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的比喻》胡艳梅教士

胡艳梅 教士
2024-07-28

互联网许可证.png


浪子的比喻


引言: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将一同来分享路加福音第15章的经文。《路加福音》是四卷福音书中文笔最优美的,我个人特别喜欢读《路加福音》这卷书,尤其喜欢第15章的经文。“解经王子”——坎伯·摩根在他的书中这样写到:“如果我们要从圣经中选出最伟大的几章经文,我们一定会将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列入,因为这章经文的生动、美丽是无与伦比的。这章经文是我们主说过的话语中,最光彩夺目、最精彩荣美的。我相信,即使一个人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读它,仍然会觉得这是最伟大的篇章之一,因为在这章经文里,我们可以很奇妙地注意到圣经所代表的伟大事实,以及圣经透过文学所启示的伟大真理。”这章经文讲到三个比喻:失羊、失钱和浪子的比喻。这三个比喻都有一个共同点——失而复得,失而复得是很珍贵的,我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应该也是最快乐的事了吧。每一个比喻中,所失落的都得到了恢复:迷羊重回牧人的怀抱,失落的钱重新有了价值,浪子回到父家。他们都失落了,他们又都被得回了,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


耶稣讲这三个比喻的原因记载在15:1-3节:

15:1-3 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祂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耶稣就用比喻说:

在这里,两种人形成了对比。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祂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却私下议论耶稣。这个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我们想到18章9-13节中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

18:9-13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在今天分享的经文中,文士和法利赛人再次批评耶稣与罪人交往,他们之前也批评耶稣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路加福音7章34节中记载到:

7:34 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说祂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他们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接待”一词带有“欢迎”和“接纳”的意思,“同他们吃饭”又是以具体的行动来表达“欢迎”和“接纳”。这让我们看到,耶稣和法利赛人对待罪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文士和法利赛人只看到问题,只看到罪,盯住别人的过失,又私下议论。而耶稣不接纳罪,但接纳罪人。耶稣恨恶罪,却爱罪人。这让我想到耶稣所说的:

2:17   “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19:10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耶稣接纳每一个愿意寻求祂、靠近祂、听祂的人。同时,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今天在教会中,我们面对一个犯过错的人,或是一个失丧者,我们的态度是如何?我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真的面对一个“回头的浪子”时,我们是像文士和法利赛人一样私下议论,还是像耶稣一样包容接纳呢?

接下来我们以《浪子的比喻》为题,与大家分享耶稣所讲的第三个比喻。

一、离家的浪子(11-16节)

11-13节: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我们注意到,他说的是“我应得的”。可是,什么是他应得的呢?其实他不过一无所有。然而,我们在上帝面前是否也常常有这样的心态?觉得这也是我应得的,那也是我应得的,来到上帝的面前,只为了无限索取好处,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都是我们应得的。却忘了,其实我们不过一无所有。

在古代的中东,只有儿子才有权继承父亲的产业,而长子能分得双申二十一15-17一般都是死后分家业,人不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将产业分给儿子。小儿子的这个请求,给父亲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首先,违背了律法与习例;其次,损害了父亲的尊荣。小儿子的要求指明父亲从此不再是家里的主人,也不是资源的分配者,也代表他要脱离家族,这可能会影响父亲的社会地位。

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父亲什么也没说,他同意儿子的请求和选择,就像上帝同样给我们自由意志,允许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我们看到这位父亲供应他儿子一切的需要,这儿子所有的一切都是从父亲得来的。今天,我们生活中所需的一切,身体上、心理上、灵性上的资源,也都是从上帝得来的,我们生活的力量从祂而来。

说到分配产业,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土地的私有财产和世袭制度:

①土地的私有财产:以色列百姓征服迦南以后,可以上帝按拈阄分给的土地作为私人财产进行管理。这地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所以每个人应把所拥有的土地看为宝贵(诗16:6)。16:6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当失去这土地时,就被认为与上帝立约的关系终止了。

分配土地的意义:把土地赐给以色列百姓,意味着上帝把自己的爱和祝福赐给了以色列百姓。但这个土地依然是上帝的,所以以色列百姓不能把土地卖给他人,只能按世代相承制度分配给自己的子孙,使土地成为家族维持生活的手段。如果有人移动地界的标记或抢夺他们的土地,上帝将这样的行为看成是罪。申19:14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

19:14“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承受为业之地,不可挪移你邻舍的地界,那是先人所定的。”

为了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上帝制订了还原制度(利25:10,13)和赎回条例(利25:23-34)。

25:10第五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这年必为你们的禧年,各人要归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

25:13“这禧年,你们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

25:23-34“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在你们所得为业的全地,也要准人将地赎回......

②土地的世代相承制度:以色列百姓不能把自己的土地卖给邻舍,而是只能按世袭制度留给自己的子孙。这是为了把从上帝得到的恩典继续留给子孙,使他们也能生活在上帝的恩典中(王上21:2-3拿伯不肯把自己的葡萄园给亚哈王)。

王上21:2-3亚哈对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作菜园,因为是靠近我的宫;我就把更好的葡萄园换给你,或是你要银子,我就按着价值给你。”拿伯对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

土地世代相承的制度不是保存一个人的财产,使他的事业繁荣的措施,而是为了上帝与自己百姓之间约的关系,使拥有土地的人世世代代蒙上帝的祝福。

以色列人对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拥有管家意识,也就是说这个土地是上帝所托付他的,他自己不过是这个土地的管家而已。这地是上帝的祝福,应向上帝献上感恩。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小儿子并不在意这一切。经文里告诉我们说:

15:13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收拾起来”一词,在此有“变卖”的意思。小儿子“将他一切所有的变卖”,等于是破坏了父亲的家园,也代表他与父家断绝了关系。这样的行为,更是对他父亲公开的羞辱,使祖宗的家业不能留存于下一代。

往远方去了”,可指“往远方的一个国家去”。小儿子不单将从父亲所继承的一切变卖了,更是在外邦人的地方浪费他的资财,从犹太人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叛国叛教的行为,这人已无法归回他的本乡本族。因为我们前面提到,这地是上帝所赐的礼物当失去这土地时,就被认为与上帝立约的关系终止了。

任意放荡”指向的是“活在没有救恩的指望当中”。小儿子不珍惜父亲的慈爱,就活在绝望的光景中:

14-16节: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

当小儿子耗尽一切所有,又恰巧遇见了大饥荒,他想靠自己的方法想寻找一个出路:于是他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在旧约律例中,猪是不洁的动物 (利11:7 申14:8) ,

11:7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

14:8猪,因为是分蹄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也不可摸。

按犹太传统,放猪的犹太人被看作是受咒诅的人。小儿子继续他堕落的生活,与罪同流合污。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表示一点吃的都没有,在绝望的光景当中,他不惜选择放猪的工作,甚至想吃猪所吃的,堕落至极。这让我们看到,当我们凭着自己去找出路,凭着这个世界的方法,只会将我们引向罪、死和灭亡。面临饿死的困境,生命仿佛走到了尽头。这时,他醒悟过来......我们好像也常常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总是靠自己寻找方法,只有走投无路时,我们才会想起上帝。但好在只要我们肯回转,就永远都不算太迟!

二、回转的浪子(17-24节)

17-19节: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眼前的饥荒、一无所有和父亲家里的丰富形成强烈的对比,父亲家里,连雇工都食物充足有余。于是他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这是圣灵动工的结果,也是醒悟过来的表现。“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表达了一个罪人,深知自己的不义,只能求父上帝的怜悯。“他醒悟过来”是圣灵的光照,同样,当圣灵光照我们,我们才会看到自己的罪、愿意承认自己的罪,才会愿意回到父的面前。可能我们会认为失羊和失钱的比喻,都是失主主动去找回,和浪子的比喻不同,可是若没有圣灵光照,他没有醒悟,浪子又怎么可能归回?我们不可能凭着自己认识上帝、归向上帝,乃是祂找到我们,这一切都在于父上帝的慈爱与主权。

20节:“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

小儿子不仅是想一想,他确实有了行动。他有两个动作:起来、往。起来,是从罪恶的光景中起来,是醒悟带出的行动。往,是离开,离开那罪恶之地,往父亲那里去。饥荒迫使小儿子回到父家,绝望的处境迫使他回转。起来,往父亲那里去,这是每一个上帝的儿女面对问题时最正确的方法。面对困境,不是靠自己的方法寻找出路,唯有回到上帝的面前,只有上帝才是我们的出路。从一切的罪恶、软弱、失败中起来,然后回转,往父亲那里去!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这实在是一幕让人动容的场景。相离还远,父亲就看见了他,那是因为父亲天天的等待和期盼,从儿子离开家的那一天,他就在此等待,父亲他心心念念,他早已等候多时!父亲跑向儿子,他一刻也等不了了,哪怕这个儿子任意放荡,浪费父亲的家业,哪怕这个儿子,羞辱了自己,甚至曾想与自己断绝一切关系......父亲却不顾当时的文化习俗,接纳了小儿子。他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表达了一个父亲的爱与接纳。就像大卫饶恕押沙龙时,与押沙龙亲嘴。(撒下14:33)父亲顾不上自己的尊严,哪怕儿子浑身污秽,他还是抱着他与他亲嘴。他明明可以等到儿子慢慢的走过来,他明明可以等到儿子承认错误,明明可以等到儿子收拾干净再拥抱他。可他一刻也等不了了,因为他很爱很爱这个儿子。他天天等待、期盼,所以当他见到儿子的那一刻,他的心都融化了,他动了慈心,于是跑向他......

父亲最大的期望,是儿子能够回到家中。上帝最期望的,也同样是我们归回,回到祂的里面,回到与祂亲密的关系中。

21节: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出了先前准备好的说辞,可他准备的说辞还未说完。

22-24节: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

父亲却...”不等儿子说完,父亲就打断了儿子的话。因为父亲的心意,并不是把儿子当成雇工,当他见到儿子的那一刻,他的心就已经融化了。他吩咐仆人,把上好的袍子拿给小儿子穿。小儿子与罪同流合污,堕落至极,早已失去了原本的荣美。父亲首先为他披上外袍,恢复他的形象,恢复他儿子的地位,为他遮盖羞辱。亚当夏娃犯罪后,发现自己是赤身露体,失去了上帝创造他们时的荣美形象,于是上帝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遮盖他们的赤身(创3:21)。格拉森被鬼附的人,魔鬼破坏了他里面上帝创造他时的美好形象,可当耶稣赶出他里面的鬼,他心里明白过来,就穿上衣服(可5:15)。当我们被罪充满,与罪同流合污时,上帝赐下祂独生爱子耶稣基督,耶稣基督的宝血同样成为我们的遮盖,当我们披戴基督,我们一切的羞辱和罪都被遮盖,得以恢复上帝儿女的形象。

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戒指代表着权柄、身份、尊荣(参 8:8)

8:8现在你们可以随意奉王的名写谕旨给犹大人,用王的戒指盖印,因为奉王名所写、用王戒指盖印的谕旨,人都不能废除。

父亲把戒指戴在小儿子的指头上,恢复他的身份、权柄和尊荣。当我们回到上帝的面前,祂也赐我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

把鞋穿在他脚上。当时的奴仆与雇工在主人家中是赤脚工作,因此穿上鞋更表明父亲恢复他儿子的地位和名分,穿鞋,表明他是一个自由人了。

又吩咐仆人,把肥牛犊宰了,一起吃喝快乐!这一切都是父亲动了慈心的结果,当父亲看见他回来的那一刻,父亲就已经动了慈心。父亲总是想把一切好的都给儿子。上帝也想要把一切好的都给我们,只要我们归回到祂的里面,祂巴不得把一切的丰富都给我们。正如罗马书 8:32所说:

8:32 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父亲形容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死而复活”与“任意放荡”相呼应,道出了小儿子之前活在没有救恩的指望当中,但如今这样的境况改变了。就如我们从前在罪中死了,现在却因耶稣得以与祂同活。

死而复活,失而又得,是多么的珍贵呀!真是一件值得欢喜快乐的事。可在这样本该所有人都欢喜快乐的境况中,却出现了一个例外。大儿子听见了弟弟回来,他的表现并不是欢喜,而是生气。大儿子的生气和法利赛人的埋怨,正与这一切的欢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三、家里的浪子(25-30节)

25-29节: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大儿子生气,不肯进去:在14章中,天国的筵席,也有很多人不肯赴席,可在这里不肯赴席的人,竟是父亲的儿子。小儿子的许多做法使父亲的名蒙羞,大儿子不肯赴席,也同样羞辱父亲的名。理应受到惩罚,正如主人惩罚那些不肯赴席的人。(路14:24)

14:24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

大儿子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大儿子的话,表明了他一直忠心服侍父亲,像仆人一样。其实仔细想想,父亲真的需要他去做这么多吗?

我们常常也会有大儿子的这种心态,很多人觉得说,可能教会没有我,就怎么怎么样了,

我们常常觉得,我们为上帝做了很多事,就好像上帝一定需要我们做这些事一样。其实上帝完全可以不用我们做这些事,我们能够做这些,不过是因为上帝爱我们。地球从来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停止转动,而且可能会转得更快了,因为更轻了,对不对?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自己可以为上帝做什么,以为自己很重要。

我们真的为上帝做了很多吗?上帝是需要我们做这些吗?相信我们都有过带小孩的经历,有段时间,我带我的小侄女一起玩,她特别勤快,我做什么事她想帮忙。我洗菜她要来帮我,我刷碗她也要来帮我。可是三岁的小孩洗碗洗菜,我肯定是还要再返一次工的。她的帮忙对我来说可谓是“越帮越忙”!你说她能帮忙吗?她好像又能帮一点忙。等到看到大人,她就会小小炫耀一下,她能帮上忙了,她做了什么什么。当时我就在想,“哎呀,你不捣乱就好了”。本来我自己一下就弄好了,有了她的帮忙,我可能更忙了。但是对于她来讲,她觉得我可以帮忙做点事情了。后来我当然也感到很欣慰和开心,我开心不是因为她要帮我,而是我和她的关系在那个互动的过程里更近了。虽然她可能没有真的帮上什么忙,但是呢,她一直陪着我,跟我说话,我就很开心。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关键不是事情怎么样,而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里,我和我小侄女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关系更加亲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上帝的工作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以为我们可以为上帝做很多事,我们以为我们在上帝的事工上出了多少的力,但是很多时候,可能从上帝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做这些可能还更好。但是为什么上帝还要我们去做呢?还希望我们去做呢?是因为祂希望藉着这个事情,我们与祂的关系更加的紧密。

上帝完全可以不用我们去做这些事,因为我们也不过是“越帮越忙”,上帝是全能的,祂其实不需要任何的帮助。我们是不完美的,但是上帝仍然愿意使用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我们有许多内在的问题和内在的污秽,我们被需要,是因为祂拣选、使用我们。其实祂不需要使用任何人,但祂仍然愿意拣选我们、使用我们,愿意使用我们这些卑微的、不足的、还有很多亏欠的人。2:10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每个人都是上帝独特的创造,即使上帝是全能的,不需要我们,但是祂容许透过祂所赐我们的能力去侍奉祂,荣耀祂的名。原来我们被上帝使用,不是我们有多强,乃是上帝愿意来使用我们。对比我们的不值得、我们的卑微、亏欠和不配,上帝不是非要使用我们这些卑微的人不可。但因为祂爱我们,我们才可以做这一点点的事情。

另外,今天我们没有哪个父母会对孩子说,“你好好干活你就是我的孩子,你要是不努力工作就不是我的孩子了。你听话你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就不是我的孩子了”。可是大儿子,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雇工,好像他不努力工作,就不是父亲的儿子了。他在意的是他做了多少的事,他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可他忽略了和父亲的关系,他是父亲的儿子啊!父亲在意的从来不是儿子能够为他做多少,而是儿子与他的关系。

接着,大儿子控诉弟弟的罪行,你这个儿子……”表明了他的不接纳,正如文士们不接纳罪人。我们要再一次提到18章9-14节中法利赛人和税吏祷告时的情景:小儿子如同税吏述说着我不配......而大儿子,就像法利赛人,述说着我做了......

大儿子遵守父亲的命令,忠心服事父亲,但他却丝毫不体贴父亲的心,因此他无法看重他的弟弟。耶稣讲到大儿子的时候,祂正注视着法利赛人和文士。祂采用他们对自己的评语,说到他们忠于律法和忠心服侍上帝,可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了解上帝,不体贴上帝的心意;他们若是明白上帝的心意,就不会蔑视挨近耶稣的税吏和罪人。

大儿子不知道他的自以为义,也同样羞辱了父亲的名。可父亲爱他,于是出来劝他。父亲主动出来劝他,正如主动跑去迎接小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父亲都深爱着他们,正如税吏和罪人,文士和法利赛人,耶稣都同样怜悯他们。

结语(31-32节)

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父亲说儿啊”,首先肯定了大儿子的地位,呼唤儿子回到正确的关系中来。父亲爱大儿子,并不是因他早出晚归的忙碌,也不是因他服侍父亲多年,从未违背父亲的命令,只是因为他是儿子。正如上帝爱我们,并不是因我们为他付出了多少,做了多少,而是因为我们是祂的儿女,仅仅因为我们是祂的儿女!

你常和我同在”表明父亲在意的是儿子与他的关系。上帝在意的,也是我们和祂的关系。他又安慰大儿子,“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是啊,父亲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岂止是这一只小小的山羊羔呢?他不是雇工,他是父亲的儿子啊,父亲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

父亲说你这个兄弟”,他说的是“你这个兄弟”,而不是“我这个儿子”。也是提醒大儿子,小儿子犯了错,可他仍然是你的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就像今天教会中也许有人曾经犯了错,可他仍是我们的弟兄姊妹。

父亲说为这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兄弟,我们应当欢喜快乐!这是父亲发出的一个呼吁和呼召。正如耶稣在三个比喻当中所发出的呼召你和我一同欢喜”,耶稣其实也在呼吁法利赛人和文士,看见税吏和罪人接受福音,应当因此欢喜才对。

比喻中讲到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自以为义,不体贴父亲的心意,小儿子任意放荡,使父亲伤心,而我们常常就是这两个儿子。

父亲还有一个儿子:祂从未犯罪,从未使父上帝伤心,深深体贴父上帝的心。祂却为了我们这群罪人,甘愿受死。

浪子遭遇这一切,出现这一切的问题,都是因为他们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正如父亲对两个儿子的呼唤和期盼,上帝今天同样呼唤我们,希望我们回转到那里,回到正确的关系中来。

盼望我们真的看到父亲翘首以盼的等待,也听到父亲亲切的呼唤,调转我们流浪的脚步,起来,往父亲那里去!回到与父亲的正确的关系中去!


                                     2024.07.27讲于北辰基督教堂上午礼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