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探讨

李梦芸 传道
2024-03-1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文化自信视角下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探讨

李梦芸   传道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是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强烈认同。没有对自身文化产生认同,就难以坚定文化自信,难以对国家、民族、社会和时代产生认同和真正的爱。“宗教中国化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宗教认同并融入中华文化的问题,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导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遵循宗教生存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路径,是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坚实基础,是充分发挥宗教界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

由此,笔者欲对文化自信视角下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行探讨。浅析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教会,“为何”“如何”在历史和文明中坚定文化自信、在三自精神中发展文化自信以及在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中传承文化自信。盼望中国基督教会能在新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在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上有新作为、新思考、新发展,并在浩瀚主恩的带领下,扎根真理,建造生命,服务社会,荣神益人。

一、在历史和文明中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其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学习国家的历史、民族的经验,了解中国精神、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推陈出新、去糟取精。

文化的自信,不仅仅是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更是对千年来文明成果的认同。中国文明和文化博大精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基督教中国化推进的重要实践和共识。基督教需要在传承经典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建立以“中国人”、“中国政治”、“中国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以符合中国人心理、思维、价值观的文化符号和阐述,不断提高作为基督徒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如今的中国教会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培育和传承,不论是在传统节期的庆祝,圣道与茶道的对话和相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圣道宣讲,传统经典与圣经的对读等等。

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使基督徒不忘记本国优秀文化传统,也不在信仰上离经背道,使基督教减少原先在中国人心中不良的刻板影响,抛弃西洋色彩浓厚,且不易为中国人接受的神学教义、礼仪,使中国人更容易与基督教发生关系,使基督教能更受国人的了解与接纳。

二、在三自精神中发展文化自信

中国基督教会史是“一部不断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主义运动、神学思想教育以及基督教中国化的推进和实践,成为了建国以来中国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内容。

百年来,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广为传播,其重要前提条件就在于坚持核心信仰和教义的情况下,能适应不同的国家、文化、民族和社会环境,并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本色化、本土化和处境化。这是基督教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基督教也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从二十世纪初的本色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自爱国运动,直到近年来正式提出的基督教中国化,都是作为中国基督教会和基督徒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阐述、觉醒和回应。他们通过这条“三自”路线,谋求一条适切的基督教中国化道路,创新发展出教义精神上自传、组织人事上自治、经济财务上自养的中国基督教会;他们愿意接受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认中国古典文化中对中国社会有深远的意义,积极寻求和等候神对中国教会前路的带领,对当今教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三自原则的推动下才能真正实践和坚持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传承并发展好中国基督教文化。如今的中国教会,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发扬爱国爱教之精神,以“治好、养好、传好”为目标,推进三自爱国教育,以本土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信仰。对于中国基督教而言,中国基督教文化的自信就是对三自原则的自信,对坚持基督教中国化道路的自信。中国教会每年可定期进行三自爱国主义教育,在有条件的教堂可以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栏和展览区,使信徒不忘历史,效法历代基督教爱国爱教人士,弘扬圣道、乐于奉献、团结筑梦。

三、在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中传承文化自信

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就要顺应历史潮流,心意更新而变化,符合优秀中华文化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中国基督教会在中国社会存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由之路。基督教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与中国社会阶段性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这是中国教会对于“道成肉身”的思考和实践。如此,要求教会必须开阔自己的视野,并明白上帝也关注当代中国以及中国的文化、社会、历史和未来。中国基督徒不能只是将眼光盯住个人救恩问题,仍然需要思考上帝在历史和创造中的作为。

传承并发展好中国基督教文化,要敏锐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保持好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等基本信仰元素,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在忠于圣经真理的情况下,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新时代的中国教会,努力探索基督教中国化的新方式和新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基督教界广泛开展健康有序的教会活动;积极展现中国基督教、基督教团体新时代的风采、风貌和见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基督教会在民族团结进步以及社会稳定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

基督教中国化是建基历史,着力当下,更是开拓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基督教会要“位卑未敢忘忧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实事求是,有责任担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教会的教牧同工,需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基督教中国化与文化自信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传承文化自信。使基督教中国化在真理、爱心、接纳和包容中,适应社会现状、时代要求并不断创新和思考。

结语

回顾历史,反观现在,对推行基督教中国化的努力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基督徒爱主爱国的赤子之心,不断鼓励教会在新时代中继续努力为主做工,以史为鉴,在文化中取材去建立新的基督教文化,对基督教中国化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对于今天的教职人员,我们要作好文化自信的“守护者”、“传承者”,也要作好基督教中国化的“推进者”、“创新者”,在圣灵的光照下,以圣经的教导为根基建造教会、成全圣徒、回馈社会,讲述中国基督教故事,并见证基督。


参考书目

1. 肖耀辉、刘鼎寅。《云南基督教史》。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五版。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8。

3. 徐宏。“中国基督教会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回应和本色化运动(1924-192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硕士论文》。

4. 田向利。“‘新时代的宗教工作’系列之十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导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中国宗教》第十一期(2018年),42-44。

5. 靖玖玮。“中国化是基督教的必由之路”,《云南省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59-67。云南:云南省基督教两会,2017。

6. 魏克利。“丁光训:一位促进教会团结的神学家”。陈永涛译。《金陵神学志》年第Z2期1995,39-45。

7. 熊国才,“云南基督教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思考”,《云南宗教研究:宗教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2016)》(昆明: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共产党员网。浏览于2021年4月16日。

9. 习近平。“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4/c64094-28299870.html。共产党员网。浏览于2021年4月16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