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民主篇”

2024-03-01

民主篇


中国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出现了民本主义即民为邦国的思想。儒家政治思想中治理国家也就在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从而改善全面的思想品质。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中国的传统思想。《诗经·大雅·抑》中有这样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劝戒大臣们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人民,谨慎法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业》)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更是将“民本”思想发扬光大,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民本思想很看重民众的力量。早在《尚书·泰誓》中就有记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荀子·王制篇》中也说道:“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贞观政要·政体》中也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时畏也”。


XbdH-htwhfzs9211390.jpg


在《圣经》中,也对民众非常重视。《罗马书》12章17节中就提到“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提摩太前书》2章1节中也说“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等等这些经文都透露出基督信仰中的“民贵”精神。而在《历代志下》10章1至19节中记载了当时百姓向政府反映民情,而耶罗波安处理态度极度恶劣,导致的结果就是他非但没能用暴力威吓住百姓,反倒促使了百姓的彻底背叛。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民主制度

除了民本思想外,民主还指一种国家制度,即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有事务的国家制度。虽然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中,民主制度相对较少,但我国素有甄选士大夫参与国家管理“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 先进篇第十一》),“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的传统,更别提一直为儒家所尊崇的尧舜禅让的故事。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理想蓝图,在这幅蓝图中,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尤其提到要“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理想。康有为在他的《孟子微》中更加明确了这种民主政治——“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用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众民之所公用。”

《圣经》文本中也不乏提倡民主制度的记载。“不先商议,所谋无效”(箴言15:22),是民主制度最简洁直白的表述。早在《出埃及记》就记载了摩西接受他岳父的建议,选出“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来管理百姓(《出埃及记》18:12-26),这就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再如以色列人选王(撒上8章)、耶路撒冷教会拣选7位执事等等都是用的民主选举的方法。


公仆精神

耶稣的教导中,更体现了“公仆”的理念:上位者,并非役人者,乃是役于人。他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6-27)

《马可福音》10章42至44节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这种“公仆”理念,使得民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