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1月24日使徒行传第5章精读

2024-11-14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徒-精读.jpg

使徒行传第5章


经文音频朗读:


亚拿尼亚和撒非喇

1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2把价银私自留下几份,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份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3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份呢?

4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上帝了。”

5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

6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7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

8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她说:“就是这些。”

9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

10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

11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使徒大行神迹奇事

12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或作“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

13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

14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15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

16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使徒受迫害

17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就是撒都该教门的人,都起来,满心忌恨,

18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监。

19但主的使者夜间开了监门,领他们出来,

20说:“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

21使徒听了这话,天将亮的时候就进殿里去教训人。大祭司和他的同人来了,叫齐公会的人和以色列族的众长老,就差人到监里去,要把使徒提出来。

22但差役到了,不见他们在监里,就回来禀报说:

23“我们看见监牢关得极妥当,看守的人也站在门外,及至开了门,里面一个人都不见。”

24守殿官和祭司长听见这话,心里犯难,不知这事将来如何。

25有一个人来禀报说:“你们收在监里的人,现在站在殿里教训百姓。”

26于是守殿官和差役去带使徒来,并没有用强暴,因为怕百姓用石头打他们。

27带到了,便叫使徒站在公会前。大祭司问他们说:

28“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吗?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

29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

30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上帝已经叫他复活。

31上帝且用右手将他高举(或作“他就是上帝高举在自己的右边”),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

32我们为这事作见证,上帝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

33公会的人听见就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

34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迦玛列,是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在公会中站起来,吩咐人把使徒暂且带到外面去;

35就对众人说:“以色列人哪,论到这些人,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办理。

36从前丢大起来,自夸为大,附从他的人约有四百;他被杀后,附从他的全都散了,归于无有。

37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38现在,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

39若是出于上帝,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上帝了。”

40公会的人听从了他,便叫使徒来,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

41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

42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五1】“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徒五2】“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徒五3】“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

【徒五4】“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徒五5】“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

【徒五6】“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1节),原文是“但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英文ESV译本),这是把亚拿尼亚夫妇的伪善与巴拿巴的诚实(四36)作对比。

亚拿尼亚夫妇应该也是真心信主的,否则他们也不会“卖了田产”(1节)。但是,巴拿巴卖了田产,是“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十一24),完全放下了自己;亚拿尼亚也卖了田产,但却是被私欲充满、爱慕虚荣,渴望得着人前的荣耀。他的动机也许是一腔热情,可能是头脑发热,或者是碍于情面,总之价银一到手,心意就起了变化。

耶路撒冷门徒的奉献都是甘心乐意的,既不是人为的规条、也不是周围的压力。因此,亚拿尼亚夫妇卖不卖田产、捐多少价银,本是由他们自己作主(4节)。但他们因既想得着属灵的名声,又舍不得撇下属地的利益,所以一面宣称已经捐出所有价银(8节),一面“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2节)。这不只是向人撒谎,更是“欺哄圣灵”(3节)。因此,他们的罪不是捐或不捐、也不是捐多捐少,而是假冒为善,这“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4节)。

人若不被圣灵充满,就很难“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罗八4)。人若给肉体留一点余地,撒但就能见缝插针,结果就像卖主的犹大一样(路二十二3),被撒但充满自己的心(3节)。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罗八5),而撒但所出的主意,都是非常体贴肉体的:人若只捐三分价银,就能被誉为“撇下一切所有的”(路十四33),何必再捐七分呢?人若只出三分力,就能被看作尽职的长老,何必用十分呢?人若只做容易的事,就能赢得“全然摆上”的名声,何必再碰难的事呢?撒但最擅长的,不是让人公然悖逆、明显犯罪,而是给毒药裹上糖衣、把肉体包装成属灵(创三1-5):表面上是热心为神,实际上是体贴肉体;表面上是奉献事奉,实际上是沽名钓誉。而我们又太爱自己了,总是喜欢在社会上被奉承、在教会中受尊崇,结果就被撒但趁虚而入。

“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5节),表明这并不是彼得的判决,而是神采取的行动;当亚拿尼亚仆倒的时候,最惊讶的也许莫过于彼得了。神在教会主动施行管教,目的是要洁净教会、叫“听见的人都甚惧怕”(5节),知道假冒为善的结果是毁掉生命、一无所有。人若“欺哄神”,就是把神当作可以贿赂和摆布的偶像。因此,假冒为善的酵一旦在教会里发起来,很快就会从自欺欺人、心存侥幸,变成“欺哄圣灵”、完全不信,使教会“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太二十三27)。人若诚实,即使在黑暗中误解神(伯三十21)、在悲伤中责怪主(约十一21、32),神也会用恩慈领我们转向光明、用忍耐带我们进入安息。但神绝不能容忍谎言,因为撒但才是“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当外面的逼迫和恐吓不起作用的时候(四21),撒但就从里面引动门徒的肉体,把假冒为善的酵掺入教会,目标却是指向基督。复活的基督升到天上去了(一9;启十二5),牠就转而攻击基督在地上的身体教会(二十二31;启十二13),所以主耶稣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路十二1)。每个教会都应当“时时警醒,常常祈求”(路二十一36),“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二12),求主鉴察和除掉我们中间假冒属灵的酵。如果一个教会没有难处、不必防备,也许这教会本来就是假冒为善的,所以撒但也不必再掺入“法利赛人的酵”(路十二1);也许这教会本来就是不属基督的,所以撒但也不必再浪费时间。

【徒五7】“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

【徒五8】“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她说:‘就是这些。’”

【徒五9】“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

【徒五10】“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

【徒五11】“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彼得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8节),这是给撒非喇一个说出真相、认罪悔改的机会,但她却放弃了。被圣灵充满的人,是“一心一意”(四32)为主而活;被撒但充满的人(3节),却是“同心试探主的灵”(9节)。妻子应当顺服丈夫(弗五24),却不应该与丈夫合伙犯罪。

亚拿尼亚夫妇明明只捐出一部分,但却谎称捐了全部。今天,我们若在主日高唱“都归耶稣”、在聚会承诺“将身体献上”(罗十二1),实际却为自己保留了许多,岂不比亚拿尼亚夫妇更加“欺哄圣灵”(3节)吗?幸好今天神的刑罚没有来得那么快,否则在聚会中仆倒的必定不少。但是,人若知而不悔,“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还是你藐视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罗二3-4)?被管教的亚拿尼亚夫妇很可能也是得救的,只是“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5)。但是,那些“欺哄圣灵”而没被管教的却要小心了,“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来十二6)——你是有更大的管教在后面呢?还是根本没有被神收纳呢?

神对教会的第一次管教,结果是“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11节),因为他们知道教会中有一种能逼死肉体的圣洁,“因为肉体的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肉体相争,这两个彼此敌对”(加五17和合本修订版)。在此之前,门徒的聚会中有圣道的传讲、有圣礼的施行、有爱心的团契(二42),甚至“凡物公用”(二44)、宣教有力(二41;四4),但却从来没有被称为“教会”。现在,经过了管教的门徒,因着对圣灵的“惧怕”、被圣洁所震慑,终于可以被称为“教会”了。正如神所说的:“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一16;利十一45)。

“教会 ἐκκλησία/ekklesia”原文的意思是“会众、聚集”,在《使徒行传》中又被译为“会众”(十四27)、“聚集的人”(十九32)、“众人”(十九41),也被用来称呼旧约以色列人的“会”(七38;来二12;十二23;七十士译本用这个词来翻译的“会众 קָהֵל/kaw-hawl’”)。基督的“教会”,就是奉基督的名聚集的“会众”(申五22、珥二16)。古今中外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份,组成了属灵的“无形教会”;而“有形教会”则是信徒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人群之中的聚集。虽然“有形教会”中也会掺杂着没有重生得救的稗子,但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志,仍然属于基督的教会:

圣道被纯正地宣讲和聆听(提前三15;弗二19-22);

圣礼按照基督的吩咐施行(太二十八19;林前十一23-29);

纪律得到合宜的执行(林前十四40)。

纪律是洁净教会、维持圣洁的必要措施(太八15-17;林前五5、13)。在基督的教会里,信徒内心的污秽不可能不被圣灵鉴察。因此,一个聚会若是只强调平安喜乐,却没有对圣灵的“惧怕”,就算不得基督的教会。“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29),祂必审判罪恶、洁净教会(玛三3),“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来十二28)。

【徒五12】“主借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或译: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

【徒五13】“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

【徒五14】“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徒五15】“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

【徒五16】“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五12-42的主题,是“堵住伟人崇拜的破口”。这是初期教会出现的第二个破口。

神对教会的第一次管教,清除了假冒为善的酵,不但引起门徒对圣灵的“惧怕”(11节),而且带来了更大的能力。“主借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12节),并且使“他们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12节),无惧恐吓、继续宣教(四21)。一个洁净的教会,必然是顺服的教会,也是大有能力的教会;因为使教会得洁净的惟一力量,就是圣灵的充满。同样,一个洁净的人,必然是顺服的人,也是大有能力的人;因为使人得洁净的惟一力量,也是圣灵的充满。

这“惧怕”不但临到教会,也临到教会以外的人。圣灵可畏的审判就像“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创三24),守住了教会的入口。“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祂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二十四3-4),所以“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13节)。但是,“百姓却尊重他们”(13节),“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14节),门徒的数量第三次增添(二41;四4;五14),因为他们都是“神所召来的”(二39)迷羊和浪子。今天,为什么世上的君王不惧怕教会?为什么地上的万民随意出入教会?因为教会不但里面藏污,而且对外纳垢。教会应当张开膀臂欢迎罪人,同时也应当把一切罪恶拒之门外;只有被灵火洁净过的生命,才能进入基督的身体。

洁净带来了能力,但能力也会产生破口。因为亚当的后裔很容易用看得见的偶像代替看不见的神,世人崇拜超级英雄,信徒也常常高举属灵伟人。因此,当这“惧怕”临到全城的时候,很快就出现了迷信,“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15节)。这些人惧怕圣灵的审判,所以“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但却想从彼得的影子得到神奇的医治。今天,许多人也不想“信而归主”,但却想得着主的祝福;不想被圣灵洁净,但却想得着圣灵的能力;不肯仰望看不见的基督,但却想倚靠摸得着的属灵伟人。

“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16节),表明福音已经从耶路撒冷传向犹太全地(一8)。这些人身体和灵性的疾病“全都得了医治”,既不是由于病人的信心,也不是因为家属的虔诚,而是单单倚靠圣灵的能力和基督的主权。今天,许多教会失去了医病赶鬼的能力,许多人用牵强附会的“神医大会”来假冒;这到底是因为圣灵取消了恩赐,还是因为教会失去了圣洁呢?

【徒五17】“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就是撒都该教门的人,都起来,满心忌恨,”

【徒五18】“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监。”

【徒五19】“但主的使者夜间开了监门,领他们出来,”

【徒五20】“说:‘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

【徒五21】“使徒听了这话,天将亮的时候就进殿里去教训人。大祭司和他的同人来了,叫齐公会的人和以色列族的众长老,就差人到监里去,要把使徒提出来。”

【徒五22】“但差役到了,不见他们在监里,就回来禀报说:”

【徒五23】“‘我们看见监牢关得极妥当,看守的人也站在门外;及至开了门,里面一个人都不见。’”

【徒五24】“守殿官和祭司长听见这话,心里犯难,不知这事将来如何。”

【徒五25】“有一个人来禀报说:‘你们收在监里的人,现在站在殿里教训百姓。’”

【徒五26】“于是守殿官和差役去带使徒来,并没有用强暴,因为怕百姓用石头打他们。”

第二次逼迫使徒的,仍然是公会中的撒都该人(17节;四1)。法利赛人的势力分布在各地的会堂,撒都该人的势力却集中在耶路撒冷和圣殿。因此,当他们看到使徒每天在耶路撒冷和圣殿大受欢迎(12-16节)、自己却备受冷落的时候,就“满心忌恨”(17节),把使徒当成了争夺权力的对手(28节)。

“下手拿住使徒”(18节),原文是复数,很可能包括十二使徒。主允许十二使徒被一网打尽,好让那些迷信属灵伟人的人(15节)看到:教会的存在并不倚靠任何一位使徒,而是倚靠使徒们所跟从的主;教会的兴旺也不是倚靠教牧同工,而是倚靠“连于元首基督”(弗四15)。

“收在外监”(18节),可译为“把他们押在公共拘留所内”(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个监狱并不在圣殿的范围内。

“开了监门”(19节),原文是复数,指从牢房到外面所有的门。

“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20节),可译为“你们去,站在圣殿里,把这生命的一切话讲给百姓听”(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天使的这个命令说得非常清楚,但却又令人非常糊涂:

既然天使已经救拔使徒出了圣殿之外的公共拘留所(18节),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进入圣殿、自投罗网呢?如果神的意思是让使徒英勇殉道,又何必多此一举、先救他们出监呢?

官长对使徒早有警告在先(四21),此时若是藐视公会和越狱二罪并罚,纵然不是性命堪忧(33节),也会被囚禁几年、影响八千门徒的牧养,难道使徒可以逞匹夫之勇、不顾神国大业吗?

如果神要使徒“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打发彼得和约翰两个人不就能叫五千人信主了吗(四4)?何必让十二使徒都去呢?

既然神要把教会“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二20),为什么不让一半使徒“站在殿里”,另一半隐藏起来作为教会的火种呢?

人若被圣灵充满,就会绝对顺服神。因此使徒们并不质疑这个奇怪的命令,而是出了狼窝、直奔虎穴,集体自投罗网,“天将亮的时候就进殿里去教训人”(21节)。正如他们所祷告的,  

这一次都是为了“成就祢手和祢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四28)。

“不知这事将来如何”(24节),表示后果难料。理性主义的撒都该人不相信超自然的神迹,所以无法理解使徒们是怎么越狱的(23节),只能怀疑内部出了问题,所以人心惶惶。

守殿官第二次“带使徒来,并没有用强暴,因为怕百姓用石头打他们”(26节)。实际上,使徒们早已学到了客西马尼园的功课(路二十二50-51),所以在《使徒行传》中,从来没有出现暴力反抗。

“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既然基督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二23),使徒也当“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既然“神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祂复活”(二24),神也必让公会释放使徒、不让他们被一网打尽。因此,第一次,使徒可能是被撒都该人秘密“下手拿住”(18节);第二次,却是十二使徒主动“站在殿里”,被守殿官客客气气地公开请到公会。因为在神的眼中,十二使徒不是被抓来受审,而是被请来审判;将来,十二使徒还要“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路二十二30)!

【徒五27】“带到了,便叫使徒站在公会前;大祭司问他们说:”

【徒五28】“‘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吗?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

【徒五29】“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

【徒五30】“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神已经叫祂复活。”

【徒五31】“神且用右手将祂高举(或译:祂就是神高举在自己的右边),叫祂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

【徒五32】“我们为这事作见证;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

公会曾经在彼拉多面前高喊:“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太二十七25),现在,大祭司却倒打一耙说:“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28节)。这句话既说出了撒都该人“满心忌恨”(17节)的原因,又借着大祭司的口定了他们自己的罪。

“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29节),可译为“我们必须顺从神,胜于顺从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彼得在第一次受审时回答:“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四19)。而这次“彼得和众使徒”(29节)的回应,却带着圣灵审判的权柄。

门徒是神国的公民寄居在地上,所以“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罗十三1),彼得也说:“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彼前二13)。但是,此时他却宣告:“我们必须顺从神,胜于顺从人”。因为“顺服 ὑποτάσσω/hupotasso/submit”重在里面的态度,“顺从 πειθαρχέω/peitharcheo/obey”重在外面的行为。门徒应当“顺服”神所允许的权柄,却不能“顺从”这些权柄抵挡神的命令;且门徒不能以暴力抗争,而要以“顺服”的态度承担“不顺从人”的后果。即使因此受辱受罚、被抓被杀,也是“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41节)。

“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神已经叫祂复活”(30节),这句话根本不是在答复审问,而是向公会发表审判。

“神且用右手将祂高举,叫祂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31节),可译为“神把祂高举在自己的右边,使祂作元帅,作救主,使以色列人得以悔改,并且罪得赦免”(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有些人以为,“罪得赦免”固然是神的恩赐,但“悔改”却是人自己的决定。实际上,“不悔改”的确是人的决定,但“悔改”却是神的恩典。“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提后一9),这“行为”不但包括我们的善行,也包括以“悔改”为名的“行为”。因为“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一9),那时我们“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罗九11),更谈不上“悔改”了。

“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32节),表明神只会用圣灵浇灌愿意“顺从神,胜于顺从人”的人,也表明圣灵充满的结果是更加使人“顺从”神。人若不顺从神,那么任何自称的“圣灵充满”都是虚假的。

彼得的讲道能使八千人信主(二41;四4),但却不能使撒都该人信服。实际上,没有任何人比大祭司更掌握基督复活的证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门徒不可能偷走尸体(太二十七64),但却故意贿赂兵丁捏造谎言(太二十八12-15);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彼得医治残疾人的神迹(四7),但却竭力掩盖真相(四16-17);他已经听了两遍彼得的讲道,但心中反而更加刚硬,“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33节)。因为撒都该人所关心的不是复活、不是神迹、也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生活质量。今天,世人最需要的也不是复活证据、神迹奇事、奋兴布道,而是神的拣选。若是没有神的拣选和圣灵的工作,人人内心都是桀骜不驯、充耳不闻,“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二十八27)。

可悲的是,彼得宣告神高举复活的基督,是要“使以色列人得以悔改,并且罪得赦免”,但却没有赐给大祭司“悔改的心”;彼得又宣告“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32节),但却没有把圣灵赐给大祭司。这些都表明,撒都该人已经被神弃绝了,所以彼得的讲道里只有定罪,没有呼召(三17、19、26)。主后70年圣殿被毁以后,撒都该人就从历史上消失了,今天的犹太教里已经没有撒都该人的传统。

【徒五33】“公会的人听见就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

【徒五34】“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迦玛列,是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在公会中站起来,吩咐人把使徒暂且带到外面去,”

【徒五35】“就对众人说:‘以色列人哪,论到这些人,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办理。”

【徒五36】“从前杜达起来,自夸为大,附从他的人约有四百,他被杀后,附从他的全都散了,归于无有。”

【徒五37】“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徒五38】“现在,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

【徒五39】“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

“迦玛列”(34节)是希勒尔长老(Hillel the Elder)的孙子,当时犹太公会的主席(Nasi),被尊称为“拉班 Rabban”。迦玛列以敬虔宽容著称,甚得百姓的尊敬,使徒保罗就在他的门下受教(二十二3)。《密西拿》对迦玛列的评价是:“自从拉班迦玛列长老死后,对律法的尊荣就停止了,纯洁和节制也死了”(《密西拿 Mishnah》 Sotah9:15)。

“自夸为大”(36节),就是自称先知或弥赛亚。

“报名上册的时候”(37节),是指主后6年希律·亚基老(Archelaus)被贬之后,直辖犹大的罗马巡抚推出新的征税法,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反抗。

撒都该人一向只关心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对使徒“满心忌恨”(17节)。但法利赛人却没有政治野心,他们相信万物都在神的手中,但人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神所预知,但人有选择的自由。在《路加福音》里,法利赛人一向反对耶稣(路五21,30;七30;十一53;十五2;十六14),主耶稣也强烈批评他们的假冒为善(路十一39-52;十二1;十六15;十八9-14),法利赛人在定罪耶稣的公会中也有分(路二十二2)。但在《使徒行传》中,却有不少法利赛人信了主(十五5),还有文士站在保罗一方对抗撒都该人(二十三9)。事实上,法利赛人相信复活,迦玛列可能担心耶稣真的复活了;法利赛人相信有天使,迦玛列可能怀疑是超自然的能力使十二门徒越狱(23节)。因此,迦玛列建议公会“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38节),“若是出于人”(38节),就留给罗马人去解决,因为他提的两个案子都是领导者死后、最终被罗马人镇压(36-37节);“若是出于神”(39节),公会不但不能败坏他们,反而要承担“攻击神”(39节)的罪名,招来神的审判。

【徒五40】“公会的人听从了他,便叫使徒来,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

【徒五41】“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

【徒五42】“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

迦玛列劝阻撒都该人杀害使徒(33节),“公会的人听从了他”(40节),因为神的时候还没有到,谁也不能杀害十二使徒。

“把他们打了”(40节),指“四十下减一下”(二十二19;林后十一24;可十三9;申二十五3)的鞭刑。被打的人要跪在地上,赤裸上身,被一条三头皮鞭打在胸部和背部。这个刑罚既羞辱、又痛苦,甚至可能会被打死(《密西拿 Mishnah》Sanhedrin9:5),鞭痕可能会留一辈子。

十二使徒“被圣灵充满”(四31)、又“行了许多神迹奇事”(12节),结果不但没能震慑公会、大获全胜,反而集体挨了一顿毒打(40节)。但是,他们身上的鞭伤,却堵住了初期教会“伟人崇拜”的破口:

这鞭伤提醒教会,十二使徒也不过是人。无论是被神重用的仆人有多大的能力,也始终是有限的人,并非随心所欲、所向披靡。因此,无论属灵的榜样多好,教会也不能高举属灵伟人;无论被世人怎样追捧(15节),传道人都要保持头脑清醒。

这鞭伤提醒教会,神允许教会不断经受打击,好让他们更深地扎根于基督。神立刻击杀欺哄圣灵的亚拿尼亚夫妇(5、10节),是要洁净自己的教会;神没有立刻对付钉死耶稣、鞭打使徒的公会(28、40节),是要保持教会的纯净。大有能力的使徒在在见主之间,身上需要“一根刺”(林后十二7),免得“过于自高”(林后十二7);大有能力的教会在基督再来之前,周围也需要仇敌,免得有意无意地开始建造巴别塔(创十一4)。

这鞭伤提醒教会,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逼迫,生死、捉放的主权始终都在神的手中。因此,没有人能阻止十二使徒带着鞭伤、“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42节)。

因此,身上的鞭伤不但没有让十二使徒觉得羞辱失败,反而使他们“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41节)。这鞭伤不但是对他们的提醒,也是给他们恩典的记号、荣耀的冠冕,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路六22-23)。今天,信徒被圣灵充满的结果,也不是让前面没有难处,更不是把难处挪去,而是让我们能得着够用的恩典(林后十二9)、甘心“为这名受辱”,效法“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十二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