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撒母耳记上第15章
经文音频朗读:
与亚玛力人争战
1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
2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
3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
4于是扫罗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数点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
5扫罗到了亚玛力的京城,在谷中设下埋伏。
6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
7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
8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
9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耶和华废弃扫罗
10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
11“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
12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
13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
14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哪里来的呢?”
15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上帝。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
16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17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
18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
19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
20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
21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上帝。”
22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23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认罪
24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
25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
26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
27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
28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
29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
30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上帝。”
31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
32撒母耳说:“要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这里来。”亚甲就欢欢喜喜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
33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
34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
35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
今日背诵金句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撒上十五1】“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祂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
【撒上十五2】“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
【撒上十五3】“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
虽然神已经宣告扫罗的“王位必不长久”(十三14),但并没有立刻停止扫罗的功用,还是差遣扫罗执行祂的审判,“治理祂的百姓”(1节),也让继续显明人在肉体中作王、靠肉体事奉的结局,成为我们的鉴戒。
“亚玛力人”(2节)是以扫的后裔(创三十六12),住在别是巴与埃及之间的旷野,一直到西奈半岛。“亚玛力人原为诸国之首”(民二十四20),是以色列人进迦南的路上最强悍的国家。他们“并不敬畏神”(申二十五18),在列国中带头攻击神的百姓、抵挡神的旨意(出十七8-16),成为一切抵挡神和神百姓的势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祂“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出十七16),而交给百姓的责任,就是“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涂抹了,不可忘记”(申二十五19)。
“神就是爱”(约壹四8),但也“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四24)。神要借着对亚玛力人的追讨,让世人看到:凡是站在撒但一边阻挡神的人,人可能有意无意地忘记,但神“都没忘”(2节);他们的结局和亚玛力人一样。到了时候必被追讨。
“灭尽他们所有的”(3节),原文是“灭绝净尽 חָרַם”,意思是“完全地奉献、完全地毁坏”,与以色列人在“何珥玛”把迦南人的城邑“尽行毁灭”(民二十一3)、把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国“尽都毁灭”(申二34;申三6)、把迦南人“灭绝净尽”(申七2)是同一个词,表示百姓应当把得胜完全奉献给神。因此,所有的战利品都必须分别为圣归于神,人和物都不能留下。
神命令:“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3节)。
因为神是创造生命、赏赐生命的主,对生命有绝对的主权:“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伯一21)。“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神有权柄按照祂的时间和方式,向人追讨罪债,甚至断臂疗毒,除灭整个败坏的族群。亚玛力的成年“男女”被杀,是死在自己的罪中;“孩童、吃奶的”被杀,是因着罪的连累。但正如神向约拿所宣告的:“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四10-11),神比我们更公义、更慈爱,所以我们不必太操心这些儿童的灵魂在哪里。人今生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不但那些被惩罚的亚玛力人死了,当年执行惩罚的以色列人也都死了。重要的不是延长今生的生命,而是在短暂的今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将来人人都要复活:“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五29)。
上图:亚玛力人的位置。“扫罗执掌以色列的国权,常常攻击他四围的一切仇敌,就是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和琐巴诸王,并非利士人。他无论往何处去,都打败仇敌”(撒上十四47)。
【撒上十五4】“于是扫罗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数点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
“提拉因”(4节)在犹大支派的境内。
亚玛力人靠近南方的犹大支派,但响应扫罗的百姓中有“犹大人一万”(4节),只有二十分之一,而抵抗亚扪人时犹大支派占了十分之一。总人数也只有21万,抵抗亚扪人时有33万(十一8)。这些可能与扫罗在吉甲失去威信有关(十三14),所以扫罗才急于讨好百姓、重建威望(12、24、30节)。
【撒上十五5】“扫罗到了亚玛力的京城,在谷中设下埋伏。”
【撒上十五6】“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
【撒上十五7】“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
【撒上十五8】“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
【撒上十五9】“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基尼人”(6节)是摩西岳父的后代(士一16),他们与以色列人的关系良好。扫罗提前通知基尼人与亚玛力人分开,固然是为了避免滥杀无辜,但很可能因此泄漏了机密,以致许多亚玛力人提前逃脱,成为以色列人的后患(三十1)。
扫罗的作战范围“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7节),可能覆盖了整个旷野,一直到埃及的边界。实际上,扫罗的攻势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却没有彻底执行神的命令。扫罗“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8节),只是消灭了这场战役中的亚玛力人,就得意洋洋地班师回朝了(12节)。所以到了大卫的时代,亚玛力人死灰复燃,再次来掳掠以色列人(三十1)。
“灭绝 חָרַם”、“尽都杀了 חָרַם”原文是同一个词,意思是“完全地奉献、完全地毁坏”(9节),表示完全奉献给神。
不肯顺服是属肉体的特点(十三13):扫罗的事奉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却没有彻底顺服神的命令。他放过了许多漏网之鱼,固然可以用能力不足来辩解;但他“怜惜亚甲”(9节),给自己留下“上好的”战利品“不肯灭绝”(9节),只把“下贱瘦弱的”(9节)献给神,这就是公然违抗神的命令了(3节)。
【撒上十五10】“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
【撒上十五11】“‘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
“后悔 11节)”原文可译为“遗憾、反悔、悲伤”,是用拟人的方法来形容神内心的“遗憾”。神“决不后悔”(29节),“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但神会“遗憾”、“忧伤”、“担忧”(弗四30)。在神的计划里,以色列的君王本来就不是出自便雅悯支派(创四十九8-10),神也知道属肉体的扫罗王不会顺服祂的命令,但神仍然为祂百姓的王不能带头顺服神而遗憾。
撒母耳起初可能也不明白神为什么会“后悔”,所以“便甚忧愁”(11节)。经过“终夜哀求耶和华”(11节)以后,他完全明白了神“必不致说谎,也不致后悔”,所以坦然地向扫罗宣告了神的决定(16节)。
【撒上十五12】“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
【撒上十五13】“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
撒母耳估计扫罗应该还在南地,就向南方迎接扫罗(12节),不料扫罗早已得意洋洋地班师回朝了,并且已经在犹大旷野的“迦密”(12节)立碑庆祝。
“立了记念碑”(12节),原文是“为自己立了记念碑”。古代中东的君王打了胜仗以后,都爱立碑夸耀自己的功绩。扫罗“像列国一样”(八5)为自己立碑,然后回到他被立为王(十一14)、也是被神宣告“王位必不长久”(十三14)的吉甲,可能是为了在百姓面前证明,他现在已经蒙神悦纳。
自以为义是属肉体的特点(十四38):还没等撒母耳开口,扫罗就自称“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13节)。我们对神的顺服也常常是选择性的,对神的旨意挑三拣四,只遵行自己同意的、喜欢的、舍得的那部分;得罪了神,还自欺欺人地以为顺服。
上图:麦伦普塔赫石碑(The Merneptah Stele),又名以色列石碑(the Israel Stele),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麦伦普塔赫(Merneptah,主前1213-1203年在位)所立的一座花岗岩石碑,以纪念法老在主前1208年的战争中击败利比亚人、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这是唯一提到“以色列”的古埃及文字记录,也是至今所发现提到“以色列”名字的最早考古证据。下一个提到“以色列”的非圣经文献就是主前850年的摩押米沙石碑。古代中东的君王喜欢立碑纪念得胜。碑上往往记录战役成功的细节,夸耀君王,也详述神祇怎样将胜利赐给所宠爱的王。
【撒上十五14】“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哪里来的呢?’”
【撒上十五15】“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
【撒上十五16】“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灭尽了 חָרַם”原文的意思是“完全地奉献、完全地毁坏”(15节),表示完全奉献给神。
不肯认罪是属肉体的特点(十三12):把事奉的成绩归给自己,责任推给别人,实在推卸不了,就文过饰非。所以当牛羊的声音当场揭穿扫罗的谎言的时候(14节),扫罗立刻把责任推给了百姓,并且提出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说留下“上好的牛羊”(15节)是为了献给神。
【撒上十五17】“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
【撒上十五18】“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
【撒上十五19】“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
“以色列支派”(17节),原文是“以色列众支派”。
“灭绝净尽 חָרַם”原文的意思是“完全地奉献、完全地毁坏”(18节),表示百姓应当把得胜完全奉献给神。
属肉体的第六个特点是事奉名利:“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三5)。“急忙”(19节)原文是“贪婪急进”,撒母耳用这个词直接说出了扫罗的内心:眼中一看到利益就贪婪抓取,把神的命令丢到脑后。
【撒上十五20】“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
【撒上十五21】“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
不肯认罪是属肉体的特点(十三12):在神的光照面前(17-19节),扫罗继续推脱(21节)、死不认错(20节),甚至倒打一耙,说一切都是为了事奉神(21节)。
百姓若遵守神的命令,在战场上把牲畜“尽行杀死”(3节),就是“献与耶和华”(21节),根本不必带到吉甲来献祭。人的愚昧在神面前常常是这样:打着为神工作的旗号,做神不要做的事。不管人怎样狡辩,神所不要的,永远也不会因为人说得动听而蒙悦纳。
【撒上十五22】“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撒上十五23】“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听命胜于献祭”(22节),也就是“顺服胜于工作”。我们常常以为只要为神做事、努力传福音,神就一定会喜欢。但实际上,神并不需要人帮忙,祂所重视的不是我们为祂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是否顺服祂:动机本于神、方法倚靠神、结果归于神。我们的事奉若没有顺服的实际,就是出于肉体,再忙碌、再热心,也没有属灵的价值和意义。
“悖逆”(23节)原文是“背叛”,“顽梗”(23节)原文是“侮慢无礼”,两者都是不顺服的表现。“行邪术”(23节)原文是“预言、占卜”,“偶像”(23节)原文是“家中的神像”,两者都是为了操纵神明、利用神明来为自己服务。我们常常以为小事偶尔不顺服无伤大雅,但撒母耳清楚地指出:在神的眼里,“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23节),因为自称信神、但却不肯顺服神的人,实际上就是把神当作偶像来操纵、利用。
人若“厌弃”(23节)神的命令,不肯顺服神、接受神在自己身上掌权,也就不能为神掌权。扫罗虽然执掌国权,但对自己的生命却完全没有办法掌权,肉体里的嫉妒、愤怒、骄傲、苦毒,每一样都能牢牢地抓住他,让他一生都不得自由。而神的刑罚不只是扫罗的“王位必不长久”(十三14),更是“厌弃”(23节)他。神的百姓如果不顺服神,就会和扫罗一样被神“厌弃”,在神的旨意中成了被摆到一边的人。
【撒上十五24】“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
【撒上十五25】“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
属肉体的第七个特点是惧怕群众:当扫罗无可推诿、不得不认罪的时候,就把自己犯罪的原因推给“惧怕百姓”(24节),继续回避自己的责任。因为人若不敬畏神,就会惧怕人。
虽然扫罗得罪的是神,但他所关心的却不是神的赦免,而是担心如果撒母耳不和他一起献祭,就会失去百姓的拥戴,所以才说“求你赦免我的罪”(25节)。
【撒上十五26】“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
【撒上十五27】“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
【撒上十五28】“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
【撒上十五29】“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致说谎,也不致后悔;因为祂迥非世人,决不后悔。’”
民主不一定是治疗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人民的意见并不一定代表真理。扫罗是人民所拥戴的王,他迎合了百姓的利益,“听从他们的话”(24节);却离弃了神的旨意,“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24节),所以被神“厌弃”(26节)。今天,欧美一些民主国家的人民越来越“厌弃耶和华的命令”(26节),因此越民主、越得罪神,长此以往,恐怕整个国家都会被神“厌弃”。
撒母耳的衣襟被撕断(27节),象征国度与扫罗断绝了。既然神已经厌弃扫罗,先知撒母耳就不能与他继续交往,免得这种交往被认为是神继续与扫罗同在。
“比你更好的人”(28节)指大卫。大卫和扫罗的肉体本相是一样的,扫罗犯过罪,大卫也犯过罪。大卫之所以是“更好的人”,不是因为他的本质“更好”,而是因为扫罗的肉体不肯接受神的对付,始终是“属肉体”(罗八8)的人;而大卫的肉体一直被神的对付,使他能脱离肉体,成为“属圣灵”(罗八9)的人。所以当他们的罪被揭露时,扫罗一直在狡辩,而大卫则是真诚地认罪悔改:“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
神的计划“不致后悔、决不后悔”(29节),祂把王位转赐给大卫,并不是突然改变主意,也不是无奈之举,而是从开始就有的计划(创十七6)。因为神要借着大卫表明,亚当后裔只有肉体被神彻底对付,才有资格与基督一同“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二十二5)。
11节和35节的“后悔”,是表达神因扫罗的犯罪而遗憾;29节的“不致后悔、决不后悔”,是说神的旨意决不改变。这三处的“后悔”都是用拟人的写法,用人能理解的经验来描写神的心情。
【撒上十五30】“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
【撒上十五31】“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
事奉名利是属肉体的特点(19节):扫罗再次认罪,目的不是求神的赦免,只是担心因失去撒母耳的“抬举”(30节)而失去自己的名利。
扫罗“敬拜耶和华”(31节)的目的,只是在百姓面前维持自己的名利地位。撒母耳跟随他回去,不是为了给扫罗面子,而是为了执行扫罗没有完成的神的命令。
【撒上十五32】“撒母耳说:‘要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这里来。’亚甲就欢欢喜喜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
【撒上十五33】“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
撒母耳杀死了亚甲王,但由于扫罗没有彻底灭绝亚玛力人,到了波斯时代,亚甲族的后代哈曼差点把犹太人彻底灭绝(斯三1),耶稣基督也差点无从诞生。这是一场与撒但之间的属灵争战,美丽的柔弱妇女、吃奶的可爱婴孩,都可能成为撒但破坏神救赎计划的工具。我们只有绝对顺服神,才可能不被撒但利用。
上图:荷兰海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雕塑大卫星(Davidster),由荷兰雕塑家Dick Stins制作,1967年10月立于原来的犹太社区及会堂Marktstraat街,下面用荷兰文和希伯来写着:“当纪念亚玛力人怎样待你……不可忘记”,引自申命记二十五17、19。
【撒上十五34】“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
【撒上十五35】“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
神“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35节),意思是神因为立不顺服的扫罗作王而遗憾。扫罗是一个属肉体的人,始终不肯脱离肉体,而肉体的本相必然是不肯顺服的:“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7-8)。
神明明知道扫罗不会顺服,但还是立他为王,然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35节);神也明明知道亚当会犯罪,但还是造了人,然后“后悔造人在地上”(创六6)。在这两件事上,神做工的法则都是一样的。祂允许人先尝够分别善恶树的恶果,然后再学会用自由意志去拣选生命树;先让人认识到肉体的全然败坏,然后才肯接受十字架的对付,甘心顺服、跟随神,接受“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罗八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