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梅教士:迎见复活的主

胡艳梅 教士
2024-11-03

互联网许可证.png

迎见复活的主


引言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根据我们教会的读经进度,本周我们读到了士师记5-9章,约翰福音19-20章。今天我们一同来分享约翰福音20章1-2节,11-18节的内容,我们祷告。

当我们读传记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传记都以当事人的死亡和埋葬作为结束。可是约翰福音并不是如此,如果约翰福音只是普通的传记,就不会有第20章了。这是一本描述了当事人从死里复活的传记,证明耶稣基督就是上帝的儿子。

历史上没有记载耶稣复活的情景,这一点不止有趣,而且引人注意。很显然的,当祂从坟墓中出来时,没有人看见。我们参看马可福音16章1节就可以知道,主耶稣复活的第一批见证人都是妇女。在当时犹太人的社会里,妇女的见证不受重视,那些拉比说:“将律法的话语传给妇女,倒不如把它烧了还好。”这也从反面证明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拉比们并不看重妇女,也不愿将律法传给她们,可我们却看到,这些基督徒妇女拥有一个比律法更大的信息,就是耶稣的复活,她们知道救主活着。


一、空坟墓(1-2节)

约20:1-2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就跑来见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

主耶稣复活的日子,好像晨光破晓,将黑暗扫除净尽。四福音书在讲述耶稣复活时,时间描述都是“七日的第一日”,而不是被钉十字架后的“第三天”。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七日的头一日”就是现在的星期天,也是我们所称的“礼拜天、主日”。主耶稣在“七日的头一日”复活,祂的复活带来一个新的开始,“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马利亚曾亲眼看见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对观福音说,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约西的母亲)马利亚”曾跟在约瑟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太27:61,可15:47,路23:55)。犹太人认为,人死三天以内,灵魂还没离远,所以会频繁去探望。她们可能不知道尼哥底母后来带来了大量的香料,已经和约瑟一起把尸体处理好。或许,带的香料太多,安息日临近,当天来不及膏抹完。总之,马可和路加都说到,马利亚她们是带着香料香膏来抹耶稣身体的(可16:1,路23:56,24:1)。

在清早时,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前,主耶稣曾在她身上赶出七个污鬼(参可16:9),她所经历的耶稣的爱是深的,所以她是第一个跑来耶稣坟墓的人。那是“天还黑的时候”。约翰在写作时省略了约瑟曾滚过一块大石头挡住墓门的事(太27:60,可15:46)。那是嵌在墓门下凹的深槽中,椭圆或碟形的大石盘,妇女难以挪开。她们在路上还忧心忡忡地彼此说:“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滚开呢?”(可16:3)但是现在,马利亚发现石头已经从坟墓挪开了。

当她来到时,看见的第一件事,是石头被挪开了,其它福音书说它是被滚开了。那一个曾经被滚到坟墓门口,且有彼拉多下令封住的石头(太27:66),已经从入口处被挪走了。

她看到的只有“空坟墓”,安放在坟墓里的耶稣的身体不见了。马利亚并没有停下来观察这些情形。她立刻跑去告诉西门彼得和约翰。这段路有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坟墓必定离耶路撒冷不远。

这是马利亚头一次报信:她向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就是使徒约翰报告消息。当马利亚看到墓门被移开,并且坟墓是空的时候,她简直急疯了,就跑去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她压根都没想起,耶稣曾经三次说他要被杀害,并且第三日他要复活的预言。

从她这时候的表现,可看出她是多么惊讶:“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我们”,虽没提到别的名字,但表示抹大拉的马利亚第一次来坟墓时不是单独前来的。对观福音都提到有几个女人往墓地去,但都把抹大拉的马利亚列在第一位。这反映出早期教会对她的回忆:她是第一个看见复活的耶稣的人。

一看到坟墓是空的,她第一判断就是有人盗尸,在那个年代,盗墓者很猖獗,以致凯撒革老丢最后下令将毁坏坟墓者和盗尸者判处死刑。马利亚认为一定是有人把尸体挪走了,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作呢?不管怎样,尸首不见了,让她非常不安。

接下来经文记载了两个门徒来到坟墓的事。约翰写下这个记载时,用了三个不同的希腊文词汇来表达他们的“看”。第2节中马利亚“看见”的希腊原文意思乃是“仅仅看见而已”,是很普通的字。第5节约翰来到,低头往里看,他的“看见”也是同样的方式,只看到细麻布放在那里,只不过是“粗略的看一下”。第6节,彼得来到时,他看见了一些事。这里希腊原文所用的“看见”,其含义远比仅仅看见还多,其意思乃是他很刻意而细心的看,是小心的看、观察。第8节中的“看见”,这时候希腊原文中用的字完全不同了。当这个字用来形容眼睛的看见时,含着对于所看见之事的了解和明白的意思,意思是“凭着理智的理解力来感知”。约翰进去时,他看见了,意思是说他明白了。

约翰进到坟墓里看到了,就明白了。在那个坟墓里并没有搅动的样子。没有任何粗鲁的手曾经进到里面,拆开包耶稣的细麻布;也没有任何爱他之人的手曾经碰过那个被亚利马太的约瑟和尼哥底母所留下来的身体。约翰看见而且相信了,他的主不在那里,祂复活了,这也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内容。

请记得,他们此时尚未见到耶稣,祂还未向他们显现。可是石头的滚开以及包死人的布未被搅动,都说明了复活的事实。坟墓是空的,祂已经不在这里了。

此时或许彼得还未领会他所看见的景象的意义,他还有些迷糊。路加福音24:12说,彼得“回去了,心里希奇所成的事”。约翰也许有些省悟,却不够明晰,也没说出口。这事关系太大了,他们都在疑惑中踌躇。在看到耶稣基督复活后的空坟墓时,他们一时还不明白,能说什么呢?于是就“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二、为什么哭泣(11-15节)
约20:11-12   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哭的时候,低头往坟墓里看,就见两个天使,穿着白衣,在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坐着,一个在头,一个在脚。

门徒回自己的住处去了,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她站在外面,石头已经挪走了,但她像彼得一样,未能领会空坟墓的真正意义,仍然痛不欲生。当两位门徒回家后,她仍然站在坟墓外面恸哭。因为她的主曾埋葬在这里,可现在祂的身体不见了。她的心破碎了,不能就此离去。她希望出现转机,至少现在,她要等候在祂的墓地。

彼得和约翰并没有停下来和她说话,一点点的交通可能对她会很有帮助,但是他们已经走了,留下她一人。她在作什么呢?在哭。此处的希腊文的意思是“饮泣”。不只有眼泪流在她脸上,而且她因为哭泣而抽搐著。

她留在那里哭,那些泪水和哭嚎表明她对主的爱。她想起她的主痛苦受难和悲惨的死,想起她和她的朋友再也见不到祂。又想到这时找不到祂的尸身,从此就永远不再见祂,这是何等的伤心绝望。她就更加哀哭,就算不能寻得祂新的安慰,她也要继续沉浸在祂以往恩赐的爱中。

这个饮泣的妇人,耶稣曾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把她从七个可怕恶鬼的统治下释放出来,如今她失去了祂。她看到那些人钉祂在十字架上,她在坟墓那里待得比任何人更久。别的福音书告诉我们,她在他们埋葬耶稣的头一晚一直留在那里。她留在墓旁,过了安息日,在第一日的早晨她回来了,因为在安息日那天耶稣一直在坟墓里。她在饮泣,在抽搐,因为耶稣的尸体不见而哭。她一边哭,一边一次又一次低头,用泪眼往墓里张望。“她低头往坟墓里看”希腊原文中,此处没有“看”这字,但却隐含着这个意思。她站在那里,弯下腰来往里看。彼得进去过,约翰也进去过,但他们出来后就匆匆离去,一句话也没讲。马利亚弯下腰,往里看,“就见”一词,与彼得的“看见”是同一个字。她看见什么?“两个天使,在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坐著,一个在头,一个在脚。”耶稣的身体不在了,但是天使正坐在那里。对此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没有发现祂的尸体,否则我想我们将会永远地哭下去。

约20:13 天使对她说:“妇人,你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

天使同情地问马利亚哀哭的原因,“妇人,你为什么哭”?他们想要告诉她不用哀哭的大好信息,使她可以脱下哀愁,穿上喜乐。她却回答说,“因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

她在这句话里使用了“我主”。这是一个较为个人的字,“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抹大拉的马利亚是直到耶稣受死,甚至埋葬以后仍然忠心的人。耶稣曾把鬼从她身上赶出去,这几年来一直扶持她,用祂的爱和教训保守她。在那几年祂的确是她的主,但如今祂死了,她甚至连祂的遗体也找不到了。可这就是她对耶稣的想法,她想到的不是一位活的主,她想到的仅仅是一个遗体。可现在这个遗体也不见了,不错,但她还是说“我主”。在她心中以为耶稣已经死了,可是这对她关系不大,对她来说祂仍然是她的“主”。当我读到这里,会因为抹大拉的马利亚那种爱主的忠诚与热爱,而觉得羞愧。祂可能是死了,埋葬了,但祂仍然是她的主。“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

她们是带着香料香膏来抹耶稣身体,期望做尊崇主的事,好弥合心中伤痛的。可是连这机会也没有了,她怎能不哀恸呢?她原来在耶稣里享有神恩和安慰,也有神国的盼望,可是现在这些都没了,马利亚像雅歌5:6所说:“我的良人却已转身走了”。此刻她的心全然虚空,无比哀恸。她就像行在黑暗里,这样的忧伤谁能担当呢?

马利亚爱耶稣,非常思念祂,天使的显现也不足以填满马利亚心中的空缺。在她的生命里,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对耶稣的爱。她那满了爱的“哭”既软弱、又无助,更不能解决问题,但却让她遇见了复活的基督(14节)!就如我们经训中读到的:“若有人爱上帝,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由于抹大拉的马利亚那样爱慕主的心,使得主耶稣先向她显现。

约20:14-15   说了这话,就转过身来,看见耶稣站在那里,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问她说:“妇人,为什么哭?你找谁呢?”马利亚以为是看园的,就对他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便去取他。”

“说了这话,就转过身来,看见耶稣站在那里。

当抹大拉的马利亚跟天使说话,把她的愁苦告诉天使的时候,耶稣向她显现了。天使还没有回答马利亚,耶稣就亲自向她显现了。如同祂在世的日子说过的:寻找,就寻见。箴言8章17节说:“爱我的,我也爱他,恳切寻求我的,必寻得见。”马利亚爱她的主,很想晓得她的主在哪里,看啊,祂就在她身边。马利亚指望看见耶稣的尸首,可是,祂却活着让她看见!

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诗34:18),比他们所能察觉到的更亲近;寻求祂的人,虽然看不见祂,但可以肯定的是,祂离他们不远。

她转过身来,看见……,这里的“看见”代表惊奇的注视、检查、惊异。她“看见耶稣”,但是并不知道是耶稣。就像以马忤斯那两位门徒(路24:16)。耶稣先重复了天使的问题:“妇人,为什么哭?”接着耶稣又转向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你找谁呢?

为什么哭?你找谁呢?天使说,“你为什么哭?”主也说,“为什么哭?”

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在哭呢?我们知道自己找的是谁吗?我们所信的耶稣难道以死告终了吗?为什么在绝望呢?我们所信的耶稣“不仅是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罗8:34)”了。我们为什么还在哀哭呢?我们应该从徒然的悲哀和绝望中解脱出来,用信心的眼光去看待基督耶稣(来12:2)。

马利亚以为是看园的”,说:“先生,若是你把衪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衪放在哪里,我便去取衪。”这是忠贞的爱所说出的伟大话语,抹大拉的马利亚可能是一个非常强壮而健康的妇人,可她不一定就扛得了一个死了的男人。但马利亚说:“你把祂放在哪里,我便去取祂”,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力气够不够大,也没有想到距离有多远,只想到要去取祂。她的爱让她不去在意这些艰难。同理,如果我们对主没有爱,主的复活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道理、知识,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马利亚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坟墓上,她一心都在寻找耶稣的尸首,她唯一的愿望是膏抹尸体,并在尸身旁边哀哭。她向身边每一个她遇见的人问这事,就像雅歌3:3中那位忧伤的佳偶:“你们看见我心所爱的没有?”她没听见耶稣的问题,可耶稣要把她指向新的方向,把她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三、迎见复活的主(16-17节)

约20:16 耶稣说:“马利亚!”马利亚就转过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救主知道马利亚的心碎了,知道她的思想困惑,祂没有责备她,而是温柔的向她显现。正如今天祂也知道我们一切的悲伤。

祂说:“马利亚!”耶稣以这方式呼唤她的名字,似乎要唤回她所有的记忆,这是无比温柔的呼唤,甚至我无法以任何言语来表达这个呼唤所显明的意义。

马利亚!”这个熟悉的声音叫马利亚清醒了。马利亚一听到耶稣的呼唤,立即就认出他来。如同好牧人一叫小羊的名字,她就能认出祂的声音(10:3-4)。就像雅歌2:8中那女子所说:“是我良人的声音”。马利亚认不出耶稣来的时候,她没想过会再看见祂,而且她的悲伤也叫她看不见耶稣,但当耶稣叫她的名字,她就立刻认出是耶稣来。

她转过身来,差不多哭着回应,用亚兰语对耶稣说:“拉波尼!”新约圣经惟一使用“拉波尼”这字的另一处经节是马可福音10:51,瞎子巴底买对耶稣说:“拉波尼,我要能看见”。约翰福音的作者对不懂亚兰文的读者解释到,“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这含义近乎“拉比”,但更亲切、更尊贵。从两个短短的称呼上我们可察看到耶稣对马利亚的爱和马利亚对耶稣的尊敬之心。

主耶稣一叫“马利亚”,她就立刻认出祂来,不但身体“转过来”,灵里也转过来了。

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坟墓上,以为主耶稣已死亡,却忘记了主曾说过祂将要复活的话。很多时候,我们也一样,当灰心失望时,人只会哭泣,尽放眼在灰暗的事上,忘却了神对人安慰的应许。可当主耶稣呼唤马利亚的名字时,她就认出耶稣来。

马利亚一直在坟墓中寻找、哭泣。坟墓是伤痛、结束、死亡、绝望的地方。可当她转过身来,不再看问题,不再看坟墓,而是面对耶稣时,问题就解决了,他也认出耶稣。她转过来,就看见了耶稣。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我们一直带着悲哀和哭泣,是否是因为我们寻找的方向本来就是错的呢?我们也当学会转身。当我们的问题处理不了,生活遇到的问题处理不了,教会遇到的问题处理不了,请转身面对主,让我们的主来接手我们所面临一切的问题。

约20:17 耶稣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 神,也是你们的 神。”

”原文有“紧抓住不放”的意思,表明马利亚爱主心切,看见祂复活显现,恐怕祂再失去,因此紧紧抓住祂不放。马太福音中说到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看到耶稣后,就上前抱住他的脚拜他(太28:1,9)。大概这时候马利亚已经抓住了耶稣的脚。她立刻靠近耶稣,想要捉住祂。马利亚不想再次失去耶稣,因她仍未了解复活的真义。她紧紧抱住耶稣,就像生怕祂再次消失一样,她不想让主再次离去。

耶稣却说:“不要摸我,”

马太福音28章9节中记载,耶稣容许其他妇女抱住他的脚,并没有禁止她们,也允许多马摸祂钉痕的手和刺穿的肋旁,可是为什么偏偏对马利亚说“不要摸我”呢?

耶稣说:“不要摸我”,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不要捉住我”。他说,“马利亚,不是这个样子,你不要这样的捉住我。”

第一个原因是她会再见到祂,这不是他们最后一次的相聚。

“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这句话可能是“我还有足够的时间与你们交通”。耶稣安慰马利亚,祂未升天往父那里去,还有余日留在地上。并告诉马利亚,祂还要升上去见祂的父。事实上祂在说,马利亚,一种新的道路将要来临,圣灵将倾倒下来。门徒不能停留在以往与祂肉身同在的层面,祂要在赐下的圣灵里永远与他们同住!

第二个原因是马利亚有工作需要去做。现在不是逗留在耶稣面前,触摸祂或紧靠着祂的时刻,有个使命该去做。 她必须放开祂,因为她必须赶快去为祂作见证,从祂不久便将升天来看,余下的时间不多了。她要去告诉祂的弟兄,耶稣活着,并且会升到父上帝那里。

耶稣要马利亚去,向他“弟兄”报告祂要升天的消息;说他的父上帝,也是他们的父上帝;因祂为朋友舍命,使他们有了上帝儿子的名分。耶稣曾经称呼他们为仆人和朋友,但这时称他们为“弟兄”,这是主耶稣第一次称门徒为“弟兄”。在约翰福音15章里,门徒和主的关系从仆人被提升为朋友;而在复活的主里,门徒与主的关系更是从朋友被提升到弟兄,“是上帝家里的人了”(弗2:19),“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

复活的主使上帝的心意成就在人的身上,正如希伯来书2:10所说:“原来那为万事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并且“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祂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来2:11)。

马利亚若粘着耶稣不放,把祂留给自己,便是自私和不顺服了。她起来到门徒聚集的地方,将自己看见耶稣活着的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结语(18节)

约20:18 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去告诉门徒说:“我已经看见了主。”她又将主对她说的这话告诉他们。

马利亚接受了耶稣的吩咐,把她看到主的奇遇告诉他们,然后传达了大好信息。在11-18短短的几节经文中,作者描写了抹大拉的马利亚从哀伤化为喜乐的信心。她一个人不单报告坟墓空了的消息(2节),也向门徒们报告了她已看见复活的主,并且耶稣还要升上高天得荣耀的消息。她大大欢喜着,传递她的欢乐;并且由此成为众使徒的“使徒”,这是耶稣单单给她的一种极度的光荣。最后看到耶稣的女人,也成了祂复活的第一个见证人!

马利亚从前不过是一个被鬼附的,无望的人。耶稣却使她成为了耶稣荣耀复活的第一个见证者。我们的生命也曾在无望叹息中,今天却因着祂的拣选,可以成为十字架的传达者,向别人讲述这一位复活的主。这是何等奇妙、是何等荣耀的事啊。

正如刚才诗班弟兄姊妹们所唱的:

“干旱的山谷,经过秋雨的祝福,如今成为泉源地。一片贫瘠的沙土,充满伤心的回顾,如今绽放新生命......”

   耶和华果然成就大事,复活的主已然证明!死荫幽谷的叹息,今天成为欢呼歌颂。绝望境地,今成为永活盼望,这一切的改变,皆因复活的主。

因祂活着,我心中悲伤叹息,已经离去!今天我们拥有这大好的信息,也当把它传递给那些还坐在死荫幽谷里的人,让他们能同享耶稣复活带来的喜悦和盼望。来吧,迎见复活的主,同享生命的喜悦!


                                     2024.11.03讲于北辰基督教堂上午礼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