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撒母耳记上第13章
经文音频朗读:
与非利士人争战
1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
2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
3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
4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5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6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
7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8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
9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10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
11撒母耳说:“你作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12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
13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作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14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15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16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营在密抹。
17有掠兵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为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向书亚地去,
18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向旷野去。
19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20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21但有锉可以锉铲、犁、三齿叉、斧子,并赶牛锥。
22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
23非利士人的一队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撒上十三1】“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
【撒上十三2】“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
“密抹”(2节)位于在伯特利西南7公里的丘陵地带,不利于非利士人战车的行动。“伯特利山”(2节)原文是“伯特利的山区”。
“约拿单”(2节)的意思是“耶和华已给予”,是扫罗的长子。
第1节原文有缺漏,并无“四十”,所以不能确定扫罗登基时的年龄。有些《七十士译本》的抄本干脆略去这节疑难经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时扫罗的长子约拿单已经可以独立争战。
以色列人原来并没有常备军,战时聚集民兵,战后解散。扫罗作王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建立一支常备军,他自己指挥两千人,他儿子约拿单指挥一千人。这正是百姓所期望的。
【撒上十三3】“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
【撒上十三4】“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迦巴”(3节)位于基比亚东北7公里,与北面的密抹隔着苏韦尼特旱溪(Wadi Suwenit)的峡谷遥遥相望,把守着横越峡谷的重要渡口。这是以色列境内的心脏地带,竟然有“非利士人的防营”(3节),所以成为约拿单首先攻击的目标。
“要使希伯来人听见”(3节),可能为了策反那些“由四方来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十四21)。
“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4节),因为以色列人已经立王,又建立了常备军,代表要从非利士人的辖制下彻底独立。百姓建立常备军,目的是要保障安全,结果却是诱发了战争。
上图:非利士战士的形象。
【撒上十三5】“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撒上十三6】“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
【撒上十三7】“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有车三万辆”(5节),在叙利亚文译本和一些七十士译本的抄本中是“有车三千辆”。“马兵”(5节)是驾驶战车的人,三千辆配“马兵六千”(5节)比较合理。
百姓最初可能以为山地不利于战车行动,非利士人只会来一支小军队,所以很有勇气地“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5节)。哪知这次非利士人来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很快攻占了扫罗驻防的“密抹”(2、5节),所以吓得百姓四处躲藏、逃避,剩下的“都战战兢兢地跟随”扫罗(7节)。神并没有像抵抗亚扪人一样,再次鼓起百姓的勇气(十一7);祂要我们看到,当百姓跟随人、不跟随神的时候,出于肉体的勇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丛林”(5节)原文是“荆棘”。“石穴”(5节)原文是“山崖”。“隐密处”(5节)原文是“地洞”。“坑”(5节)原文是“井”,指雨季储水的地洞。“迦得和基列地”(5节)位于约旦河东,这里离非利士人最远,相比之下最安全。
上图:密抹之战示意图之一:1.扫罗登基的第二年,领了二千人驻守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他的儿子约拿单领一千人驻守基比亚。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撒上十三1-3);2、以色列人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撒上十三4);3、非利士人增兵,攻占了密抹,许多以色列人逃到约旦河东的迦得和基列,扫罗原有的二千人只余下六百人(撒上十三5-7),扫罗在吉甲没有等候撒母耳,自行献祭(撒上十三8-14)。
【撒上十三8】“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
【撒上十三9】“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撒上十三10】“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
【撒上十三11】“撒母耳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撒上十三12】“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
“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8节),可能撒母耳曾经指示,每逢大事总会在“七日”之内前来献祭(十8)。“七日”足够撒母耳从以色列的任何一个地方赶到这里,“七日”也能显明人肉体真实的光景:百姓只看环境,本来就已经很害怕(6节),“七日”的等待让他们更加恐惧,以致纷纷散去,只剩下六百人(15节);而扫罗也只看环境,却看不到“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诗二十九10),结果违背了神的命令,自行献祭。
属肉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只看环境:因为只注意环境,所以就会放大环境里的难处(11-12节),然后替神出主意、违背神的命令。因此,活在肉体当中的扫罗王和百姓,都不能“默默无声,专等候神”(诗六十二1)。
属肉体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肯认罪:扫罗“勉强”(12节)献祭,是因为害怕百姓“离开扫罗散去了”(8节)。但他在神的光照面前(11节)却不肯认罪,反而找出两个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1、撒母耳“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11节);实际上,扫罗刚献完燔祭(10节),还没开始献平安祭(9节),撒母耳就到了,并没有耽延。2、担心“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12节);实际上,密抹到吉甲有一天的路程,扫罗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神只悦纳人认罪悔改的心,任何为罪的辩解都不能带来生命。
撒母耳上次在米斯巴献祭,百姓单单仰望神(七6),虽然非利士人已经攻到附近,他们还是献祭之后才打仗(七9-11)。这次吉甲与密抹有一天的路程,百姓却等不及而散去了(8节)。因为百姓立王的动机,就是要从跟随神变成跟随人,结果就从单单仰望神变成只看环境,信心越来越软弱。
扫罗很可能是让随军的祭司亚希亚献祭(十四3、18),他的罪不一定是代替祭司献祭,而在于没有遵守神的命令(13节)。
【撒上十三13】“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撒上十三14】“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祂心意的人,立祂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属肉体的第三个特点是不肯顺服:神知道扫罗的肉体本相,早就知道扫罗不能遵守神的命令。但神仍然允许这事发生,是要让我们认识到:只有遵守神的命令的人,才能为神作王(13节);而人的肉体若不经过神的对付,就不可能遵守神的命令、成为“合祂心意”(14节)的王。
“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祂心意的人”(14节),指神已经预备了“合祂心意的人”,而不是神终于找到了“合祂心意的人”。此时是扫罗作王第二年(1节),大卫可能还要过八年才会出生(撒下五4;徒十三21),所以神拣选大卫,并不是因为大卫比扫罗的品德更高尚、更愿意遵行神的命令。这两个人都是亚当的后裔,肉体的本相并没有任何不同。但神要对付大卫的肉体,把他造就成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向我们显明两种王的两种结局:“属肉体”(罗八8)的扫罗是在肉体中作王,“属圣灵”(罗八9)的大卫是在肉体不断被对付中作王。
人的肉体都是不肯接受对付的,只有被圣灵引导的人,才能甘心接受神的对付。扫罗受膏以后,是偶尔“被神的灵大大感动”(十26;十一6;十九23),所以始终不肯接受神的对付;而大卫受膏以后,是“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13节;诗五十一11),所以能一直接受神的对付。
每个新约信徒都有圣灵永远内住(约十四16-17),也都要与基督“一同作王”(提后二12)。因此,我们不能像扫罗一样在肉体中作王,而要“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肉体不断地接受十字架对付,才能“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二十二5)。
【撒上十三15】“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撒上十三16】“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营在密抹。”
上图:基比亚、迦巴和密抹三个城邑可以互相望见。
【撒上十三17】“有掠兵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为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向书亚地去,”
【撒上十三18】“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向旷野去。”
第15节可译为:“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去。剩下的百姓就跟随扫罗由吉甲上便雅悯的基比亚,与战士们相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英文ESV译本)。
“便雅悯的迦巴”(16节)在密抹南面,隔着苏韦尼特旱溪的峡谷与非利士人遥遥相对。非利士人占据的密抹居高临下,便于监视以色列人的行动。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扫罗和约拿单驻守在最前线,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人若是活在肉体里面,这个勇气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掠兵”(17节)是前锋部队。非利士人从密抹派出三路掠兵,分别控制北方的俄弗拉、西方的伯和仑和东方的洗波音谷:俄弗拉可以阻击从北方来的以色列援军,伯·和仑扼守非利士人进入中央山地的主要补给路线,洗波音谷可以截断扫罗向约旦河谷逃跑的路线。
上图:密抹之战示意图之二:4、扫罗从吉甲回到基比亚,又去和约拿单在迦巴安营(撒上十三15-16)。5、非利士人在密抹安营,又派了三队掠兵出去包围迦巴(撒上十三17-18)。
【撒上十三19】“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撒上十三20】“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撒上十三21】“但有锉可以锉铲、犁、三齿叉、斧子,并赶牛锥。”
【撒上十三22】“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
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是摩西时代的赫人,士师时代的非利士人垄断了迦南地制造铁器的工艺。炼铁必须维持高温,提供足够的气流,混合适当分量的碳和铁;没有经过渗碳处理的铁制武器,连青铜武器都不如。以色列人在大卫时代才进入铁器时代(代上二十二2)。中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器,是主前800年西周末年的三峡虢国铁剑,比以色列还要晚两百年。
21节原文有残缺,因此有不同的译法。二十世纪初在大卫城出土了砝码石“并 Pim”,一“并 ”是三分之二舍客勒。因此21节可译为:“犁、锄、三齿叉、斧子和修理赶牛锥收银三分之二舍客勒”(英文NASB译本),或“犁、锄收银三分之二舍客勒,磨斧子、修理赶牛锥收银三分之一舍客勒”(英文ESV译本)。
上图:二十世纪初在大卫城出土了砝码石“并 Pim”,上面用腓尼基文写着“并 פים”,重三分之二舍客勒。发现了这些砝码石后,圣经学者们对撒上十三21就有了新的解释。
【撒上十三23】“非利士人的一队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密抹的隘口”位于从北方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是横越苏韦尼特旱溪(Wadi Suwenit)峡谷的战略渡口。非利士人在此安营,控制了隔开两军的峡谷的唯一隘口,随时可以进攻以色列人驻守的迦巴,形势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上图:从东南方俯瞰密抹的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