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罪恶之家显救恩》段丽君传道

段丽君 传道
2024-02-25

互联网许可证.png





在罪恶之家显救恩


引言:

弟兄姊妹平安,这两周我们分享了关于雅各一家的兴衰史,直至37章,他仍在“收割”欺骗父亲以撒及自己没有做一个主好父亲的“恶果”,流便乱伦(参35:22节),西缅与利未施计谋残忍地报复示剑人(参34章),众弟兄同谋将约瑟卖为奴隶(参37章),雅各家的信仰状况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上帝拯救的计划看似要落空,然而,上帝的介入要改变这一切,约瑟被卖到埃及,将开启新的时代。在进一步谈到约瑟在埃及的经历以前,38章的记述插了进来似乎切断了37章和39章之间的衔接,作者如此安排,有什么用意呢?我们从四个层面来看:

①主题:准确地说,《创世记》37至50章的主题,不是“约瑟的故事”,如37章2节所说:“雅各的记略如下”“记略”一词,原文译为“后代”,故而是“雅各后代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是约瑟和犹大:约瑟得到长子的双倍遗产(参48:22节),犹大则得到家族的应许(参49:10节)。在后来雅各一家下埃及的过程中,犹大也发挥了领袖作用(参43:8-10节;44:18-34节)。因此,38章专门叙述犹大的故事是合适的,呼应段落主题;

②历史:交待犹大支派的起源。《创世记》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记录雅各家、以色列十二支派列祖的来源和发展。以色列人下埃及时是个大家庭,四个世纪后离开埃及时已是一个大族。由于弥赛亚出自有皇族血统的犹大支派,任何与犹大有关的,都是重要的。若没有这章,我们会奇怪为什么耶稣基督的家谱会有他玛和法勒斯(参太1:3节)。;

③道德:形成鲜明的对比。解释上帝为何要以色列人离开迦南,下到埃及去。它反映了上帝子民与迦南人同住一个地方是多么危险。人经常受引诱,叫我们活得像外邦人而不像上帝的子民,在本章中我们会看到犹大一家正处在危险的环境中:与迦南人混居,互通婚姻,不分彼此,逐渐随从迦南人悖逆上帝的生活方式,被世俗同化,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属上帝的身份,把上帝的应许抛在脑后;与犹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9章里约瑟的选择,与约瑟的敬虔相比,犹大的沦落更令人叹息;

④救赎:彰显上帝绝对主权。透过这“突兀”的一章,我们可以对《创世记》的结构和主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并更深地感受上帝是满有怜悯和恩典的,祂对人的怜悯并无分别。上帝对犹大的接纳,显明一个真理:人得蒙拣选完全是靠赖上帝的恩典,而非凭借自己的善良、优点或行为,犹大虽然不配,但靠着上帝的怜悯和恩典,全心全意投靠上帝便仍蒙拣选。在接下来的38章里,我们会通过犹大与他玛的事件来看,上帝如何在这个罪恶之家施行怜悯和拯救。

一.随心所欲的犹大(1-10节)

经文以‘那时’作为本章和前一章的链接点,是指‘大约’在约瑟被带到埃及去的时候,就在‘那时’的情况下,犹大开始了他离经叛道,随心所欲的生活。我们需要通过几组词汇来看犹大的灵性光景,以及他的选择给整个家族带来的危机:

1.离开——自行其道

引发犹大道德堕落和灵性下滑的原由是从犹大‘离开他弟兄’开始,可见‘躲避弟兄’便是他离家的主要原因。面对自己和兄弟作所惹出的祸端,以及给父亲和家庭所造成的悲剧,犹大选择逃避。在此,我们便可看到犹大生命的本质——不愿面对劣迹斑斑的自己,这也为后面他知道他玛怀孕时的反应留下了伏笔。离开弟兄之后的犹大“下去,到一个亚杜兰人希拉的家里去。”此处用了‘下去’这动词叙述犹大往亚杜兰去,并不是暗示他堕落,乃因犹大原来的居所希伯仑位于海拔三千多尺,到亚杜兰名副其实是‘下去’。不过,‘离开’一词却可指‘偏离正道’‘不忠’‘到’原指‘转’,也指‘支搭帐棚’也可解作‘附近’。全句可解作“在亚杜兰人名叫希拉附近支搭帐棚”‘亚杜兰’原文意为‘撤退’‘避难所’这片地区有很多洞穴,可供人隐藏、居住,是一条通往耶路撒冷的战略要道。

人往往为自己软弱找理由,犹大也不例外。以为躲避生活,躲避现实,躲避家庭,躲避自己就可以摆脱罪疚感,但他离开了与上帝立约的群体,不仅没有寻求指引,反而远离上帝的同在,失去敬虔的生活,为自己另谋出路,最终却无路可走。

2.看见——沉湎罪中

从犹大‘看见、就娶’的一系列举动来看暗示着犹大可能不是出于真情,而源于情欲。他信心的眼睛转移了目标,从仰望天上的上帝转向仰望地上,从信心实际转为看得见物质的实际,从仰望上帝的应许转为顾念自己的私欲。可见,眼睛所看见的东西,对我们的生命带来的影响力何其的大。当一个上帝的儿女堕入世界后,一切皆以自己为主这便是犹大自行其道带来的偏差,使他去到所谓的‘避难所’‘亚杜兰’,为了逃离一个不如意的环境而不顾一切地进入另一个世俗的环境,这个环境没有属灵的气氛,没有上帝的影响,藏身到错误的地方去,又自择婚姻,为子外娶终至偏离。罪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使整个家庭在罪中恶性循环,陷入无嗣的危机。可见人走的下坡路是一步一步滑下去,且一步比一步快。

3.娶她——背弃律法

犹大娶了一个迦南女子为妻,随意嫁娶的婚姻乱像已是亚杜兰这地的常态,这跟曾祖父亚伯拉罕为以撒所做的安排,以及以撒对雅各的吩咐是相违背的。亚伯拉罕和以撒都慎防儿子娶当地女子为妻,否则以色列上帝所‘拣选种子’会沾有拜偶像和不道德的罪。(创24:3-4)犹大此举这反映出:犹大步伯父以扫的后尘,对婚姻的作法十分轻率,只顾自己的情欲;雅各已经失去了父亲的权威,不能够影响儿子所做的决定和行动;随意娶妻,没求问,不注重雅各家族作为长子继承权的特殊要求——必须与世俗女子分别为圣。因此,《圣经》并没记录犹大妻子的名字,只说他岳父的名字叫‘希拉’这个词的意思是‘辉煌’的意思。犹大离开了上帝所拣选的家族,到了一个地方,开始专注于生命的辉煌。

4.恶果——无后之虞

“她就怀孕生了儿子。” 看似犹大的选择有美好的结果,却是罪恶的果子。不难看出,这个家庭并没有什么敬虔的影响力,因为犹大在不敬虔的环境中养育子女。纵使犹大和妻子用起名的方式代表美好的期待,但经文中短短一句“在耶和华眼中看为恶,耶和华就叫他死了。”却总结了犹大二子的一生,可见邪恶程度足以令上帝将他们从世上剪除。如今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后裔’之约与‘救赎’如何实现?

值得留意的是在本章经文中两次提到‘他儿妇他玛’‘他的儿妇’作者通过重复犹大和他玛的公公—儿媳关系提示了读者犹大对他玛是负有家长责任的,他有责任在儿子当中为他玛找个丈夫,生子以续家族血脉。这种特别的风俗,叫做——‘利未拉特婚’,也叫转房婚。虽然这习俗看起来我们的文化不可接受,但是我们需要理解它在当时的合理性。因为那时还没有律法,但上帝也藉着此规矩在他们中间带领,后来其中一部分演变为律法。(参申25:5-10)目的是:为痛失至亲的寡妇提供保障,除去无子的污名;避免家族失去财产或土地;保证死去的人能够存留名字,并世代相传。可见这个条例是建基于家庭,在以色列生活和信仰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为了逃避糟糕的景况,犹大试图掩藏问题,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选择跑到属世的环境里?那里没有上帝的影响,人可以肆意寻求享乐,随心所欲。

二.争取权益的他玛(11-23节)

在读旧约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一种张力,就是在律法书中的教条原则与历史叙事中的伦理实践之间的张力。在旧约的人物和历史叙事中,律法有时会被颠覆,禁忌也会被突破,但这并不是犹太作者们故意为之,而是因为叙事先于律法,就如接下来要处理的这段伦理带来的问题:

1.立命之本——按规矩

‘他玛’意为‘棕树’有着‘坚韧、挺拔’之意,后续发生的事,我们会看到她正如其名一样,面对不公,没有抱怨,甚至再犹大掌控她的人生之时他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有顺服。她是外邦女人,嫁给犹大的长子‘珥’,成为犹大的媳妇,丈夫因作恶得罪耶和华而丧命,未能留下子嗣,那么就会在家族产业的继承上构成疑难。按着当时的习惯,兄终弟纳嫂为妻的制度是解决方法之一。女性在丈夫死后转嫁其弟兄的行为,在某些地方也包括夫家的其他男性,比如亡夫的叔、伯、儿子等。但俄南不仅未尽代兄立嗣的责任,却把他玛当作发泄情欲的工具,最终因为自己的恶行付出‘死’的代价。

然而,本该尽对他玛‘家长之责’的犹大却把一切的原因归咎于他玛的身上,犹大的偏见使得自己心里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心里说:恐怕示拉也死,像他两个哥哥一样。’不仅未能因两个儿子的行径带来的咒诅而自省,反而推却责任,这就是从始祖亚当而来的罪性。如今他只想保存自己幼儿的性命,对他玛说“你去,在你父亲家里守寡,等我儿子示拉长大。”(11节)‘你去’是犹大解决问题的手段,‘等我’是犹大对他玛做出的承诺,更是他玛愿意听从和等候的原因,因为里面带有他玛的盼望和期待。但事与愿违,犹大的薄情寡义,逃避责任之举无疑是残忍地给她玛判了死刑,除此之外,犹大的德性和信仰跌倒谷底,正是表现在对儿媳他玛的失信上,他玛也因此期待落空。只不过,他这次不仅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2.舍命之力——凭信心

他玛嫁入犹大家后命运多舛,先后失去两任丈夫,被公公的不义之举欺骗,看到犹大其实无意让三儿子娶自己,最终以为人齿不的妓女行径为自己争取权益。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玛此举并未为了淫乱和情欲的缘故。因为其一:经文明确的说她的行动是在犹大得了安慰‘过了哀悼日子之后’的意思,她并未觊觎主母之位其二,这之事件中间夹着一段亚杜兰人希拉去送羊羔并取回信物的描述两次重复‘这里没有妓女’表明玛不是妓女而是一个被忽视和错待了的女人,是一个自己解决困境的机智勇敢的女人;其三,他玛达到目的之后‘仍旧穿上作寡妇的衣裳’表明他对自己丈夫的忠坚,相比之下,犹大却是受情欲的驱使深陷罪恶。

作者再次用‘看见’这一动词去暗示犹大因放任情欲涌动而导致悲剧发生的前因后果。犹大先‘看见’,跟着就采取初步的行动‘转到’这动词和第一节的‘到’相同,两次都是转向‘不好’,导致不良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伊拿印’这地名有‘宽阔’‘睁开双眼’的意思。犹大二子的暴毙如此严厉的警告并未使犹大警醒,纵使妻子死后他也未能从自己错误选择到来的悲剧中回转道上帝哪里,所以再本该‘睁开双眼’的地方犹大却恰恰‘属灵眼瞎’导致的结果就是‘看见’‘以为是妓女’,看不见上帝的提醒和警告看见的都是自己的情欲。经文没有提及他玛如何诱惑犹大,但可以看出使犹大主动要求和她发生关系,他玛没有拒绝。因为他玛正是知道犹大是怎样的人,才使得自己的计谋得以实现,这是我们看到的在犹大身上可悲的事实。在此,犹大和约瑟是多么鲜明的对照,约瑟怕犯如此大罪而得罪上帝,坚决不与波提乏的妻子同寝,而犹大心中不惧怕上帝铤而走险。

但当时社会对失贞女子的刑法及其残酷:“若遇见人与有丈夫的妇人行淫,就要将奸夫、淫妇一并治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以色列中除掉...”(参申22:20-24)但他妈的执着使她仍然竭力要为丈夫生子立后,这表明了她做妻子的义,甚至为达此目的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随后24节中“拉出来,把她烧掉”我们便可看到他玛将要面对的后果,但她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

3.保命之举——拿当头

犹大中计了。他玛与犹大同寝后,他玛问他要报酬,犹大提出给她一只“山羊羔”,这是当时给庙妓的常价。我们是否想起37章的一幕“他们宰了一只公山羊,把约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参创37:31)犹大与众弟兄们通过‘羊’欺骗欺骗自己的父亲,如今他自己也陷入因为欺骗而达成的性交易。但他玛向他要‘当头’这是以色列人常用来作贷款或允诺的保证,抵押品可以是私人物品甚至是担保人所说的话。他玛提出想要的抵押,就是犹大的‘印、带子和手里的杖’总括来说,这些东西在过去就是一个人的认证、身份、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可见人在罪性之下、被肉体情欲所控制往往会出卖自己高贵的身份与贞洁,在这里犹大就是如此。他玛要求抵押,表面上因害怕犹大抵赖,事后不送上‘一只山羊羔’,其实她需要抵押品去保障她的生命(参24-25节)。结果,他玛用计谋‘从犹大怀孕’

“山羊羔”的再次出现是犹大托他朋友亚杜兰人,送一只山羊羔去,要从‘那女人手里取回当头来’“山羊羔”一开始是犹大淫乱时为自己找的代价,以为一直羊羔就可以抹去自己再上帝面前的罪,但羊羔不是他的赎价,却是他——自义的证据。如今送去“山羊羔”表面上是对人守信的举动,但确是他——掩盖罪行的证据。犹大听到朋友带来的反馈之后,除了惊讶之外说“任凭他拿去吧,免得我们被羞辱。”意思是:“我既做了应做的事,把山羊羔送去,却找不着她,就让她拿去我给她的抵押,不要再寻找和查询,免得传开去,街知巷闻,我们会给人耻笑。”可见犹大至始至终在乎的是人的怎么看他,却不在意上帝如何看他,也不在意上帝对圣洁子民的要求。我们很多时候和犹大作法何等相似,在人面前很装守信,对上帝却失信,犹大表面对人守信用,其实乃为他自己的犯罪捧上遮羞布而己,他用‘山羊羔’去换回他出卖了的‘身份地位象征’,这正写出了他居心诡诈的内心。弟兄姊妹,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在生活中、侍奉中常常用这种方法,来为自己逃脱犯罪而来的上帝的审判,时常跪下认罪,起来就开始犯罪,如果有,求上帝帮助我们从内心发出真实的悔改。

回到他玛的身上,她实在是因为抓住了住律法的规定而抓住至高者应许的人,这和很多人理解的‘她犯奸淫,不道德’并非一个角度看问题。他玛这样做的前提是,犹大一家背弃律法在先,是因犹大不义,所以他玛要用巧计,不惜代价,让律法中的‘义’成就在自己身上。所以,《圣经》并不是认可乱伦的行为,只是着重于他玛那颗坚定忠贞的心。

三.施行怜悯的上帝(24-30节)

事件的末了,我们对犹大家的罪已经无力吐槽,但我们会看到上帝如何将一个充满罪恶的历史事件,改写成为一个恩典的记号:

1.自义之人倒空罪恶

①控告:事隔‘三个月’后,有人向犹大数说他玛的不是,指控她‘作了妓女’

②证据:‘行淫有了身孕’

③刑罚:犹大宣告的刑罚是‘拉出她来,把她烧了!’(24节)犹大所讲的,是指‘公开处刑’,他如此作来要保护家族的名誉。犹大是典型的以自己眼中的‘梁木’,去挑别人眼中的‘刺’。他内心虚伪、行为败坏(26节)让我们看到自义的罪比淫乱的罪更大。审判别人又快又狠,对自己的罪却宽松纵容

④辩护:他玛提出自辩的证据“认一认,这印和带子并杖都是谁的。”(25节)‘认一认’是法庭常用的术语,指验察证物。‘认一认’当有人拿着血衣来到雅各面前的时候也是说‘认一认’结果不得不接受丧子的事实,如今‘认一认’的事实同样摆在了犹大的面前,直击内心。曾经掩盖罪恶的工具再次成为指认罪行的证据。

⑤宣判:犹大检查证据后,修改了他宣告的刑罚,且‘承认’他玛是无罪的。‘她比我更有义’旧约常用‘义’说明‘没有犯被指控的罪’。(参出23:7;申25:1)有的解经家认为这‘义’不是说一般道德层面的义,而是指上帝的旨意:其一,他玛行淫,是为了生子立后;犹大行淫,却只是为了放纵情欲;其二,他玛信守诺言,甘愿为示拉守寡;犹大言而无信,不肯让他玛完婚。看到这一切事情背后的上帝,犹大终于敢直面他过往一切的黑暗和遮蔽,倒空隐藏的罪不仅是对他玛这一件事,而是对家族、自打雅各开始便捆绑两代人的罪愆、以及对自己到迦南地生活,娶迦南人为妻,行迦南人之恶包括内心最深的幽暗之所鉴察、反省之后所得到的最真实的忏悔。在创世记44章里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约瑟对他们说要留下便雅悯作奴隶的时候,犹说:“留下我吧,让我做你的奴隶。”一番感人的话化解了弟兄们与约瑟之间的僵局,他自己成为众弟兄的领袖,最后得着君王的祝福(参创49:9-10)。这是上帝在他的生命中做了工,上帝藉着他玛给了一直在逃避的犹大一次灵魂深处久违的唤醒。经文说,‘从此犹大不再与她同寝了’这句话表明了犹大悔改的凭证,是一种得胜,也是上帝纪念犹大的原因之一。

2.不配之人接续应许

他玛是否真有的‘义’?从马太福音1章,我们知道上帝并不以他玛为耻,甚至把她的名字放在主耶稣的家谱中,可见上帝并没有轻看他玛。他玛在走投无路时,紧紧抓住律法至高者的应许,她打破了丈夫家族抛弃她,使她悲惨度过余生的不仁不义。但他玛用信心、智慧和等候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未来,不仅满足一个女人在律法上当尽的本分,争取自己和亡夫家族应得的权利,更守住丈夫‘长子的名份’“原来在上帝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参罗马书2:13) 但更令我们惊奇的是上帝的救赎计划不至中断。他玛就像‘野橄榄’——‘外邦人’接在‘真橄榄’——‘以色列’吸取真橄榄‘耶稣基督’的肥汁,而结出真橄榄果子“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参罗11:17)虽然人有诸般软弱,但祂的应许和救赎依然完全的,君王和弥赛亚皆是犹大从他玛的后裔而出,这时我们看到,因着上帝的怜悯和恩典,外邦人因信,得了不配得的种子——耶稣基督。

3.绝望之处恩典涌流

‘后裔’是《创世记》反复出的主题,也是上帝赐福的记号。他玛给犹大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分别起名为‘法勒斯’就是‘抢着出来’‘谢拉’乃是‘出来或起来’。就在生产的过程中那‘长子名份’的主题再一次的出现,很像雅各和以扫出生时的争斗,让我们看到:虽然蒙恩得救,都是来自于‘上帝的主权和拣选’“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 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参罗9:11)如此描述就是让读者知道,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那位后裔如今临到了犹大,要透过‘法勒斯’

在耶稣的家谱中,我们看到《马太福音》的记载:“犹大从他玛氏生法勒斯和谢拉,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亚兰。”(参太1:3)上帝让乱伦而生的儿子成为救主的祖先,还有什么比这更强烈的信号吗?上帝恩典的标准不按人道德行为,而是凭着上帝主权,因祂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参罗9:15-16)关健不是人做了什么,换取上帝的恩典,而是上帝有绝对的主权将恩典赐给某一个人。正如在这个事件里,上帝透过一件不为人耻的丑闻,却成就上帝赐恩典的渠道,正如罗5章20节所说:“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人的悖逆和上帝的慈爱一次又一次在《圣经》中展现给我们看。

结语:

弟兄姊妹,读完38章的经文我们看到事件中那颠覆性的社会规范、超越性道德的底线和颠倒性的救恩进程,完全是与我们所理解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相反,我们无法理解上帝为何将这些带有‘罪污’的人与事件记录在《圣经》里面因此产生困惑和质疑。因为我们用了现代的道德风俗去评判《圣经》时代的行为而形成的误解,就是一种以‘世俗标准’的视角看上帝作为的方式。我们要承认对上帝的认识有限,不要因为衪作事超乎我们的逻辑,就觉得是不可能、不应发生的。其实,我是想告诉大家,我和大家一样,一直没有真正读懂这个事件,也曾经是以‘谁对’、‘谁错’的视角去看这个事件的本身。然而,罪人最大一个问题,是站在一个自义的地位去看待他人,去看待事物。所以,我们鄙视他玛的程度,正衡量了我们心中的恶。

如果我们不跳出世俗的思维模式,我们永远都无法领略《圣经》真理带来的启示。因为《圣经》记录下38章这一事实,并不是为了给我们树立什么道德模范,而是启示我们,上帝的救恩计划是如何展开的。上帝之所以这样做,并不表示《圣经》在高举他玛的行为。我们若仔细读耶稣基督的家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难找到一个绝对的‘义人’,都是被罪恶污秽得面目皆非的人。人不是因为人所有的义而接受恩典,而是人在自己没有义的事实上,来接受上帝的恩典,上帝也正是在‘没有义人’的事实里去为人预备一个称义的恩典,这就是这一章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但更深层让我们看见的是上帝的公义和圣洁,就连祂儿女的一切过犯和过错,都一一记载下来,不会放过,并要追讨,上帝拆毁,也建造,从破口里建造,从污秽里显圣洁;然而上帝也是怜悯的,慈爱的,祂有赦罪的恩典,就是在这恩典之中,罪人得以悔改,成为祂手上使用的宝贵器皿。值得反思的是“今天的悲剧,并不是大多数人拒绝福音,而是那些声称相信的人,并未被福音改变。【钟马田】”虽然我们晓得人罪恶滔天,不服上帝的主权,但祂的计划、拣选、应许,都不会落空。但我们仍然要求上帝竭力保守我们人生道路的每一步,都行在祂的旨意中,让我们不因罪的缘故,在恩典中失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