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靖玖玮 牧师
2024-10-06



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弟兄姊妹,平安!按照我们读经的进度,这个礼拜我们读到了旧约《约书亚记》第九章至十三章,新约也读到了《约翰福音》第十一章至十二章。在预备讲章前,我问了梦芸传道和芒拉传道,他们二人愿意讲旧约,旧约比较难讲,现有的解经材料并不多,那我今天就选取《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的经文与弟兄姊妹一起思想上帝的话语。

约翰福音第十二章主要讲述了‌耶稣在‌伯大尼的筵席上与‌门徒和‌希腊人的互动,以及主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后关于自己即将被钉十字架的预言。主耶稣在筵席上预言自己将被钉十字架,并吸引万人来归向祂。祂还提到自己与‌天父的关系,并表达了对天父的敬畏和顺从。在主耶稣看来,祂被钉十字架就是得荣耀的时候。在祂上十字架之前,发生了几件也让主得荣耀的事件,那正是本章的内容。

因此,这一章经文的中心点就是:“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23节) 即,主耶稣受死、复活、升天的时候到了!以“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为中心,马利亚“把为主安葬之日所存留的香膏抹在主的脚上”,之后,主耶稣离开了伯大尼,众人迎接祂进入耶路撒冷,并称颂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再后来,主耶稣告诉那上来过节的外邦希腊人说:“一粒麦子若是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 主在这几件事上也得到了应得的荣耀。现在我们分别来看这几起事件:


珍贵的香膏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祂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1-8节)

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为了报答主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过来,马大、马利亚便设宴款待耶稣。膏主的马利亚是一位非常爱主的姊妹,她家住在伯大尼一个靠近耶路撒冷郊区的小村庄。我们的主在地上的时候,很喜欢带着门徒到她家去投宿或是去休息,因为那一家有大姐马大的服侍,有二姐马利亚的爱,还有三弟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见证。虽然拉撒路没有讲过一次道,没有传过一次福音,没有作过一次出声的见证,可是他从死里复活的无声见证,却赢得许多人归向了主耶稣基督。他们姐弟三人有侍奉、有爱、有复活的见证,这是一个标准的基督徒化家庭的必要条件。

1.默然的爱

马利亚对主的爱是一种非比寻常的爱,是一种静的爱,不出声的爱,默然的爱。她是以“默然爱你”(番3:17)的爱来爱她的主。每次她出现,总有几个特点:第一,俯伏在主脚前。有一次,马大接主和门徒到她家休息,马大忙于侍奉,马利亚却坐在主脚前,安静地听主讲话,又一次主去伯大尼叫拉撒路起来,还没有进村子,马大遇见了主,回来暗暗地对马利亚说:“主来了,叫你”。马利亚立刻跑到主那里俯伏在主脚前。这一次她膏主并用她的头发擦主的脚,当然又是俯伏在主脚前;第二,安静不多讲话。新约《圣经》中只记载马利亚说过一句话:“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十一32)。 其实这句话也不是她自己说的,只是重复她姐姐马大说的话(约十一21);第三,不为自己申辩。每次马利亚受到难为、指责、埋怨、批评,她总是不为自己表白什么,申辩什么。有一次,主和门徒在她家的时候,马大因为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埋怨她妹妹不来帮忙,对主说:“主啊,我的妹妹留下我一个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马利亚一声不响俯伏在主脚前,安静听主讲道,主回答马大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事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份,是不能夺去的。”按一般人的想法,读到这段经文可能会有想法,明明马大爱主服侍主是对的,为什么主耶稣要责备她呢?明明马利亚懒惰不爱做活,为什么主要袒护她呢?这是不公平的!但我们若仔细读这段经文,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不否定马大是爱主的,但我们却要肯定马利亚是更爱主,最爱主的!因为马利亚爱主是爱到主心坎上的,叫主得到无上的满足。原来主在地上的时候,东奔西走一直在寻找一班人,能够听祂的话,重视祂的话,牢记祂的话。主有满腔满腹的话,要向人倾吐出来,可是祂找不到一个真正能领受祂话语的人,虽然在祂身旁有十二使徒以及其他一些门徒,可是他们都不能领会主的心意。主曾几次对他们说:“……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太十二40)主又说“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他们听了,感到莫名其妙,毫无表示,没有任何反应。虽然有一次彼得听了主将受难的消息,他一把拉住主,向主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十六22)。你看,彼得的反应使主何等的难受,他虽称主为主,可是他不让主作主,而是他要自己作主,他可以拉住主,他可以命令主:“不可如此”。他还可以改变主在永世里的计划:“这件事必不临到你身上”。主不得已,只能斥责彼得和他背后的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上帝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十六21-23)彼得受了主这么严厉的责备,仍旧不当回事,不久也就忘了。主在他周围的人中间,也找不到有什么人能够听祂的话,可是在伯大尼这一家人中找到了一个姊妹确是能听、能领会、能重视、能牢记主的话,这个姊妹就是马利亚。那一次主在她家里,马大只知道伺候,预备主和祂门徒的饮食和休息的地方,马利亚却知道主有满腔的话和满腹的心事要透露出来,所以她一直俯伏在主脚前,静听主说的话。这就是我们的姊妹,以默然的爱,爱到主的心坎上,主得到了无比的满足,马利亚并不是不爱她的姐姐马大,可是她更爱她的主耶稣。

2.爱的行动

有人说马利亚以静默的爱来爱主,并不是一件难事,她不动,不出声,一味地听主讲话,谁做不到呢!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么?你和我真能做到象她那样爱主么?难道她默然的爱真是一点没有爱的行动么?有!真的爱不是空谈,必定有爱的行动,没有爱的行动就不成其为爱。“上帝爱世人”如果到此为止,我们人类还是没有指望,感谢上帝,底下还有一句爱的行动:“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祂们”,只有这样,才能“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下面你看马利亚爱主的行动,她爱的行动是惊天动地的。

“逾越节前六日”,马利亚早就从主的话中知道她的主就是上帝所预备的逾越节的羔羊。那逾越节的羔羊,为了她,也为了全人类,必须被宰杀流血,好叫她和一切相信的人罪得赦免。为了她,为了全人类,受尽人间的痛苦,挨饿熬夜并没有枕头的地方,为了她受尽了人的逼迫、羞辱、虐待、弃绝,为了她身钉十字架,舍弃全部生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为了她,被上帝弃绝不顾。她在想:“我的主为了我舍弃一切,把祂所有的爱倾倒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做呢?我也要趁祂未死之前,把我所有的爱都倾倒在祂身上。”她果真这样作了,就在逾越节前六日,我们的主在伯大尼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马大被请去伺候,拉撒路在席间照样作他无声的见证,而马利亚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到主面前把玉瓶打破了,把香膏浇在了主的头上,抹了主的脚,又用自己的头发去擦主的脚。弟兄姊妹,这是一件什么事?在人看来,这是一件糟踏浪费的事,甚至是一件神经不太正常的事,惟有在认识主的人看来,马利亚所作的是尽她最大的可能,把她全部的爱一起倾倒在主身上。

“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这是犹大的估价。“三十多两银子”对于马利亚来说不是一笔小的数字,马利亚不是一位贵族千金小姐,她是出身于贫民家中的一个普通女子,可她想到主,便决意不顾一切地,把她所有的爱一起浇奠在主身上。马利亚又用自己的头发擦主的脚,这是不是一个失常的举动?不,认识主的人都知道这是我们的姊妹爱主的一个非常的举动,原来长头发是姊妹们的荣耀(林前十一15)。马利亚以自己的头发去擦主的脚,意思是她看自已天然的荣耀,在荣耀的主面前是算不得什么。头发擦主的脚,意思是将自己的荣耀献给主,让主荣上加荣。这和宝座周围二十四位长老敬拜那位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主上帝时候,各将自己的金冠冕放在宝座之前的事,具有同样的意义,那就是说金冠冕是他们的荣耀,但就在敬拜无比荣耀之主上帝的时候,金冠冕的荣耀就根本算不得什么了。他们放下自己的荣耀,好让荣耀的主上帝享受无上的荣耀。打破玉瓶这是一件失常的事。玉瓶是“贵重的器皿”,是一件无价之宝,可是这次马利亚事前并未和姐姐、弟弟商量,竟在主前不等揭开塞子就把玉瓶打破倾出香膏浇主,买三十两银子真哪哒香膏来膏主已被人说为“枉费”“糟踏”,她也知道玉瓶的价值,可是她更清楚地知道在无上宝贵的主耶稣面前为要使祂得到一点儿的满足,打破了玉瓶有什么不可以?有什么可惜?由此可知,马利亚爱主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主的辩白

这时将要卖主的犹大实在按耐不住了,他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人要干一件坏事,往往是借着一件好的名义去干。犹大就是这样,他是个贼,常取公款为己所用。当时其他门徒也附和着,犹大向马利亚生气,可是马利亚和以往一样,安静在主脚前,不作一语答复,不作一言申辩。换了我,一定暴跳如雷,反过来告诉祂们:“钱是我的,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你们管得着吗!”因为她只知道爱主,爱主到了顶点,就只有主而没有她自己,受到一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呢?这时,主又一次为她说话了:“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这三句话就把枉费、槽踏、暴殄天物等谬论否定无遗。“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这几句话又把犹大的乐善好施的假面具给撕下了。

有了上面两个否定,然后主又来了一个肯定:“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可十四6)至此真相大白,马利亚膏主的秘密才被完全揭开,原来我们的姊妹马利亚为了爱主的缘故,竭尽所有和所能,一起化作爱来花在主身上,只要主能因此得到一点的享受或半点的满足,什么都够了。

4.主的称赞

由于马利亚膏主的爱,主得到极大的享受和满足,又受了极大的感动,祂对当时的门徒也对今天的我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注意这是一个郑重又严肃的嘱咐:“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纪念。”(可十四9)这是主给马利亚爱主的赏赐和称赞!

弟兄姊妹,让你我做一个在主面前含着眼泪,从马利亚膏主的事上学习一些爱主的功课,过去多次我们硬着心放弃了爱主的机会,让我们今后不再错过主所赐给的、所安排的爱主的机会。马利亚爱主是“尽她所能的”,让我们爱主也是尽我们所能的,因为主所要求于我们的不是超过,也不是不及我们所能的,而是要求尽我们所能的。那领五千仆人尽了他所能的賺了五千,主称赞他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的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廿五21)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尽他所能的为主人赚了二千,他主人也给他称赞和赏赐,和那领五千的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减少。只有那第三个既恶又懒的仆人,嫌主人给他的少,不肯尽他所能,却把银子埋在地里头,他受到的亏损何等的大呢?让我们引以为戒!马利亚爱主是尽她所能的,让你我好好学习她爱主,也尽你我所能的,马利亚爱主是争取在主未受难之前,把她所有的爱一起倾倒在主身上,让我们也争取在主未来之前,把我们所有的爱倾倒在主身上。主在马利亚用香膏膏主这件事上得到了荣耀!


二、和平的君王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祂,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锡安的民哪,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祂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祂这样行了。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祂。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祂去了。”(12-19节)

主本来是住在叫已死的拉撒路复活的伯大尼,到了逾越节,想要进耶路撒冷城。主为什么要在逾越节进耶路撒冷城呢?因为逾越节的羔羊,即,祂要钉在十字架上替人类受代赎之死的时候到了。在主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就是万人空巷,千万人自发到城外,迎接主耶稣进入圣城耶路撒冷。

古代圣徒把这个节日称之为“棕枝节”。犹太人把棕枝看作是胜利的象征。如古代君王或大将出征胜利还朝,就用棕枝搭一座凯旋门,欢迎的人群也都手持棕树枝,迎接得胜者胜利归来,这是无上光荣的仪式。棕枝节的举行是在犹太人最隆重的节日“逾越节”前一个礼拜。主耶稣在犹太地周游四方三年之久,战胜了魔鬼的各种试探和各种各样的罪恶攻击,揭穿了犹太人的祭司、文士、法利赛人、撒都该人虚伪和假冒伪善的面目,医治了患各种疾病的人。祂千方百计地讲论上帝的国,阐明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的正确方向,精确地阐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不同的需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明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的权利和义务,最后还将战胜死亡权势的威胁。不知有多少人得过祂的医治,受过祂的恩惠,蒙过祂的拯救,听过祂的教训。在逾越节之前,全犹太地的人,从四面八方向耶路撒冷涌来,纪念他们出埃及时的那天夜晚,用无瑕疵羔羊之血,拯救他们从为奴之地进到流奶与蜜的迦南。他们穿着节日的衣服,兴高采烈地来守节。正当这个时候,主耶稣要骑驴进耶路撒冷,消息很快传播开来,给那些准备守逾越节的人,又增添了一项新内容。有数不清的人手执棕树枝,高声呼喊:“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13节)欢呼声震动了全城。祂最后一次进耶路撒冷之前,由群众自发,自然形成的一次欢呼的场面,又是群众为主耶稣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凯旋大会,主在荣进圣城这件事上也得到了荣耀!

我们从棕枝节的盛况上,可以得出以下的几点教训。

第一,主耶稣的一生应验了《圣经》。是的,主的一生都有《圣经》作根据。约翰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为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五39)这里所指的《圣经》是旧约,因为当时还没有新约。应该说旧约是根本,新约是开花结果;旧约是泉源,新约则是一道长河。如果没有旧约,新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主耶稣一生的言论和行动,处处都要符合全部《圣经》的预言,连骑驴进耶路撒冷,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圣经》上早已预言定了的。先知以赛亚和撒迦利亚预言说:“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这里,是温柔的,又骑驴,就是驴的驹子。”“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锡安的民哪,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14-15节)这是撒迦利亚预言的成就。主骑着驴,而且是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城,这里包含了教训上和神学上的意义。首先,教训上的意义是:“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九9)犹太人读到这里会感到奇怪,他们会想,我们的大君王弥赛亚来临时,当然是要轰轰烈烈地骑着高头大马,或者坐在战车上,威风凛凛。他们一点也没有理解主耶稣基督“谦卑柔和”的光辉形象。《圣经》为主作了见证,祂的脚步从未偏离上帝的旨意。祂的一生完全符合摩西的律法和先知书上的预言;凡是指着祂所说的话,完全应验了。主耶稣骑驴荣入耶路撒冷时,经上说:“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十一8-10)众人呼喊的这节经文,是从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5-26转化过来的。“和散那!”是希伯来文的译音,平常为“呼救之用”,此处应为称颂拯救者的意思。这一切,也都应验了旧约《圣经》。

第二,从仇敌口中道出了主的胜利。主在世传道时,最大的阻力要算是文士、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长老。这些人主曾怒斥过他们假冒伪善的行为。因此这伙人就对耶稣结下了不解的仇恨,必欲置祂死地而后快!三年来,他们对主耶稣明争暗斗,围攻陷害,所得的结果如何呢?他们看到主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受到众人如此热烈的拥戴,“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祂去了。”(19节)。这个结论,是法利赛人承认失败的哀鸣,同时也反映出主耶稣基督的胜利。这伙人对这种欢声雷动的场面,望而生畏,又满心妒嫉,惶恐不安,对这么多百姓又无可奈何!一个拿撒勒木匠的儿子,竟然造成了这么大的声势。“世人都随从祂去了!”这句话本是法利赛人夸大其词,他们所见到的世界,仅仅限于耶路撒冷这个小圈子。但是他们当时并未想到“世界都随从祂去了”,竟成了今日的客观事实。


三、我们愿意见耶稣

“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20-26节)

犹太人每年有七个节期。第一个节期,也是最重要的节期就是逾越节。逾越节是纪念犹太民族的祖先听从上帝的话,藉羔羊的代赎,得以从埃及为奴仆之地出来,成为独立自由的民族,到迦南地建立自己的国家。

每逢逾越节,家长要带着孩子,至少要带长子上耶路撒冷去守节。在守节期间,作家长的必须向子女讲述逾越节的来历。所以逾越节前后,耶路撒冷人群拥挤,热闹非凡。不仅是犹太人,有些信犹太教的希腊人,犹太人称之为外邦人,也依照犹太教的规矩上耶路撒冷守节。这里所说的“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所指的就是这些信了犹太教的希腊人。

当时耶稣的名声已传遍四方,而且就在逾越节前夕,主耶稣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主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受到众百姓的欢迎颂赞,主耶稣再次洁净圣殿,遭到祭司长和文士们的恼怒。这些都是上去守节的犹太人所听到、见到的。可是他们中间却没有人去寻见主耶稣,这是为什么?也许他们认为一年一度的节日,花了不少时间、财力、精力,上耶路撒冷守节礼拜,而今已经得到祭司的祝福,够满意的了;也许有人认为节日中与亲戚朋友相叙,彼此祝贺一番,心情很愉快了;可能也有人希望去看看耶稣,只因当时犹太宗教领袖们反对耶稣,而且正设计要捉拿耶稣,杀害耶稣,有谁敢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去寻见耶稣呢?成千上万到耶路撒冷守节的犹太人,虽然知道逾越节的羔羊不过是预表,他们也盼望着救赎主的来临。可是,今天基督已经来到他们中间,他们竟不认识祂,不去寻求祂。

只有几个希腊人,他们是跟着犹太人来守节的。他们感到每年忙着上来过节礼拜,每年回去依然如故,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饥渴,他们同样听到主耶稣叫拉撒路从坟墓里复活过来。他们听到耶路撒冷众百姓手拿棕树枝,欢呼“和撒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13节)他们也知道犹太人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如何谋害耶稣,要除灭耶稣。可是他们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们想,拿撒勒的耶稣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为什么祂不怕犹太宗教领袖们的陷害?祂果真是以色列的王,人类的救赎主吗?祂是逾越节羔羊的真体吗?无论如何也要去见到耶稣。

虽然他们的许多朋友,因为听到捉拿耶稣的风声太紧,不敢前去;虽然许多朋友劝阻他们这几个希腊人不要冒这风险;虽然在犹太人看来希腊人不是亚伯拉罕的正宗子孙,而是污秽的外邦人,是不受欢迎的。但由于他们寻见主耶稣的心情迫切,他们是勇于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决然地从人群中起来,去寻访主耶稣。他们首先遇见的是耶稣门徒腓力,并向他明确地提出的要求:“我们愿意见耶稣。”这个事件可以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即,象征性地表明了“从前远离上帝的外邦人”如何得以来到上帝的面前,这也意味着先知的预言成就的时候到了,即:“万军之耶和华说: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玛一11)关于这一点,使徒保罗也说,“因为我们两下藉着祂(基督)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弗二18)当腓力将这消息告诉主耶稣时,主耶稣是何等欣慰地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明明是主耶稣上十字架受耻辱的时候到了,明明是主耶稣受死被卖的时候到了,主为什么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呢?这是因为主耶稣所看到的,是祂“从地上被举起来”之后,“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是在祂“为人人尝了死味”之后“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9-10)主耶稣所看到的是十字架后面将要成就的事。主耶稣是透过十字架看到人类将因祂的代死而得救,与上帝和好,成为上帝的儿女。主耶稣要将那战胜撒但、冲破黑暗、吞灭死亡,不受任何捆绑的复活生命,通过与祂联合的人表彰出来,成为上帝荣耀的见证。在人看来,十字架是羞辱、痛苦、失败,但在主耶稣看来都是无比的荣耀(约十三31-32)。十字架不仅解决了人与上帝之间的问题,使人与上帝和好;十字架也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使犹太人与外邦人,使人类都“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十16)这几个希腊人,正是外邦信主之人的代表,是外邦归主的初熟的果子,难怪主的心是多么欢乐!这几个希腊人也许一直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一寻见主耶稣的行动,是显示了上帝拯救人类的旨意。

在这里,主耶稣将祂自己启示给这几个希腊人。祂的一生像一粒麦子,要落在地里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生命的籽粒来。主耶稣从高天来到人间,“祂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已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已,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将祂升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上帝。”(腓二6-11)主耶稣的一生是舍己的一生。祂全部的生命是为着人的需要而倾注,使上帝的名得着荣耀。所以上帝将祂升为至高。主耶稣遵行上帝的旨意,为人类的救赎而舍命,这是荣耀的道路,永生的道路。

主耶稣这生命赐给与祂联合的人。主也要我们象一粒麦子那样,毫无保留地埋在地里,舍去自己,破碎自己,让别人从我们而有所得着。当我们为着一位软弱的弟兄付上同情和耐心的帮助使他刚强起来;为一位受伤的姊妹付上爱心的劝导和代祷使她得安慰;为服事众人而尽心竭力做好上帝所交托我们手中一切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在舍去自己使别人有所得着。我们是在为上帝的荣耀和别人的需要而活。也只有在我们向“自己死”的同时,才能向“别人活”。正如保罗说“死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四12)这是我们主耶稣的道路,这是使徒们的脚踪,这是十字架的道路。我们要天天将自己放在祭坛上,天天牺牲自己去为着上帝的荣耀和人的需要活着,这应当就是天天“背起祂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意义(太十六24)。属灵生命的成长,不是在于“得”了多少,而是在于“舍”了多少。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24节)《圣经》虽然没有记载这几个希腊人后来如何,连他们的名字我们都不知道。可是,他们认识了主耶稣,明白了跟从主耶稣的意义,默默无声地跟着主,走舍己的道路,走荣耀上帝的道路去了。我们要效法这几个希腊人,不满足于表面的事奉,不在主耶稣的门徒面前停止脚步。他们从内心发出“我们愿意见耶稣”的呼声。我们所渴慕、所寻求的是主耶稣自己,我们不是要去寻求什么“异象异梦”“神迹奇事”“医病赶鬼”,也不是追求“成功、升官、发财”,更不要为异端邪说的教训所迷糊,因为圣灵藉着众仆人已将上帝的救赎,主耶稣的形象和话语都记载在《圣经》里了。主耶稣也告诉我们:“寻找,就寻见。”(太七5)每当我们存着虚心、渴慕的心灵来读主话语的时候,圣灵会把主的形象,主生命的实质启示给我们。在我们单独与主相交的时候,或是共同敬拜的时候,主都与我们同在。复活的主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圣灵是时刻引导着我们的。只要我们时刻倚靠主的复活大能,跟从主行走在舍已、背十字架的道路上,我们会体验到在我们一切生活工作中,主都在我们身旁。

总 结

“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一句得胜的话啊!主耶稣传道的三年半,走遍各城各乡,传天国的福音,医治各样的病症,但却招来了官府、祭司长、文士、长老、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敌对、陷害,又被祂的门徒犹大出卖。这一切,都是照着旧约的预言进行的,都是上帝永恒计划里的重要步骤!对于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主耶稣看为是祂得荣耀的时候,而不是受羞辱的时候。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引起这转变的是希腊人的寻求,显明祂的福音开始进入到整个“世界”。这个“时候”,按着人的眼光是受死的时候,按着上帝的眼光是得荣耀的时候。因为主耶稣预见到外邦人归正的大丰收,现在这事正是大丰收的象征之一,那是祂要上十字架的时候到了。为什么上十字架是荣耀呢?在十字架上,我们的人子主耶稣将上帝一切的公义和慈爱展现出来。祂在十字架上承受了一切罪的代价,谁的罪呢?你、我的罪,祂承受的代价满足了上帝公义的要求,祂也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罪人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能够让我们来到上帝面前,展现了上帝的大爱。谁是最公义的,谁是最慈爱的?荣耀的主,荣耀的君王,将这一切都展现在极其惨痛的十字架上。今天有多少人在教会里面是认识这样的荣耀,也渴望这样的荣耀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