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使徒行传第3章
经文音频朗读:
彼得医好瘸腿的人
1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
2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
3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
4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
5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
6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7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
8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上帝。
9百姓都看见他行走,赞美上帝,
10认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门口求周济的,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
彼得在所罗门廊下的讲道
11那人正在称为所罗门的廊下,拉着彼得、约翰,众百姓一齐跑到他们那里,很觉希奇。
12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
13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就是我们列祖的上帝,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仆人”或作“儿子”),你们却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释放他,你们竟在彼拉多面前弃绝了他。
14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
15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我们都是为这事作见证。
16我们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正是他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
17弟兄们,我晓得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
18但上帝曾藉众先知的口,预言基督将要受害,就这样应验了。
19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
20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
21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上帝从创世以来,藉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
22摩西曾说:‘主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们所说的,你们都要听从。
23凡不听从那先知的,必要从民中全然灭绝。’
24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凡说预言的,也都说到这些日子。
25你们是先知的子孙,也承受上帝与你们祖宗所立的约,就是对亚伯拉罕说:‘地上万族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
26上帝既兴起他的仆人(或作“儿子”),就先差他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
今日背诵金句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徒 3:19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三1】“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
【徒三2】“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
【徒三3】“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
【徒三4】“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
【徒三5】“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
三1-七60的主题是“教会在耶路撒冷传讲福音”,与路四31-九50“耶稣在加利利传讲福音”平行。这部分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A. 彼得行神迹得人(三1-四31);
B. 堵住假冒为善的破口(四32-五11);
C. 堵住伟人崇拜的破口(五12-42);
B1. 堵住事务分心的破口(六1-7);
A1. 司提反因神迹殉道(六8-七60)。
初期教会的犹太信徒仍然到圣殿(二46)和会堂(十三5)祷告、聚会、传福音(二46),因为他们首先要向犹太人讲明:“你们是先知的子孙,也承受神与你们祖宗所立的约”(25节)。但是,“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林后六14),当福音在犹太人中传扬了一个世代以后(路十一51;十七25;二十一32),神就兴起环境,带领教会离开耶路撒冷、离开圣殿、离开犹太会堂,不再受到犹太教的影响。主后70年圣殿被毁之后,犹太教就与教会彻底决裂,许多犹太信徒被赶出会堂(启二9;三9)。主后二世纪,犹太教彻底地放弃了基督徒使用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旧约圣经。
“申初”(1节),原文是“第九小时”,就是下午三点,是圣殿献晚祭和犹太人晚祷的时间。犹太人每天三次定时祷告:“巳初”是上午九点、“午正”是中午十二点、“申初”是下午三点。“申初”也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断气,至圣所的幔子裂为两半的时间(太二十七46-51)。
“美门”(2节)的位置不能确定,可能是从外邦人院进入妇女院的门,有十五级台阶,上面有精美的哥林多式铜饰(《犹太战记 The Wars of The Jews》卷5第5章3节)。这位“残疾人”(四9)坐在美轮美奂的圣殿门口,“要求进殿的人周济”(2节),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乞讨方法,也正是犹太教的真实写照。因为妥拉、圣殿敬拜和行善,是犹太教的三大支柱(《密西拿 Mishnah》Pirkei Avot 1);虽然如此,但这并不能解决他的根本需要,所以他还是要“天天被人抬来”(2节)。今天,我们岂不也常常在教会或世界的门口求帮助、求同情、求方法,但却不能“永远不渴”(约四14),还要“天天被人抬来”吗?
不但如此,一个残疾人伸出了乞讨的手,也搅乱了进出的虔诚人的心——那些给予施舍的人,有的觉得自己大爱无疆,有的却痛感只是杯水车薪。而那些没有施舍的人,有的良心愧疚,觉得塞住了怜悯的心,有的却理直气壮,认为慈善并不能救人灵魂。今天,面对教会门口的残疾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位残疾人“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3节),他一面竭力哀求、一面又因为经常失望而漫不经心。圣殿门口的乞丐不会只有这一个,但彼得、约翰却“定睛看他”(4节)。因为这并不是怜悯或同情,而是他们知道圣灵把自己领到这人面前,主耶稣要亲自医病(6、16节);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主耶稣还要医治五千多人的罪(四4)。
圣殿门口的乞讨和施舍,本来只是机械化的例行公事,但彼得却说“你看我们”(4节),把这事变成了三个人之间的互相注视。今天,许多信徒常常说“要看神,不要看人”,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一27)。一个传福音的人,首先要让人看自己;一个见证基督的人,整个人都要成为基督的“见证”(一8)。我们只有诚实地让别人从自己的身上看到基督的带领、基督的管教、基督的形象,才能让人透过自己认识基督。
“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5节),患得患失的心情一下变成了热切的企盼。今天,当我们“天天被人抬来”的时候,又“指望得着什么”呢?是金银、医治,是平安、永生,还是基督自己呢?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六26-27)。
上图:大希律扩建的第二圣殿的模型,位于耶路撒冷博物馆。
【徒三6】“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徒三7】“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
【徒三8】“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神。”
【徒三9】“百姓都看见他行走,赞美神;”
【徒三10】“认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门口求周济的,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
彼得是教会的领袖。此时许多信徒都变卖了田产家业、凡物公用,可供彼得支配的金银很多(二45),但他却说“金银我都没有”(6节),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金银”的管家。主并没有让彼得把“金银”分给穷人,而是要他给人更好的——让“生来是瘸腿的”(2节)人起来行走,从此不必倚靠“周济”(2节)。
彼得说:“只把我所有的给你”(6节)。他“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路十八28)跟从主,得到的不是身分、地位,而是基督。今天,一个传福音的人,也必须先得着基督,然后才能把基督分享给别人;我们拥有的“金银”都是有限的,得着的基督却是无限的。今天,许多信徒和教会有了“金银”,却没有了耶稣基督;有了扶贫济困的本钱,却失去了“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6节)的能力!
“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这是一个福音的呼召,要唤起这位残疾人对耶稣的信心(16节)。当时的犹太人都轻看“拿撒勒人”,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一46)。因此,人若要相信已经被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就是活着的“基督”,只能倚靠主“所赐的信心”(16节)。
这是一个信仰的宣言,宣告自己是根据主耶稣的旨意、倚靠祂的权能、让祂自己来行事,所成就的事也当归于祂的名下(16节)。
这位残疾人可能伸出右手,“指望得着什么”(5节)。但彼得却“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7节)。当彼得回答“金银我都没有”的时候,立刻把残疾人燃起的希望熄灭了;但是,当彼得发出让人难以置信、貌似玩笑的命令以后(6节),这位四十多年没有走过路的残疾人(四22)却顺服地站起来了。这个行动,正是表明了他对“拿撒勒人耶稣”是“基督”的信心。主“所赐的信心”,使他伸出了一只手,却得到了一双腿,“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7节)。今天,我们也有责任帮助别人迈出信心的脚步,“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
一个有需要的人,若是只靠人的手,即使“天天被人抬来”,四十多年仍是瘸腿(四22);一个帮助人的人,若是只给“金银”,即使每天都给,也不能满足永远的需要。只有让圣灵的能力流过我们的手,才能让残缺的生命得着痊愈;只有把基督给人,才能让永远的需要得着满足。
“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8节),表明这位残疾人已经活动自如,恢复了正常犹太人的敬拜资格。因为按照律法,有残疾的人不能进入圣殿(利二十一17),这位残疾人若不痊愈,就不能被允许进殿。神的医治是刹那完成的、无可辩驳的。今天,许多所谓的“医治”却是勉勉强强、起起伏伏,不是心理作用、就是邪灵假冒,并不能让人用“心灵和诚实”(约四23)敬拜神。
“走着,跳着,赞美神”(8节),应验了先知以赛亚对弥赛亚时代的预言:“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赛三十五6)。这位残疾人复原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和使徒一同进殿“赞美神”。
百姓“认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门口求周济的,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10节)。今天,圣灵在信徒生命中的工作,也是我们向世人最美好的见证。
【徒三11】“那人正在称为所罗门的廊下,拉着彼得、约翰;众百姓一齐跑到他们那里,很觉希奇。”
【徒三12】“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
【徒三13】“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们列祖的神,已经荣耀了祂的仆人(或译:儿子)耶稣;你们却把祂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释放祂,你们竟在彼拉多面前弃绝了祂。”
【徒三14】“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
【徒三15】“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神却叫祂从死里复活了;我们都是为这事作见证。”
【徒三16】“我们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正是祂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
“那人正在称为所罗门的廊下,拉着彼得、约翰”(11节),表明他们已经从圣殿出来,到来了外邦人院。这里有男人、女人和外邦人,最适合向众人讲道。
圣殿外邦人院的外围有两个开放式的柱廊,一个是王廊,一个是“所罗门的廊”。这两个柱廊有高约8米、排列成行的石柱,并有香柏木筑成的顶盖,可以容纳许多人聚集。所罗门廊可能位于外邦人院的东边,主耶稣曾在这里教导人(约十23),初期教会的信徒也经常在这里聚集(五12)。
12-26节是彼得的第二篇讲道:
1.这篇讲道对主耶稣的身分有了更深入的教导:祂不但是“主、基督”(二36),也是神受苦的仆人(13节)、“圣洁公义者”(14节)、“生命的主”(15节)、像摩西的先知(22节)、神的儿子(26节)。
2.这篇讲道对罪进行了更猛烈的攻击:第一篇讲道两次指出了百姓的罪(二23、36),第二篇讲道却四次指出:“你们却把祂交付彼拉多”(13节)、“你们竟在彼拉多面前弃绝了祂”(13节)、“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14节),“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15节)。这些罪也适用于今天的我们,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最大的罪就是拒绝救主基督:“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三18)。
3.这两篇讲道都有“得人如得鱼”(太四19)的能力。彼得对罪的严厉攻击,不但没有吓跑听众,反而是加倍地扎心、加倍地得人:第一篇讲道,使“门徒约添了三千人”(二42);而第二篇讲道,所得的“男丁数目约到五千”(四4)。
4.这两篇讲道都是紧紧围绕圣经,没有用见证代替圣经的宣讲。第一篇讲道大量引用了大卫的诗篇,第二篇讲道却引用了摩西五经,可能因为圣殿里有许多只接受摩西五经的撒都该人。
在需要医治的残疾人面前,彼得说:“你看我们”(4节);在围观神迹的群众面前,彼得却说:“为什么定睛看我们”(12节)。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首先要让人先“看我们”,但却不能一直让人“定睛看我们”,而是要像施洗约翰一样,帮助人转眼仰望耶稣。
这是使徒彼得所行的第一个神迹,但他却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里,而是立刻澄清不是“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12节),把众人的注意力从残疾人和自己转移到复活的耶稣身上(13节)。拉起残疾人的手是彼得的(7节),“能力”却是耶稣的;事奉神的人只是能力的渠道、并非能力的来源,更不能用自己的“虔诚”来操纵神、催逼神做事。我们若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就不敢自夸“能力”和“虔诚”;但我们若承认“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就能伸手扶起生来瘸腿的人(7节),并且“指着主夸口”(林后十17)。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13节),这是提醒在场的犹太人明白自己是承受神圣约的子孙(25-26节)。
“荣耀了祂的仆人耶稣”(13节),指主耶稣就是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那位受苦的仆人(赛四十二1-4;五十二13),经过死而复活、升天,被显明是神的儿子(约十二23;十三31-32;十七1)。“仆人”原文也可译为“儿子”(约四51),是双关语。
“圣洁”,原文意思是“分别出来归于神”。“公义”,意思是“与神、与人、与事都是对的”。
“凶手”(14节),指巴拉巴(路二十三25)。
“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可译为“你们杀了那生命的创始者”(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主”原文又被译为“君王”(五31)、“元帅”(来二10)、“创始”(十二2)。
“我们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16节),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1.这是高举生命之主,彼得是“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6节)施行医治,既不是倚靠法术、也不能自己随心所欲。
2.这是对罪毫不妥协,因为这句话的背景,是彼得四次指控百姓的罪(13×2、14、15节)。今天,许多强调神医的个人和团体,表面上也提起耶稣的名,实际上却没有毫不留情地攻击罪恶;只是挠挠痒痒、走走过场,让人把注意力放在医治上,结果带来的只是虚假的平安。
“正是祂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16节),这“信心”可能既包括彼得的信心,也包括这位残疾人的信心,因为他愿意被彼得扶起来(7节),表明了他相信“拿撒勒人耶稣”(6节)是基督。这信心使这人得着医治,但是:
1.并不是人只要有信心,神就一定医治。“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五十三5),不是医病,乃是医罪。主耶稣决定医治这位生来瘸腿的人,是为了向另外五千灵性瘫痪的人敞开恩典之门(四4)。
2.并不是人若没有信心,神就不会医治。因为医治的恩赐是“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十二11),并不是根据人的信心或需要。主耶稣若定意施行医治,连不认识耶稣的毕士大池瘫子也能得痊愈(约五13)。
【徒三17】“弟兄们,我晓得你们做这事是出于不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
【徒三18】“但神曾借众先知的口,预言基督将要受害,就这样应验了。”
【徒三19】“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
【徒三20】“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
【徒三21】“天必留祂,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
彼得一面不留余地地谴责百姓的罪恶(13-15节),一面满有恩慈地体恤他们的软弱,及时地给他们指明了出路(19、26节),正如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传福音的人只有把罪讲透,才能把爱讲深;只有把爱显明,才能把人挽回。因此,我们必须一面猛烈攻击罪恶、一面及时发表恩典,才能“奉祂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路二十四47)。人若对人缺乏怜恤、不爱罪人灵魂,就没有资格攻击罪恶;人若对罪手下留情、不敢直指人心,也没有能力传讲福音。
百姓“做这事是出于不知”(17节),不但不知耶稣是基督、反而把钉死祂当作事奉神。人若“出于不知”,即使干犯了主耶稣,还可以得蒙赦免(路十二10;民十五22-31),因为“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林前二8)。但人若知道以后,还不肯认罪悔改,就是故意“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五19)、“总不得赦免”(路十二10),“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来十26)。
当时,许多犹太人认为耶稣被钉十字架,就是死于律法的咒诅之下(申二十一23;加三13),所以不是弥赛亚。因此,彼得向他们澄清,众先知早已“预言基督将要受害”(18节;赛五十三7-8;诗二1-2;二十二1、16、18)。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19节)。“归正”原文又被译为“转身”(九40)、“归向”(十四15)、“回转”(二十八27),也就是“归向神”(二十六20),心思的“悔改”一定会伴随着行动的“归正”。虽然犹太人是因无知而钉死了自己的弥赛亚,也“应验了”(18节)神的计划,但他们必须在知道后立刻悔改,这是神的恩典呼召、更是他们的唯一的出路。
“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19节),比喻赦罪。古人用蒲草纸书写,所用的墨中没有酸质,不会蚀进纸里、只是留在表面,若用湿海绵擦拭,就可以“涂抹”所写的字。公义之神的判决书,居然可以被“涂抹”,这对于罪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安舒的日子”(19节),指基督再来、“复兴以色列国”(一6)的日子,也就是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时代。
“天必留祂,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21节),可译为“祂必须留在天上,直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已经升天的耶稣基督,要等到神预定的时候才会再来建立国度,使万物恢复神起初创造的光景。在此以前,“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罗八22),“服在虚空之下”(罗八20)、“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罗八21)。
当犹太人“悔改归正”以后,“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20节)。因此,主耶稣不会立即再来,必须等到众先知的预言完全应验,“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6)的时候,祂才会再来建立国度。
【徒三22】“摩西曾说:“主——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凡祂向你们所说的,你们都要听从。”
【徒三23】“凡不听从那先知的,必要从民中全然灭绝。”
【徒三24】“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凡说预言的,也都说到这些日子。”
【徒三25】“你们是先知的子孙,也承受神与你们祖宗所立的约,就是对亚伯拉罕说:“地上万族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
【徒三26】“神既兴起祂的仆人(或译:儿子),就先差祂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
22节引自申十八15,23节引自申十八19,表明主耶稣就是新约的摩西,应验了摩西对弥赛亚的预言。
“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凡说预言的,也都说到这些日子”(24节)。表明摩西吩咐百姓“都要听从”(22节)的“那先知”(23节),既不是接替摩西的约书亚,也不是旧约中的众先知。
“撒母耳”是摩西之后的第一位重要先知(撒上三19-21),是众先知的代表(来十一32),先知学校就是从撒母耳开始的(撒上十九20)。“这些日子”,指弥赛亚的时代。
“地上万族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25节),这是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创十二3;十八18;二十二18)。“地上万族”,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你的后裔”,原文是单数,特指基督(加三16)。犹太人是“先知的子孙”(25节),是亚伯拉罕之约的继承人,理当先得着神所应许的福分。但是,选民的特权也伴随着特殊的义务,特殊的荣誉是为了特殊的事奉。
“先差祂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26节),这是《使徒行传》中第一次指出福音要“先”传给犹太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一16),主耶稣奉差遣,首先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五24),要叫他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26节)。彼得三次督促百姓悔改(19、23、26节),但他们若拒绝救恩,“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罗十一11)。保罗也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
初期教会的头两篇讲道,给我们示范了一切布道、奋兴的秘诀,也就是“奉祂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路二十四47)。今天,当我们的信息不能得人、讲台缺乏能力的时候,就让我们再次复习这两篇“得人如得鱼”(太四19)的讲道吧:
1.只有紧紧围绕圣经,才能讲清“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
2.只有高举复活的基督,才能吸引万人归主(约十二32);
3.只有把罪讲透,才能把爱讲深;只有把爱显明,才能把人挽回;
4.只有加倍攻罪,才能加倍扎心;只有加倍扎心,才能加倍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