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1月13日士师记第17章精读

2024-11-0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士-精读.jpg

士师记第17章


经文音频朗读:


米迦的偶像

1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

2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3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

4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

5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

6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7犹大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犹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

8这人离开犹大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

9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

10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

11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

12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

13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


今日背诵金句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17:6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士十七1】“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

“以法莲山地”(1节)指从伯特利向北到耶斯列平原的山区,包括玛拿西支派地业的西部。米迦的家乡很可能是伯特利,后来北国的耶罗波安也在以法莲山地的伯特利设立偶像(王上十二29)。

十七至二十一章的两个故事,是士师记的结论。当我们看够了神百姓七次失败的循环,心里充满了叹息和疑惑以后,圣灵就在最后五章里向我们揭示百姓不肯顺服、以致陷入失败循环的属灵根源。

这五章所记录的两个故事不是在参孙以后发生的,而是追述到士师时代起初的源头,那时摩西的孙子(十八30)和亚伦的孙子(二十27-28)都还活着。百姓承诺“我们定要事奉耶和华”(书二十四21)之后才十多年,新的世代就“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二10),信仰迅速混乱,成为“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6节)的堕落根源。正如保罗说:“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加一6),以色列人也很快离开真神,去跟从别的假神。

这两个故事就像两面镜子,让历世历代的信徒都看到自己不顺服的肉体本相:即使是信了主,我们旧人的本相也不是要敬拜神,而是想利用神来为自己服务;我们真正的难处并不是外面的逼迫,而是里面的全然败坏。因此,我们不但需要十字架一次的救恩,也需要十字架不住地破碎,才能“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让基督成形在我们里面(加四19),以致能“行祂所喜悦的事”(约壹三22)。


上图:士师时代的大致年表。


【士十七2】“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士十七3】“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

【士十七4】“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

【士十七5】“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

“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2节),意思可能是“比一千还多”(十六5),相当于当时一个雇工100年的工钱。米迦的母亲很有钱,她的儿子却成了盗贼;正如进迦南的那代人事奉神(二7),他们的下一代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二11)。

米迦并不敬畏神,所以敢偷窃;他只是害怕咒诅,所以只承认“拿去了”(2节)银子,却不承认是“偷”,既没有认罪、也没有悔改。这也是今天世人的心思:不怕公义、圣洁的真神,不肯认罪悔改,但却害怕冥冥中的报应,所以总想制造一位符合自己心意的神,利用偶像来安慰自己、服事自己。

米迦的母亲想利用咒诅来逼出小偷,一旦发现自己的儿子是贼,又赶快利用祝福来抵消咒诅的力量(2节);为了更加保险,她继续捐钱贿赂神(3节),想利用神来抵消咒诅。

十诫严禁雕刻、敬拜偶像,既不可以敬拜代表假神的偶像,也不可以用偶像来代表真神(出二十4-6)。米迦的母亲把这偷来的银子“献给耶和华”(3节),制造神所恨恶的偶像,“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3节),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今天有些人出钱出力所建造、所从事的,实际上也是各种偶像,想借着偶像来操纵、利用神。

圣灵并没有评论这些事情,却两次重复“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3-4节),提醒我们百姓当初在以巴路山上所宣布的咒诅:“有人制造耶和华所憎恶的偶像,或雕刻,或铸造,就是工匠手所做的,在暗中设立,那人必受咒诅”(申二十七15)。米迦的母亲想用这偶像去抵消人的咒诅,却使自己落在神的咒诅里;神的百姓刚过了一个世代,灵里就昏暗到了极点。

米迦的母亲明明说已经“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3节),但在赃款归还之后,却只捐出了不到五分之一。这表明她只是想利用神的名义,用更严重的罪状来逼小偷还钱。

“安置在米迦的屋内”(4节),原文的动词是单数,表明“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4节)是指同一个偶像,可能是先用木头雕刻一个偶像,然后用银子包在外面。“二百舍客勒银子”(4节)折合2.28公斤,可以包一个不小的偶像。这偶像的形象可能是牛犊,古代中东许多神明的坐骑都是牛,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铸造的金牛犊可能是代表坐在上面的不可见的神(出三十二4)。后来耶罗波安铸造的两个金牛犊(王上十二28),可能就是仿照米迦的偶像。

“神堂”(5节)原文是“神的殿”。律法只允许在“神所选择要立为祂名的居所”(申十二11)敬拜,此时“神的殿”设在以法莲山地的示罗(十八31),离米迦的家乡可能只有16公里;米迦却在更方便的家中私自设立了一个冒牌的“神堂”。

“以弗得”(5节)是大祭司圣服的一部分(出二十八6-14),上面的决断胸牌里有用来求问神的“乌陵和土明”(出二十八30)。米迦仿造以弗得,是想用以弗得来求问凶吉(撒上三十7-8)。

十诫严禁敬拜别神;米迦却敬拜“家神”。“家中的神像”(5节)原文是“家神 Teraphim”,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迦南人都有许多“家中的神像”,代表祖先或家族的守护神,可以用来占卜,也可以作为遗产继承权的凭证(创三十一19)。

神只允许亚伦的后裔做祭司(出四十15;代下十三10);米迦却“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5节)。

“米迦”(5节)是“米该亚”(1、4节原文)的简称,意思是“有谁像神”,与希西家王时期的先知“弥迦”(耶二十六18;弥一1)同名。米迦的父亲可能是进迦南的那一代,还记得西奈山的金牛犊事件(出三十二4),知道不能用偶像来代替神(出二十4-6),所以给儿子起名叫“米该亚”——“有谁像神”。但这个名字却成了一个讽刺,因为米迦的母亲并不介意为神“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而米迦更不介意多敬拜一个“家中的神像”,反正都是为了利用神来为自己服务。当百姓“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二10)的时候,就会迅速走向败坏。



上图:主前8世纪亚述的风暴之神Hadad(巴力的别名)石雕,出土于叙利亚北部的From Arslan-Tash,现藏于卢浮宫。石雕中的巴力手持闪电,站在一只公牛上。迦南地也出土了许多青铜的公牛小像,代表站在牛背上的巴力。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可能也是用金牛犊来代表站在牛背上的众神。


上图:以色列出土的家神(Teraphim),现藏于耶路撒冷圣经之地博物馆(Bible Lands Museum)。


【士十七6】“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这是圣灵第一次指出百姓败坏的属灵根源:“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6节)。“各人任意而行”(6节),原文是“各人行他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英文ESV译本)。人若“行他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自然就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二11)。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与神立约,归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从神那里接受了律法,接受了神的管理;所以神就是以色列的王(出十五18),律法就是百姓生活、敬拜的根据。但圣灵却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因为士师时代的百姓不肯以神为王,不肯“谨守遵行写在摩西律法书上的一切话”(书二十三6),自然就“各人任意而行”。当每个人都不顺服神的权柄、都活在自己里面的时候,结果必然是离神越来越远,不断地掉到失败的循环里。

【士十七7】“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犹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

【士十七8】“这人离开犹大的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

这个利未人是摩西的孙子约拿单(十八30),说明这件事发生在士师时代开始不久,所以摩西的孙子还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少年人”(7节)。

摩西的孙子属于“哥辖其余的子孙”(书二十一5),他们“从以法莲支派、但支派、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座城”(书二十一5)。但以法莲支派并没有攻取其中的“基色”(一29;书二十一21),玛拿西支派也没能攻取其中的“他纳”(一27;书二十一25),所以摩西的孙子可能不够地方住,利未人又不像其他支派那样可以靠着分得的土地自给自足,只好跑到犹大支派打工,成了“犹大族的利未人”(7节)。

“伯利恒”(7节)的意思是“粮食之家”。士师记里的最后追述的两件事都与“伯利恒”(十七7;十八2)和“利未人”(十七7;十八1)有关,两个“利未人”都来往于犹大的伯利恒和以法莲山地,都是由一个家庭的悲剧导致了一个支派的危机,进而影响到全以色列,最后都结束在会幕的所在地“示罗”(十八31;二十一19)。“伯利恒”是供应物质粮食的地方,“利未人”是负责供应属灵粮食的支派(申三十三10)。此时物质粮食的供应没有问题,但属灵粮食的供应却出了问题,因为下一代的百姓已经“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二10),所以很快就离弃神、拜偶像,在恩典中失落了。

“犹大的伯利恒”(7节)并不是利未人的城,摩西的孙子只是“在那里寄居”(7节);但伯利恒的人并没有善待利未人,所以他再次离开,“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8节)。这表明当时百姓已经不肯按照神的吩咐献上“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民十八21),所以连摩西的孙子都要奔跑在路上,不能专心教导律法,米迦一家的信仰混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图:以法莲的山地。


【士十七9】“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

【士十七10】“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

【士十七11】“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

【士十七12】“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

【士十七13】“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

主前1930年左右的苏美尔伊施嫩纳法典(Laws of Eshnunna)泥版第11条记载,雇工每月的工资是1舍客勒银子加口粮。因此,每年“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10节),是米迦故意压低了工价,而失业的利未人没有什么选择,所以不得不接受。而神的律法是百姓献上“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民十八21)给利未人,既不允许百姓和利未人讲工价,也不允许利未人把事奉当作宗教的职业。

米迦的母亲有“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2节)可以被偷,但米迦只肯给利未人每年“十舍客勒银子”,表明他“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11节),并不是对他像儿子一样好,而是把他当儿子一样使唤。

摩西的孙子说“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9节),目的是表明自己是正在寻找雇主的有用之才,可以利用宗教知识来为雇主服务。连摩西的孙子都在利用神来为自己服务,百姓的堕落速度实在是惊人。

米迦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资格作祭司(5节),现在摩西的孙子自己找上门来作祭司(13节),他就以为是神“赐福”的印证。实际上,这只是个自欺欺人的巧合,因为摩西的孙子也没有资格作祭司,神只允许亚伦的后裔作祭司(出四十15;代下十三10)。

祭司的职份是“蒙神所召”,不是人“自取”的宗教职业(来五4)。米迦固然是信仰混乱,而急于谋生的摩西的孙子也乐得糊涂;既然双方都想“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利用神来为自己服务,自然一拍即合、顺利成交,成功地创办了一间利用宗教来为人服务的“教会”。这间“教会”的特点是:

多元包容:既有“耶和华”(3节),又有“家中的神像”(5节);这正如有些教会只谈爱心、包容,不必认罪、悔改,可以一面事奉神,一面事奉名利、欲望、事业、慈善或文化。

有形可控:神化身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偶像(4节),可以被人控制、利用;这正如有些教会用建筑、艺术、声光电效果和“灵修”方法来带起肉体的感觉,当作圣灵的感动或教导的手段。

方便快捷:不必去远处的会幕,“神堂”就设在家中(5节);这正如有些教会不讲付代价,也不讲背起十架跟随主,通过电视、网络就可以敬拜,让大家都感觉舒服。

提供服务:有用于占卜的以弗得(5节),可以方便地让神来提供趋吉避凶、追求福气的“宗教服务”(十八5-6);这正如有些教会推崇各种“属灵的技巧”,让神来服事人的学业事业、夫妻关系、亲子教育、心灵空虚,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自尊自信、迈向成功。

明星效应:有摩西的孙子作祭司,神通广大(十八14-19);这正如有些教会看重名门、名校、名牧,利用明星效应来带旺人气。

代价不高:祭司的工资比雇工还低,代价不高,还可以当儿子一样使唤;这正如有些教会不讲奉献,不敢给人压力,牧师就像一位随叫随到的社会工作者。

职业牧师:摩西的孙子不是蒙神所召的真祭司,却可以有模有样地提供宗教服务;这正如有些教会按着自己的利益、需要和喜好来聘请传道人,而能用钱雇佣的“职业宗教人员”也不必神的呼召,就可以把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福气印证:米迦承认偷钱,不但得着母亲的祝福(2节),还建成了一个神堂(5节),不但有摩西的孙子上门作祭司(13节),还祷告很灵、给但支派带来了福气(十八5-6),所以他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13节);这正如有些教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见证来宣讲成功、健康、财富的福音,证明神对他们的恩典和祝福。

米迦的神堂不但服事自己,也提供公开服务,受到以法莲人的欢迎(十八22节)。在信仰混乱的末世,世界也充斥着各种在“耶和华”名下的“米迦的神堂”,有漂亮的建筑、兴奋的敬拜、安慰的讲道、丰富的节目、专业的服务,既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又能广受大众的欢迎,只是没有圣经的真理,更没有神在其中。

人若不肯以神为王,不把真理的基础扎根在圣经上,自然就会“各人任意而行”(6节):用自己发明的方法来代替山上的样式,用拜偶像的方式来利用神为自己服务;有似是而非的宗教形式,却没有真理敬虔的属灵实际;违背律法、还自以为热心,得罪了神、还自以为蒙福。神现在任凭他们,将来必让他们“无君王,无首领,无祭祀,无柱像,无以弗得,无家中的神像。后来以色列人必归回,寻求他们的神——耶和华和他们的王大卫。在末后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归向耶和华,领受祂的恩惠”(何三4-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