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约书亚记第8章
经文音频朗读:
攻取艾城
1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你起来,率领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经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里。
2你怎样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当照样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只是城内所夺的财物和牲畜,你们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你要在城后设下伏兵。”
3于是,约书亚和一切兵丁都起来,要上艾城去。约书亚选了三万大能的勇士,夜间打发他们前往,
4吩咐他们说:“你们要在城后埋伏,不可离城太远,都要各自准备。
5我与我所带领的众民要向城前往。城里的人像初次出来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在他们面前逃跑。
6他们必出来追赶我们,直到我们引诱他们离开城,因为他们必说:‘这些人像初次在我们面前逃跑。’所以我们要在他们面前逃跑,
7你们就从埋伏的地方起来,夺取那城,因为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必把城交在你们手里。
8你们夺了城以后,就放火烧城,要照耶和华的话行。这是我吩咐你们的。”
9约书亚打发他们前往,他们就上埋伏的地方去,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间,就是在艾城的西边。这夜约书亚却在民中住宿。
10约书亚清早起来,点齐百姓,他和以色列的长老在百姓前面上艾城去。
11众民,就是他所带领的兵丁都上去,向前直往,来到城前,在艾城北边安营。在约书亚和艾城中间有一山谷。
12他挑了约有五千人,使他们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间,就是在艾城的西边。
13于是安置了百姓,就是城北的全军和城西的伏兵。这夜约书亚进入山谷之中。
14艾城的王看见这景况,就和全城的人,清早急忙起来,按所定的时候,出到亚拉巴前,要与以色列人交战,王却不知道在城后有伏兵。
15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在他们面前装败,往那通旷野的路逃跑。
16城内的众民都被招聚,追赶他们。艾城人追赶的时候,就被引诱离开城。
17艾城和伯特利城没有一人不出来追赶以色列人的,撇了敞开的城门,去追赶以色列人。
18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你向艾城伸出手里的短枪,因为我要将城交在你手里。”约书亚就向城伸出手里的短枪。
19他一伸手,伏兵就从埋伏的地方急忙起来,夺了城,跑进城去,放火焚烧。
20艾城的人回头一看,不料,城中烟气冲天,他们就无力向左向右逃跑。那往旷野逃跑的百姓,便转身攻击追赶他们的人。
21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见伏兵已经夺了城,城中烟气飞腾,就转身回去,击杀艾城的人。
22伏兵也出城迎击艾城的人,艾城人就困在以色列人中间,前后都是以色列人。于是以色列人击杀他们,没有留下一个,也没有一个逃脱的。
23生擒了艾城的王,将他解到约书亚那里。
24以色列人在田间和旷野,杀尽所追赶一切艾城的居民。艾城人倒在刀下,直到灭尽,以色列众人就回到艾城,用刀杀了城中的人。
25当日杀毙的人,连男带女共有一万二千,就是艾城所有的人。
26约书亚没有收回手里所伸出来的短枪,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尽行杀灭。
27惟独城中的牲畜和财物,以色列人都取为自己的掠物,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约书亚的话。
28约书亚将艾城焚烧,使城永为高堆、荒场,直到今日。
29又将艾城王挂在树上,直到晚上。日落的时候,约书亚吩咐人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丢在城门口。在尸首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
在以巴路山上宣读律法
30那时,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筑一座坛,
31是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筑的,照着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正如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众人在这坛上给耶和华奉献燔祭和平安祭。
32约书亚在那里,当着以色列人面前,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
33以色列众人,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长老、官长,并审判官,都站在约柜两旁,在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
34随后约书亚将律法上祝福咒诅的话,照着律法书上一切所写的,都宣读了一遍。
35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话,约书亚在以色列全会众和妇女、孩子,并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面前,没有一句不宣读的。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书八1】“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你起来,率领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经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里。”
【书八2】“你怎样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当照样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只是城内所夺的财物和牲畜,你们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你要在城后设下伏兵。’”
百姓从他们中间除掉了“当灭的物”(七12),神就负责除掉他们的“惧怕、惊惶”(1节)。除罪只是恢复的开始,得胜才是彻底的恢复。人与神的关系恢复了正常,神就可以继续作我们的元帅;神所允许临到我们身上的每一次失败,祂都会用更大的得胜来恢复我们。
耶利哥是神在迦南地赐给百姓的第一个得胜,所以一切财物都必须当作初熟的果子献给神(六17)。艾城也是神赐下的得胜,但神却允许百姓将艾城的“财物和牲畜”(2节)留作战利品,作为恩典的供应。神的恩典总是够我们用的,我们若多一点专心信靠、多一点耐心等候,就不会像亚干一样偷窃神的物了。
探子向约书亚建议“众民不必都上去”(七3),但神却指示他“率领一切兵丁上艾城去”(1节)。人把攻打艾城看作一项工作,只需要完成任务就行了;但神却把攻打艾城看作一次恢复,以色列人既在“当灭的物”上同受连累(七1),就当在得胜中同得恢复,这就是团体的见证。因此,人少未必能表明信心,第一次攻打艾城就是出于肉体的自信和热心;人多也未必会倚靠势力,第二次攻打艾城就是与神同工、靠神得胜。
“在城后设下伏兵”(2节),是神所指示的谋略。属神的人诚实、但却不傻,因为圣灵是使我们“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赛十一2),“从上头来的智慧”(雅三17-18)必能使我们“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十16)。
在耶利哥赐下得胜的是神(六2),百姓只需要“绕城、呼喊”(六3-5);在艾城赐下得胜的也是神(1节),但百姓却需要“埋伏、诱敌”(4-8节)。神做工的原则永不改变,但方式却非一成不变,祂总是用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来训练、造就我们:神使用红海和东风来摧毁埃及军队(出十四27-28),却使用约书亚的刀去对付亚玛力人(出十七13);神使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来见证福音(来二4),也借着“教会大遭逼迫”(徒八1)将福音传开。因此,我们不能把人的教条套到神的身上,把无限的神想象成有限的人。无论是“绕城、呼喊”,还是“埋伏、诱敌”;无论是“一切兵丁”(1节),还是只留下“三百人”(士七7);只要是根据神的旨意,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的事奉。
【书八3】“于是,约书亚和一切兵丁都起来,要上艾城去。约书亚选了三万大能的勇士,夜间打发他们前往,”
【书八4】“吩咐他们说:‘你们要在城后埋伏,不可离城太远,都要各自准备。”
【书八5】“我与我所带领的众民要向城前往。城里的人像初次出来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在他们面前逃跑,”
【书八6】“他们必出来追赶我们,直到我们引诱他们离开城;因为他们必说:“这些人像初次在我们面前逃跑。”所以我们要在他们面前逃跑,”
【书八7】“你们就从埋伏的地方起来,夺取那城,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必把城交在你们手里。”
【书八8】“你们夺了城以后,就放火烧城,要照耶和华的话行。这是我吩咐你们的。’”
【书八9】“约书亚打发他们前往,他们就上埋伏的地方去,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间,就是在艾城的西边。这夜约书亚却在民中住宿。”
艾城位于中央山地的丘陵地带,西边有一条比较深的旱溪(Wadi Sheban),可以埋伏军队。以色列人从东面来,“城后”就是“城的西边”(13节)。这“三万大能的勇士”(3节)是第一支伏兵,负责夺城放火。
“在民中住宿”(9节),指约书亚没有参与埋伏,而是留在约旦河谷带领百姓。
倚靠神,不等于人什么都不做。约书亚与神同工,反而要更加殷勤做工,“夜间打发他们前往”(3节);既然知道“神必把城交在你们手里”(7节),就更加不可懒散,而“要照耶和华的话行”(8节)。约书亚这次不再轻敌,即使对付一个小小的艾城,也要认认真真地照着“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五15)的安排去尽本分。
上图:从北向南鸟瞰艾城遗址和古战场。
【书八10】“约书亚清早起来,点齐百姓,他和以色列的长老在百姓前面上艾城去。”
【书八11】“众民,就是他所带领的兵丁都上去,向前直往,来到城前,在艾城北边安营。在约书亚和艾城中间有一山谷。”
【书八12】“他挑了约有五千人,使他们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间,就是在艾城的西边。”
【书八13】“于是安置了百姓,就是城北的全军和城西的伏兵。这夜约书亚进入山谷之中。”
“五千人”(12节)可能是第二支伏兵,负责阻击来自西边不远处伯特利的敌人援军(17节)。
约书亚“在艾城北边安营”(11节),可以清楚看见整座城,并让城西的伏兵看见信号。“在约书亚和艾城中间有一山谷”(11节),可能是中央山地南北城邦之间的分界旱溪(Wadi el-Gayeh)。“约书亚进入山谷之中”(13节),可以引诱敌军居高临下追击他们。
上图:Khirbet el-Maqatir废墟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30公里,迦南中部南北大道的东侧、东西大道的南侧,很可能是艾城的遗址。以色列人的伏兵可能在西边的Sheban旱溪,而约书亚率领主力进入东北的e-Gayeh旱溪诱敌。传统认为艾城是位于Khirbet el-Maqatir东面约1公里的et-Tell,但考古发现该城被毁的年代比约书亚进迦南更早。传统认为Beitin是伯特利,但也有人认为El Bireh更有可能。
【书八14】“艾城的王看见这景况,就和全城的人,清早急忙起来,按所定的时候,出到亚拉巴前,要与以色列人交战,王却不知道在城后有伏兵。”
【书八15】“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在他们面前装败,往那通旷野的路逃跑。”
【书八16】“城内的众民都被招聚,追赶他们;艾城人追赶的时候,就被引诱离开城。”
【书八17】“艾城和伯特利城没有一人不出来追赶以色列人的,撇了敞开的城门,去追赶以色列人。”
约书亚的诱敌之计并非天衣无缝,他把军队部署在不利的地形,一方面可以诱敌追击,一方面也可能引起怀疑。但“艾城的王看见这景况”(14节),却毫不怀疑地“急忙起来”(14节),轻率地离城追赶,甚至“撇了敞开的城门”(17节)。因为百姓若完全“照耶和华的话行”(8节),神就负责让“艾城的王”只看见约书亚所要他看的“城北的全军”(13节),却看不见约书亚不让他看的“城西的伏兵”(13节)。人若忠心顺服神的权柄,神就按着应许施行大能,这就是与神同工。
“按所定的时候”(14节)原文意思是“指定的地点、指定的时间”,这里应译为“指定的地点”(英文ESV、NASB译本),指上次打败以色列人的地点。
“出到亚拉巴前”(14节),意思是“出到面向亚拉巴的路”(英文ESV译本)。“亚拉巴”(14节)指约旦河谷,约书亚所在的山谷在艾城东北、通往约旦河谷的东西大道北侧。“通旷野的路”(15节)是迦南地的东西大道,向东沿下坡通往约旦河谷。
伯特利与艾城相距约3公里,位于中央山地的南北大道上,与艾城同属南方城邦联盟。约书亚攻克艾城后不久,也攻取了伯特利(士一22-26)。
【书八18】“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你向艾城伸出手里的短枪,因为我要将城交在你手里。’约书亚就向城伸出手里的短枪。”
【书八19】“他一伸手,伏兵就从埋伏的地方急忙起来,夺了城,跑进城去,放火焚烧。”
【书八20】“艾城的人回头一看,不料,城中烟气冲天,他们就无力向左向右逃跑。那往旷野逃跑的百姓便转身攻击追赶他们的人。”
【书八21】“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见伏兵已经夺了城,城中烟气飞腾,就转身回去,击杀艾城的人。”
【书八22】“伏兵也出城迎击艾城的人,艾城人就困在以色列人中间,前后都是以色列人。于是以色列人击杀他们,没有留下一个,也没有一个逃脱的,”
【书八23】“生擒了艾城的王,将他解到约书亚那里。”
【书八24】“以色列人在田间和旷野杀尽所追赶一切艾城的居民。艾城人倒在刀下,直到灭尽;以色列众人就回到艾城,用刀杀了城中的人。”
【书八25】“当日杀毙的人,连男带女共有一万二千,就是艾城所有的人。”
【书八26】“约书亚没有收回手里所伸出来的短枪,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尽行杀灭。”
约书亚“没有收回手里所伸出来的短枪”(26节),就像四十年前他与亚玛力人争战时,摩西没有放下向天举起的手一样(出十七11-12)。他们都是用完全的顺服来支取神的大能,直到彻底胜利。本书从 18节之后,以色列人便无往不胜。
艾城人并没有激起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而是“无力向左向右逃跑”(20节),这也是因为神让他们丧失了斗志(二9)。
“刀”(24节)原文是“刀口”,以色列人进迦南时使用的刀不是两刃的,而是镰刀形的埃及牛腿刀(Khopesh),只有一面有刃,用于劈、砍。
上图:牛腿刀(Khopesh)是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埃及军队的标志性装备,也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争战、征服迦南时也使用这种刀。牛腿刀的形状像牛腿,适合劈砍,主前2500-1300年在埃及和迦南地流行,早期用青铜制作,后期用铁制作。
【书八27】“惟独城中的牲畜和财物,以色列人都取为自己的掠物,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约书亚的话。”
【书八28】“约书亚将艾城焚烧,使城永为高堆、荒场,直到今日;”
【书八29】“又将艾城王挂在树上,直到晚上。日落的时候,约书亚吩咐人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丢在城门口,在尸首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
“高堆”(28节)、“荒堆”(申十三16)、“山冈”(耶三十18)和“乱堆”(耶四十九2),都是指中东常见的一些山丘状废墟,希伯来文是“Tel”。这些废墟原来是古代居民点,历经天灾人祸,几经摧毁、夷平、重建,逐渐堆高,最后被放弃,成为无人居住的土堆。今天以色列有很多Tel开头的地名,表明这里有古代高堆。圣经中的许多城市,如夏琐、米吉多、基色、亚西加、拉吉等等,都以高堆的形态存留至今,考古学者按层挖掘,甚至能挖出二十多层文化遗迹。
将战败者的尸首悬挂示众,是古代中东战争的惯例。经历了第一次攻打艾城的失败教训,约书亚处处谨慎,即使是这个细节,约书亚也没有忽略顺服,在日落的时候吩咐人把艾城王的尸首取下来,因为“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申二十一23),乃是神的命令。
亚干被埋在石堆下,“直存到今日”(七26);现在艾城王也被埋在石堆下,“直存到今日”(29节),神用得胜给艾城的功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此,百姓从约旦河谷进入了中央山地,切断了南北大道,可以各个击破南方(九至十章)和北方(十一章)的迦南诸王。
【书八30】“那时,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筑一座坛,”
【书八31】“是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筑的,照着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正如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众人在这坛上给耶和华奉献燔祭和平安祭。”
“以巴路山”(30节)在艾城北方大约33公里,位于示剑城北。圣经没有提到示剑的争战,可能当地的迦南人已经闻风而逃。
以色列人进入中央山地的第一件事,不是趁热打铁、扩大战果,而是照着摩西的吩咐到以巴路山为神筑坛(申二十七4-6;十一29-30),重申圣约。因为耶利哥和艾城的经历已经告诉他们:有了神,就必有得胜;没有神,到手的得胜也不能长久。因此,应当让神“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不可以看重神所赐的应许过于赐应许的神。
上图:1980年,考古学家在以巴路山发现了一座主前15-13世纪的祭坛,这祭坛不是迦南人的样式,而是用“没有凿过的石头”(申二十七6)砌成,里面填满灰和泥;没有用“台阶”(出二十26),而是有一条坡道通往顶部。这座祭坛包括两层,上层是方的,根据陶片被鉴定为主前1250年;下层是圆的,根据一个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主前1479-1425年)时期的圣甲虫(Scarab),被鉴定为主前1405年,也就是约书亚进迦南的年代。下层的祭坛被认为就是约书亚进迦南后,在以巴路山所建的祭坛(申二十七5;书八30)。
【书八32】“约书亚在那里,当着以色列人面前,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
【书八33】“以色列众人,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长老、官长,并审判官,都站在约柜两旁,在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
【书八34】“随后约书亚将律法上祝福咒诅的话,照着律法书上一切所写的,都宣读了一遍。”
【书八35】“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话,约书亚在以色列全会众和妇女、孩子,并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面前,没有一句不宣读的。”
“石头”(32节)指“墁上石灰”(申二十七2)的几块大石头,上面可以写字。
示剑位于迦南中央山地的中心,“基利心山”(33节)在示剑的南边,“以巴路山”(33节)在示剑的北边。以色列人的祖先从美索不达米亚来到迦南,示剑是最早的落脚点(创十二6)。亚伯拉罕在这里为神筑了第一座坛(创十二7),雅各也在这里筑了第一座坛(创三十三19)。因此,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来到示剑筑坛,才足以表达对神带领他们进入迦南的感谢和赞美。
根据摩西的吩咐(申二十七12-13),以色列六个支派的人要站在基利心山上为百姓祝福,另六个支派的人则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诅。约书亚顺服神的旨意,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摩西的吩咐。“以色列全会众和妇女、孩子,并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35节),凡要活在神的应许里的人,都必须聆听并且同心“阿们”(申二十七15-26),立志忠心顺服圣约,一生活在神的话语里。
上图:“示剑城”位于迦南地中部、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的隘口,主前2500-2250年的叙利亚埃勃拉泥版(Ebla Tablets)和主前1880-1840年的埃及Sebek-khu石碑(Sebek-khu Stele)中都提到过示剑城。示剑城位于南北和东西贸易干道的交叉口,是一个商业中心,交易葡萄、橄榄、小麦、牲畜和陶器。该城因有许多泉水,土地很肥沃,所以物产丰富。现在这里是一个巴勒斯坦城市Nablus,郊区的Tell Balata遗址被认为就是古代的示剑城。
上图:示剑在迦南地的位置。亚伯兰可能是从约旦河东进入迦南地,第一站到了“示剑”。“示剑”位于迦南地中央、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是迦南地南北道路和东西道路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