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0月29日士师记第6章精读

2024-10-24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士-精读.jpg

士师记第6章


经文音频朗读:


基甸

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2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

3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

4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

5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

6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

7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

8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

9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

10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11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

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

13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

14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

15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16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

17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

18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

19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

20上帝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

21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22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

23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

24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25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作“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26在这磐石(原文作“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上帝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27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28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

29就彼此说:“这事是谁作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作的。”

30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31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

32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

33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

34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

35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

36基甸对上帝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37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38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

39基甸又对上帝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40这夜上帝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今日背诵金句

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士6:24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士六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一个世代过去了,时间再次冲淡了人的记忆,“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1节)。这样一再软弱、跌倒的经历,在我们身上也同样真实:我们多少都知道属灵的道理,知道自己软弱的原因,也知道什么能让我们重新刚强起来,还知道这种反复会一再地出现。但却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要软弱的时候还是会软弱。

神从一开始就知道祂所拣选的“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出三十二9),决不可能谨守律法,但神还是容忍他们一再地落在软弱里、又一再地施行拯救。因为神要我们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罪人本相:人的天然生命是如此地悖逆,以致亚当的后裔完全没有办法胜得过自己:“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生在亚当里的人唯有认清了自己的罪、痛恨自己的罪,才有可能甘心地活在基督里,不脱离基督里的地位:“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21)。

【士六2】“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

【士六3】“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

【士六4】“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

【士六5】“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

【士六6】“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

神对百姓的第四次管教,使用了近处的堂兄弟:约旦河东的“米甸人、亚玛力人”(3节),主要受威胁的是所有平原附近的支派。“米甸人”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代(创二十五2),曾与摩押人一起聘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民二十二4);“亚玛力人”是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后代(创三十六16);“东方人”指东方沙漠的游牧民族。

“撒种之后”(3节),指阳历的十月、十一月之间。此时刚刚完成一年的收割,也撒下了大麦小麦的种子,百姓正在打谷。仇敌此时前来攻击,目的是抢夺粮食。他们从耶斯列平原向西,然后向南顺着沿海平原“直到迦萨”(4节),抢劫了所有的平原地区,应验了神的咒诅:“他们必吃你牲畜所下的和你地土所产的,直到你灭亡。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都不给你留下,直到将你灭绝”(申二十八50)。

本章是在军事上大规模使用“骆驼”(5节)的首次记录,“骆驼”指米甸的特产“独峰驼”(赛六十6),可以用做骑兵,也可以用来驮走粮食。

神已经警告过,百姓若离弃神、拜偶像,神“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十一14)。但神并没有立刻实行最厉害的惩罚,还是继续降下秋雨春雨,让地有出产。百姓本来指望靠拜巴力(25节)获得丰收,但神却允许他们的收成一次又一次地被仇敌抢走,以致白白劳作、无法享受(申二十八51),变得“极其穷乏”(6节)。我们若离弃真神、追求各种财神,神必然会让我们“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该一6),结果是“极其穷乏”、一场空。

“七年”(1节)表示完全,神给以色列人这样恩典的提醒,他们居然等了“七年”,变得完全彻底地穷乏,才明白过来“呼求耶和华”(6节)。

【士六7】“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

【士六8】“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

【士六9】“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

【士六10】“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百姓前三次悖逆,只要“呼求耶和华”(7节),神的拯救马上就显出来。到第四次呼求的时候,神却没有立刻施行拯救,而是先赐下话语,“差遣先知”(8节)来指出百姓的愚昧,呼吁他们回转悔改。

神对百姓祷告的回应,并不是百姓所要的。百姓所关心的,是尽快脱离苦难、不再“极其穷乏”(6节),而不是听神的教训;而神所关心的,却是百姓与神之间恢复正确的关系。当我们祷告的时候,也常常只关心怎样尽快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听神的话语;但神所关心的,却不是立刻挪去我们的难处,而是让我们的生命在难处中被神改变,长成神儿子的样式。

【士六11】“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

【士六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

虽然百姓听到了先知的责备,却仍然舍不得离开巴力(30节),但神还是凭着恩典和信实再次显明了拯救,主动呼召玛拿西支派的基甸出来作士师。

当以色列人都去拜巴力的时候,神就从拜巴力者的儿子(25节)中兴起基甸作拯救。“基甸”(11节)这名字的意思是“砍伐者”,他属于玛拿西支派“亚比以谢族”(11节)。

“耶和华的使者”(11节)是代表神说话的天使,所以本章中的“耶和华的使者”和“耶和华”可以互用。“俄弗拉”(11节)的地点不能确定,可能位于米吉多和摩利冈之间。

“酒醡”(11节)是在山坡上挖成凹陷的岩石坑,面积很小。打麦子通常是用牲畜拉着碌碡,在平坦宽敞的禾场上进行。基甸害怕米甸人来抢,收成可能也不多,所以只敢躲在狭窄的“酒醡”里手工打谷。因此,基甸一出场,就不是一个“大能的勇士”(12节)的形象。

“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12节),原文是“耶和华与你同在!大能的勇士啊”(英文ESV译本)。基甸本来不是一个“大能的勇士”,他之所以被神幽默地称为“大能的勇士”,是因为神已经与他同在,只是基甸现在还不明白。



上图:拿撒勒村的打谷场。基甸本来应该在这样开阔的地方打麦子。


上图:以色列的古代压酒池遗迹。酒醡分上下两层酒池,中间有一条通管相连。酒池可能是一块凿空的石头,也可能用砖石砌成。葡萄放在位置稍高的上层酒池中,工人用脚踹葡萄,汁液透过通管流到下层的酒池中。在这种地方打麦子,只能用手工打少量麦子。


【士六13】“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祂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祂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

基甸的语气里带着讽刺,他说出了一半的事实,却没有说出另一半的事实,就是先知责备的:“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10节)。当我们落到属灵的黑暗里时,遇到难处也会象基甸一样,第一反应就是怨天尤人,抱怨神“丢弃我们”(13节),抱怨神“奇妙的作为”(13节)只是历史(8-9节),而不是省察自己在神面前的亏欠。

基甸并不知道“耶和华的使者”(11节)是谁,他所说的“主啊”(13节),原文“אָדוֹן”是尊称,可以译为“先生”(英文ESV译本)。

【士六14】“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

【士六15】“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士六16】“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

人若自认为是“大能的勇士”(12节),就堵住了支取神大能的管道;人若承认自己是“至贫穷的、至微小的”(15节),自己那点微薄的能力反而能“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14节)。因为不是人自己的能力够用,而是因为有神的差遣(14节)和同在(16节)。

今天,每一个新约信徒都被主差遣、有主的同在(太二十八18-20)。因此,当我们承认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能的时候,我们手里的那点“五饼二鱼”(太十四17)就可以被主大大使用,成就祂的大使命。

基甸已经听出了神话语中的权柄(14节),所以改变了称呼,此时他说的“主啊”(13节),原文“אֲדֹנָי”是对神的尊称,可以译为“上主”(英文ESV译本)。

【士六17】“基甸说:‘我若在祢眼前蒙恩,求祢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

【士六18】“求祢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祢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

【士六19】“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

【士六20】“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

【士六21】“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士六22】“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

【士六23】“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

【士六24】“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基甸不是没有信心,而是因为谨慎,所以要求“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17节)。有信心的人不可试探神,但“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约壹四1)。而自称“我不试探耶和华”(赛七12)的亚哈斯王,实际上才是对神没有信心、没有兴趣。

基甸求证据是付出代价的,“一伊法细面”(19节)有22升,再加上“一只山羊羔”(19节),这在他们“极其穷乏”(6节)的时代是一份厚重的礼物,表明基甸求证据的态度非常认真,并非找理由推辞。而神也用火烧尽礼物(21节),显明了祂的悦纳(利九24)。

基甸认出神以后,第一反应不是哈利路亚赞美神,而是惊呼“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22节)。因为基甸知道神是可畏的,曾对摩西说:“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三十三20)。但神却用恩典从他里面挪走了惧怕,使他心里重新有了平安(23节)。人只有认识神的可畏,才能有真正的平安。每一个敬畏神的人,神都会“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十五13)。

基甸筑了一座坛叫“耶和华沙龙”(24节),“沙龙 שָׁלוֹם”原文的意思是“平安”。基甸在神面前恢复了平安,神的百姓也将在神面前恢复平安,这是神拯救的开始。

【士六25】“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译: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士六26】“在这磐石(原文是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士六27】“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用于献祭的祭牲,最小年龄是生下“第八天以后”(出二十二30),但并没有最高年龄的限制,可以从“吃奶的”(撒上七9)、“三年”(创十五9)一直到“七岁”(25节)。神在这里指明要“七岁”的牛,可能因为这牛见证了百姓在七年里变得彻底穷乏,此时要代表百姓归向神。“坛旁的木偶”(25节)指亚舍拉。

虽然神按着基甸软弱的本相悦纳了他,但神却不会让他继续停留在软弱里。当天晚上,神就开始对付基甸的软弱,首先从他家里开始。以色列人有那么多巴力的祭坛,但神却偏偏要基甸去拆毁他“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还要用他父亲的牛献祭!

虽然基甸的信心还很小,所以“不敢在白昼行这事”(27节),但他并没有不顺服神,而是“在夜间行了”(27节)。信心是有生命的的种子,不在乎大小,只在乎是否真实;只要我们迈出信心的第一步,神就能用恩典带领第二步、第三步,让我们的信心不断长大。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十七20)。

【士六28】“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

【士六29】“就彼此说:‘这事是谁做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做的。’”

【士六30】“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士六31】“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

【士六32】“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

众人只在意“巴力的坛”(28节)被拆毁,却不在乎为神“新筑的坛”(28节)。巴力的信仰跟一般民间信仰一样,并不介意出现一个新神。

巴力是迦南人掌管农业的神,在拜偶像的人看来,基甸拆毁巴力的坛,就是妨碍他们养家糊口、发财致富。但他们却没有去思想,为什么敬拜这个巴力的结果,还是变得“极其穷乏”(6节)。

基甸迈出了信心的第一步,神就借着改变他的父亲来印证神的同在(16节)。约阿施从基甸的行动中看穿了巴力的虚假:一个不能救自己的神,并不值得去敬拜。因此,约阿施在众人面前竟然比基甸还勇敢。而众人也一下明白过来,回转归向神(34节),成为“耶和华沙龙”(24节)的开始。

有时我们也象基甸一样,“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27节),所以不敢明明地向他们传福音;但我们若能活出见证,神必然会改变我们的家人,就像祂改变基甸的父亲约阿施一样。

【士六33】“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

【士六34】“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

【士六35】“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

“耶斯列”(33节)就是“神栽种”的意思,“耶斯列平原”是迦南北部的肥沃平原,平原的北面有拿撒勒和加利利山地,东北是他泊山,东南是伯善和约旦河谷,南面是米吉多和基利波山,西面是迦密山。这里是以色列人的粮仓,也是一个重要的古战场,古代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经过这里。底波拉和巴拉打败西西拉的基顺河之战就在耶斯列平原。

“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34节),原文是“耶和华的灵将自己穿戴在基甸身上”,表明神完全地占有了人。一个能被神使用的人,不是因为他自己大有能力,而是因为他被神完全占有。基甸的顺服预备了神做工的道路,让圣灵能完全地占有他,从他身上显出了神的大能。因此,之前反对他拆毁巴力祭坛(30节)本族亚比以谢人率先回转跟随神,然后整个玛拿西支派也回转过来,整个以色列也回转过来,连基顺河之战时“在海口静坐”(五17)的“亚设人”(35节)也回转了过来。

在旧约时代,圣灵暂时降在人的身上,是为了赐给人特殊的事奉能力,完成工作之后就会离开,所以并不能改变人的生命。而到了新约的时代,圣灵就“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约十四17;罗八9),不但赐给我们事奉的能力,也能改变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



上图:耶斯列平原自古就是以色列的粮仓,正常情况下,以色列不会缺乏食物。“耶斯列”就是“神栽种”的意思(何二22)。


【士六36】“基甸对神说:‘祢若果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士六37】“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祢必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士六38】“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

【士六39】“基甸又对神说:‘求祢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士六40】“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虽然“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34节),但只是赐给他事奉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命。基甸并不是天生的领袖,当发现这么多人出来跟随的时候,心中一下就没有了底气。我们有时会升到信心的高峰,有时却怀疑是出于自己,有时甚至陷入低谷。这并不表明我们没有信心,而是显明我们不是自信。只要是神所赐的信心,祂必然会赐下凭据来坚固我们。

神满有恩典地迁就基甸的要求,两次显明了凭据,“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悦纳我们向祂呼求“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24)。今天,神用更大的恩典“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林后一22),在天路上一路带领我们、陪伴我们,最终使我们的行事为人能“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