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0月27日约翰福音第18章精读

2024-10-1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绿-约-精读.jpg

约翰福音第18章


经文音频朗读:


耶稣被捕(太26:47-56;可14:43-50;路22:47-53)

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

2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3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5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6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7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8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9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10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11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耶稣被带到亚那面前

12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他捆绑了,

13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14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彼得不认耶稣

15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16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17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18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大祭司盘问耶稣(太26:59-66;可14:55-64;路22:66-71)

19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他的教训盘问他。

20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

21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22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

23耶稣说:“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得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24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彼得再次不认耶稣(太26:71-75;可14:69-72;路22:58-62)

25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26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

27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太27:1-2、11-14;可15:1-5;路23:1-5)

28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

29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

30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

31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他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他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32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

33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34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35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作了什么事呢?”

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37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耶稣被判死刑(太27:15-31;可15:6-20;路23:13-25)

38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39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

40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今日背诵金句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约十八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

主耶稣在十四31对门徒说了“起来,我们走吧”之后,可能就出了最后晚餐的楼房,路上讲了十五至十六章的话,又在圣殿山上做了十七章的祷告,此时才离开圣殿山。

“汲沦溪”是耶路撒冷东城墙和橄榄山之间小山谷里的旱溪。

这“园子”是一个橄榄园,名叫“客西马尼”,位于汲沦溪对面的橄榄山畔,离耶路撒冷城墙约一点二公里,是主耶稣和门徒常去之处(2节),据说此园是马可家的产业。


上图:客西马尼园。


【约十八2】“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约十八3】“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一队”原文是“一营”,按罗马编制约有六百士兵。这营兵未必全部都来,但因有“千夫长”在场(12节),可能人也不少,这些罗马士兵应该是犹太公会向罗马巡抚彼拉多借来的。

犹大带来捉拿主耶稣的人包括祭司长、守殿官并长老(路二十二52),法利赛人的差役,千夫长和一队兵(12节),大祭司的仆人(10节),一些闲杂人(26节)。

“灯笼”是置放油灯的陶制器物,“火把”是浸含油脂的木块,都是当时犹太人的夜间照明器具。

【约十八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主耶稣主动“出来”见他们,表明祂上十字架是甘愿舍命。主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所以临事不会惊慌失措;我们如果“知道”一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都在主的预知和支配之下,也应当安然信托神。

【约十八5】“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我就是”原文是“我是egō eimi”,犹太人都知道,这是神向摩西宣示祂自己时所用的称号(出三14-15)。

【约十八6】“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主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从这戏剧性的反应看来,主耶稣使用“我是(egō eimi)”,不仅说出祂就是他们要找的人,也是宣告祂与神原为一。无论那些人是否明白这意思,都感受到从主身上发出的力量,令他们在祂面前站立不住。若不是主耶稣甘心乐意把自己交在这些人的手中,他们是毫无能力捉拿祂的。

【约十八7】“祂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约十八8】“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主耶稣再次主动用“我是(egō eimi)”表明祂的身份,并且对来捉拿祂的人下命令,显明是祂在掌控局势。

【约十八9】“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参见六39;十七12。

【约十八10】“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四福音中,只有约翰福音指出砍人的是西门·彼得,而他所砍的那人叫马勒古,只有路加福音记录主耶稣医好了那人(路二十二51)。不认识十字架意义的人,常会伸出肉体的手,拔出血气的“刀”,凭血气替神出头、替神出主意,动机虽然是为了保护主和属主的事物,其实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约十八11】“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彼得以为自己是在护卫主耶稣,其实局势完全在主耶稣的掌控之下,祂不需要门徒凭血气为祂的荣耀争战(36节)。人所关心的是事情的平安顺利,主所关心的是事情照神的旨意成就。从外面看,是人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主却说这是“我父所给我的那杯”。任何十字架的苦难,我们若能认识这是天父量给我们的,就不会怨天尤人,而是乐于接受。

【约十八12】“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祂捆绑了,”

“千夫长”是罗马军队中统领一千名士兵的军官。

【约十八13】“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亚那”是在主后5-15年任大祭司,后被罗马巡抚革职,但犹太人认为大祭司是终身职,所以他能在幕后继续行使大祭司的职权。“该亚法”在主后18-36年任大祭司,是罗马政府所认可的大祭司。

【约十八14】“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对于一位曾经说过把主耶稣处死是恰当的人(十一49-52),不要期望从他那里得到公平的审讯。

【约十八15】“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那门徒”可能就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二十2),也就是使徒约翰。使徒约翰的父亲西庇太的打鱼事业相当兴隆,除了两个儿子做帮手外,还请了雇工(可一20),表示这个家庭相当富有,可能与大祭司家很熟。

【约十八16】“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约十八17】“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可能这使女知道约翰是主耶稣的门徒,所以顺便问彼得是不是也是,未必怀有恶意,却使彼得变得手足无措。一个凭着血气跟从主的人,经不起一个弱小使女的一句话。所以自己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这是应验主耶稣预言彼得将不认祂三次(十三38)中的第一次(17、25、27节)。

【约十八18】“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耶路撒冷城海拔750米,逾越节是阳历三,四月间,晚上还很冷。

【约十八19】“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祂的教训盘问祂。”

【约十八20】“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的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

【约十八21】“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约十八22】“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祂,说:‘祢这样回答大祭司吗?’”

差役无权过问公会审案的事,他出手掴打主耶稣的脸是不合律法的。这些人只看大祭司代表神,却不关心自己在神面前是否活得对。

【约十八23】“耶稣说:‘我若说的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的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有人以为主耶稣这问话,与祂教导别人“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五39)的话有矛盾。那里的教训是说,天国子民凭着神的生命可以超越羞辱,而主在这里的抗辩是为真理作见证,祂并不是为受羞辱而不平,乃是为真理而申述。

【约十八24】“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基督是“逾越节的羔羊”(林前五7)。主耶稣的受审,正如逾越节的羔羊在被杀献祭之前,必须先送到祭司那里被察看,验明确无残疾,方可作神的祭物(出十二5;申十七1)。

【约十八25】“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有人”原文是复数,当时有一班仆婢围着火堆谈话,极可能有几个人同时发出同样的疑问,所以马太说是另一个使女问这个问题(太二十六71),马可说是同一个使女(可十四69),而路加则说是另一个男人(路二十二58)。

这是应验主耶稣预言彼得将不认祂三次(十三38)中的第二次(17、25、27节)。

【约十八26】“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

彼得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刀削掉了马勒古的耳朵(10节),却在马勒古亲属的质问下跌倒。可见血气之勇不能持久,也绝无属灵的功效,凭血气行事的,必会自食血气之果。

【约十八27】“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这是应验主耶稣预言彼得将不认祂三次(十三38)中的第三次(17、25、27节)。

神安排环境,叫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试验,而且越来越厉害,直到我们完全认识自己的软弱而不再信靠自己为止。主允许彼得跌倒,但却不允许彼得失落,所以安排了环境来挽回他,借着鸡叫来唤醒他。今天,主耶稣也经常借着我们的遭遇和环境,提醒我们对祂的不忠和亏欠。

【约十八28】“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

约翰福音没提主耶稣在大祭司该亚法所主持的公会前的审判(太二十六57-68;可十四53-65;路二十二54-55、63-71),直接就说“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

“衙门”原文指军事总部,“天还早 prōi”原文按罗马时间指四更(清晨三点至六点)。

根据对观福音书,主耶稣是在吃过逾越节的筵席后被捉拿的(太二十六17-21;可十四12-17;路二十二14-21),而这里却说“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很可能主耶稣是按国历守逾越节,正月十三日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而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是按巴比伦历守节,正月十四日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

以色列立国后使用国历,可能从日出前旧月牙消失时开始新的一月,日出到日出为一天。主耶稣时代的撒马利亚人、一些爱色尼人、奋锐党人、加利利人,都可能使用被掳前的国历。约雅敬王在臣服于尼布甲尼撒之后,犹大国开始使用巴比伦历(耶三十六9,22),从日落后看到新月开始新的一月,日落到日落为一天。

【约十八29】“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

“彼拉多”是罗马帝国派驻犹太地的第五任巡抚,任期主后26-36年。通常住在凯撒利亚,但在重大节期都会镇守耶路撒冷。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是一个个性倔强且冷酷无情的人。

【约十八30】“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祂交给你。’”

这些人的态度傲慢无礼,他们认为彼拉多应该照着他们的决定处死主耶稣,但彼拉多并不愿意照他们的心意去行。

【约十八31】“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祂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祂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倔强的彼拉多不接受犹太人的态度,反而向他们挑战,让他们自行决定。彼拉多知道犹太人没有权利如此做,当时犹太人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赋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所以他们被迫承认“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约十八32】“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

如果由犹太人执行死刑,一定是用石头砸死,但主耶稣已说过祂将被“举起”,即被钉十字架(三14,八28,十二32-33),只有当罗马人执行死刑时,才有机会用此刑罚。主耶稣必须被挂在木头上,才能担当咒诅(申二十一22-23)。

【约十八33】“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祂说:‘祢是犹太人的王吗?’”

彼拉多是罗马的巡抚,只要不影响罗马帝国的统治,通常是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因此公会并未以宗教的罪名(太二十六59-66)来控告主耶稣,而以政治罪名诬陷祂。主耶稣若自命为“犹太人的王”,即表示与罗马政府对抗。

【约十八34】“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意思是如果是犹太人说的,那么“犹太人的王”意思就是“弥赛亚”。

【约十八35】“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祢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祢交给我。祢做了什么事呢?’”

彼拉多看不起犹太人,所以不关心什么叫作“犹太人的王”。

【约十八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彼拉多说“祢本国的人”,主耶稣却改变了对话的方向,说“我的国不是从世界来的”,神国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势力。“属”原文指来源,“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指“我的国不是从世界来的”。

【约十八37】“彼拉多就对祂说:‘这样,祢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彼拉多抓住主耶稣所提“我的国”,想让主耶稣亲口承认祂想做这世界的王,但主耶稣却反而说祂是来为神的真理作见证。彼拉多则坠入云里雾中,问:“真理是什么呢?”

【约十八38】“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

“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只是随口一问,并不是在认真探问,所以未等答案就离开了,表明他对此问题并不太关切。

“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是宣告主耶稣并不触犯罗马法律。这是彼拉多第一次宣告主耶稣无罪(十八38;十九4,6)。

【约十八39】“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

彼拉多想放了主耶稣,同时又想安抚犹太人,所以提到这个规矩。他说“犹太人的王”,是想嘲弄犹太人。

【约十八40】“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强盗”原文含有革命分子与乱党的意思,巴拉巴是当时造反的杀人犯(可十五7)。祭司长和长老们绝不同情造反者,因为他们的既得利益会因此受损,但此时却怂恿民众要求释放巴拉巴(太二十七20;可十五11)。世人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也不要主耶稣,所以没有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能得到全世界的爱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