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士师记第19章
经文音频朗读:
利未人和他的妾
1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2妾行淫离开丈夫,回犹大伯利恒,到了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3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
4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
5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然后可以行路。”
6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再住一夜,畅快你的心。”
7那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强留他,他又住了一宿。
8到第五天,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等到日头偏西再走。”于是二人一同吃饭。
9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日头偏西了,请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这里住宿,畅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
10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
11临近耶布斯的时候,日头快要落了。仆人对主人说:“我们不如进这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
12主人回答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过到基比亚去。”
13又对仆人说:“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
14他们就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日头已经落了。
15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因为无人接他们进家住宿。
16晚上有一个老年人,从田间作工回来,他原是以法莲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却是便雅悯人。
17老年人举目看见客人坐在城里的街上,就问他说:“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18他回答说:“我们从犹大伯利恒来,要往以法莲山地那边去。我原是那里的人,到过犹大伯利恒,现在我往耶和华的殿去,在这里无人接我进他的家。
19其实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什么。”
20老年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
21于是领他们到家里,喂上驴,他们就洗脚吃喝。
基比亚人的恶行
22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
23那房主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
24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将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
25那些人却不听从他的话。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
26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
27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
28就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
29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
30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士十九1】“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士十九2】“妾行淫离开丈夫,回犹大的伯利恒,到了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士十九3】“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
这是圣灵第三次强调“以色列中没有王”(十七6;十八1;十九1)。神就是百姓的王(出十五18),但圣灵却说“以色列中没有王”,是因为百姓不肯顺服神的管理,人自己要出头,用人的意思来代替神的意思。
十九至二十一章的事也发生在约书亚去世后不久,许多见证神作为的人还活着,“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二十27)。正如保罗说:“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加一6),我们也会希奇以色列人这么快离开了神的带领,但这正是人肉体生命的本相!
“伯利恒”(2节)的意思是“粮食之家”。士师记里的最后追述的两件事都与“伯利恒”(十七7;十八2)和“利未人”(十七7;十八1)有关,两个“利未人”都来往于犹大的伯利恒和以法莲山地,都是由一个家庭的悲剧导致了一个支派的危机,进而影响到全以色列,最后都结束在会幕的所在地“示罗”(十八31;二十一19)。“伯利恒”是供应物质粮食的地方,“利未人”是负责供应属灵粮食的支派(申三十三10)。此时物质粮食的供应没有问题,但属灵粮食的供应却出了问题,因为下一代的百姓已经“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二10),所以很快就离弃神、拜偶像,在恩典中失落了。
“妾行淫离开丈夫”(2节),在一些古抄本中是“因为她生他的气”(七十士译本)。如果是淫乱,“奸夫淫妇都必治死”(利二十10)。可能是夫妻争吵后,利未人前去寻求和解,“两匹驴”(3节)中的一匹就是为了接他的妾回来。
利未人的岳父“欢欢喜喜地迎接”(3节)他,因为夫妻能够复合,岳父当然很高兴。
上图:以法莲山地的示罗,是士师时代设立会幕的地方。
【士十九4】“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
【士十九5】“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然后可以行路。’”
【士十九6】“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再住一夜,畅快你的心。’”
【士十九7】“那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强留他,他又住了一宿。”
【士十九8】“到第五天,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等到日头偏西再走。’于是二人一同吃饭。”
【士十九9】“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日头偏西了,请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这里住宿,畅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
“三天”(4节)是当时款待客人的惯例,留到第五天有点过分了。
“日头偏西了”(9节)原文是“当日扎营的时候”,也就是准备扎营过夜的时候。“家”(9节)原文是“帐幕”。这些用语都带着旷野游牧的痕迹,表明这个故事的原始记录很古老。
【士十九10】“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
【士十九11】“临近耶布斯的时候,日头快要落了,仆人对主人说:‘我们不如进这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
【士十九12】“主人回答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过到基比亚去’;”
【士十九13】“又对仆人说:‘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
【士十九14】“他们就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日头已经落了;”
【士十九15】“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因为无人接他们进家住宿。”
从犹大的伯利恒到以法莲的山地,大约需要一天时间。“那人不愿再住一夜”(10节),可能因为第六日晚上开始就是安息日,所以他必须在“第五天”(8节)日落之前动身。
“耶路撒冷”(10节)在伯利恒以北大约10公里,走路只需两个小时。当时耶路撒冷被耶布斯人占据,这位利未人可能担心与外邦人接触使自己沾染不洁净,所以宁愿再走一个多小时,到耶路撒冷以北大约6公里的“基比亚”(13节)。“拉玛”(13节)在“基比亚”北边大约3公里。
“便雅悯的基比亚”(14节)是扫罗的老家(撒上十26),后来他在基比亚作王(撒上十五34)。
“日头已经落了”(13节),大约是下午6点,而利未人启程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三点。
“坐在城里的街上”(15节)原文是“坐在城里的广场上”。古代迦南城邑的面积很小,城门口小广场是主要的公共场所。
利未人以为同胞的城邑会比外邦人的耶布斯更好(12节),但基比亚人却毫无待客之道,任由他们一家坐在城门口的广场上。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神的百姓对弟兄如此冷漠,完全忘记了“爱人如己”(利十九18)的律法。在今天的物质世界里,我们即使没有恨人,但如果对肢体的需要、世人的灵魂也是这样冷漠,就与这些基比亚人没有什么两样。
上图:别是巴遗址(Tel Be'er Sheva)城门口的宽阔处,是一个小广场,客旅如果找不到住处,可以“在街上过夜”(创十九2)。
上图:利未人从伯利恒当天就可以回以法莲山地。但如果出发太晚,就需要在便雅悯的基比亚或耶路撒冷住宿。
【士十九16】“晚上,有一个老年人从田间做工回来。他原是以法莲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却是便雅悯人。”
【士十九17】“老年人举目看见客人坐在城里的街上,就问他说:‘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士十九18】“他回答说:‘我们从犹大的伯利恒来,要往以法莲山地那边去。我原是那里的人,到过犹大的伯利恒,现在我往耶和华的殿去,在这里无人接我进他的家。”
【士十九19】“其实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什么。’”
【士十九20】“老年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
【士十九21】“于是领他们到家里,喂上驴,他们就洗脚吃喝。”
基比亚城里唯一关心客旅的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个与利未人同样来自“以法莲山地”(16节)的寄居老人。
“耶和华的殿”(18节)指约柜和会幕的所在地、以法莲山地的示罗,这位利未人可能正在那里事奉。
利未人的表白(19节),意思是只需要一个睡觉的地方,不会打扰主人太多。但老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是古代中东人接待客旅的习俗。而基比亚人的待客之道,已经堕落到连迦南人都不如了。
古人穿着凉鞋走路,“洗脚”(21节)是款待客人必要的洁净步骤。
上图:便雅悯的基比亚,这里是以色列第一个王扫罗的家乡。
【士十九22】“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
【士十九23】“那房主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
【士十九24】“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将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
【士十九25】“那些人却不听从他的话。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
【士十九26】“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
基比亚人受到迦南恶俗影响,同性淫乱之风泛滥。他们表面上还是神的百姓,里面却没有神的地位,生活已经堕落到所多玛(创十九4-5)的地步,甚至比迦南人更邪恶(12节)。
这位老人不但糊涂到和罗得一样,愿意牺牲自己的女儿去满足匪徒的情欲(创十九8),连利未人的妾也一起出卖了(24节)。他的善恶标准是扭曲的,只是照着人的习俗去做,用一件罪恶去阻止另一件罪恶,完全没有活在神律法的管理之下。今天许多做父母的信徒,允许自己的儿女随从世界,对各种堕落、败坏的事物和风气习以为常,岂不也像这位老人一样,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世界、去满足世界的情欲吗?
在所多玛,还有天使来阻止恶行的发生(创十九10-11);但在基比亚,神却任凭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只有揭开败坏的脓疮,才能医治全然败坏的百姓。
【士十九27】“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
【士十九28】“就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
【士十九29】“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
【士十九30】“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这位妾无名无姓,从头到尾都默不作声、备受凌辱,最后被肢解成十二块,这正是当时以色列人属灵光景的写照。
这位利未人对他的妾完全没有关切和爱心(28节)。他肢解尸体所用的“切”(29节)这个动词,原文在圣经里只被用来描述切开献祭动物(出二十九17;利一6;撒上十一7;王上十八23),表明利未人用自己的宗教技能做了这件可怕的事,用罪恶的方式来呼吁十二支派主持公道。因此,他并非出于公义和圣洁,只是为了发泄个人的愤怒。因为他残忍、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妾(27-28节),与基比亚人并没有分别;他虽然是一个教导律法(申三十三10)的人,却徒有敬虔的外表(12节),毫无敬虔的实际。
在人看,如果这位利未人坚持自己的意见、早一点离开(8节),或是顺从岳父的挽留、再住一晚(9节),或者走快一点到拉玛(11节),或者走慢一点到耶布斯(13节),都可以避免这场悲剧,更不会演变成便雅悯支派乃至整个以色列的灾难。但在神的计划中,基比亚必然要成为以色列人败坏的开始(何九9;十9),因为百姓已经全然败坏到一个地步,神若不揭开这个属灵的脓疮,就不能医治祂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