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5月26日马可福音第14章精读

2024-05-16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马可福音  精读.jpg


马可福音第14章


经文音频朗读:


祭司长图谋杀害耶稣(太26:1-5;路22:1-2;约11:45-53)

1过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用诡计捉拿耶稣,杀他。

2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乱。”

珍贵的香膏(太26:6-13;约12:1-8)

3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

4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

5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

6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

7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8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

9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纪念。”

犹大出卖耶稣(太26:14-16;路22:3-6)

10十二门徒之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去见祭司长,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11他们听见就欢喜,又应许给他银子,他就寻思如何得便,把耶稣交给他们。

和门徒同度逾越节(太26:17-25;路22:7-14、21-23;约13:21-30)

12除酵节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门徒对耶稣说:“你吃逾越节的筵席,要我们往哪里去预备呢?”

13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进城去,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

14他进哪家去,你们就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

15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为我们预备。”

16门徒出去,进了城,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17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都来了。

18他们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卖我了。”

19他们就忧愁起来,一个一个地问他说:“是我吗?”

20耶稣对他们说:“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

21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设立圣餐(太26:26-30;路22:15-20;林前11:23-25)

22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了福,就擘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

23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他们都喝了。

24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

25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上帝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

26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预言彼得不认主(太26:31-35;路22:31-34;约13:36-38)

27耶稣对他们说:“你们都要跌倒了,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28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

29彼得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

30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31彼得却极力地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在客西马尼祷告(太26:36-46;路22:39-46)

32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

33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

34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警醒。”

35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

36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

37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

38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39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40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41第三次来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吧!”或作“吗?”)够了,时候到了。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

42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

耶稣被捕(太26:47-56;路22:47-53;约18:3-12)

43说话之间,忽然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那里与他同来。

44卖耶稣的人曾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把他拿住,牢牢靠靠地带去。”

45犹大来了,随即到耶稣跟前说:“拉比”,便与他亲嘴。

46他们就下手拿住他。

47旁边站着的人,有一个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

48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49我天天教训人,同你们在殿里,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

50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

51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

52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

耶稣在公会里受审(太26:57-68;路22:54-55、63-71;约8:13-14、19-24)

53他们把耶稣带到大祭司那里,又有众祭司长和长老并文士都来和大祭司一同聚集。

54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一直进入大祭司的院里,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里烤火。

55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却寻不着。

56因为有好些人作假见证告他,只是他们的见证各不相合。

57又有几个人站起来,作假见证告他说:

58“我们听见他说:‘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内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

59他们就是这么作见证,也是各不相合。

60大祭司起来站在中间,问耶稣说:“你什么都不回答吗?这些人作见证告你的是什么呢?”

61耶稣却不言语,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问他说:“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

62耶稣说:“我是。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63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

64你们已经听见他这僭妄的话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都定他该死的罪。

65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脸上,又蒙着他的脸,用拳头打他,对他说:“你说预言吧!”差役接过他来,用手掌打他。

彼得三次不认主(太26:69-75;路22:56-62;约18:15-18、25-27)

66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

67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

68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

69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

70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

71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

72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


今日背诵金句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14:38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可十四1】“过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用诡计捉拿耶稣,杀祂。”

【可十四2】“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乱。’”

主耶稣启示完神国的进展之后,马上就说到祂将要在逾越节被害,表明十字架乃是带进国度的必要途径。“逾越节”(1节)是神拯救犹太人脱离埃及奴役的日子,当夜他们宰杀羔羊,涂血在门楣和门框上,得免被神的使者击杀(出十二21-23)。逾越节本来是羔羊被交和被杀,现在变成了人子被交和被钉,表明主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林前五7),为我们被杀献祭,要“除去世人罪孽”(约一29)。“过两天”(1节)可能是“后天”的意思。逾越节从正月(尼散月)十四日傍晚宰杀羔羊开始,吃逾越节晚宴已经是正月十五日(犹太人以日落开始算第二天)。若没有人的“诡计”(1节),有关逾越节羔羊的预表仍不能应验在主身上。人的“诡计”终究仍为神所用,成就祂的计划。

“当节的日子”(2节)指从逾越节晚餐开始的七天除酵节期间(出十二17-18)。“恐怕民间生乱”(2节)表明主耶稣很得民心,逾越节期间各地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都上耶路撒冷来过节,不易维持秩序。但也不能等到节日之后,因为那时主耶稣很可能已经离开耶路撒冷。正在两难之境,犹大出来卖主请赏,使他们的难题迎刃而解(10节)。这恰是神的计划,因为神的羔羊必须在逾越节被杀。

【可十四3】“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

西门的病早已被主耶稣治好了,否则他没有可能设宴待客,只是人们仍按习惯呼他“长大麻风的西门”。

“坐席”原文是“斜靠”,是古时犹太人吃筵席所惯用的姿态。

这“一个女人”就是伯大尼的马利亚(约十二3)。

“真哪哒香膏”是一种昂贵的芬芳油膏,从产于印度的名叫哪哒的植物根茎提炼出来的香油制成。在宴席间以香膏涂抹贵宾是古代中东的习俗,不过使用如此昂贵的香膏显得很奢侈。

“打破玉瓶”装香膏的长颈瓶子是密封的,用时须打破其瓶颈部分,让封存在瓶里的香膏能流出来。瓶颈一经打破,便不能再保存香膏。

【可十四4】“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

【可十四5】“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

最虔诚的基督徒也难免受世俗价值观的左右,而将奉献给基督这样的“美事”视为“枉费”(4节)。

这香膏值“三十两银子”(5节),就是300得拿利乌,相当于普通人300天的工资,是寡妇两个小钱的19200倍。这些人可能觉得主耶稣的做法很矛盾,刚刚称赞寡妇两个小钱的奉献(十二43),现在又接受那么昂贵的香膏,为什么不拿来周济那寡妇呢?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费”,“周济穷人”(5节)就不枉费,基督徒太容易被一些看起来属灵、善良的理由,夺取了主在我们心中该有的地位。我们有太多的事奉,不是为着主的喜悦而作,只是为着眼见的需要,表面上好像是为主“周济穷人”,让主居首位,其实并不是为着主。

【可十四6】“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

【可十四7】“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可十四8】“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

【可十四9】“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

在那些自以为属灵的人眼里,寡妇的两个小钱太少了,马利亚的香膏又太浪费了。但在主耶稣的眼里,无论是寡妇的两个小钱,还是马利亚值38400个小钱的香膏,都是无价的奉献,都是主所悦纳的“一件美事”。

主耶稣并不是否定“周济穷人”(5节)的义务(申十五11),而是要门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于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7节),才有永远的价值。现在主的需要乃是要显明祂就是“受膏者”,是将要为我们代死的神的羔羊,显明神国之王要借着死登上宝座。所以香膏虽是极贵,但主是完全配得的。

古时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体,并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起来。“真哪哒”(3节)既可以用来膏抹尊贵的客人,也可以给死者膏身。伯大尼的马利亚在主死之前,抓住机会膏了主,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主死之后想要去膏主,却没得机会(十六1)。

“这女人所作的”(9节),就是马利亚全然接受主所说的、不惜代价地爱主。虽然马利亚和其他门徒一样,还不能完全领会主耶稣为什么要上十字架(九32),但她却不像其他门徒那样,带着自己的心思来跟随主(十35),甚至争权夺利(九34;十37);而是毫无保留地接受主所说的,因此成为主耶稣借着十字架打开神国之门的见证,成为神的儿子借着死登上天国宝座的见证。

【可十四10】“十二门徒之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去见祭司长,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可十四11】“他们听见就欢喜,又应许给他银子;他就寻思如何得便把耶稣交给他们。”

当马利亚膏抹主的时候,犹大却出卖主。“祭司长”原文是复数(10节)。圣经并没有明说犹大卖主的动机,但提到他是个贪财的人(约十二6)。

“又应许给他银子”(11节),一共“三十块钱”(太二十六15),指犹太银子30舍客勒,折合120得拿利乌,相当于普通人120天的工资。马利亚因为爱主,用300天工资的香膏来膏主,犹大因为爱钱,以120天工资的价格出卖了主,其实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太二十七3-5;徒一18)。主耶稣在犹大和祭司长的眼中,不过如同一个“三十舍客勒”的奴隶(出二十一32),那被弃的牧者的“工价”也是这个数额(亚十一12),我们对主的估价是多少呢?

【可十四12】“除酵节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门徒对耶稣说:‘祢吃逾越节的筵席要我们往哪里去预备呢?’”

“逾越节的筵席”正是主耶稣“最后的晚餐”,主耶稣要赋予“逾越节的筵席”崭新的意义。除酵节共有七天,“除酵节的第一天”指正月十四日日落至十五日日落,也就是逾越节(出十二15-20)。犹太人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

【可十四13】“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进城去,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

【可十四14】“他进哪家去,你们就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

【可十四15】“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为我们预备。’”

“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13节),这两个门徒是彼得和约翰(路二十二8)。“有人拿着一瓶水”(13节),“人”原文是指男人,按犹太人习俗,妇人才拿水瓶,所以男人拿着水瓶,比较容易辨认。

“那家的主人”(14节)可能是本书作者马可的父母。

“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15节),可能是五旬节之前,一百二十名门徒聚集祷告的楼房(路二十二12;徒一13-15)。

【可十四16】“门徒出去,进了城,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可十四17】“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都来了。”

按约翰福音的记载(约十三1,十八28,十九14),主耶稣最后的晚餐应该是正月十三日的夜晚,比“犹太人的逾越节”(约二13,六4,十一55)提前一天,而在十字架上断气是在正月十四日下午3点,正是犹太人宰杀逾越节羔羊的时刻,所以保罗说“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五7)。以色列立国后使用的国历可能从日出前旧月牙消失算开始新的一月,日出到日出为一天,所以主耶稣时代的撒马利亚人、一些爱色尼人、奋锐党人、加利利人,都可能使用被掳前的国历,正月十三日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从约雅敬王在臣服于尼布甲尼撒之后,犹大国开始使用巴比伦历,日落后看到新月算开始新的一月,日落到日落为一天,所以法利赛人按巴比伦历,在正月十四日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

【可十四18】“他们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卖我了。’”

“坐席”原意“斜倚”,这是犹太人在逾越节筵席上的落座方式,表示从埃及被释放得自由。“与我同吃的”主耶稣的话引用了诗四十一9,表明祂心中的伤痛应验了“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诗四十一9)。

【可十四19】“他们就忧愁起来,一个一个的问祂说:‘是我吗?’”

【可十四20】“耶稣对他们说:‘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

【可十四21】“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祂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20节),犹太人的逾越节筵席是大家共享羊肉、饼、苦菜等食物,各人拿一小块饼蘸着盘里的调味酱吃。

神能使用正面的人来成全祂的旨意,也能使用反面的人来促成祂的旨意。这一切事正如经上所写的那样发生,但又不能为犹大卖主开脱罪责。“正如经上指着祂所写的”(20节),此刻浮现在主耶稣心中的,可能是诗二十二和赛五十三的预言。

【可十四22】“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了福,就擘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

【可十四23】“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他们都喝了。”

【可十四24】“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

【可十四25】“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

在逾越节的筵席上,由一家之主负责擘饼。这块“饼”(22节)应该是第一杯酒之后藏起来的半块无酵饼(Afikomen),这半块无酵饼在逾越节的筵席的仪式上被掰开、藏起来、又被找到,正对应主耶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这半块无酵饼(Afikomen),源于希腊文“那将要来的”,正好指向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基督。“擘开”(22节)象征祂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吃”象征分享基督的所是。此时卖主的犹大已经出去了(约十三26-30),主在逾越节筵席上设立了新约圣餐,表明祂是我们真正的逾越节羔羊。

“杯”(23节)是犹太人逾越节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稣自己很可能并没有喝这第三杯,而是用这杯酒代表“立约的血”(24节)。只有路加福音提到祂用这“杯”本身代表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路二十二20;耶三十一31-34)。“血”是立约的方法,“杯”才是所立的约。

“约”(24节)就是先知耶利米预言的“新约”(耶三十一31-34)。“为多人流出来”(24节)是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赛五十三12),神的仆人作了所有人的“赎罪祭”(赛五十三10)。西奈之约以祭牲“立约的血”(24节)为“立约的凭据”(出二十四8),新约则用主耶稣为我们所流的宝血作为立约的凭据(来九14-15;十二24)。当年的逾越节建立了与神订立西奈之约的以色列,主耶稣的死建立了与神订立新约的教会,它的成员就是那些“吃”(22节)主、“喝”(23节)主的人,恩典救赎的时代开始了。

“葡萄汁”(25节)原文是“葡萄的产品”,包括葡萄汁和葡萄酒。逾越节的筵席在最后唱完“哈利路篇”(30节)之后,还要喝第四杯“哈利路杯”(Cup of Harrel)。但主耶稣没有和门徒们一起喝这第四杯,而是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25节),因为祂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而是十字架的痛苦(39节),最后,主耶稣独自在十字架上喝完了这第四杯发酸的酒,就是“醋”(十五36,约十九30),完成了真正的逾越节筵席。“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指在千年国度中,得胜者与主一同坐席的日子。复活的主保证了国度的实现,主与门徒一同在神的国中喝新的日子也一定要来到。

【可十四26】“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他们唱了诗”犹太人在逾越节筵席结束时要唱“哈利路篇”,即诗篇一百一十五至一百一十八篇。“橄榄山”就在出耶路撒冷去伯大尼的路上,他们在橄榄山上过夜。

【可十四27】“耶稣对他们说:‘你们都要跌倒了,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可十四28】“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

“都要跌倒”(27节)指门徒们离开主四散逃走(50节)和彼得三次否认主(66-72节)。人最不容易认识自己的软弱,也不容易承认自己的软弱,神要借着十字架来显露人的软弱、去掉人的软弱,好把人带进天国的丰富、荣耀和权柄里。27节引自亚十三7的预言。

主不单启示祂的死,也启示祂的复活,不单启示羊群的分散,也启示羊群的聚集。“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28节),是主耶稣在去客西马尼园路上与十一门徒的私下谈话,所以这句话将被用来证明妇女们确实见到复活的主耶稣了(十六7)。神的儿子开始传“神的国近了”(可一15)是在加利利,复活之后更广大的使命也要从那里展开(太二十八16),门徒们的大使命就是延续天国之王所开始的使命(太二十八18-20)。代表选民的耶路撒冷既已弃绝了主,就不再与神国的进展有分了,“外邦人的加利利地”才是恩典时代出现“大光”的地方(太四16)。

【可十四29】“彼得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

【可十四30】“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可十四31】“彼得却极力地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不认识自己的人,常会以为自己比别人更刚强、更爱主,结果那些自以为刚强的人往往是跌倒得最厉害的。所以“凡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环境是神用来显明我们本相的最佳工具。主有时会量给我们一些黑暗的环境,容许我们经历一些挫折、跌倒,使我们能认识自己、不敢再靠自己,而完全依靠祂。

彼得和众门徒确实有与主同死的心志,有属灵的知识,也有属灵的热情,但是他们并不认识自己的本相,也不知道这将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只有当十字架真正临到的时候,人才会发现自己的肉体的本相,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可十四32】“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

“客西马尼”是希腊文,意思是“榨油之处”,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就像祂在那里独自被压榨。这是位于耶路撒冷城东1.2公里的一个橄榄园,在汲沦溪的另一边,是主耶稣和门徒们常去之处(约十八1-2),所以犹大可以在那里找到他们。



上图:客西马尼园现在有八棵巨大的橄榄树,可能在主耶稣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可十四33】“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

【可十四34】“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警醒。’”

跟随主耶稣登山变像的就是这三个门徒,这次主耶稣仍要他们三个陪同见证。

“惊恐起来,极其难过”(33节),主耶稣是个完全的人,也会哭,也会忧伤难过(约十一33,35),所以祂“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四15)。主耶稣在此所忧伤难过的,并不是怕死,而是因为祂站在人子的地位上,背起了人一切的重担。难处重到一个地步,连主也好像担不起来了。但主耶稣看神的旨意比难处更重,祂不求父同意祂逃避难处,只求父帮助祂接受神的旨意(36节)。这是顺服的生命,主耶稣把最完全的人的生命摆在父的面前。

“等候,警醒”(34节),主耶稣并不是指望门徒的扶持,而是希望他们“免得入了迷惑”(38节)。主耶稣的话引自诗四十二5、11。

【可十四35】“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

这是圣经记载中耶稣唯一的一次“俯伏在地”,表示祂强烈需要向父神祷告。“那时候”指钉十字架的时候。

【可十四36】“祂说:‘阿爸!父啊!在祢凡事都能;求祢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祢的意思。’”

“阿爸”是亚兰文对父亲的亲密称呼。“这杯”是主耶稣还没有喝的逾越节筵席的第四杯,祂要喝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25节),而是盛满神忿怒的杯。它原是我们该得的分,但神差遣主耶稣来到地上,就是要祂代替我们喝这杯,在十字架上担罪受死。最后,主耶稣独自在十字架上喝完了这第四杯发酸的酒,就是“醋”(十五36,约十九30)。“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完全顺从父的旨意,这是主耶稣得胜的秘诀。

【可十四37】“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

【可十四38】“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彼得愿意与主同死(31节),却不能与主一同“警醒片时”(37节)。不能“警醒片时”的,十字架临到的时候必然会跌倒。

“迷惑”(38节)或译“试探”,指留给敌人趁隙而入的机会。要想免受撒但的迷惑,惟一的办法就是“警醒祷告”(38节)。

【可十四39】“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可十四40】“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们的祷告不可用许多空洞重复的话(太六7),但为同一件事反复祷告,一直祷告进神的旨意里,一直祷告到得着神的扶持(路二十二43),这也是主耶稣给我们的榜样。

主耶稣三次祷告,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事相呼应。在关键时刻跌倒,正是门徒们未能与主耶稣一同警醒祷告的结果。

【可十四41】“第三次来,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吧或作吗)!够了,时候到了。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

【可十四42】“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

主耶稣三次祷告完了,每次都回到门徒那里。此刻正是祂受煎熬最痛苦的时候,但祂仍然记挂门徒。门徒因为软弱,不能同主警醒分担苦难,但主耶稣并不勉强门徒,因为祂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上十字架,祂复活升天后,就会赐下圣灵来从里面兴起门徒。

“起来,我们走罢”(42节)不是逃避,乃是去迎接。

【可十四43】“说话之间,忽然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那里与他同来。”

这“许多人”是圣殿的犹太警卫,并非罗马兵士。“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是组成公会的主要分子。

【可十四44】“卖耶稣的人曾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祂。你们把祂拿住,牢牢靠靠地带去。’”

照犹太人的习俗,“亲嘴”乃是亲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用作出卖主的“暗号”。当时天黑人多,必须要一个“暗号”,才能确保抓住主耶稣。

【可十四45】“犹大来了,随即到耶稣跟前说:‘拉比’,便与祂亲嘴。”

【可十四46】“他们就下手拿住祂。”

【可十四47】“旁边站着的人,有一个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

这位“拔出刀来”的人,就是彼得(约十八10)。

【可十四48】“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可十四49】“我天天教训人,同你们在殿里,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

主耶稣坦坦荡荡,“天天坐在殿里教训人”,但犹太宗教领袖们却不敢公开抓祂。

【可十四50】“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

众门徒誓死忠心的话言犹在耳(31节),但试验一到便显明了人的真相。所以信徒一切属灵的美德,都要经过试验才会“更显宝贵”(彼前一7)。

本节应验了“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亚十三7)。

【可十四51】“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

【可十四52】“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

“有一个少年人”(51节)很可能就是本书的作者马可。

【可十四53】“他们把耶稣带到大祭司那里,又有众祭司长和长老并文士都来和大祭司一同聚集。”

主就是逾越节的羊羔,所以在被杀献祭之前,必须先送到祭司那里察看,验明确无残疾,才可作为祭物(出十二5;申十七1)。

【可十四54】“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一直进入大祭司的院里,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里烤火。”

“差役”指大祭司的佣人,可能也包括圣殿的警卫。逾越节是阳历三、四月间,位于山区的耶路撒冷晚上还比较冷。我们是在跟随主,还是“远远的跟着耶稣”?

【可十四55】“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祂,却寻不着。”

“公会”指由祭司长、长老和文士所组成的七十一人议会,是当时政教合一的犹太最高统治机构,大祭司为主席,有二十三位就构成有效的法定人数。“寻找见证”,判处死刑按照律法需要两个证人(民三十五30;申十七6)。

【可十四56】“因为有好些人作假见证告祂,只是他们的见证各不相合。”

【可十四57】“又有几个人站起来作假见证告祂,说:”

【可十四58】“‘我们听见祂说:“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内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

【可十四59】“他们就是这么作见证,也是各不相合。”

58节的指控是故意歪曲主的话(约二19)。

【可十四60】“大祭司起来站在中间,问耶稣说:‘祢什么都不回答吗?这些人作见证告祢的是什么呢?’”

主在公会面前不为自己表白,正应验了“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三7)。

【可十四61】“耶稣却不言语,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问祂说:‘祢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

【可十四62】“耶稣说:‘我是。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撒迦利亚预言“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祂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亚六12),大祭司清楚重建圣殿和弥赛亚有关,所以讽刺主耶稣“祢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61节)。

大祭司的话虽是讽刺,但主耶稣却以神自己的名字“我是”(62节;出三14)肯定了大祭司的话,表明祂是由大祭司察验过的逾越节的羔羊(出十二5;申十七1)。大祭司问主耶稣是不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主却宣告祂正是预言中的那位“人子”(62节),要在人性里受苦,也站在人子的身份地位上得胜、死而复活、升天,并要“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但七13)。

【可十四63】“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

【可十四64】“你们已经听见祂这僭妄的话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都定祂该死的罪。”

“撕开衣服”(63节)是犹太人在哀恸或悲愤时的一种表示,大祭司连死了家人也不可撕开衣服(利十6,二十一10),仅在听到僭妄的话时可例外。

“僭妄的话”(64节)即诽谤、亵渎神的话,按照律法,亵渎神名的要用石头打死(利二十四10-23)。“该死的罪”(64节)犹太人当时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并无执行死刑的权利,所以公会宣判主耶稣该死,还需要由罗马巡抚来做最后的判决和执行。公会定主耶稣的罪,是因为祂见证自己是神的儿子,但公会并不关心神的事,所以根本不想去证明主耶稣究竟是不是神的儿子,只不过是因为主耶稣的言行严重威胁了他们的权益,需要找一个定罪的借口而已。

【可十四65】“就有人吐唾沫在祂脸上,又蒙着祂的脸,用拳头打祂,对祂说:‘你说预言吧!’差役接过祂来,用手掌打祂。”

“你说预言吧”是讽刺祂:你说“打你的是谁”吧(太二十六68)。

【可十四66】“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

【可十四67】“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

【可十四68】“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

【可十四69】“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

【可十四70】“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

【可十四71】“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

这使女可能见过彼得之前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首席门徒的风光情形。

自认刚强、爱主的彼得(31节),竟被弱小使女的一句话吓倒了,“所以,自己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加利利人有很浓重的口音,与犹太地的人明显不同。

彼得三次否认主,一次比一次更厉害(太二十六70,72,74)。

【可十四72】“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

我们都难免失败跌倒,但跌倒不要紧,要紧的是要在“鸡叫”中,“想起耶稣所说的话”,被主的话摸着,从心里忧伤痛悔,“出去痛哭”。十字架显明了人的软弱,彼得的自信被打碎了,自尊也维持不下去了,他完全被拆毁了。肉体里的彼得跌倒了,新造里的彼得却站起来了,我们也要不住地经历十字架的对付,基督的生命才能在里面成形。主借着“鸡叫”提醒彼得对祂的亏欠,主是否也已经借着遭遇和环境提醒了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