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督教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兴伟 牧师
2024-03-1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浅谈基督教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兴伟   牧师


[内容摘要]基督教自传入中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目前很多学者们及教会的牧者同工们都在先后举办基督教中国化在圣经、教义、神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研论会,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论述早期基督教中国化;其次论述基督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结论部分结合中国现况提出基督教如何实践中国化。

【关键词】基督教   核心价值观   中国化

引言   

基督教是讲爱的宗教,基督教的信仰是主张弘扬“上帝爱世人”的博爱精神,将“爱人如己”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并将上帝的爱作为价值取向与基督徒生命和信仰的追求。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及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与基督教教义伦理在核心取向上有好多相通相融之处。以下从几点来简要谈谈基督教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   

一、早期基督教中国化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公教)又再次传入中国,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1807年,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发展。1843年,洪秀全借助基督教的教义,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建立“拜上帝会”,后来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战乱中诞生的《天风》杂志,1945年2月创办于成都,主办机构是基督教联合出版社。1948年1月1日以后,改用「天风社」的名义出版。1949年以后成为中国基督教会的机关刊物,它的命运与中国的时代变化紧密相连。因而可以有效地观察分析一批中国激进基督徒的政治主张与立场,进而探讨时代变革中基督教与政治、基督徒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自1860年-1900年间,西方宣教士在中国创办了16所大学,很多大学目前是中国的重点院校。这些人按照圣经教导,爱神爱人,放弃优越生活,来到当时封闭的中国,办学校,医院,孤儿院,养老院,麻疯病院,戒毒所,盲哑学校。从而可见基督教自传入中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

二、基督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基督教是讲爱的宗教,基督教的信仰是主张弘扬“上帝爱世人”的博爱精神,将“爱人如己”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并将上帝的爱作为价值取向与基督徒生命和信仰的追求。那么从圣经中可以找到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

1、基督教推崇博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到个人价值层面讲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圣经内有爱同胞、爱民族的丰富教导。基督教各级三自组织,就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徒群众的桥梁,发挥基督教爱国爱教的作用。基督教核心教义就是“爱”。主耶稣要求我们“爱人如己”,爱自己身旁的邻居,鼓励“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与社会价值观所强调公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善、诚信相待,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在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诚信”是基督徒行为的基本总则,“友爱”仍是圣经教训的核心价值,耶稣认为诫命中最大的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参太22∶37-40)“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参太5:43)爱神的信仰需要通过爱人的行为表达出来,“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约壹4∶21),如此,爱神即爱人之源泉,益人即荣神之见证。   例如教堂逢年过节都会进入社区帮扶、慰问贫困居民;到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为脑瘫、自闭、聋哑、残障人士提供力所能己的帮助;不定期组织信徒参与环保活动等。积极推动基督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致力团结与引领广大信徒走爱国爱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忘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推动者和示范者。让广大信徒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2、基督教倡导和平

现在全国上下正为全面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阶层关系、民族关系等目标而努力。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总目标提出,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领域的价值所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保证。

基督教信靠的主耶稣是和平之君,他来就是要求我们有和睦的美善关系;和好的相处状态、和平的社会现象,不希望我们彼此仇恨、凶杀,在圣经旧约的经文,要求人们将刀剑打成犁头、镰刀,这国不再攻打那国,不需学习战事等有关未来的远景规划。深入地解读圣经中有关和平的深刻内涵,首要讲到的是和好,要求人与上帝和好,籍着中保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离弃罪恶,才能修复上帝与所有被造物的和谐关系,与中国文化中“家和万事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由小至大,由内而外,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与自身内心平和),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谐(罗12:18),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和谐,都蕴含在我们所阐述的和平理念中,可谓博大精深。

吉布斯在他写的和平的十架中说:现代的进步已把世界缩小,成为邻居。上帝给我们工作,要把它成为一家兄弟。在基督里不分为奴的和自主的,不分犹太人和希腊人,不分西古提人和化外人,都合而为一了。因此基督徒当用神的爱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团体之间的和谐,万物之间的和谐,用神的爱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在那里充分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和平的力量,尽我们所能的来构建和谐的社会。

3、基督教重视法治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深厚悠久的法治文化,例如:历史上“百家争鸣”里,就有法家。当今,社会主义法制完善步伐不断加大,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已成社会共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理念的凝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制度保障。各神学院校必开展《宗教法律法规》课程,教会将不定期组织教牧人员及信徒都学法、守法、遵法,做遵纪守法的好信徒。基督教主张凡事都要规规矩矩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

基督徒要遵守圣经中所有教导,也要明白国家的法律。圣经中很多处也讲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如:“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多3:1—2)经文告诉我们法律叫人知罪;(罗7:12)“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告诉我们罪的性质;旧约圣经中法的转变:创世纪中有神制时代、人制时代,下面经文所说的是法制时代“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以斯拉啊,要照着你 神赐你的智慧,将所有明白你 神律法的人立为士师、审判官,治理河西的百姓,使他们教训一切不明白 神律法的人,凡不遵行你 神律法和王命令的人,就当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军、或抄家、或囚禁。”(拉7:10、25、26)

基督徒当学习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以免违背,并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持守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做一个荣神益人的基督徒,遵纪守法的标准公民。

三、结论

基督教文化体现在《圣经》之中,《圣经》是基督教最高权威的经典,作为当代的神学教牧人员,应当肩负神圣的文化使命,“宣扬上帝的公义与慈爱”是基督教文化的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在当前的形势下,基督教应当根据自身的文化使命与文化价值,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渠道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会讲道,社会关怀事工以及日常生活中来表达信仰核心价值。本着“神爱世人”和“爱人如己”的博爱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诚实守信、包容忍耐和追求良善以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化作出应有的努力

基督教信仰所传讲的福音信息必须是合乎时代道德的普世价值观。如其信仰的核心价值是舍己、奉献、勤劳、诚信、公义、仁爱、和平、良善。我们只有在讲台侍奉工作中大力弘扬这种核心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凝聚正能量,发挥好作用。基督教信仰不只是尊重教义,更需要基督教伦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只有实践出来的伦理才能体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耶稣说“你们是这世界的光。”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基督徒,我们要与国家和社会同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信徒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