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2月7日使徒行传第8章精读

2024-11-29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绿-撒上精读.jpg

使徒行传第8章


经文音频朗读:


扫罗迫害教会

1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

2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

3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福音传到撒玛利亚

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5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

6众人听见了,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就同心合意地听从他的话。

7因为有许多人被污鬼附着,那些鬼大声呼叫,从他们身上出来;还有许多瘫痪的、瘸腿的,都得了医治。

8在那城里,就大有欢喜。

9有一个人,名叫西门,向来在那城里行邪术,妄自尊大,使撒玛利亚的百姓惊奇。

10无论大小都听从他,说:“这人就是那称为上帝的大能者。”

11他们听从他,因他久用邪术,使他们惊奇。

12及至他们信了腓利所传上帝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连男带女就受了洗。

13西门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与腓利在一处,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就甚惊奇。

14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上帝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

15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

16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

17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

18西门看见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就拿钱给使徒,

19说:“把这权柄也给我,叫我手按着谁,谁就可以受圣灵。”

20彼得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上帝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

21你在这道上无份无关,因为在上帝面前,你的心不正。

22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

23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

24西门说:“愿你们为我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

25使徒既证明主道,而且传讲,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玛利亚好些村庄传扬福音。


埃塞俄比亚太监受洗归主

26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

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个埃塞俄比亚(即古实,见以赛亚书18章1节)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塞俄比亚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

28现在回来,在车上坐着,念先知以赛亚的书。

29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

30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听见他念先知以赛亚的书,便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

31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

32他所念的那段经,说:“他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33他卑微的时候,人不按公义审判他(原文作“他的审判被夺去”),谁能述说他的世代?因为他的生命从地上夺去。”

34太监对腓利说:“请问,先知说这话是指着谁?是指着自己呢?是指着别人呢?”

35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

36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有古卷在此有37“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

38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

39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地走路。

40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传福音,直到凯撒利亚。


今日背诵金句

“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徒8:37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八1】“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

【徒八2】“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

【徒八3】“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八1-十九20的主题是“教会经过犹大和撒马利亚前往外邦”,与路九51-十九44“耶稣经过撒马利亚和犹大前往耶路撒冷”平行。这部分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A. 腓利向南方的地极宣教(八1-40);

B. 教会开始向外邦人传福音(九1-十一18);

C. 安提阿教会向外邦人传道(十一19-30);

D. 耶路撒冷的使徒被逼迫(十二1-23);

C1. 安提阿教会向外邦人宣教(十二24-十四28);

B1. 教会确定外邦门徒的守则(十五1-35);

A1. 保罗向西方的地极宣教(十五36-十九20)。

神的时候若是没到,教会想离开耶路撒冷都难,因为从天下各国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门徒每日在圣殿向他们传福音的果效(二46;五12、42),比分散到各地要快出千百倍。神的时候到了,教会想不离开耶路撒冷也不行,因为“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1节)。

正如司提反所宣告的:神不会把自己局限在耶路撒冷和圣殿。殉道推动了撒种,逼迫触动了宣教,这正是“人的忿怒要成全祢的荣美;人的余怒,祢要禁止”(诗七十六10)。门徒所遭遇的逼迫和苦难都是出于主的许可,为要成全祂的意旨,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在消极的环境中看见主积极的旨意。

“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可能主要是那些来自外地的门徒。耶路撒冷的常住人口并不多,当时聚集在耶路撒冷的门徒大部分是“从天下各国来”(二5)的犹太人。这些说希腊话的门徒被迫离开耶路撒冷,但却不像难民、倒像宣教士,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一8)作基督的见证。

“除了使徒以外”(1节),并不是说使徒们不受逼迫(十二1-3),而是因为他们还必须冒险留在耶路撒冷(14节)。此时新约圣经还没有完成、各地的教会还没有成熟,有许多信仰问题都需要靠使徒的权威来判断(十五2;十六4)。使徒们若是离开了耶路撒冷,别人就很难找到他们了。因此,虽然使徒们在耶路撒冷不断受到骚扰,但直到雅各被害后才离开耶路撒冷(优西比乌《教会史》卷3第5章第2段)。

按犹太口传律法,不可为被石头打死的罪犯举哀。“虔诚的人”(2节)可能是信徒(二十二2),也可能是敬虔的犹太人(二5;路二25)。他们为司提反“捶胸大哭”(2节),既表示举哀,也表示向公会抗议。

扫罗与撒都该人合作,不但“残害教会”(3节),而且“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3节),驱散门徒,比其他法利赛人更加激进(二十二3-5;二十六9-11;林前十五9;加一13-14、22-23;腓三6;提前一13)。主耶稣非常幽默,祂将呼召的这位外邦人使徒虽然还没有信主,但已经开始为推动福音传向地极而忙得不亦乐乎了。

【徒八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徒八5】“腓利下撒马利亚城去,宣讲基督。”

【徒八6】“众人听见了,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就同心合意地听从他的话。”

【徒八7】“因为有许多人被污鬼附着,那些鬼大声呼叫,从他们身上出来;还有许多瘫痪的、瘸腿的,都得了医治。”

【徒八8】“在那城里,就大有欢喜。”

“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4节),原文是“于是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英文ESV译本),表明圣灵始终带领门徒、从未离开过他们。福音并不只是停留在耶路撒冷、倚靠耶路撒冷的使徒,圣灵可以使用任何地方和任何人成为福音的出口,使福音像蒲公英的种子四处播散,因着逼迫而传遍犹太和撒马利亚,并且指向地极。正如诗篇所说的:“神啊,祢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祢使我们进入网罗,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祢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祢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诗六十六10-12)。

“腓利”(5节)是在耶路撒冷教会管理饭食的七人之一(六5),后来被称为“传福音的腓利”(二十一8)。他所行的神迹与主耶稣和彼得相似(7节),成为他信息的印证。说亚兰话的犹太人虽然与撒马利亚人互不来往(约四9),但说希腊话的腓利却没有这种隔阂。撒马利亚人相信摩西五经,并且相信摩西所预言的:“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十八18)。但他们相信的这位复兴者(Taheb)是一位教师和赐律法者,不一定是君王。

“撒马利亚”(5节)位于加利利和犹太地之间。以色列北方十个支派被掳到亚述,亚述又“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来,安置在撒马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王下十七24)。“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他们的偶像”(王下十七41),与当地的以色列余民通婚,血统和信仰都是掺杂的,被称为撒马利亚人。但撒马利亚人却认为自己继承了被掳之前真正的摩西律法,只承认《撒马利亚五经 Samaritan Pentateuch》是正典。《撒马利亚五经》实际上是把摩西五经用撒马利亚字母拼写出来,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要求在基立心山建造祭坛。所罗巴伯带领回归的百姓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之后(拉四3),“和伦人参巴拉”(尼二10)也带领撒马利亚人在基利心山建造了撒马利亚圣殿。主前110年,马加比王朝的大祭司海卡努斯一世(Hyrcanus I)摧毁了撒马利亚圣殿,使双方彻底决裂,彼此都厌恶对方的圣地(约四20)。因此,当主耶稣经过撒马利亚时,“那里的人不接待祂,因祂面向耶路撒冷去”(路九53)。现在,自命正统的犹太公会打死了传福音的司提反,被犹太人视为异端的撒马利亚人却欣然听从了传福音的腓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明了圣灵的作为。

【徒八9】“有一个人,名叫西门,向来在那城里行邪术,妄自尊大,使撒马利亚的百姓惊奇;”

【徒八10】“无论大小都听从他,说:‘这人就是那称为神的大能者。’”

【徒八11】“他们听从他,因他久用邪术,使他们惊奇。”

【徒八12】“及至他们信了腓利所传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连男带女就受了洗。”

【徒八13】“西门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与腓利在一处,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就甚惊奇。”

“这人就是那称为神的大能者”(10节),可译为“这个人就是神的能力,那称为大能者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表示西门自称“神能力的化身”,所传的是自己与自己的法术。腓利虽然行大神迹,所传的却是“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12节)。邪灵也可以行“邪术”(9节),但出于圣灵的神迹是荣耀基督,出于邪灵的邪术是荣耀人。因此,我们不要把一切超自然的事情都当作是从神而来的。离开真理盲目追求神迹奇事,很容易落入撒但的圈套。

“西门自己也信了”(13节),但他所信的,可能只是基督的能力(13节),而不是“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

【徒八14】“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马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

【徒八15】“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

【徒八16】“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

【徒八17】“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

犹太教从来都没有征服过撒马利亚教,但“神的道”(14节)却在撒马利亚得了胜。教会的得胜之道,就是靠着圣灵的能力宣讲“神的道”。使徒是“神的道”的管家,所以他们“听见撒马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14节),就派彼得和约翰前去确认是否属实。后来,福音在安提阿传给外邦人,耶路撒冷教会也差派巴拿巴去视察(十一22)。彼得领哥尼流信主之后,耶路撒冷教会也开会讨论。

众使徒“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14节),表明他们是圣灵作头、接受圣灵的差遣,彼得这位领袖乃是服事人的(路二十二26)。

使徒并不排斥撒马利亚人信主,所以“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15节)。

“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16节),这是一个特殊的情况。神在“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17节)之后才赐下圣灵,是因为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在历史上长期互不来往(约四20),所以神要向撒马利亚人印证必须“遵守使徒的教训”(二42)。这样,教会就不会分裂成犹太教会和撒马利亚教会,而是合而为一(九31)。

《使徒行传》中提到四类信徒的受洗和受圣灵的经过,次序各不相同:

犹太人的次序是:悔改、受洗、接受圣灵(二38)。因为犹太人已经熟悉圣经,只需要悔改相信耶稣就是主基督;他们的受洗是悔改的具体行动,悔改之后才能接受圣灵。

撒马利亚人的次序是:相信、受洗、使徒按手、接受圣灵(八14-17)。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需要经过使徒按手才能接受圣灵,因为神要让与犹太人“没有来往”(约四9)的撒马利亚人也“遵守使徒的教训”(二42)。

外邦人的次序是:相信、接受圣灵、受洗(十43-48)。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不需要经过使徒按手就接受了圣灵,因为神要主动向使徒显明:“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十一18)。

施洗约翰门徒的次序是:相信、受洗、使徒按手、接受圣灵(十九2-6)。他们的受洗不是悔改的行动,而是信心的见证。他们需要经过使徒按手才能接受圣灵,因为神要向他们显明必须“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十九5)。

除了以上四次,圣经并没有再提到可见的圣灵降临现象(二41;四4)。因此,并非每次受洗都有可见的圣灵降临,这四次可见的圣灵降临具有代表意义,要显明所有的犹太人、撒马利亚人和外邦信徒“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十二13)。

【徒八18】“西门看见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就拿钱给使徒,”

【徒八19】“说:‘把这权柄也给我,叫我手按着谁,谁就可以受圣灵。’”

【徒八20】“彼得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

【徒八21】“你在这道上无分无关;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

【徒八22】“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

【徒八23】“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

【徒八24】“西门说:‘愿你们为我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

西门把赐圣灵看作是一种法术,完全误解了圣灵的本质。“西门”(18节)这个名字后来演变成英文“买卖圣职 Simony”一词。

圣灵是眼睛看不见的,但圣灵赐下时人的表现却是有可能被看见的(18节),可能会伴随着圣灵的赐下而拥有喜乐的感受(十三52)。

西门并不认识神的权柄,也不是为了神的荣耀(19节)。人若不认识神、不认识耶稣基督,即使自称“信了”(13节)、又“受了洗”(13节),也不能得救(约十七3)。人若为了自己的荣耀,即使是追求所谓“属灵的事”,在神面前也是“心不正”(21节)。

“正在苦胆之中”(23节),比喻情况很严重(申二十九18)。

西门求使徒为他祈求,好叫所说的审判没有一样临到他(24节)。但我们并不知道他最终有没有得救。撒马利亚的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记载,西门后来迁往罗马,仍操邪业。早期教父爱任纽记载,他带着一个女子(Helen)周游各地,宣扬那女子是“意念”能力的化身。

【徒八25】“使徒既证明主道,而且传讲,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马利亚好些村庄传扬福音。”

腓利所开始的撒马利亚宣教工作,现在由使徒们进一步开展,从此撒马利亚教会就成为了合一的教会的一部分(九31)。

过去,约翰曾经建议主耶稣降火烧灭不接待祂的撒马利亚村庄(路九54),现在,他却“一路在撒马利亚好些村庄传扬福音”(25节),求主降下圣灵(17节)。过去,主耶稣责备约翰“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路九55);现在,他却清楚地知道圣灵的心意:消灭仇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变为弟兄;不接待主的人所需要的不是天火,而是福音。

【徒八26】“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

【徒八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个衣索匹亚(就是古实,见以赛亚十八章一节)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衣索匹亚女王甘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

【徒八28】“现在回来,在车上坐着,念先知以赛亚的书。”

“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26节),是先从耶路撒冷向南到希伯仑,再往西南到迦萨,一路都在犹太地的范围内。“迦萨”位于撒马利亚西南一百多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平原上,原来是非利士五城之一(申二23),也是古代国际贸易大路“沿海大道 Via Maris”前往埃及的必经之路。过了“迦萨”,下一站就是埃及。

“那路是旷野”(26节),一路只有来往的客旅、没有常住的居民,并不适合传福音。腓利刚刚在耶路撒冷北方的撒马利亚打开局面、又得到了使徒的认可,本来应该留在那里拯救更多的灵魂,但圣灵却让他“起来!向南走”(26节)。在我们的人生中,神也常常意外地改变我们的方向;但我们可以确信,每一条旷野之路都有事奉的机会,因为每一个旷野都有圣灵的同在。

腓利是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六3),被圣灵充满的特征就是顺服圣灵:合理的命令固然顺服,貌似不合理的命令也要顺服,所以他“就起身去了”(27节)。“不料”(27节),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了一位“有大权的太监”(27节),福音从此传向了南方的地极。今天,我们对圣灵的感动和引领也常常难以理解,只有完全顺服的人,才能让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位太监“上耶路撒冷礼拜”(27节),表示他是个敬畏神的人,可能已经归化了犹太教,所以不远千里来到耶路撒冷守节,现在正在回途之中。根据律法:“凡外肾受伤的,或被阉割的,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二十三1),所以他只能在外邦人院朝圣、不能进入圣殿敬拜。

“衣索匹亚”(27节)就是“古实”(赛十八1),即埃及南方尼罗河沿岸的努比亚(Nubia),位于现代苏丹的北部,居民都是黑人。古希腊人用“衣索匹亚 Aethiopia”来称呼这个地区,但并不包括现代的埃塞俄比亚国(Ethiopia)。古实位于耶路撒冷南方两千多公里,是罗马帝国南方的地极。

当时古实的习俗是由王太后摄政,被称为“女王甘大基”(27节),通过母系世袭。王太后去世后再由国王亲政。女王的财政总管出国朝圣,显然是经过女王批准的。

“念先知以赛亚的书”(28节),指朗读《以赛亚书》。《以赛亚书》很长,一卷文士抄写的《以赛亚书》价值不斐。这位太监可能刚从耶路撒冷买到一卷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以赛亚书》,所以在路上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

【徒八29】“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

【徒八30】“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听见他念先知以赛亚的书,便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

【徒八31】“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

【徒八32】“他所念的那段经,说:祂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

【徒八33】“祂卑微的时候,人不按公义审判祂(原文是祂的审判被夺去);谁能述说祂的世代,因为祂的生命从地上夺去。”

“圣灵对腓利说”(29节),可能是借着天使说话(26节),也可能是直接在人的灵里说话。

“你所念的,你明白吗”(30节),这是当时犹太拉比的问法,意思是在字面之外,还有没有更深的意义。旧约都是指着那将要来的基督说的,基督就是开启它奥秘的钥匙(路二十四25-27、44-47),若“没有人指教”(31节),就不能完全明了。同样,新约也是指着那已经来的基督说的,基督乃是开启整本圣经的钥匙。

32-33节引自七十士译本的赛五十三7-8,这是预言弥赛亚的经文,是向犹太教背景的人传福音最理想的开场白。这使我们清楚地看见神引导的手,圣灵带领腓利在旷野遇到这位太监,并且正好听到他朗读的赛五十三7-8,绝对不是巧合。

【徒八34】“太监对腓利说:‘请问,先知说这话是指着谁?是指着自己呢?是指着别人呢?’”

【徒八35】“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

【徒八36】“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

【徒八37】“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有些古卷有本节)。

【徒八38】“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

【徒八39】“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地走路。”

赛五十三7-8预言神的仆人忍受各种凌辱,担当别人的罪,成为赎价,最后被神高举。当时的犹太拉比对谁是神的仆人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是指以色列民族(赛四十四1-2),有的认为是指先知自己(耶十一18-20),有的认为是指弥赛亚。因此,这位渴慕真道的太监也糊涂了(34节)。

基督是圣经的中心,要明白圣经,就要读出圣经中的基督。主耶稣已经把这把钥匙给了门徒(路二十四25-27、44-45),所以“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35节)。

经过腓利的讲解,太监相信主耶稣就是基督,所以他没有什么理由不受洗了。一个真正信主的人,必然会渴望按着主耶稣的吩咐,受洗归入祂的身体。“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36节),这是《使徒行传》中的第一份洗礼申请书。我们不要忘记,这位提交洗礼申请书的外邦人,乃是一位来自非洲的黑人!

37节在某些古卷中才有,内容符合真理、风格却不像是路加的,而版本的证据也不足,可能是抄写者加上去的话。

太监是敬畏神的人,早已熟悉旧约,所以只需要相信主耶稣是基督,就具备了受洗的资格,不需要经过考验期。今天的慕道者在受洗之前虽然不必熟悉整本圣经、也不需要经过人为的考验期,但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信的是什么。早期教会把最基本的信仰内容总结为《使徒信经》。

太监虽然不见了腓利,但却仍旧“欢欢喜喜地走路”(39节),把福音传向南方的地极,应验了“埃及的公侯要出来朝见神;古实人要急忙举手祷告”(诗六十八31)。他不再需要到耶路撒冷朝圣,也不必和腓利发展更深的友谊,因为他已经与基督建立了直接关系、找到了开启圣经的钥匙。他很可能会在路上继续念《以赛亚书》,所以很快就会读到以下的恩言:“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不要说:耶和华必定将我从祂民中分别出来。太监也不要说:我是枯树。耶和华如此说:那些谨守我的安息日,拣选我所喜悦的事,持守我约的太监,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赛五十六3-5)。

今天,领人信主的人,在别人得救之后,就应当及时让开、不要代替神,只让人留心看自己“为人的结局”(来十三7)。而信徒得救以后,也不可倚靠引导我们信主的人,而应当扎根圣经、仰望耶稣(来十二2),“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十三7)。

【徒八40】“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传福音,直到凯撒利亚。”

“亚锁都”(40节),就是非利士五城之一的亚实突(撒上五1),在迦萨以北大约四十公里。从亚锁都往北到凯撒利亚,大约有一百三十多公里,都属于犹太地的范围。腓利一边走一边传道,把福音传遍了犹太地的各城。

“凯撒利亚”(40节)是犹太行省罗马巡抚的总部,居民大都是希腊人。凯撒利亚可能是腓利的家乡,此后他一直定居在那里、向外邦人传福音。

二十多年以后,当路加和保罗在腓利家借宿的时候(二十一8),腓利可能亲口讲述了本章的故事。那时他一定会感叹,原来教会根本就没有制定过宣教计划,一切都是圣灵巧妙的带领:司提反殉道之前,圣灵不断充满门徒,带领他们在耶路撒冷放胆传道;司提反殉道之后,圣灵又亲自带领腓利,把福音传遍了犹太地和撒马利亚,并且传向南方的地极。接下来,圣灵还要发起更大的宣教行动。


上图:使徒时代的凯撒利亚城示意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