无法合理解释各种语系的“祖语 Proto-language”来源于何处。已发现最早的文字是主前3500年左右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主前3400年左右的埃及象形文字,文字记录表明,这些古老的语言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就像亚当一被造就是成年人一样,找不到它们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化的证据。研究也表明,人类语言的发展并不是从简单到复杂,反而是把复杂的古老语言逐渐简化成现代的形式。实际上,许多不会读书写字的民族所说的语言,比许多现代语言复杂得多。

2. 圣经告诉我们,各种古代语言并不是从一种语言衍生出来的,而是神在巴别“变乱天下人的言语”(9节)时分别创造出来的独立语言,所以看不到这些古代语言的演化过程和彼此的联系。各种最基本的古代语言之间不但没有共通的词汇、语法、句子结构,连思想模式都不一样,因为神不允许人彼此商量、同心作恶。不管是否参考圣经,研究者都会发现,现代语言的发展路线都是以示拿平原为中心向外扩展的。

3. 闪的后代要传递神从伊甸园以来关于“女人的后裔”的应许(三15),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希伯来人的直系祖先“法勒”(十25)的语言没受到巴别的影响。而“亚当”(二7)、“男人、女人”(二23)、“夏娃”(三20)、“该隐”(四1)、“亚伯”(四2)这些具有双关意义的名字也表明,希伯来语不但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很可能也是人类从伊甸园到巴别塔时期使用的共同语言(创十一1)。洪水之前人类的长寿,有助于希伯来语稳定地传递到巴别时代。而旧约也揭示了希伯来语非常特别的特征:虽然旧约的写作时间长达一千多年,但这一千多年来的希伯来语法与词汇竟然相差无几!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做到的,比较一下摩西五经同时期的殷商甲骨文和玛拉基书同时期的《春秋》之间的巨大差别,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4. 在巴别塔之前,世上只有一种言语,所有人类可以互相通婚,因此任何的基因差异都会减到最小,深肤色的人可以与浅肤色的人结婚,使人口的普遍肤色维持不变。随着言语的变乱,原本的大群体分散成许多小群体,不是每个小群体都包括所有肤色的人,有的小群体的普遍肤色会偏向较深的一端,有的小群体的普遍肤色会偏向较浅的一端,头发、眼型等其他身体特征也会因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这就是种族的起源。种族的起源是根据人类本身已存在的基因的遗传组合,如果现代各种族之间的人自由通婚,若干代以后就会恢复挪亚家族的肤色和身体特征。


上图:世界主要语系(Language Family)的分布。根据Ethnologue 2015年的资料,目前全世界已知7472种语言。语言学家们根据这些语言之间的关系,把它们分为数百种语系,但他们至今无法在语系的划分上取得统一意见,更无法合理解释这些语系的“祖语 Proto-language”来源于何处,只有圣经能提供答案。


【创十一8】“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一旦人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人与人的关系也跟着会出问题,所以离弃神的人不可能和谐共处。神把人“分散在全地上”,不使人集体灭亡,是对人的保护。实际上是人类自己分散了,因为他们先与神分离了。有早期教父认为,这些人语言变乱后彼此争吵,爆发了战争。要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依靠语言或国家的统一,而是要先恢复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创十一9】“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巴别”的希伯来文“Babel / בָּבֶל”与“变乱 Balal / בָּלַל”谐音,而“巴别”的阿卡德文“Babili”字义是“神的门”,因为人建这座塔是要“塔顶通天”(4节)。旧约中的“巴比伦”希伯来原文都是“巴别”,“巴比伦”来自希腊文。

如果10-16节的家谱是连续的,此时可能正是“法勒”(16节)出生的时候,洪水之后才过了101年,挪亚、闪都还活着。考古发现,在主前4000年左右的乌鲁克时期(Uruk period),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居民固有的都市化、塔庙、窑砖等文化和技术突然在中东各个定居地点出现,表明此时正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的时候。

巴比伦城原址现在只能挖掘到主前2000年左右的遗迹,因为幼发拉底河水位的变迁已经破坏了更低层的遗迹。



上图:主前610年新巴比伦帝国的巴比伦塔庙(Ziggurat)示意图。每个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都有一个塔庙,作为城市守护神从天而降的阶梯。塔庙于主前4000年由苏美尔人的高台演化而来,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埃兰人、阿卡德人和亚述人都曾建造塔庙,高度从两层到七层不等。塔庙的造法基本相同,内部用晒制砖填充,每隔一定高度就铺上一层芦苇席,外壳以沥青作胶泥,用烤制砖砌成,国王的名字有时会刻在这些砖头上。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主前484-425年)所描述的巴比伦塔庙有7层,高91米,占地91米x91米,顶端有神龛,是当时这个地区最高、最显眼的建筑,用来敬拜巴比伦的守护神马尔杜克。主前330年,亚历山大下令铲平这座塔庙,以便在原址上建造他的陵墓。结果壮志未酬身先亡,重建计划成了烂尾工程。


【创十一10】“闪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二年,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

当世人在地上建造巴别塔的时候,神在天上安排召出亚伯拉罕,实现祂的救赎计划。10-26节这个家谱里所有的人都是为着神的选召铺路,神对他们一生的记念就是“生了”某一个人,并且这个人的出生是为了引出神将要选召的“亚伯兰”(27节),“女人的后裔”(三15)将从“亚伯兰”而出。

这份家谱上的人的年龄越来越短,从闪600岁(11节)逐渐降到他拉205岁(25节)。而之后的亚伯拉罕是175岁(二十五7),以撒180岁(三十五28),雅各147岁(四十七28),约瑟是110岁(五十22),可能是因为洪水之后的紫外线、宇宙射线强度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创十一11】“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10-26节是一段带着盼望的家谱,因此不像第五章的家谱总是说“就死了”(五5),而说“又活了”。

【创十一12】“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

【创十一13】“亚法撒生沙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十一14】“沙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

【创十一15】“沙拉生希伯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十一16】“希伯活到三十四岁,生了法勒。”

【创十一17】“希伯生法勒之后又活了四百三十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十一18】“法勒活到三十岁,生了拉吴。”

【创十一19】“法勒生拉吴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十一20】“拉吴活到三十二岁,生了西鹿。”

【创十一21】“拉吴生西鹿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七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十一22】“西鹿活到三十岁,生了拿鹤。”

【创十一23】“西鹿生拿鹤之后又活了二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十一24】“拿鹤活到二十九岁,生了他拉。”

【创十一25】“拿鹤生他拉之后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十一26】“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

这份家谱可能跳过了中间的许多代,目的是为了凑齐10代:从挪亚到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一共经过10代(十一10-24),并分成巴别之前5代(10-14节)、巴别之后5代(16-24节),最后一代有3个儿子(十一26);而从亚当到挪亚,也一共经过了10代,最后一代有3个儿子(五32)。主耶稣的家谱为了凑齐14代(太一17),故意跳过了中间的许多代(太一8),希伯来文化并不认为这么处理有何不妥。因此,并不能根据这份家谱推算出创世的时间。

“亚伯兰、拿鹤、哈兰”年龄的次序可能是哈兰、拿鹤、亚伯兰,他拉可能是70岁生了长子哈兰(26节)、130岁生了幼子亚伯兰(32节;十二4;徒七4)。但“亚伯兰”是神拣选的主角,所以排在最前面。

【创十一27】“他拉的后代记在下面。他拉生亚伯兰、拿鹤、哈兰;哈兰生罗得。”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是主前1447年(出十二40;王上六1),据此推算,亚伯兰大约生于主前2167年(二十一5;二十五26;四十七9),100年后中国才进入夏朝(“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始于主前2070年)。

本节不是重述26节,26节是“闪的后代”(10节)的结束,本节是“他拉的后代”的开端。

【创十一28】“哈兰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亲他拉之先。”

这是洪水之后首次出现儿子先于父亲死亡的记载,表明人类的寿命更加缩短,警告死亡的突然性。“本地”意思是“出生地、亲族之地”。

“吾珥”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示拿地”(2节)。考古证据表明,该城是当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高的城市之一,守护神是月神辛(Sin)。亚伯兰大约55岁时,乌鲁克人占领了吾珥,建立了吾珥第三王朝,吾珥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迦勒底的吾珥”很可能后来的抄写者用当时的地名取代了古代的地名“吾珥”。


上图:吾珥第三王朝时期的吾珥城示意图。吾珥最早的建筑始于主前5500年左右的欧贝德文化(Ubaid Period),主前27世纪吾珥重新繁荣,成为苏美尔人敬拜月神的圣地。主前2112年,乌鲁克(Uruk )人乌尔纳姆(Ur-Namma,主前2112年-2095年在位)占领吾珥,建立了吾珥第三王朝(Ur III dynasty,主前2112-2004年),统一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朝,被称为复兴的苏美尔帝国(Neo-Sumerian Empire)。


【创十一29】“亚伯兰、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拿鹤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

“亚伯兰”的字义是“尊贵的父”,但实际上他却没有孩子。

“撒莱 Sarai”的字义是“公主”,可能源于苏美尔月神的配偶月亮女神的头衔“撒拉杜 Sarratu”。“密迦 Milcah”的字义是“皇后”,可能源于苏美尔天后伊丝塔(Ishtar)的头衔“密迦杜 Malkatu”。这些名字表明,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事奉别神”(书二十四2),敬拜苏美尔人的月神和天后。

撒莱是亚伯兰同父异母的妹妹(二十12),密迦是拿鹤的侄女,近亲结婚是当时的习俗(二十四4;二十八2)。


上图:吾珥城的月神塔庙(Ziggurat),是一座两层高的砖建筑物,下层的砖用沥青结合,上层的砖用灰胶结合。这座神庙基本被保存了下来,现已被复原。吾珥是苏美尔人敬拜月神辛(Sin,苏美尔语 Nanna)的中心,吾珥第三王朝时期,乌尔纳姆在吾珥修筑了城墙、兴建了巨大的神庙,使吾珥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


【创十一30】“撒莱不生育,没有孩子。”

“撒莱不生育”,表明亚伯拉罕的子孙、神的选民并非是堕落的人类自然产生的,而是出自神的作为。

“不生育”对古代家庭来说是很大的不幸,会使老人无人照顾、产业无人继承。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律因此制定了补救的方法,容许妻子无子的人与婢女(汉谟拉比法典 Code of Hammurabi、努斯文献 Nuzi Texts)或妓女(里皮特·伊什塔法典 Code of Lipit-Ishtar)同房,所生的子女若得父亲认可,就能成为继承人(汉谟拉比法典)。《犹太古史记》记载,亚伯兰收养了“哈兰的儿子罗得”(31节)做养子(卷1第7章154节)。


上图:主前2600年吾珥妇女的珠宝金饰,可以看出在亚伯拉罕出生前400多年,吾珥就已经相当繁荣。撒莱愿意抛弃这样的生活,不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而是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彼前三3-4),跟随亚伯兰前往未知的蛮荒之地,难怪被称为“仰赖神的圣洁妇人”(彼前三5)的榜样。原件出土于吾珥,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创十一31】“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

此时吾珥第三王朝刚刚开始,“吾珥”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但亚伯兰却因为顺服神的呼召(徒七2-4),定意离开美索不达米亚最繁荣的城市“吾珥”,前往1900公里之外的蛮荒之地“迦南地”。因为神救赎计划中的“女人的后裔”(三15),不是来自人类文明的至高点“吾珥”,而是来自世人看不上的“迦南地”。

“吾珥”和“哈兰”都是敬拜月神的中心。“哈兰”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建于主前2250年,位于连接大马士革、尼尼微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交通要道上,从吾珥到哈兰大约要走1100公里。拿鹤在他拉出发前后也前往“哈兰”定居,所以“哈兰”又叫做“拿鹤的城”(二十四10)。《犹太古史记》记载,他拉离开吾珥是因哈兰的死而心中悲痛,厌恶迦勒底(卷1第6章152节),并不是被神呼召,所以“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31节),继续“住在大河那边事奉别神”(书二十四2)。而亚伯兰在迦勒底公开宣称只有一位真神,当地拜偶像的人起来反对他,他就知道是应该离开那地的时候了(卷1第7章155-157节)。

主前2006年,吾珥被以拦人毁灭,如果亚伯兰没有顺从神的呼召离开,结局必然是与吾珥一起灭亡。


上图:“吾珥军旗 The Standard of Ur”两侧的图案。吾珥出土的“吾珥军旗”是一个木盒,盒子两侧镶嵌了极为精致的马赛克,一侧是战争和胜利的场面,另一侧是和平和宴会的场面,可以看出在亚伯拉罕出生前400多年,吾珥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物质文明和艺术水平。但神却要他抛下这一切,前往当时的蛮荒之地迦南。原件制作于主前2600年,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上图:吾珥城遗址,废墟遗址上最显眼的是供奉月神的塔神,还有许多住房的遗迹。主前2006年,以拦人攻入吾珥,吾珥第三王朝灭亡。今天,大部分从吾珥挖掘出来的文物都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创十一32】“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

“就死在哈兰”这句话与10-26节一贯的“又活了”截然相反,表明这是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

此时大约是主前2092年,亚伯兰75岁(十二4),从此亚伯兰全心全意地顺从神的呼召离开哈兰(徒七4),神选民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上图:亚伯拉罕从吾珥到迦南的路线,全程约1900公里。他们可能是沿着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商业大道前往迦南,沿途经过巴比伦、马利、哈兰和大马士革等城市,从吾珥到哈兰大约1100公里,从哈兰到迦南地大约800公里。亚伯拉罕信靠神,凭信心走完了这段漫长的路程,所以圣经说:“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十五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