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使徒行传第12章
经文音频朗读:
雅各和彼得遭受迫害
1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
2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
3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时正是除酵的日子。
4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监里,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意思要在逾越节后把他提出来,当着百姓办他。
5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上帝。
彼得获救出狱
6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
7忽然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旁边,屋里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说:“快快起来!”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
8天使对他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作。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
9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
10过了第一层、第二层监牢,就来到临街的铁门,那门自己开了。他们出来,走过一条街,天使便离开他去了。
11彼得醒悟过来,说:“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
12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
13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
14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
15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
16彼得不住地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
17彼得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
18到了天亮,兵丁扰乱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里去了。
19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后来希律离开犹太,下凯撒利亚去,住在那里。
希律亚基帕的死
20希律恼怒推罗、西顿的人。他们那一带地方是从王的地土得粮,因此就托了王的内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来求和。
21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对他们讲论一番。
22百姓喊着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
23希律不归荣耀给上帝,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
24上帝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
25巴拿巴和扫罗办完了他们供给的事,就从耶路撒冷回来,带着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今日背诵金句
希律不归荣耀给上帝,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徒12:23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十二1】“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
【徒十二2】“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
十二1-25的主题是“耶路撒冷的使徒被逼迫”,这是八1-十九20交错对称结构的中心,表明这个事件是“教会经过犹大和撒马利亚前往外邦”(八1-十九20)的转折点。
“那时”(1节),大约是主后43年逾越节前。1-23节所插叙的往事大约是在巴拿巴和扫罗上耶路撒冷之前(十一30)五年发生的。路加在“安提阿教会向外邦人传道”(十一19-30)和“安提阿教会向外邦人宣教”(十三1-十四28)单元之间,首先用这段插叙来表明一个事实:尽管一个使徒被杀、另一个使徒被抓,但却无法拦阻“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24节)。因此,福音传向地极(一8)的过程既不是根据耶路撒冷教会和十二使徒的计划,也不是由于安提阿教会和外邦人使徒的热心;既不是凭借人的祷告,也不是倚赖人的摆上,而是单单倚靠主所拥有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太二十八18)。
“希律王”(1节),指犹太王希律·亚基帕一世(Herod Agrippa,主后41-44年在位)。他是大希律的孙子,年轻时父亲被祖父处死,自己被送到罗马住了30年,期间与卡利古拉(Caligula,主后37年3月16日-41年1月24日在位)和克劳第(Claudius,主后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结交。主后37年以后,这两人先后作了罗马皇帝,亚基帕也时来运转,首先于主后37年接管了希律·腓力二世的辖区、作了巴坦尼亚王(King of Batanaea),然后于主后40年接管了希律·安提帕的辖区、做了加利利王(King of Galilee),最后于主后41年接管了罗马犹太巡抚的辖区、作了犹大王(King of Judaea),继承了大希律的全部领土。因此,在亚基帕执政期间,罗马并没有委派巡抚,而是由亚基帕在犹大执掌生杀大权。亚基帕的祖母马利安妮(Mariamne)是马加比王朝的公主,所以在犹太人眼中的合法性高于大希律。尽管他拥有血统优势,但却因着少年坎坷的经历,虽然中年得以暴发,但仍缺乏安全感,所以一面尽力讨好罗马人,一面竭力笼络犹太人。他热心献祭、谨守仪文,还劝阻卡利古拉在圣殿立皇帝像,赢得了法利赛人的欢心。当他发现逼迫教会可以换取撒都该人的支持时,就毫不犹豫地杀害了雅各。因此,使徒雅各不像司提反是被公会用石头打死的(七58),而是和施洗约翰一样被王用刀杀死的(2节;太十四10)。这是教会最后一次被犹太官方迫害,而罪名实际上是政治性的。亚基帕就像今天许多缺乏安全感的政客一样,对真理并无兴趣,逼迫教会只为巩固地位、讨好选民。
“约翰的哥哥雅各”(2节),就是使徒雅各。他在十二使徒中最先为主殉道,也是惟一在圣经中有记载的,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可十39)。卖主的犹大死后,需要有人接替他所丢弃的使徒位分(一25);但雅各死后却不需要,因为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与主耶稣最亲近的三位门徒中(路八51),彼得用工作见证主,约翰用著作见证主,雅各却是第一个用殉道来完成自己的见证。
【徒十二3】“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时正是除酵的日子。”
【徒十二4】“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监里,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意思要在逾越节后把他提出来,当着百姓办他。”
【徒十二5】“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神。”
“除酵的日子”(3节),指除酵节,除酵节紧接着逾越节(出十二18-20),这两个节期常被视作一个,有许多犹太人从各地前来耶路撒冷守节。在节日期间处死彼得,不但容易引起骚乱(可十四1),撒都该人也无暇欣赏,所以希律要等到逾越节后再当众行刑(4节),以收到最大果效。
按照罗马计时法,夜晚有四更,每更由一班兵丁看守,共有四班。每班有四个兵丁,其中两个人分坐在囚犯的两旁,各用铁链将自己的手臂与囚犯的手臂铐在一起,另外两个人则负责看守监狱的内门(6节)。通常是囚犯的右手带上手铐,连在狱卒的左手;但彼得却两手都带上手铐,连在两边的兵丁手上。如此严密的看守,一般只适用于特别重要的囚犯。可能彼得曾经莫名其妙地越狱(五22-24),所以希律王对他特别小心。
这是彼得第三次被囚。雅各已经殉道,彼得又被收监,所以教会“为他切切地祷告神”(5节)。当人们起来反对神的时候,门徒只能转向神;当世界起来攻击教会的时候(四27),教会唯一能做的就是祷告,求神成就祂手和祂旨意所预定必有的事(四28-29)。
【徒十二6】“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
【徒十二7】“忽然,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旁边,屋里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说:‘快快起来!’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
【徒十二8】“天使对他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做。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
【徒十二9】“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做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
【徒十二10】“过了第一层第二层监牢,就来到临街的铁门,那门自己开了。他们出来,走过一条街,天使便离开他去了。”
困难常常是神迹的前夜,神的脚步常常在深夜才临近。挂末底改的木架预备好了以后,神才会让亚哈随鲁王因“睡不着觉”(斯六1)而念历史;“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6节),天使才来救彼得出监。
彼得“睡在两个兵丁当中”(6节),居然没有失眠,还要天使来拍醒他(7节)。一方面,他知道自己要年老才会殉道(约二十一18-19);另一方面,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人若与世界妥协,就会抹杀自己的良知;人若决定顺从神,就要准备牺牲自己。因此,一个顺服神的人,不会期望神必来拯救,因为门徒早已选择了舍己,殉道者绝不会因为神没有拯救而失去信心。
“临街的铁门”(10节),可能指圣殿西北角安东尼亚营楼(Antonia Fortress;二十一34)的门。安东尼亚营楼有两扇门,一扇通往圣殿,一扇通往大街。
【徒十二11】“彼得醒悟过来,说:‘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祂的使者,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
【徒十二12】“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
此时,睡眼惺忪的彼得才“醒悟过来”(11节),知道不是做梦,而是现实。主允许雅各被杀,却不允许彼得受害,无论是“希律的手”(11节),还是“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11节),或是撒但在背后的挑动,都无法阻拦神要彼得见证救恩真理的计划(十五5-11)。
天使救彼得出狱,指示彼得“束上带子,穿上鞋”(8节),又指示他“披上外衣,跟着我来”(8节),无微不至地带领他。但一出监狱,在何去何从的重要抉择关头,天使却“离开他去了”(10节),留下彼得自己“想了一想”(12节)。被圣灵充满的人并不是机器人,而是要和基督一起“作王直到永永远远”的(启二十二5),所以神给我们机会学习做出正确的判断,让我们自己用自由意志“想一想”:怎样做才最合神的心意。彼得的判断是:他应该赶紧离开险境,但必须让教会的肢体知道事态的发展。
“称呼马可的约翰”(12节)后来成为彼得的亲密同工,是《马可福音》的作者。
【徒十二13】“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
【徒十二14】“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的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
【徒十二15】“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
【徒十二16】“彼得不住地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
【徒十二17】“彼得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
【徒十二18】“到了天亮,兵丁扰乱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里去了。”
【徒十二19】“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后来希律离开犹太,下凯撒利亚去,住在那里。”
“罗大”(13节)的意思“玫瑰”,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她的消息是神给教会的一个礼物,但众人却不敢相信(15节)。
“他的天使”(15节),指犹太人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位护卫的天使(太十八10;来一14)。
“彼得敲外门”(13节)、“不住地敲门”(16节),门终于打开了。监狱的铁门有兵看守,但却“自己开了”(10节)。马可的家门无人设防,但却难以敲开(16节)。这些都是奥秘,神派天使打开监狱的门,却让彼得去敲马可的门,这两扇门对我们都有益处。
门徒们为彼得切切祷告神(6节),但却不敢相信祷告已蒙应允。他们有信心仰望神,但却对突然临到的结果大吃一惊。我们应当为此感谢神,因为我们的祷告也是又相信、又疑惑,但这种略带踌躇的祷告,却比地狱的势力更有威力。我们应该为此得安慰,因为神竟然回答这么没有信心的祷告,而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小信。
这里的“雅各”(17节)是主耶稣的兄弟(可六3),后来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十五13;二十一18),保罗称他和彼得、约翰为教会的柱石(加二9)。他曾经见过复活的主耶稣(林前十五7),所以保罗也承认他为使徒(加一19)。此时,其他使徒可能都已经逃离耶路撒冷,雅各可能也躲起来了。
“众弟兄”(17节),可能指教会中其他的成员,也可能指其他教会长老。
从此,彼得“出去,往别处去了”(17节),可能等到希律王去世、罗马巡抚重新治理犹太地之后才回到耶路撒冷(十五7),期间可能到过安提阿(加二11)。彼得虽然愿意为主舍命(路二十二33),但只要是主的时候还没有到,他绝对不逞匹夫之勇。
“希律离开犹太”(19节),指离开耶路撒冷附近的地区。
这次逼迫以雅各的殉道开始,又以彼得的空牢房结束。彼得的空牢房,完美地阐释了雅各的被杀。神允许雅各被害,却拯救彼得出监,祂的旨意不需要向我们解释,但祂的护理却让我们无法否认。雅各被杀了,以后也会有殉道者再次被害;彼得得救了,以后也会有门徒再蒙拯救。那位能救彼得的神,必然也能拯救雅各;那位借着拯救彼得显明智慧的神,也能借着不救雅各显出美意。因此,虽然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明白神的智慧,但祂的美意却值得我们等候,全然安息在祂的智慧和护理之中。
【徒十二20】“希律恼怒推罗、西顿的人。他们那一带地方是从王的地土得粮,因此就托了王的内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来求和。”
【徒十二21】“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对他们讲论一番。”
【徒十二22】“百姓喊着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
【徒十二23】“希律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
推罗、西顿是腓尼基的港口城市,盛产木材,但缺乏粮食,必须从加利利进口,而此时加利利已落在希律·亚基帕的统治下,所以他们必须向希律求和(20节),百般恭维(22节)。
主后44年,罗马皇帝克劳第从不列颠凯旋,各地都为他举行运动会以示庆祝。凯撒利亚的运动会于3月5日举行,当希律·亚基帕穿着银光闪闪的袍服进场时,众人都恭维他为神。但希律突然体内剧痛,被人抬进宫中,五天后即暴毙(《犹太古史记》卷19第8章343-350节)。
“被虫所咬”(23节),可能指某种寄生虫导致腹膜炎而死。妄自尊大的希律王自以为使徒的生杀大权都在他手中,结果连一条小虫都敌不过。无论是谁,若是偷窃神的荣耀、对付教会,必定自取灭亡,因为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十二19)。
群众欢呼:“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22节),这个恭维正好与使徒的言论对比,使徒们经常强调自己不过是人(三12;十24;十四15)。
【徒十二24】“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
【徒十二25】“巴拿巴和扫罗办完了他们供给的事,就从耶路撒冷回来,带着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十二24-十四28的主题是“安提阿教会向外邦人宣教”,与十一19-30“安提阿教会向外邦人传道”前后呼应。
希律的讲论被誉为“神的声音”(22节),结果却死了。真正的“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24节)。虽然一位使徒被杀害了、一位使徒被逼走了,但仇敌可以阻挡人,却不能阻挡福音;逼迫教会的人终必遭报,因为攻击教会就是攻击主(四25)、主会亲自为教会争战(九4-5)。无论是主后37-41年的四年平安(九31),还是主后41-44年的三年逼迫(十二1),都不能影响教会的建造和福音的广传,因为这些都是主自己的工作。两千年的教会历史证明,教会越遭逼迫、越发兴旺,福音越遭反对、越被广传。每个世代都有一些不学无术、妄自尊大的人(21节),每个世代也有一些奴颜媚骨、阿谀奉承的人(22节),但是人算什么,谁“能拦阻神呢”(十一17)?
“马可”(25节)是拉丁名字,意思是“答辩”。他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所以与他们一同去安提阿,后来又成为巴拿巴与保罗外出宣教的同伴。
雅各的殉道、彼得的脱险、希律的暴毙,使初期教会进一步认识了神的护理,因此更有信心应对将来仇敌的攻击,更有勇气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逼迫者已经死了,但“神的道”永远都是活泼的,福音的使者已经蓄势待发。初期教会的成长登上了第四个台阶(二47;六7;九31;十二24)。
上图:保罗信主和传道早期行踪,门徒到犹太省之外传道:1、扫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主向他显现,蒙召后在大马士革一带工作(徒九1-22);2、扫罗往阿拉伯去潜修三年(加一17);3,三年后扫罗在大马士革受到逼迫,就回到耶路撒冷传道(徒九23-29,加一18);4、扫罗在耶路撒冷受到威胁,经凯撒利亚回到故乡大数(徒九30);5、扫罗到叙利亚和基利家传道并建立教会,约有十一年(加一21);6,四散的门徒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传福音(徒十一19-21);7、耶路撒冷教会打发巴拿巴到安提阿去劝勉众人,又到大数去把扫罗带回安提阿,一同工作了一年(徒十一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