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富强篇”

2024-03-01

富强篇


富强的意思是富足而强盛,指财富充裕,力量强大。古人论富强:“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形势解》)。


国富使民强

其大意是:“君主的功绩在于使国家走向富强。做到国富兵强,各方诸侯就会服从他的政令,邻邦也因敬畏其威力而不敢来侵犯”。

富强,是中国自古追求的治国之道。在《管子治国》第四十八篇里曾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所以说,富强,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可以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可以惠及邻邦。

中国历史中富强的朝代有汉朝、唐朝、宋朝、明朝。以唐朝开元盛世为例,唐朝的强盛表现在国土边界辽阔。最北到达西伯利亚,最西到咸海,人口达到8000万,内政实行宰相制,完善了科举制度,武力也很强大,打败了突厥,东征朝鲜,灭百济,实行开放的通商政策,与欧洲、南亚、西亚都有来往。当时的国富民强的盛景,可从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忆昔》(节选)窥见一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008h7pN5ly4h3o2ig9mquj30hs0cdta5.jpg


基督教的信仰也很重视富强之道。《圣经》中也不乏国富民安的记载。在《列王纪上》4章中记载了所罗门王时期的以色列国,可称为富强。《圣经》中描述: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那样多,都吃喝快乐。所罗门统管诸国,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所罗门在世的日子,这些国都进贡服侍他,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给他智慧的活。这段以色列的历史也印证了管子的话:“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国富使文化强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清明的政治,经济的繁荣,才会出现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我国古人说,“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说苑·建本》)说的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首先是致富,富裕了就能有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富足而强盛,财富充裕。《史记·管晏列传》中也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国家富强,足以使民移风易俗,因“民以殷盛,国以富,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史记·商君列传》)

在所罗门王最繁盛的时期,国家的繁盛尽显所罗门的智慧,致使国家井然有序,从而让“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智慧的话。”(列王纪上10:24)使得从神而来的智慧得以彰显于天下。

达到富强的途径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古圣先哲特别看重富强的方法。

孟子曾对想要治理好邦国的梁惠王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描写的理想之国的场景也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见,古人达到富强的一大途径就是男耕女织,靠着劳动而实现。正如圣经中的教导:“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箴言》10:4),所以,“殷勤人必得丰裕,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箴言13:4、11)


Queen-of-Sheba-678x381.jpg


施比受更为有福

富裕之人切忌为富不仁,死守家财的并非真的富强之辈,最多也就算个守财奴。范蠡作为“商圣”曾三散家财,实践了“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35),成为“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言11:24-25)最好的佐证。所以,我们基督徒更有责任实践共同富裕,让我们的富裕,成为千万人富裕的开始,从而使我们成为别人的祝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