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使徒行传第2章
经文音频朗读:
圣灵降临
1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2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3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4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5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6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7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
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细亚、
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11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上帝的大作为。”
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13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
14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
15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
16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
17‘上帝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
18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19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
20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
21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22“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上帝藉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他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23他既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24上帝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
25大卫指着他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边,叫我不至于摇动。
26所以我心里欢喜,我的灵(原文作“舌”)快乐,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
27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28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或作“叫我在你面前”),得着满足的快乐。’
29“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对你们说,他死了,也埋葬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
30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上帝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
31就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32这耶稣,上帝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
33他既被上帝的右手高举(或作“他既高举在上帝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
34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
35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36“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
三千人受洗
37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39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
40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41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信徒的共享生活
43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
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
45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46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
47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今日背诵金句
他既被上帝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徒2:33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二1】“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徒二2】“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徒二3】“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徒二4】“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1-13节的主题是“教会被圣灵充满”,与路三21-四15“耶稣被圣灵充满”平行。
“五旬节”(1节),就是“七七节 Shavuot”(出三十四22;申十六10),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译为“五旬节 Pentecost”,意思是“第五十天”。因为这节是从逾越节安息日的次日初熟节算起,“要满了七个安息日。到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共计五十天,又要将新素祭献给耶和华”(利二十三15-16),所以又被称为“收割节”(出二十三16)。初熟节所献的是第一天的收割,主耶稣是初熟节第一个复活的“初熟的果子”(利二十三9-14;林前十五20、23),祂复活进入丰满荣耀,就保证所有的信徒也必随祂进入丰满荣耀。教会从“五旬节”开始(1-4节),“五旬节”所献的是第一茬夏收的收割(利二十三16),教会是五旬节第一批“初熟的果子”(利二十三15-17),蒙恩得救的信徒是由万物中首先被分别出来归与神和基督的一班人,“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一18;启十四4)。
犹太传统认为,五旬节是神在西奈山颁布十诫的日子(出十二6;十九1、11;二十1),所以在五旬节庆祝神在西奈山赐下妥拉。第一个逾越羊羔被杀之后的第五十天,是旧约百姓的第一个五旬节,神赐下了律法;真正的逾越羊羔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的第五十天,是新约教会的第一个五旬节,神赐下了圣灵。因此,圣灵在新约中的地位,超越了律法在旧约中的地位(耶三十一33-34),“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加五18)。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罗八4),“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五25)。
“好像一阵大风吹过”(2节),代表圣灵的出现(约三8;结三十七9、14)。在旧约中,希伯来文的“风”也可以译为“灵”。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2节),“火焰”代表神的同在(出十九18;路三16)。“舌头”是复数,原文与别国的“话”(4节)、“乡谈”(6、11节)和“方言”(十46;林前十二10)是同一个词;每个人都得到了一条舌头,代表得着了一种方言的恩赐。
路加用“被圣灵充满”(4节),来形容“受圣灵的洗”(一5;十一16)、或者圣灵“浇灌”(17-18节)。圣灵充满与圣灵内住(约二十22;林前六19)不同:
圣灵内住,目的是要让人得着神儿子的生命(加四6;五22-23),带来的是内心的改变(罗八9、11)。圣灵在人重生的时候一次内住、永不离开(弗一13-14;林后一22)。
圣灵充满,目的是要使人得着作见证的能力(一8),可能会带来外面的表现(二4;十44-45;十一15;十九6)。根据事奉的需要,可能会发生许多次(二4;四8;七55;九17;十三9)。
门徒被圣灵充满以后,就“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4节),也就是说方言。但并不是每一次圣灵充满都有出现说方言的现象(十46;十九6),而是圣灵按着自己的意思,赐下见证基督所需要的恩赐和能力。
【徒二5】“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徒二6】“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徒二7】“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
【徒二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徒二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细亚、”
【徒二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徒二11】“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
【徒二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徒二13】“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五旬节大约是阳历五至六月,是犹太人每年三大节期中(出二十三14-17;三十四22-23),天气最适合航海旅行的季节(二十七9)。所以,那些散居在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各地的犹太人,通常都在五旬节期间从“天下各国”(5节)来到耶路撒冷朝圣。而在这个特殊的五旬节,他们还将把福音从耶路撒冷带回“天下各国”。
五旬节是安息日,耶路撒冷街上去圣殿敬拜的人特别多。圣灵降临之后,门徒们可能立刻冲出门前往圣殿,一路兴奋地用各地的方言“讲说神的大作为”(11节)。所以“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6节),围观他们。
“众人的乡谈”(6节),原文是“自己的语言”,也就是“别国的话”(4节)。当时罗马帝国通用希腊话,犹太地通用亚兰语,而出生在寄居之地的犹太人则说当地的方言,也就是“生来所用的乡谈”(8节)。这表明,五旬节的方言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舌音,也不是“天使的话语”(林前十三1),而是当时的听众能听懂的家乡话。圣灵在五旬节赐下方言恩赐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天下各国”的人见证耶稣基督(36节)。
“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7节),表明这些门徒大都是加利利人,带着加利利的口音(太二十六73)。应该只会说亚兰文。
9-11节列出的地方覆盖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从东方波斯的帕提亚、玛代、以拦,到中部的美索不达米亚、犹太地,接着是北方小亚细亚的加帕多家、本都、亚细亚、弗吕家、旁非利亚各省份,然后是南方的埃及和利比亚,最后用帝国的中心罗马、西方海岛的克里特和东方旷野的阿拉伯来代表所有的地方。从这些地方都来了不少散居的犹太人和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也就是“进犹太教的人”(10节)。
在场的人都看出这些门徒在用他们各自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圣灵赐下说方言的恩赐,是要用有意义的话语来传福音,而不是让人发出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自娱自乐;圣灵充满的目的,是要让人得着见证主的能力,而不是满足人的感觉和骄傲。
各地的方言未必人人都听得懂,如果有人听见别人兴奋地发出自己听不懂的声音,很可能会以为“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13节)。因此,方言若是没人翻译,作用就很有限,所以“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十四19)。
五旬节就像巴别塔审判的逆转。过去,神在巴别变乱了人的口音(创十一9),免得悖逆的世人高举自我、共同灭亡(创十一6);现在,神却在五旬节赐下方言,使蒙召的门徒能够同心赞美神、广传福音。过去,神要阻止罪人合力建造巴别塔和巴别城(创十一8);现在,神却要使用蒙恩的罪人同心建立基督合一的身体(弗四12)。
【徒二14】“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
【徒二15】“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
【徒二16】“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
【徒二17】“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
【徒二18】“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徒二19】“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
【徒二20】“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
【徒二21】“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14-47节的主题是“教会的第一篇讲道”,与路四16-30“耶稣的第一篇讲道”平行。
五旬节的耶路撒冷聚集了“天下各国”(5节)的人群,神敞开了福音之门。所以教会第一篇讲道的主题,就是福音最基本的内容——借着见证耶稣的死而复活、证明祂的身分是主基督(36节)。
“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14节),表明虽然只有彼得主讲,但却是十二使徒共同为基督的复活作见证,也许还用不同的方言作同声翻译。补选使徒(一15-24)的意义,在此就全然显明了。完整的十二使徒在圣灵的带领下,一起向天下各国的代表作完整的见证,这是他们履行大使命(一8)的第一个行动。
“巳初”(15节),就是上午九点钟,这是犹太人早祷的时间。犹太人在节期中,通常早祷之前不吃饭、更不用说喝酒了,所以说他们“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15节)。
17-21节引自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的珥二28-32,表明五旬节的圣灵充满,开始应验先知约珥所预言的圣灵浇灌(39节;罗十13(启六12)。
“末后的日子”,又称为“末世”,指我们现在正处于的世代(林前十11),即从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来之间的新约时代(来九26)。彼得把珥二28的“以后”改为“末后的日子”,是宣告现在已经处于“末后的日子”,神最后的拯救计划已经开始了,祂要把圣灵浇灌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而不像旧约时代只限于先知、君王和祭司。
“说预言 προφητεύω/propheteuo”(17、18节),原文既用来指预告将要发生的事(二十一9;路一61),也用来指传讲神的信息,所以也被译为“讲道”(十九6;林前十一4-5;十三9;十四1-5、24、31、39)、传道(太七22;启十一3)。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18节),表明圣灵只充满被神使用的“仆人和使女”,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求来。
彼得把珥二30的“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改为“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19节),这是世界末日之前的征兆,五旬节的神迹奇事只是起头。
“有血,有火,有烟雾。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19-20节),这些都是审判之日的预兆。
“主大而明显的日子”(20节),就是“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珥二31)。这些虔诚的犹太人(5节)都清楚地知道,那是神介入历史,施行审判和毁灭的日子,也是他们所盼望的神的百姓得赎的日子。先知约珥、以赛亚、以西结、阿摩司、俄巴底亚、西番雅、撒迦利亚和玛拉基都是反复提到“耶和华的日子”(珥一15;二1、11、31;三14;赛十三6、9;结十三5;三十3;摩五18、20;俄一15;番一7;亚十四1)、“耶和华的大日”(番一14)或“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 玛四5)。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节),就是“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珥二32)。
在彼得所引用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里,用“主”来代指“耶和华”。而在新约中,“主”这个词也用来指耶稣基督(36节)。在旧约里,悔改的罪人当求告神的名;在新约里,悔改的罪人当“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林前一2)。“凡求告主名的”,不但能从罪恶里得救,也将从神的审判中得救。
过去那位曾经三次不认主的彼得(路二十二34),已经与主“一同埋葬”(西二12)了;现在站起来的,乃是与主“一同复活”(西二12)的彼得。他的心窍已经被主开启、可以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圣灵已经赐给他一切口才、智慧和能力(路二十一15)。因此,被圣灵充满的彼得,不但生命焕然一新,讲道也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1.首先,他澄清了众人对“这件事”(14节)的疑惑,证明让众人“惊讶猜疑”(12节)、甚至“讥诮”(13节)的方言乃是超自然现象,并非因为他们“醉了”(15节)
2.接着,他宣告这个超自然现象就是先知所预言的圣灵浇灌(17-21节),所以犹太人多年所梦想的“末后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3.然后,他借着圣灵浇灌,证明耶稣就是主基督(22-36节)。
4.最后,他督促众人在主基督面前作出选择,给听众一个顺从圣灵的机会(37-39节)。
虽然彼得被圣灵充满、有了方言的恩赐,但他的讲道却没有倚靠自己的口才。因为人的说教无论多么属灵、多么感人,都不如神的话语有能力。圣灵绝不会让我们高举恩赐、轻看圣经,而是恰恰相反,会使我们更加熟悉圣经(约十四26)、更加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更加遵行圣经(加五16)。既然主耶稣已经“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二十四27),彼得的讲道就紧紧围绕以下五段圣经:
1.珥二28-32预言圣灵的浇灌(17-21节);
2.诗十六8-11预言基督必要复活(25-28节);
3.诗一百三十二11预言基督必坐宝座(30节);
4.诗十六11和诗六十八18预言基督必赐圣灵(33节);
5.诗一百一十1预言基督必得荣耀(34-35节)。
【徒二22】“‘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祂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彼得宣告他们的方言恩赐,代表“末后的日子”(17节)已经到来,而“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节),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但究竟谁是“主”呢?彼得突然把话题转到“拿撒勒人耶稣”(22节)身上,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36节)!
22-36节是彼得向众人证明耶稣就是基督,他的论证逻辑非常缜密:
1.耶稣的工作证明祂是基督(22节);
2.耶稣的复活证明祂是基督(23-32节);
3.圣灵的浇灌证明祂是基督(33节);
4.大卫的预言证明基督是主(34-35节)。
22节的论证,表明耶稣的工作证明祂是基督。主耶稣在地上所行的一切“异能、奇事、神迹”(22节),都是为了将祂的弥赛亚身分“证明出来”(22节),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也不是为了解决人的难处。但是,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人若拒绝承认耶稣就是神的儿子,明明看见神迹,也会毁谤祂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路十一15)。
【徒二23】“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徒二24】“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祂复活,因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
【徒二25】“大卫指着祂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祂在我右边,叫我不至于摇动。”
【徒二26】“所以,我心里欢喜,我的灵(原文是舌)快乐;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
【徒二27】“因祢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祢的圣者见朽坏。”
【徒二28】“祢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祢的面(或译:叫我在祢面前),得着满足的快乐。”
【徒二29】“‘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对你们说:他死了,也葬埋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
【徒二30】“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
【徒二31】“就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祂的灵魂不撇在阴间;祂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徒二32】“这耶稣,神已经叫祂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
“无法之人”(23节),指罗马人,因为他们是“没有律法的外邦人”(罗二14)。
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并非意外,而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23节)。教会的建造和成长的过程,都是神亲自执行祂自己的“定旨先见”(十五4):
1.旧约预言了教会历史的进程,如:圣灵浇灌(二17-21),教会受到攻击(四27-29),外邦人被接纳(十三47;十五16-18),犹太人拒绝福音(二十八25-27)。
2.神亲自差派圣灵(十三2;十五28;十六6;十八9;二十三11)、天使(五19;八26;二十七23)和先知(十一28;二十一10),指示门徒怎么做;又借着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显出神的大能(三16)、“证明祂的恩道”(十四3)。
3.神的“定旨先见”已经借着圣经向世人说得明明白白,“无法之人的手”(23节)并不能阻拦神预定的计划,反而会被神利用成就祂的旨意。但我们可以用自由意志选择:我们的手是正面被神使用呢,还是反面地被神利用呢?
“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24节),可译为“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除”(和合本修订版)。
25-28节引自诗十六8-11,是大卫预言复活的诗篇。“右边”(25节)代表尊贵的位置,基督升天之后坐在神的右边(33-34节),但这里却说“祂在我右边”(25节),表明这是预言在十字架上,神在基督的右边搀扶着祂(赛四十一13),叫祂“不至于摇动”(25节)。
大卫不但是君王,也写了许多预言弥赛亚的诗篇,所以也是“先知”(30节)。但“祂的灵魂不撇在阴间;祂的肉身也不见朽坏”(31节),并不是预言大卫自己的复活,而是“讲论基督复活”(31节)。因为大卫自己还没有复活,当时在耶路撒冷仍可看到大卫的坟墓(29节)。
《使徒行传》五次提到使徒是基督复活的见证人(二32;三15;五32;十39-41;十三30-31),表明他们完全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23-32节的论证,表明耶稣的复活证明祂是基督。犹太公会借着罗马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23节),既然“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申二十一23),耶稣怎么可能是基督呢?但是,复活扭转了一切,因为基督的生命“不能被死拘禁”(24节),阴间留不住救赎主。复活证明耶稣就是必要死而复活的弥赛亚(25-28节),所以被圣灵充满的使徒“都为这事作见证”(32节)。
【徒二33】“祂既被神的右手高举(或译:祂既高举在神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
“祂既被神的右手高举”(33节),引自“祢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十六11)。
“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33节),引自“祢已经升上高天,掳掠仇敌;祢在人间,就是在悖逆的人间,受了供献,叫耶和华神可以与他们同住”(诗六十八18)。保罗也曾引用这节经文来讲述圣灵的恩赐(弗四8)。
升上高天的主耶稣所“浇灌下来”(33节)。就是圣灵。“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33节),表明这就是先知约珥所预言的圣灵浇灌(18节)。
33节的论证,表明圣灵的浇灌证明祂是基督。耶稣的复活,只有靠门徒的见证(32节);但圣灵浇灌的果效,却是“众人所看见所听见的”,这就进一步证明了耶稣是基督。
【徒二34】“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祢坐在我的右边,”
【徒二35】“等我使祢仇敌作祢的脚凳。”
“主对我主说”(34节),引自诗一百一十1。第一个“主”是指神,第二个“我主”是指弥赛亚基督。从字面上看,这句诗好像是说大卫升到天上,但“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34节),所以是预言基督。
大卫在灵里看到,他那位将成为弥赛亚的子孙具有神性,所以称祂为“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3-4)。主耶稣自己也曾引用这段圣经来挑战法利赛人(路二十41-44)。
“祢坐在我的右边”(35节),指基督得着荣耀、尊贵、权能的地位(来一3)。
“等我使祢仇敌作祢的脚凳”(35节),是指弥赛亚将得着“主”的权柄,剿灭和羞辱一切仇敌(诗九十九5)。
34-35节的论证,表明大卫的预言证明基督是主。耶稣不但是基督,更是天地之主、万有之主。
【徒二36】“‘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
“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36节),不是说耶稣原来不是“主”和“基督”,而是说神已经借着十字架的死而复活,显明并高举耶稣“主”和“基督”的名(腓二9-11)。这句话全面地说出了主耶稣的身分:
1.祂的名字是“耶稣 Ἰησοῦς/Iesous”。这是希伯来名字“约书亚 יְהוֹשׁוּעַ/yeh-ho-shoo’-ah”(出十七9)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祂被称为“耶稣”,是因为祂降生的目的是做人类的“救主”(路二11)——“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
2.祂是万有的“主 κύριος/kurios ”,也就是神。希腊文的“主”意思是主人、上司(太十24;弗六5)或礼貌性的称呼(太八8),而旧约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用“主”来代称“耶和华”(路三4;赛四十3)。当新约中用“主”来称呼耶稣时,根据上下文,有时是表示尊敬(太八8),有时是表明祂的神性(21节;珥二32)。
3.祂的职分是“基督 Χριστός/Christos”。这是希伯来文“弥赛亚 מָשִׁיחַ/maw-shee’-akh”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诗二2)。旧约以色列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承接职分时要用油膏抹。祂被称为“基督”,是因为神用无限量的圣灵膏抹祂进入服事,成为神国度里的大先知、大祭司、大君王——神“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十38),“赐圣灵给祂是没有限量的”(约三34)。
彼得经过严谨的论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36节),那位被他们钉十字架的耶稣,已经登上了“主”和“基督”的宝座。那么,那些亲手钉死自己的“主”和“基督”的人,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20节)里将会面临何种结局呢?
【徒二37】“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徒二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徒二39】“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
这些“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5节),都是为了敬拜神,一生也许只有一次机会到耶路撒冷朝圣。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可能在逾越节时就已经来到耶路撒冷,也高喊过“钉祂十字架!钉他十字架”(路二十三21)。但是现在,他们突然听到彼得无懈可击地证明了耶稣就是“主、基督”(36节),而自己竟然参与了把自己的弥赛亚“钉在十字架上”(36节),瞬间就惊呆了,怎么能不“觉得扎心”(37节)呢?他们已经成了神的“仇敌”(35节),还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吗?所以他们在绝望中问道:“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37节)?
今天。我们的讲道若不能清楚地让人知道,自己正是有分于钉死神儿子的凶手,是将被神在“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20节)剿灭的“仇敌”,顶多只能让人“耳朵发痒”(提后四3),不能让人“觉得扎心”。人的道理可以说服人,但却不能让人感到“扎心”;只有圣灵才能使人“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只有祷告以后的信息才会使人“扎心”,让人看到自己的败坏、罪污、可怜和绝望,真实地认罪悔改、寻求救恩。
彼得并没有停留在辨明真理的阶段,而且立刻敦促听众把“扎心”的道理付诸实行。他不但靠着圣灵“攻破坚固的营垒”(林后十4),也靠着圣灵“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5)。因为圣灵在人心中大大动工,不但“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11),而且要给人指明出路,正如主耶稣所预言的:“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1)。
1.“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38节),这句话是实际地应用“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节),因为耶稣基督就是“主”(36节)。
“求告主名”,包括两个部分:
“你们各人要悔改”: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向神悔改”(二十21)。相信和悔改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二十21;可一15),因为“悔改的心”(五31;提后二25)并非来自肉体,而是神所赐的恩典(十一18),是信心的必然结果。
2.“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这是悔改的外在表现。内心的悔改,必然会带出外面的行动。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出黑暗、却不入光明(彼前二9),脱离了黑暗的权势、却不进入基督的国里(西一13)。因此,那些五十天前高喊“钉祂十字架!钉祂十字架“(路二十三21)、或者默认这一罪恶的犹太人,第一个当有的悔改行动就是“受洗归入基督”(加三27),公开脱离原来的立场、为主作见证。
“就必得救”,也包括两个部分:
1.“叫你们的罪得赦”:人只有悔改之后,才能照着主耶稣所应许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十六16)。基督既是“主”(路二11)、又是“救主”(路二11),人“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罗十9),一经“求告主名”,便可得着救主的赦罪之恩。
2.“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人只有悔改之后,才能“受圣灵的洗”(一5;路三16)。水洗只是外面的见证,只有圣灵才能洁净里面。一个人认罪悔改,是圣灵首先工作;但只有“领受所赐的圣灵”,才能有圣灵的内住,使众信徒“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林前十二13)。但是,“受圣灵”(约二十22)的同时,不一定会立刻发生圣灵的充满(1-4节)。
“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39节),表明那些人之所以会“扎心”、“悔改”,是因为神的主动呼召。“你们和你们的儿女”,指蒙召的犹太人。“一切在远方的”,指蒙召的外邦人。这是神向全人类所发出的恩召(赛五十七19;弗二17),而接受这“应许”的唯一方法,就是真实地“悔改”——“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徒二40】“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徒二41】“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徒二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救恩是白白的恩典,但每个人都必须在恩典面前作出选择:或者“拣选生命”(申三十19),或者留在罪中、继续作神的“仇敌”(35节)。每个有智慧的人都“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40节),但人并不能自救,只有“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节)。“弯曲的世代”在旧约中指在旷野背叛神的以色列人(申三十二5),在新约中指拒绝主耶稣的人(腓二15)。
“还用许多话作见证”(40节),表明彼得的这篇讲道并不是逐字逐句的记录。门徒对主耶稣的教训紧记不忘,并且靠着圣灵特别清楚地背下了最重要的教导(约十四26)。但初期教会并没有现场速记员,所以本书中的讲道都是内容概括。
传福音就是邀请人跟随耶稣基督、接受神的应许(37-38节)。因此,传福音的关键,就是向人介绍耶稣基督;而介绍耶稣的最好方法,除了四福音中的耶稣生平,就是用自己跟从耶稣的经历“作见证”。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41节),指用水施洗。《使徒行传》中提到四类信徒的受洗和受圣灵的经过,次序各不相同:
1.犹太人的次序是:悔改、受洗、接受圣灵(二38)。因为犹太人已经熟悉圣经,只需要悔改相信耶稣就是主基督;他们的受洗是悔改的具体行动,悔改之后才能接受圣灵。
2.撒马利亚人的次序是:相信、受洗、使徒按手、接受圣灵(八14-17)。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需要经过使徒按手才能接受圣灵,因为神要让与犹太人“没有来往”(约四9)的撒马利亚人也“遵守使徒的教训”(二42)。
3.外邦人的次序是:相信、接受圣灵、受洗(十43-48)。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不需要经过使徒按手就接受了圣灵,因为神要主动向使徒显明:“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十一18)。
4.施洗约翰门徒的次序是:相信、受洗、使徒按手、接受圣灵(十九2-6)。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需要经过使徒按手才能接受圣灵,因为神要向他们显明必须“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十九5)。
因着圣灵的工作,“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41节),都是虔诚的犹太人(5节)、或者已经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当时犹太全地总共约有六千法利赛人,因此,耶路撒冷一天就出现了三千基督徒,这是一个重大的宣教里程碑。但是,这个成就并非倚靠彼得的口才、也不是倚靠方言的神迹,而是因着主自己的拣选(39、47节)。因为当彼得把同样的信息给公会宣讲的时候(五28-32),结果却招来一顿打(五40)。
1.“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42节),总结了使徒时代教会聚会的四项主要内容:
“遵守使徒的教训”:就是遵守基督借着使徒所传的教训,顺服主、接受主的权柄,这是教会一切见证的基础。
2.“彼此交接”:就是在灵里“彼此相交”(约壹一7),团契交通、彼此分享。
3.“擘饼”:就是在生活中“彼此相交”。在犹太人的文化,“擘饼”是“吃饭”的同义词(46节;二十11;路九16;二十二19;二十四30),指爱筵(46节)、其中自然包括“主的晚餐”(林前十一17-34)。三千人不可能同时聚在一处“擘饼”,必然是分散在城里城外的信徒家中,包括在朝圣者们临时搭建的帐棚里。他们的爱筵吸引了邻舍,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5)。
4.“祈祷”:就是“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约壹一3)。他们除了平时的祷告,还按照犹太人的时间、每天到圣殿祷告三次(三1)。
“恒心”原文所修饰的不但是“遵守使徒的教训”,也包括“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初期教会“恒心”信道行道、合而为一,彰显了基督身体的荣耀,自然就能履行大使命(一8;太二十八19-20),这也是今天的教会、小组、团契当效法的榜样。
【徒二43】“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
【徒二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
【徒二45】“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基督的身体显出来了,就使周围那些还没信主的犹太人“都惧怕”(43节),因为他们很快就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基督的“仇敌”(35节),必须在神恩召面前作出选择(39节),不免左右为难、内心恐慌。
“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43节),并不是为了解决人的难处、彰显人的本事,而是为了向不信者证明神的同在(三9)、让信者“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42节;四31)。真正的“奇事神迹”,都是“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十二11)。人若没有使徒那样彻底悔改、为主殉道的心,能力只会成为骄傲的本钱、神迹只会增加作恶的本事。因此,一个内心不洁净的人,勉强求来的“大神迹、大奇事”(太二十四24),很可能是来自邪灵。
当时耶路撒冷“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44节),有其特殊的背景:
1.五旬节增加的三千信徒,大都是从远方来耶路撒冷守节的(9-11节)。他们信主以后,需要留在耶路撒冷学习“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一1),谨记“使徒的教训”(32节),才能回去传扬纯正的福音、作主复活的见证(一8)。这个过程没有几个月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的路费很快消耗殆尽。因此,本地就有信徒主动“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45节)。
2.即使是有需要的耶路撒冷教会,也没有强制要求“凡物公用”,而是信徒自发自愿的(五4)。而对于没有这种需要的教会,使徒的教导是:“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10)。
3.耶路撒冷教会之所以“凡物公用”,既不是为了扶贫济困、也不是为了搞平均主义,而是为了供应接受装备的门徒、准备到各地去见证主(一8)。而正因为本地的信徒“卖了田产、家业”(45节),所以当神兴起环境、把门徒“分散到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八1)时,他们就毫无牵挂地离开耶路撒冷、“往各处去传道”(八4)了。
4.虽然“凡物公用”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但“彼此相爱”(约十三34)的原则却是所有的教会都当遵行的:安提阿教会捐助遭受饥荒的犹太地弟兄(十一29),马其顿的众教会接济耶路撒冷贫穷的圣徒(林后八1-5;罗十五25-27);保罗也说:“圣徒缺乏要帮补”(罗十二13),“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林后八14-15)。
【徒二46】“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
【徒二47】“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46节),表明初期教会还没有与犹太教完全分开,犹太教领袖们也没有把信徒拒之门外。所以信徒每天还在圣殿“所罗门的廊下”(五12)聚集,参加圣殿的祷告(三1)和献祭(二十一26),并且每天在殿里宣教(五42)。
另外,初期教会还有自己的聚会,他们“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46-47节)。这表明,初期教会并不是“教堂里的教会”,而是“家里的教会”(林前十六19;西四15);这也表明,各个家庭教会之间并没有各自为政,他们不但在圣殿彼此见面(46节)、平时也经常来往(六3)。
《使徒行传》和新约中所记载的教会,都是信徒“家中的教会”(罗十六5)。在主后313年的米兰敕令之前,初期教会有将近三百年基本都在家里聚会,单个家庭教会的规模最多只有50-70人,彼此联络、遍布各地。每个家庭教会都由长老、执事治理,并有监督巡回于各个教会、确保信仰的纯正。
初期教会在家中聚会,并非因为逼迫,因为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的逼迫有时松、有时紧,各个地方的逼迫程度也都不相同;也并非因为贫穷,因为信徒之中也有不少富人(十六14),罗马教会的规模还相当大。既然犹太人可以十个成年男人就开始筹钱建会堂,为什么基督徒不能呢?实际上,初期教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属灵的智慧,他们熟悉会堂和圣殿产生的弊端,很可能是出于属灵的原因才坚持在家中聚会。因为:
1.“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3),“至高者并不住人手所造的”(七48)。今天的信徒也不是在教堂里才能敬拜祂。
2.耶路撒冷家里的聚会,就可以“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42节),甚至装备了八千人(41节;四4)。今天的信徒也不是在教堂里才能查经、聚会、祷告。
3.初期教会的信徒传福音,并不需要邀请人到教堂参加主日敬拜,而是平时向邻舍作见证,“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47节)。当有人悔改信主时,才带他们进入家庭教会、彼此相交。
4.当世界面临极大需要的时候,耗费巨资兴建和维护华丽的教堂,与爱人如己的原则是自相矛盾的。
5.当逼迫和引诱环绕四周的时候,带不走的教堂,常常会成为使教会与世俗妥协、不能专心跟从主的负担。
6.当巴别塔的诱惑挥之不去的时候,中央集权的大型教会,常常是对教会领袖难以抵挡的试探,也是让信徒失去圣灵能力的陷阱。第四世纪以后,教会的历史证明确实如此。
7.因此,使徒只建立教会(十四23),却没有建立教堂和机构。各地小小的家庭教会,“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使徒们在圣灵的带领下奔波于各地,并不需要叠床架屋的行政机构,也不必担心因为真理而得罪赞助者。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47节),表明初期教会是天天宣教的教会。这是初期教会成长的第一个台阶。《使徒行传》一共概括了初期教会成长的七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教会就越发增长、神的道就日见兴旺:
1.五旬节教会开始聚会以后(二47);
2.使徒按立执事管理教会以后(六7);
3.大数的扫罗被主降服以后(九31);
4.逼迫教会的希律被神惩罚以后(十二24);
5.耶路撒冷会议以后(十六5);
6.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以后(十九20);
7.保罗开始在罗马传道(二十八31)。
人的肉眼看不见神,但却能透过基督徒看见基督。高举主的耶路撒冷教会在每天生活中彰显主,就“得众民的喜爱”(47节),主就负责“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47节)。从外面看,是信徒每天在传福音、作见证;实际上,救人的工作都是主自己借着圣灵做成的。今天,信徒每天的生活都应当见证基督,叫周围的人被主吸引。宣教不必注重技巧,传福音也不需要什么爆炸术;当我们每天都在基督的身体里真实地彼此相交、彼此相爱的时候,主就会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我们!
犹太人从罗马帝国各地来到耶路撒冷过五旬节
上图:犹太人从罗马帝国各地来到耶路撒冷过五旬节。北国亡国后百姓被掳往亚述,南国亡国后百姓被掳往巴比伦,少数人逃往埃及。主前四世纪末希腊帝国时,有大批犹太人移居到埃及和希腊各地。罗马帝国时,掳走大量犹太人到罗马本土。因此,在新约时代,犹太人遍布整个罗马帝国,甚至在帝国以东的帕提亚、玛代、以拦和波斯等原属希腊帝国的疆域,还有南方的亚拉伯和利比亚。以色列地以外犹太人的总数是在本地犹太人的数倍之多,他们多用希腊语,被称为说希腊话的犹太人,本地犹太人则说亚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