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要论断人》靖玖玮牧师

靖玖玮 牧师
2024-02-04

互联网许可证.png






你们不要论断人


弟兄姊妹,平安!我们的农历年春节马上就到了,除旧迎新,但愿我们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使我们不仅年龄增长一岁,灵性生命也增长一岁,使我们的灵命更成熟、更老练、更丰盛。本来是我上个礼拜下午讲道,但与李晓艳牧师换了,更换前就按照我们读经的进度预备好了讲道的经文和内容,所以,我就仍然按我已预备好的经文和内容讲道。春节是人最清闲的时候,走亲访友,一家人,一些朋友、同学聚到一起,免不了谈天说地,东家长西家短。这对于基督徒而言是一个挑战,是我们非常小心谨慎的时刻;如果不谨慎小心,就特别容易使人陷入到论断的罪中。主耶稣和祂的门徒有很多教训提醒我们。《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就有相关的教训。

《马太福音》五至七章被称为主耶稣基督登山宝训。主耶稣在向门徒们讲解天国宪法的时候,给了门徒们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不可论断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耶稣的这个吩咐呢?

一、对“不可论断”的误解

对于不可论断人,弟兄姊妹有两种误用。

第一种误用就是把这节经文当作一个逃避责任的好借口如果把“不要论断人”这几个字断章取义地实,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便没有办法进行。比如旧约时代的审判官,士师时代的士师,现时代的法官陪审员,甚至一名老师,他们都无法履行自己的因为他们断案子,必须要断定是否曲直。我们千万不让人误解基督教是一个不讲是非对错的宗教。有一些信徒,就要求教会只讲爱,不要讲公义,不要讲管理。这样的讲法绝不是《圣经》的真理。其实圣经明确教导,我们需要判断,需要鉴别,需要决定,这正是被译为“论断”这个字的另一层意思。

看到信徒、看到教会,或者看到传道人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罪也置若罔闻,不敢批评。这绝对不是《圣经》的真理!他们总觉得如果指出别人的,就是论断,就是违背了主耶稣的教训。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家都愿意管好自己的灵命成长,认为别人的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这种误解很容易让基督徒失去是非感

一个好的企业或公司,老板必须评估自己的下属,必须决定谁是值得信赖的,要选谁作为核心团队成员,该委任谁担任这个重要的职务?这些都需要讨论、需要评价,然后才能做出客观的决定。又比如,在报读国外神学院前,神学院都给报名者发三份表格,让牧者、朋友、家人各填写一份性格评估。这些评价算不算论断?肯定不算论断。这是对一个人性格、品格、团队合作能力必须做的一个客观评估,只有这样的评估,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才能知道这个人适合不适合读神学。

在基督徒的处事待人方面,主耶稣同样教导我们明辨是非的重要性,祂说:“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太七6 ) 猪会践踏它脚下的珍珠,流浪的狗会咬投喂它的主人。这教训告诉我们,信徒虽然不应论断别人,但对人要有足够的明辨力。生活在一个善恶混杂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具有判别是非的能力,必须知道分辨真假,坚拒邪恶。对于《圣经》中明显表示赞成或反对的事情,我们必须坚持真理,抵挡罪恶。

使徒保罗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一9-10)我们要洁净教会的罪恶,就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七24),“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林前五12),“犯罪的人,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提前五20)。将来十二使徒还要“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太十九28)

我们要分辨真假教师:“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约贰10-11)。

我们要试验真假圣灵:“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约壹四1)。

第二种误用,就是做错事的人会把这节经文当作保护伞或者是挡箭牌。如果有人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批评,做错事的人就会指着这节经文说:你难道不知道耶稣说过不可以论断人吗?你看见我眼中的梁木怎么看不见你自己眼中的刺呢?你先管好自己的事再来批评我。这样的结果就是做错事的人容易逃避自己的错误,给别人或是教会带来危害。很明显,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合主耶稣教训的真意。那么耶稣说不可论断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二、“不可论断”的含义

“论断,”有两方面的涵义:负面的指——批评、谴责、挑剔;正面的指——区分、辨别、决定。“论断”字面的意思是对某事形成一定的观点,对某问题做出一个结论。当然“论断”二字说得更直白就是含有“定罪”、“审判”的意思,主耶稣在这里用的正是这个意思。

首先我们要把论断同责备区分开来。《圣经》告诉我们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廿七5)。责备是要人为自己的过失勇敢地负责并承担责任。古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有意无意间,我们可能会说错话、做错事。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愿意接受公正的责备和善意的规劝,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圣经》也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接受管教。这样看来,不完全的人不仅常常需要自省,而且也需要借助别人的责备和批评来认识自己的言行。

在区分了论断和爱心的责备之后,我们来看论断主要的两层意思。

首先,论断特指人的一种习惯,就是总爱吹毛求疵,故意挑剔别人的言行。这样的人总愿意站在自己的道德或信仰的制高点上,对其他人的言行做出自己的一番点评,好像自己的点评就是上帝的点评一样。这样的人通常会有一种完美主义或者律法主义的倾向,不仅容易自以为义,而且很难融入群体。所以,主耶稣说不可论断人,就是要我们摆脱这种不良的人性弱点。

其次,其次,“论断”就是以自己为权威从而得出结论。“论断”在基督教信仰意义上,通常是指那些有宗教权威的人按照自己的教义标准或道德主义传统,判断别人的言行是否合乎上帝的旨意,甚至判断别人是否得救。这本身已经僭越了上帝的主权,因为只有主才能审判我们。

从宗教意义来说,论断,意味着总是抓住别人的过失不放,同时却可能允准自己犯同样的错;也就是责人严,对己宽。论断,意味着在批评别人时,可能自己也会重复别人的错;论断,意味着借着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论断会导致无休止的纷争;论断,更是人对上帝主权的篡夺,仿佛人可以代表上帝来做最终的审判。

三、导致论断的因素

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使我们常常会有一种论断的心态呢?

第一,偏见容易导致论断。“偏见”这个词可以理解为提前的判断,预先的判断。也就是说,偏见不是最终、最全面的对事物的判断。偏见常容易来自对事物的表面判断。偏见是一种急促的、草率的、不公正的判断。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是会有偏差,也可能会是不公正的。

有一次孔子困在陈蔡两地之间,七天没有吃饭。他的学生颜回找来些米,急忙为老师煮饭。孔子闻到饭香,心里着急,到厨房一看,却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一幕:只见颜回揭开锅盖,手捞米饭正往自己口里送。孔子没有作声,悄悄回到厅堂等着,十分不满。心想,颜回怎么可以这样,他平日尊敬老师都是虚假的,在患难时就显出了原形,不顾老师是否挨饿,自己先偷着吃饭。过了一会儿,颜回端着饭进来了,孔子假装说这饭应该先祭祀。如果先要祭祀,那这饭就必须圣洁,没有人先动过。颜回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向孔子解释道:老师,您误会我了。我担心您太饿,所以就用力烧火,不想炉灶烟灰飘到饭上面了,把带灰的饭呈给老师是不礼貌的,丢掉又可惜,所以,我就先把那带烟灰的饭吃了。孔子听完,长叹一声,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就是说,“原以为眼见为实,谁知道实际上眼见的未必可信;那么凭借内心来做一个衡量吧,到头来也不可靠。众弟子们要记得,看来要了解一个人真不容易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事情,也会理解偏差。所以人是不可以轻易对另一个人做出人品上的评判。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也许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事情可能并不是全部真相;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仍可能是部分的和片面的。所以,当我们要去论断别人之前,要先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更不可以急促地在宗教意义上论断别人,给别人定罪。

第二,自义容易导致论断。自义就是指人在面对各样问题时的自我辩护和自我称义。当我们想从宗教意义上对别人做出论断的时候,要常想一想,我们是否有资格这样做;我们要考量一下,我们论断别人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是真的根据上帝的旨意呢?还是根据我们自己理解的信仰标准?

在新约经文中,我们会读到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严厉批评。他们其实是那个时代中最敬虔、最有能力、最热心的宗教领袖。文士和法利赛人是模范公民,无可指责;他们在信仰上的敬虔有目共睹。但主耶稣却指出他们是假冒伪善的一群人,说他们是躺在粉刷过的坟墓里的尸体。

第三,冷漠容易导致论断。在《约翰福音》第八章里,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文士和法利赛人捉拿了一个正在行淫的妇人,并把她带到主耶稣面前,要用石头打死她。他们的目的是试探耶稣,把耶稣放在两难之境。如果耶稣同意打死那妇人,那么他承认了犹太律法而违法了罗马法律;如果耶稣说不可以打死那妇人,那么,他遵守了罗马法律而违背了犹太律法,别人也不会承认祂是弥赛亚。所以,无论主耶稣怎么回答都不好。但耶稣却反过来问那些手里拿着石头的人,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犯过罪的,就可以第一个先拿石头打死那妇人。结果慢慢地,从老到少一个都不剩地溜走了,只留下那妇人和耶稣站在那里。这一刻曾被形容为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同情!那没有资格给人定罪的,偏要定罪;但那真正有资格定罪的耶稣,却没有给那妇人定罪,只是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主耶稣有资格定罪,但耶稣定罪的方式却是爱和宽恕,为那个妇人留下一个悔改和新生的机会。

上帝的公义总是和上帝的慈爱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爱,上帝的审判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因果报应。在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中,我们看到了上帝的慈爱和公义如何的统一了起来。公义和慈爱不是上帝自身两种相互竞争、非此即彼的属性。上帝是最终唯一公义的审判者,因此他不会无原则地爱祂所创造的人类,但上帝给人类的审判却是,在耶稣基督自我牺牲的爱中展开的。主耶稣为人类的罪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祂愿意在祂的大爱和苦弱中,让世人的良心受到了审判。也就是,耶稣在替人类接受审判的同时,祂也向我们发出了最大的同情和爱。这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判断别人的时候,动机必须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和同情。当我们去爱人的时候,要记得这爱也不是无原则的,我们总要记起,上帝为了满足自己公义的要求,为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四、为什么不要论断?

首先,我们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撒母耳记上》第一章记载着一个故事。哈拿在耶和华神面前不住地祈祷,她心里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以利以为她喝醉了。“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哈拿回答说,主阿,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撒上一14-16)   一个心里愁苦,进而把这种愁苦默默带到上帝面前敬虔祷告爱主的姊妹,竟然被老祭司以利误认为喝醉了酒,轻易的下酒醉的结论,实在冤枉了哈拿。

《民数记》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一次,摩西奉命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拣选了七十人,招聚他们到会幕面前来。“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上帝这样选召他们的目的,是要他们和摩西一同担当管理百姓的重任。但这时却有两个长老没有奉命前来,他们仍留在营里。一个名叫伊利达,一个名叫米达。结果圣灵也“停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在营里说预言。”

当年轻的约书亚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很生气,他认为这两个人太傲慢无礼,竟敢违抗摩西的命令,不到会幕面前来聚集。而现在,居然也在营里说预言,心中很是不服气。于是对摩西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

但摩西的看法和约书亚不同。他想他们二人不能来会幕前聚集,必是有什么特殊原因。现在上帝的灵既已临格在他们身上,使他们受灵感、说预言,那证明他们也是蒙上帝悦纳的。既是这样,应该为他们欢喜感恩才对,为什么要禁止他们呢?于是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么?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祂的灵降在他们身上。”(民十一24-30)。

弟兄姊妹,摩西的看法是对的。而约书亚却犯了论断人的错误。约书亚认为那两个长老是傲慢无礼,竟敢不尊重摩西的命令前来聚集;又加上嫉妒的心理,竟想禁止他们受感说话。然而,事实上这两个长老所以没有奉命来到会幕前聚集,根本不是傲慢无礼,相反却是由于谦卑。他们感到自己不配蒙拣选,没有能力担任管理百姓的重任。因此,就没敢前来聚集。鉴察人心的上帝知道他们心里的意念。因此,特降下圣灵在他们身上,以加强他们的信心和力量。

第二、论断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论断人会伤害被论断的弟兄姐妹的心灵,绊趺别人的信心,羞辱主的圣名。因此,使徒保罗在他写的书信中特别禁戒信徒不可彼此论断。例如当时信徒中对于是否可吃祭过偶像的食物问题,引起了争论,形成了两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使徒保罗劝告他们不可彼此轻看,彼此论断,而要彼此接纳,彼此相爱。保罗在书信中说:“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因害怕市场上出售的肉食是祭过偶像的,就不敢吃肉食)。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上帝已经收纳他了。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吃的人是为主吃,因他感谢上帝。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也感谢上帝。”

他接着又说:“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为我们都要站在上帝的台前。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又说:“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上帝。”(罗十四2-6、10、13、15,十五7)

使徒保罗的这些教导,仍同样适用于今天对某些事物有不同看法的弟兄姐妹身上。弟兄姐妹不要为了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争论不休,更不要为此彼此论断,彼此攻击,使弟兄姊妹绊趺,使圣工受损,使主名蒙羞;而却要彼此尊重,彼此接纳,彼此代祷,彼此相爱,使主名得荣耀。

第三,论断人害人害己害众人。论断人不但使被论断的人受到伤害,使听见的人绊倒,而对自己的灵性也必造成更大的危害。一个经常喜欢论断人的人,他的爱心就必渐渐丧失。他的自以为义,傲慢自负的精神就必不断增强。在十二门徒中犹大是最欢喜论断人的。

论断破坏论断人和被论断人的关系。当恶语闲言传到对方耳中,就会伤害别人,引起仇恨纷争。闲言传播速度最快,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当一个人论断别人,即使对方不知道,但论断者心里留下言语犯罪的破口,他心里的良心会受到撒但的控告,神的灵也会责备他,因他失去了清洁无污染的良心,他的内心也就失去了平安。

第四,论断人是犯了更严重的罪。一个喜欢论断人的人,在主眼中看来已犯了更严重的罪。正如主耶稣以严厉的口气斥责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透过论断的言语,显出一个人暗中隐藏着嫉妒纷争、苦毒仇恨等各种罪恶,也在言语中留下破口,带来恶者的攻击。我们彼此论断,羞辱主名,恶者拍手称快,天父伤心难过。雅各说“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三16)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十19)

主耶稣在这里把论断人的人称为“假冒为善的人”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凡论断人者,都必自以为义,自以为善。然而在论断人的事上,他自己实在乏善可言,实际上已失去了爱主、爱人的心,违背了上帝律法的两大总纲。

第五,论断主的仆人必招致管教。论断人的必受神的审判。“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罗十四4)“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我们都要站在上帝的台前。”(罗十四10)

对主的忠心仆人的论断,是主极为不喜悦的。论断人的人常是很盲目的,甚至对远比他们好的弟兄和主忠心的仆人也竟加以严重的论断。

例如,哥林多教会中一部分属肉体的信徒,由于派性活动的作怪,竟对引领他们信主的忠心仆人保罗,也加以论断起来了。使徒保罗温和地责备他们说:“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上帝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上帝那里得着称赞。”(林前四1-5)。

又如,上帝忠心的仆人摩西遭到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的论断、毁谤,更应成为我们的鉴戒!经上记着说:“摩西娶了古实女子为妻,米利暗和亚伦因他所娶的古实女子,就毁谤他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么?”(民十二1-2)。其实,摩西娶古实女子西坡拉为妻,是早在过去寄居于米甸旷野的事。再说,西坡拉虽为古实女子,但她是敬拜耶和华上帝的,她的父亲叶忒罗也是事奉耶和华上帝的米甸祭司(出十八章,四24-26)。这一次叶忒罗带着自己的女儿,就是摩西的妻子西坡拉,以及摩西的两个儿子一同来到旷野,和摩西团聚,本是一件美事。叶忒罗因看到摩西从早到晚忙着审理百姓的大小事件,独自一人忙不过来,就为他想出一个好主意,建议他可以拣选百姓中有才能的人,担任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帮助他一同审理百姓中的一般纠纷案件。有大的案件才呈到他面前来。摩西也虚心地采纳了他的美好建议。

但身为女先知的米利暗和大祭司亚伦竟产生了嫉妒的情绪。认为摩西竟受到他妻子的影响,听从他岳父的建议,过于尊重他们的意见;又认为摩西过于自高、专权,不够尊重他们。于是就借口摩西娶了古实的女子而毁谤摩西。甚至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么?这话,耶和华听见了。”其实,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为摩西作见证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摩西没有为自己申辩。但耶和华上帝却为摩西伸冤。上帝说:“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耶和华就向他们二人发怒而去。”“云彩从会幕上挪开了,不料,米利暗长了大麻疯,有雪那样白。”(民12:1-15)。从米利暗、亚伦论断、毁谤摩西,遭受到上帝严厉责备、管教的事上,我们可以得到严厉的警戒!惟愿我们再也不要论断、毁谤主内弟兄姐妹和主的仆人,免得我们遭受上帝的责罚。

第六,我们都是罪人。保罗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

不仅广义地说人人都是罪人,具体地说,人们指责别人的那些缺点,往往也正好是我们自己身上的毛病。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我们若挑剔别人的不是,别人也会批评我们的缺点;况且,论断别人也就表示我们假定自己具有较崇高的道德标准和生活表现,自己堪作他人的模范。因此,神便要照一个更高的标准去判断我们,当我们犯上同样的错失时,我们自然会受到更严厉的审判。一个自己眼中有梁木的人,竟然主动地要去掉弟兄眼中的剌,这是一幅多么富有幽默感和讽刺性的图画。其实,它正充分显出人性的弱点:对别人过于严格,有时甚至吹毛求疵;对自己却异常宽大。主耶稣指出信徒要严于律己而宽于待人;要先改正自己的过失,才可以切实地帮助他人。“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罗二1)

第七,论断是僭越神的权柄,因为审断人的只有一位。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四11-12)“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二13)所以,不可轻易论断别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人的动机,不完全只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有“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耶十七10)尤其不可按外貌论断人。“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七24)“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雅二1)

六、结语

弟兄姊妹,以上和大家分享了什么是论断,人们对论断的误解,以及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论断。草率的论断常常建立在偏见、自义和冷漠的基础上。愿上帝赐给我们一颗充满爱和公义的心,为那些在罪中需要主耶稣救恩的人带去的不是冰冷的论断,而是爱的希望。

“你们不要论断人”这些经文告诉我们,要多说恢复建立性的话语,少说拆毁、伤害性的言语;多一些怜悯,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贬损。“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四29)

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必须先认罪悔改、求主对付我们自己的罪,然后才能看清事实的真相、凭爱心帮助弟兄。人若不肯接受十字架的对付,却想好为人师、帮助别人,就是“假冒为善的人”。因为十字架的功课总是先从我们自己开始的——自己先被对付,然后才能责备弟兄;自己先得赦免,然后才能饶恕别人;自己先经历爱,然后才能流出恩典。神国的百姓与他人的第一个不同,就是认清自己的全然败坏,承认自己的有限和无知,也承认“自己眼中有梁木”,因此才能转而仰望救恩、顺服神国的权柄。门徒若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却批评别人的缺点,就和法利赛人一样被主耶稣责为“假冒为善的人”。天国子民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批评、帮助弟兄之前,先查看去除自己的罪,去掉爱好论断、挑剔的恶习,让自己里面被神的爱充满,然后才能看清楚事实真相,用怜悯和恩慈去帮助弟兄。

不论断他人,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属灵的判断力,做一个圆滑、世故的好好先生。因为人若要遵行神国的律法,首先就要根据真理,慎思明辨。任何时候都不能向罪妥协,要敢为真理发声,《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来十二4 ) 我们对真理与谬误要有分辨的心,并敢于抵挡罪恶,以利亚、但以理、保罗,都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024年2月4日下午讲于北辰基督教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