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2月4日撒母耳记上第7章精读

2024-11-29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绿-撒上精读.jpg

撒母耳记上第7章


经文音频朗读:


1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

2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撒母耳统治以色列

3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侍奉他。他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4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单单地侍奉耶和华。

5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

6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于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

7非利士人听见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听见,就惧怕非利士人。

8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9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

10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

11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

12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13从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耶和华的手攻击非利士人。

14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以色列人了。属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从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时以色列人与亚摩利人和好。

15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

16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

17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今日背诵金句

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撒上7:12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撒上七1】“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

【撒上七2】“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基列·耶琳”(1节)的意思是“森林之城”,是基遍人的城邑(书九17;十五9)、也是犹大与便雅悯支派的边界(书十八14)。基列·耶琳在从沿海平原经梭烈谷上到耶路撒冷的路上,已经进入犹大山地,海拔约720米,所以说基列·耶琳人“下来”(1节)。

“亚比拿达”(1节)可能是一位敬虔的利未人,所以并没有因为伯·示麦人的悲剧而为难(六19-21)。他有三个儿子:以利亚撒(1节)、乌撒和亚希约(撒下六3)。乌撒后来因触摸约柜而被神击杀(撒下六6-7)。

“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2节),大约有80年左右,至少包括:撒母耳作士师之前的20年(2节)、撒母耳作士师的12年(《犹大古史记》卷6第13章294节)、扫罗作王的40年(徒十三21)、大卫在希伯仑作王的7年半(撒下二11)。到了大卫登基作王的时候,百姓甚至忘了约柜在哪里,大卫还需要到处打听约柜的下落(诗一百三十二6)。

一向爱出头的以法莲人,在这80年期间却从来没有要求把约柜迎回以法莲境内的示罗,或者接到以法莲山地的其它地方,而是任凭约柜留在犹大境内的基列·耶琳。因为他们所寻求的是满足自己需要的偶像,而不是专心跟从神。既然在亚弗之战中,神的约柜不再像传说中那么灵验(四10-11),那还有什么必要取回约柜呢?人若带着拜偶像的心思寻求神,就看不清神的工作,也听不进神的话语。

非利士人虽然惧怕神的约柜,但却不怕神的百姓。经过亚弗之战,他们已经看出以色列人失去了神的同在,也看透了百姓的属灵麻木,所以照样辖制他们,而百姓竟然“过了二十年”(2节)才向神痛哭。“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2节),原文是“以色列全家都向耶和华哭泣”(英文ESV译本),表明他们的哭泣就像士师时代一样,只是因为痛苦,而不是因为悔改。但神仍然让约柜回到以色列地,继续用祂“荣耀”(四22)呼唤百姓,给他们存留盼望:如果百姓肯真心回转归向神,神必然再次与百姓同在,让神的百姓能与神重新合一、重新得力。

这“二十年”,是百姓继续忍受痛苦的二十年,也是神耐心等候百姓呼求的二十年,为要施恩给他们(赛三十18);这“二十年”,是百姓继续活在愚昧中的二十年,也是神预备撒母耳的二十年,虽然人不肯主动回转,但神自己会兴起仆人来带领百姓回转。


上图:基列·耶琳遗址。基列·耶琳位于犹大山地,在从沿海平原经梭烈谷上到耶路撒冷的路上,海拔约720米。


【撒上七3】“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撒上七4】“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她录,单单地事奉耶和华。”

“巴力 Baal”(4节)的意思是“主”,是古代中东许多民族所崇拜的雨暴与农作物之神,相当于财神。但各地的巴力神话版本又有许多不同,所以被称为“诸巴力”(4节),如“巴力·毘珥”(民二十五3)、“巴力·迦得”(书十一17)、“巴力·比利土”(士九4 )、“巴力·西卜”(王下一2 )。比较普遍的版本是:每年的雨季就是巴力战胜大水与海洋带来的雨水,旱季就是巴力被死亡与干旱之神摩特(Mot)杀害;而巴力的配偶亚纳特(Anath)把摩特打败之后,巴力又复活,重新带给大地雨水。迦南人认为,秋季的雨量与春季的作物发芽,都是因为巴力与其配偶交合所带来的繁殖力量。

“诸巴力”又是个双关语,意思是“众丈夫”、“众主人”,所以许多先知都用这个隐喻来责备以色列人的属灵淫乱(何二13、17;耶三20)。

在迦南版本的巴力神话中,“亚斯她录 Ashtaroth”(13节)或“亚舍拉 Asheroth”(三7)是巴力的配偶,是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

在士师时代,百姓并不是第一次除掉偶像(十二10)。但他们除掉偶像,只是因为受不了仇敌的辖制,而不是因为看见了偶像的可憎,更不是因为“专心归向耶和华”(3节)。因此,他们虽然除掉了外面的偶像,“单单地事奉耶和华”(4节),里面却把利益和安全当成了新的偶像,渐渐代替了神的地位,以致最后看不见神保护的手,反而要求撒母耳像列国一样为他们立王(八5)。今天,世上的偶像比从前更多,我们关心什么,什么就可能在心中取代神的地位,甚至属灵的事物、事奉也可能成为偶像。因此,我们务要警醒、专心归向耶和华,否则,我们所关心的恩典也会成为偶像,在我们的心中代替赐恩典的神。

撒母耳提出的三个要求,也是教会和信徒属灵复兴的三个必要条件:

“把外邦的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3节):除掉里面和外面的偶像,不让任何人、事、物在心中代替神;

“专心归向耶和华”:不是为了解决难处而利用神,而是因为爱慕神、痛恨罪,认识了肉体和偶像的可怕,所以专心跟从神、顺服神,成为“属圣灵”(罗八9)的人;

“单单地事奉祂”(3节):也就是“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尽心尽性事奉祂”(书二十二5),不可“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撒上七5】“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

【撒上七6】“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于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

“米斯巴”(6节)的意思是“守望台”,位于便雅悯境内(书十八26),离耶路撒冷北约13公里。以色列人曾在此聚集进攻便雅悯人(士二十)。

“打水浇”(6节)可能是象征认罪悔改的仪式,表示“倾心如水”(哀二19)。在士师时代,百姓并不是第一次认罪(十二10),但每一次神都用怜悯和忍耐一再地拯救他们(十二11)。“审判”(6节)指撒母耳正式开始做士师。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认为,撒母耳独自做士师12年,又与扫罗王一同治国18年(《犹太古史记卷6第13章294节》)。


上图:基列·耶琳位于犹大、便雅悯和但支派的交界之处,离米斯巴很近。


【撒上七7】“非利士人听见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听见,就惧怕非利士人。”

【撒上七8】“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撒上七9】“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

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立志与偶像断绝关系(6节),相当于宣布脱离非利士人四十年的辖制(士十三1),所以非利士人先发制人,主动“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7节)。当我们要脱离世界辖制的时候,撒但也不会甘心,必然会给我们生活制造种种难处,主动来攻击我们;但我们可以放心(约十六33),因为那在我们里面作王的基督,已经胜过了世界。

撒母耳“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9节),燔祭牲只是“一只吃奶的羊羔”(9节),可能因为非利士人已经兵临城下,来不及找更大的祭物。出生八天的牲畜就可以当祭物(利二十二27)。

【撒上七10】“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

【撒上七11】“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

【撒上七12】“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正献燔祭的时候”(10节)原文时态是进行式,“非利士前来”(10节)原文时态是完成式,表明当撒母耳献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已经近在咫尺。这次百姓是真心信靠神,即使危险迫在眉睫,他们还是耐心等待献祭完成。神是不会耽误事的神,燔祭刚刚献上,神的手就开始工作:“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10节)。

“以便以谢”(12节)的意思是“帮助之石”,并不是亚弗附近的“以便以谢”(四1)。撒母耳“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12节),表示结束了上一个“以便以谢”的失败。第一个“以便以谢”,是百姓把约柜当作自己的帮助;第二个“以便以谢”,是百姓认识到约柜所代表的神才是真正的帮助。

【撒上七13】“从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耶和华的手攻击非利士人。”

【撒上七14】“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以色列人了。属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从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时以色列人与亚摩利人和好。”

以便以谢之战,结束了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四十年的辖制(士十三1),使非利士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13节),但要到大卫做王的时代才被完全征服。

“从以革伦直到迦特”(14节),是一条从北到南、长约8公里的分界线,西边是沿海平原,东边是示非拉丘陵。其中“以革伦”位于梭烈谷,“迦特”位于以拉谷,这两条山谷是非利士人进攻犹大山地的主要通道。示非拉地区被非利士人所夺取的城邑,现在都回到以色列人手中了。

“亚摩利人”(14节)泛指迦南地的原住民,他们此时不再成为以色列人军事上的威胁。


上图:示非拉丘陵的五个山谷。示非拉丘陵位于犹大山地和非利士沿海平原之间,许多季节性的河道经过这里流向平原,形成五个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谷,成为从非利士沿海平原进入犹大山地的天然交通路线,也成为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经常争战的地方。这五个山谷从北到南依次是:
1、亚雅仑谷(Aijalon Valley):亚雅仑谷的上游有两条支谷,北支谷通往便雅悯高原中部,南支谷通往耶路撒冷。基色扼守亚雅仑谷西边的入口,上伯和仑和下伯和仑是通往便雅悯的两个重要城邑。
2、梭烈谷(Sorek Valley):梭烈谷在五个山谷中最平缓,所以成为进入犹大山地优先选择的通道,可以通往耶路撒冷和伯利恆。梭烈谷就是参孙对抗非利士人的地方。
3、以拉谷(Elah Valley):这是进入希伯仑和伯利恆的关键通道。亚西加扼守着以拉谷西边的入口。以拉谷是大卫与巨人歌利亚决战的地方。
4、姑弗林谷(Guvrin Valley):姑弗林谷可以通往希伯仑,但比较少被人使用。
5、拉吉谷(Lachish Valley):拉吉谷可以通往犹大山地南部的重要城市希伯仑。


【撒上七15】“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

【撒上七16】“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

【撒上七17】“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伯特利、吉甲、米斯巴、拉玛”(16-17节)都在便雅悯和以法莲境内,撒母耳巡行的范围是迦南地的中部。“拉玛”(17节)的祭坛,可能是代替示罗被毁的会幕。

神实在是怜悯人的软弱,祂并没有等到百姓彻底除掉心中的偶像,而是一旦百姓除掉了外面的偶像(4节),马上就赐下了拯救。神要继续使用撒母耳的一生,带领百姓除掉偶像,“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3节),预备大卫的国度。


上图:撒母耳任以色列先知:1、撒母耳出生在以法莲山地的拉玛,到断奶之后即被送到示罗献给耶和华,在祭司以利面前学习事奉神(撒上一19-二11);2、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交战,以色列被非利士人打败,就把约柜从示罗运到以便以谢(撒上四1-4);3、以色列被非利士人击败,约柜被掳,非利士人把约柜运到亚实突,又运到迦特,再运到以革伦,约柜在非利士地七个月,每到一地都会发生大灾难(撒上四10-11,五1-12);4、非利士五城各备礼物赔罪,将约柜送到伯示麦还给以色列人(撒上六1-16);5、伯示麦人擅观约柜,多人被杀,请基列·耶琳的人将约柜迎去,约柜就在基列·耶琳许久,直到大卫王时才被迎往耶路撒冷(撒上六19-七2);6、撒母耳努力二十年后以色列人重归耶和华,在米斯巴击败来袭的非利士人,收复了失土,从以革伦直到迦特,平静了二十年(撒上七5-14);7、撒母耳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随后回到拉玛(撒上七15-17)。

阅读206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