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撒母耳记上第3章
经文音频朗读:
耶和华向撒母耳显现
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侍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
2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
3上帝的灯在上帝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
4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
5就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
6耶和华又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的儿,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
7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
8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又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
9因此,以利对撒母耳说:“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处。
10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
11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12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
13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
14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
15撒母耳睡到天亮,就开了耶和华的殿门,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
16以利呼唤撒母耳说:“我儿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我在这里。”
17以利说:“耶和华对你说什么,你不要向我隐瞒;你若将上帝对你所说的隐瞒一句,愿他重重地降罚与你。”
18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
19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
20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
21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今日背诵金句
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撒上 3:10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撒上三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
“童子”(1节)的意思是“少年、仆从”,此时撒母耳大约是十二岁(《犹太古史记》卷5第11章348节)。
“稀少”(1节)又被译为“宝贵”(王上9-11)。只有当神的“言语稀少”的时候,人才感觉到神话语的“宝贵”,在黑暗中越发盼望神话语的光照。
“默示”(1节)又被译为“异象”(箴二十九18;赛二十九7),是神直接启示人的一种方式。
神是喜欢说话的神,祂借着话语创造万有,“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三十三9);祂也用话语来带领自己的百姓,出埃及、进迦南的时候,都是神一路对人说话、亲自作王。但在士师时代,因为百姓不肯顺服神的话,所以“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1节),以致“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十七6)。
神不说话,就是祂最大的管教。当一个教会中有活动、有方法,有各种“心灵鸡汤”,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但却“耶和华的言语稀少”的时候,就是陷入神的管教了。这时我们就应当赶快回转到圣经里,免得“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
【撒上三2】“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
【撒上三3】“神的灯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
“神的灯”(3节)就是圣所里的金灯台(出二十五31)。神的灯“还没有熄灭”(3节),指天亮之前。因为金灯台要常常点着,永远也不能熄灭(出二十七20-21),大祭司要早晚在金香坛上香时收拾这灯(出三十7-8)。
虽然此时神的灯“还没有熄灭”,祭司以利还是每天点灯,但他却成了一位“眼目昏花,看不分明”(2节)的人。在整个士师时代,祭司都没有成为神话语的出口,神的光在以色列人心里已经非常暗淡了。但神的灯“还没有熄灭”,神还是让这光继续亮着,让百姓在黑暗中还有一条出路。
上图:金灯台示意图。会幕里的金灯台在所罗门建了圣殿之后就没有再提到,上图是比较接近“山上的样式”的一个示意图。
【撒上三4】“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
【撒上三5】“就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
【撒上三6】“耶和华又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的儿,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
【撒上三7】“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
撒母耳在睡梦中听到呼唤,立刻回答“我在这里”(4节),表明他从小就学会了顺服。虽然那时他“还未认识耶和华”(7节),但他既然能顺服神所设立的权柄,就能顺服神自己;既然他能不厌其烦地三次对以利说“我在这里”(5、6、8节),就能对神说“仆人敬听”(10节)。一个对地上的权柄不会说“我在这里”的人,在神面前也不懂得说“仆人敬听”。
撒母耳听到呼唤,马上“跑到以利那里”(5节),表明他不但顺服、而且殷勤,即使在睡梦中被唤醒,还是很快地跑到以利那里,与以利的两个儿子的不顺服完全不同。
“还未认识耶和华”,指还没有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7节),指还没有经历过神,直接从神得着启示。
【撒上三8】“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又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
【撒上三9】“因此以利对撒母耳说:‘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处。”
以利做了一辈子祭司,居然等了三次,才明白是神在呼唤,可见他属灵的眼睛也是“眼目昏花,看不分明”(2节),对神的经历不多,所以没有办法给撒母耳属灵的带领。
“请说,仆人敬听”(9节),这是人在神的话语面前正确的态度,也是我们读圣经的正确态度。
虽然神没有直接向以利说话,但以利却没有因为神越过他向撒母耳直接说话而嫉妒,而是教导他在神面前正确的态度,这是以利忠心的地方。在人看来,体贴肉体的以利并非一无是处,也能教导人、也能事奉神,只有局部的不顺服。但在神的眼里,有一点不顺服,就是全然不顺服,所以“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8)。
【撒上三10】“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
“请说,仆人敬听”(10节),这句话是撒母耳接受先知职事的开始。“仆人”是地位,“敬听”是态度。服事主的人,如果不站正确的地位、存正确的态度,人永远也不能成为合神使用的器皿。
主耶稣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太二十三2)。因此,当人发表神的话语的时候,不管说话的是谁、口才如何,我们正确的态度都是“敬听”;不必对说话者的口才、榜样评头评足,只要关心自己如何“谨守遵行”。
【撒上三11】“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撒上三12】“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
【撒上三13】“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
【撒上三14】“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
撒母耳作先知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把一个“听见的人都必耳鸣”(11节)的坏消息带给他的属灵长辈。我们传好消息容易,传坏消息实在是太难了。但神要我们传福音,不能只传“神爱世人”(约三16),却不传“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约三18);不能只传“信子的人有永生”(约三36),却不传“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三36)。故意只传一半的福音,就是“别的福音”(加一6)。
在人看,以利此时已经八、九十岁了(四15),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个儿子也已经成年,所以没有精力管教儿子,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神面前,这些都不能成为免受追讨的理由。若是以利有心管教,就没有什么难处能够阻挡他,因为神必然会赐给他足够的精力和能力;但以利的心却是“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13节),因此,任何一点难处都会成为人推卸责任的理由。
今天,有些父母也是以“孩子大了、环境影响、朋辈压力(Peer Pressure)”等理由,作为自己不“殷勤教训”(申六7)儿女的理由。结果却是害了自己的孩子,以致“耶和华想要杀他们”(二25)。
祭司若诚心悔罪,是可以用祭物赎罪的(利四3-12)。但如果祭司定意不听从神的命令,献祭只是成了贿赂神的形式,“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14节)。
【撒上三15】“撒母耳睡到天亮,就开了耶和华的殿门,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
【撒上三16】“以利呼唤撒母耳说:‘我儿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我在这里!’”
【撒上三17】“以利说:‘耶和华对你说什么,你不要向我隐瞒;你若将神对你所说的隐瞒一句,愿祂重重地降罚与你。’”
【撒上三18】“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
撒母耳所领受的信息,与神人向以利发表的信息相同(二27-36),但撒母耳原来可能并不知道。神把同样的信息启示两次,一面是向以利宣告神已经选召撒母耳为先知,一面也是让撒母耳学习怎样顺服神、作神话语的出口。
撒母耳“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15节),但神却让以利去催促撒母耳顺服神,借着环境来训练撒母耳作神话语的出口。第一个功课就是:神所要说的话,一句也不能“隐瞒”(17节)。
以利教导撒母耳要顺服,催促他不要隐瞒神的话,否则“愿祂重重地降罚与你”(17节);但他教训自己两个不顺服的儿子,却从来没有说出这么重的话。因此,这都是神在使用以利,好训练撒母耳学会作顺服的话语出口。以利是正直的,但也是软弱的;他教导撒母耳顺服自己,自己却不能顺服神的话。这就是人的肉体本相:“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
“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18节),原文是“愿祂照自己眼睛看为好的去做”。以利已经是第二次听到神的严厉谴责,虽然说“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绝不姑息,但还是“不禁止他们”(13节),所以他的两个儿子最后还是死了(四11)。因此,凡做父亲的,“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箴二十三13-14)。
【撒上三19】“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
【撒上三20】“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
【撒上三21】“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撒母耳学会了第一个顺服的功课:神所要说的话,一句也不能“隐瞒”(17节)。神就让他继续学习第二个顺服的功课:神不要说的话,一句也不能出口。撒母耳“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19节),是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19节),管理他的口、只说神所托付的话。只有一个顺服的生命,才能被神自由地使用作话语的出口
假先知“所显的神迹奇事虽有应验”(申十三2),但不会所有的都应验,所以“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申十八22)。只有“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的先知,才是真先知。
“从但到别是巴”(20节),就是从以色列最北的城邑到最南的城邑,代指以色列全地。撒母耳是以色列人历史上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士师,他的影响力不是局限于某几个支派,而是遍及全国。
以利和撒母耳代表两种不同的事奉,这两种事奉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以利代表“属肉体”(罗八9)的事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八7),所以属肉体的事奉就是不顺服的事奉。虽然以利在事奉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刻(四18),也能劝勉人(一14;二23-25)、祝福人(二20)、教导人(9节),也知道“仆人敬听”(9节)是在神面前应有的态度,也口称“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18节),但因为尊重人过于尊重神(二29),就不敢彻底地顺服神(13节)。“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二30),这是神对他一生事奉的总结。所以,在他事奉的年代,“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1节),神百姓的属灵光景是荒凉的。
撒母耳代表“属圣灵”(罗八9)的事奉,是彻底顺服的事奉:神要他说的话,他一句也不隐瞒;神不要他说的话,他一句也不出口。“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十五22),这正是对撒母耳一生事奉的总结。所以,“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21节),开启了救赎历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