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侍奉的撒母耳
序 言
弟兄姊妹,平安!按照我们读经的进度,这个礼拜我们读到了旧约《撒母耳记上》十至十四章,新约读到了《使徒行传》十至十一章,《撒母耳记》和《使徒行传》都是我最喜欢的《圣经》经卷。12月1日胡艳梅教士讲了《撒母耳记上》第三章,题目是: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今天我就选取《撒母耳记上》第十二章的经文内容回顾先知撒母耳一生忠心侍奉的工作。
《撒母耳记》在《圣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衔接《士师记》与《列王纪》的书卷,士师时代是以色列民最黑暗的时代。那时他们的属灵领袖摩西、约书亚相继离世,而未来的君王,大卫和所罗门尚未膏立。所以,上帝只能藉着一些不够属灵、不够合上帝心意的士师来带领以色列民。《士师记》末了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这就把士师时期的黑暗堕落光景简要而真实的表达了出来。只有这种光景中止,出来一个忠心服侍上帝的人,上帝的选民才有希望,上帝的旨意才有路可以通行。撒母耳就是主所兴起的、改变那一个时代的贵重器皿。“撒母耳”的意思是“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时代的改变,除了上帝出来亲自做事之外,在人这一边最大而该尽的责任就是全身心的祷告,上帝的选民只有祷告才能带来改变。所以,到本书末了又记载了一句话:“大卫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如此耶和华垂听了国民所祈求的。”(撒下廿四25)《撒母耳记上》开始于上帝垂听祷告,《撒母耳记下》结束于上帝垂听祷告。至于上、下两卷书的内容,充满了祷告和求问的记载。每一起事件的发生,每一个难处的解决,每一次危险的脱离,每一个祝福的赐下,每一场争战的得胜,无不是和祷告连在一起的,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啊!
撒母耳是以色列最后的一位士师,也是以色列民立国后的第一位先知,他曾膏立扫罗和大卫为王,可以说,他是一位转移时代的人物。他不但是先知,也是祭司,更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神学家。是《圣经》中极少没有记载有任何罪行的人之一。撒母耳是以色列民一位有远见卓识的领袖,是领袖中的领袖,他是以色列君王和军长的首席顾问。他一开口,大家都洗耳恭听。作为上帝的先知,撒母耳膏立君王;作为传达上帝话语的人,他忠告和指责君王;在扫罗王朝开始之前,他作士师服待以色列民,撒母耳从小接受祭司以利的教导,担负了士师角色,帶领以色列民从偶像巴力崇拜转而敬拜独一真神上帝。但撒母耳年老之后,他任命自己的众子作以色列的士师,但他的众子“不行他的道”(八3),致使百姓要求立一位君王治理上帝的百姓。这是撒母耳一生惟一的瑕疵。撒母耳一身兼三职:先知、祭司和君王,就如主耶稣基督后来所作的一样。他无论作什么,都是照上帝的旨意而行,对神、对人、对己常存无亏的良心。他是一位忠心侍奉神的好仆人,是我们今天教牧人员的榜样。现在我们来看:
一、对天上的神
1.渐渐长大。“孩子撒母耳渐渐长大,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撒上二26)
这节经文谈到了“撒母耳渐渐长大”,不但如此,下半句说:“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一面是渐渐长大,一面是上帝和人越发喜爱他,正如主耶稣孩童时的光景一样,“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路二52) 怎么知道一个人成长了呢?乃是看他是不是叫上帝和人感觉到,在他身上有没有基督的形像和样式,有没有长成基督的身量。年轻的提摩太确实长进了,“所以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参徒十六1、2)。
“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渐渐长大”(二21 )。这是一个不住成长的生命,而且是在上帝面前成长,成长的结果叫上帝和人都越发喜爱他。原来就很喜欢他,随着时间的过去,就更喜欢他,因为他的生命越来越好,他跟上帝的关系越来越亲,越来越真实;他跟人的关系,他在人面前的表现,各方面都让人喜欢他。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成长的榜样。希望这个成为我们的激励,也成为我们每一年在主面前的一个心志,使我们的灵命渐渐成长,长成满有基督使我们长成的身量,真能像保罗说的:我活着就是基督!
2.忠实传讲。尽心尽意,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忠实传达上帝的话语。经文说:“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撒上三19-21)
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把自己的话黙示给撒母耳。第19节说:“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因为他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的意思,乃是从上帝而来。一个完全敬虔、顺服的生命,上帝可以自由的使用他,上帝的心意、上帝的祝福可以不打折扣,也不受玷污的透过他被传递出去。许多时候,我们在上帝的旨意上妥协,不敢原原本本的传讲上帝的话;许多的时候,我们在上帝所要传达的真理信息上有掺杂,以至于我们在上帝的旨意或是上帝要给的祝福上,当透过我们传出去的时候,常常被打了折扣,常常有了掺杂、不够纯净。
在撒母耳的服侍上,撒母耳讲的所有话,一句都不落空。因为在上帝面前,他是一个纯洁的生命,是一个敬虔、顺服的态度。“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20-21节)这是我们作传讲上帝话语的人,在上帝家作领袖的人,都需要接受的挑战:我到底是不是一个透明、干净的器皿?我到底是不是一个顺服上帝,让上帝在我身上有绝对主权的人?是一个有能听的耳,有一个顺服的心?这都是我们要在乎的!
撒母耳被放在老以利这里,老以利有两个这么败坏,这么没有见证、得罪上帝的儿子。撒母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怎么能够有这么敬虔,这么圣洁的生命呢?我个人绝对相信跟他母亲的家教有极大的关系。虽然这个家教的时间非常短、非常的有限,就是在撒母耳断奶之前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跟每一年一次他母亲来这里献祭的时候与他短暂的相处都有关系。我相信他母亲抓住了所有跟他儿子的机会,用她的生命,用她的见证,用上帝的话语,用主的道教导这个孩子;另一方面,哈拿是一个祷告的人,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常常用祷告来帮助这孩子。真实的祷告,一定是从地到天,再从天回到地上来。我们为人祷告,不是平面对平面,所有真实的祷告,都是先上达于天,再从天来到我们所祷告的人、事、物上。所以,当我们对祷告有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祷告,我们会竭力祷告。我们知道我们若不祷告,情形只会更遭。而我们祷告,就有神迹发生。
祷告可以让我们超越时空。哈拿住在以法莲山地,撒母耳住在老以利这里(示罗),但是哈拿却可以在家里,可以在她每一天的生活里为着撒母耳祷告;为着撒母耳能够持守在主面前的纯正信仰,能够讨上帝喜悦,能够在上帝面前敬虔……而祷告,以至于撒母耳的生命是在一个母亲用祷告所保护、所扶持起来的。希望我们作父母的都能从撒母耳的身上,得到这样的提醒:到底我们最在乎给他们的是什么?我们要在乎他们跟上帝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我们要建立起他们美好的生命和性格。
3.常常祷告。撒母耳有一位敬虔爱主,常常祷告的母亲,而这样的祷告,影响了撒母耳的一生,使他也成为了一位祷告的先知,以祷告伴随一生,应付各种严峻的挑战。“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撒上七5)“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撒上八6)“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撒上十二23)
一个好的传道人一定是一个注重祷告的人,一个好的属灵领袖也一定是一个注重祷告的人。一个属灵人的得胜、圣洁生活,一个教会的复兴都与祷告分不开。撒母耳先知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以色列民的复兴需要撒母耳的代祷,撒母耳召集百姓到米斯巴,他答应为他们代祷。经文说:“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撒上七5)
一个属于上帝、忠于上帝的人所行所做,一定是与上帝的真理保持一致——爱神所爱,恨神所恨。当撒母耳听到以色列人说要求立一个王时,经文说:“撒母耳不喜悦”。原文是“撒母耳眼中看为坏事”,这就是撒母耳的态度!“他就祷告耶和华”:撒母耳确实是一个认识上帝的人,一听见他们的要求,心里就不喜悦,但他却没有生气,也没有凭着自己的意思拒绝他们的要求,而是一言不发。经文说:“他就祷告耶和华”,他头一个反应就是来到上帝面前祷告,等候上帝的安排和指示,不和人理论,不和人说好说歹,而是向主祷告,将自己的苦衷在上帝面前陈明,这是我们遭遇人的非难和无理对待时最好的处理方法,这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此同时,这也正说明他不愧为一个祷告的母亲所带出的祷告之子,他的祷告必蒙上帝垂听!
“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十二23)扫罗被膏立为王,意味着撒母耳要退出以色列的历史舞台,但不是完全的退出,本来他身兼三职:士师、祭司、先知,现在卸下士师的职分,但身上还肩负着祭司和先知的职分。如今,撒母耳退居幕后,随时听候上帝的差遣。他首先膏立了扫罗为王,当扫罗被上帝弃绝后,他又遵命膏立了大卫。在这种艰难的环境里,他成了一个忠实的代祷者,终日为王、为百姓祈祷,直到他离世为止。撒母耳应许以色列人,他虽然卸下士师的职务,却是“退而不休”,要作以色列的守望者,日夜为以色列的国事和扫罗祷告。“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圣经》把他和摩西并列,说他是个代祷者,这是上帝给予撒母耳最高的评价:“在祂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祂就应允他们。”(诗九十九6)“耶和华对我说:虽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我的心也不顾惜这百姓。你将他们从我眼前赶出,叫他们去吧!”(耶十五1)。撒母耳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当他不能在舞台上扮演士师角色的时候,就退居幕后,日夜以祈祷为以色列守望,这无疑是上帝所喜悦的侍奉!
4.任劳任怨。自年幼到发白,任劳任怨,终身服事上帝。“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撒上七15-17) 别的士师是兴起一时为上帝所用,而撒母耳却是平生作士师,巡行各地,施行审判如执掌王权一样。那是因为他自小敬畏上帝、不住地祷告、对上帝忠心,属灵的生命成熟、老练,合乎上帝使用。撒母耳天性柔和,是个安静的人,所以,他只有倚靠上帝才能刚强,只有多祷告才能成就大事。他凭自己不能做什么,这也是所有为上帝所用的人都必须要有的认识和经历,像摩西、耶利米和保罗一样(参出四10;耶一6;林后十二9)。当撒母耳告老还乡后,在他的家中筑了一座坛,这正是他生命、工作的原动力,正如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一生帐幕不离祭坛。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撒母耳可谓第二个摩西。七9告诉我们,他一面为人献祭,一面又为以色列人祷告,他不但是祭司,还是先知。到了这几节经文又让我们看到他不但是祭司、先知还是士师——士师就是君王的前身,撒母耳乃是被兴起的士师中最后、最大的一位。因为从来没有一位士师兼有先知和祭司二职,也从来没有一位士师的属灵份量超过撒母耳。他是一位巡行的士师(16节),在几处地方审判以色列人,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17节),他当士师,是就近百姓去,并非叫百姓就了他来,足可以说明他在职务上是何等尽职、何等殷勤。今天我们教会的牧人如何?是否勤勤恳恳、巡行各家、管理教会、牧养群羊呢?这一切表明:在他的生命和生活里,如何与主相亲、以主为首;事事由主支配、事事求主荣耀;他的家是祷告的地方,这是何等荣耀而有福的家呀,他的一生以祈祷工作,以工作祈祷。
二、对地上的人
1.爱人如己。“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侍奉祂。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撒上七3) “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撒上十二23)撒母耳对以色列百姓尽心尽力地服侍,并向他们提出了三个要求,这也是教会和信徒属灵复兴的三个必要条件:一心归顺耶和华,除掉偶像,单单侍奉上帝。
“把外邦的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3节):除掉里面和外面的偶像,不让任何人、事、物在心中代替上帝;“专心归向耶和华”:不是为了解决难处而利用上帝,而是因为爱慕上帝、恨恶罪,认识了肉体和偶像的可怕,所以专心跟从上帝、顺服上帝,成为“属圣灵”(罗八9)的人;“单单地事奉祂”(3节):也就是“爱耶和华——你们的上帝,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尽心尽性事奉祂。”(书廿二5) 不可“既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太六24)什么是偶像?百度对偶像的定义是:偶像是指被人所崇拜的对象。偶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物,如:太阳、月亮;二类是人造物;三类是思想物,如:神仙。对基督徒而言,在我们的心中,除了有形的偶像外,我们还有没有无形的偶像要除掉?比如:金钱、名利、地位、儿女……
刚才我们读到的十二23说:“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这里提及先知撒母耳的两个职分:一是“为百姓祷告”。在撒母耳看来,不祷告就是得罪耶和华上帝;二是“教导百姓善道”。我们是否也为基督徒祷告?教导信徒正道?代祷、传道不仅是传道人的责任,也是信徒的责任,因为“人人皆祭司”,每个人必须服侍上帝。所以,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自觉地去做?我们是否意识到没有为别人祷告是犯罪呢?撒母耳的话说明这是犯罪得罪上帝。
撒母耳虽然离开政坛,却不离开祭坛;他为耶和华所筑的坛,就在他家乡拉玛。那年迈的士师,在风烛残年的岁月,每个清晨,每个黄昏,举起他苍老的双手,为年轻的新国王扫罗,为以色列这新生的王国,在上帝面前献上祷告;他的腮颊上,常是挂着两行泪痕,为背道远离上帝的国人哀伤!
弟兄姊妹,我们在这背道的世代,需要忠心的守望者、祷告人。撒母耳说:“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 约书亚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廿四15)。使徒们说:“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六4)。弟兄姐妹,至于你,做了什么选择呢?
2.满足他人。“撒母耳对以色列众人说:你们向我所求的,我已应允了,为你们立了一个王。”(撒上十二1)君王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时上帝应许的一部分(创十6)。在雅各给他儿子们的祝福中,他指定君王要从犹大支派而出(创四十九10)。摩西早就预言了有一天以色列会不再满足于上帝的直接统治(申十七14-15,廿八36);这个预言藉着以色列人提出的要求立一个人为王应验了。在上帝看来,这个请求即是以色列人厌弃上帝作他们的王(7节),同时也表明了他们渴求放弃做上帝的特选子民所担负的使命。第一,百姓要求立一个人做王,使他们可以“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八20)。他们错误地相信,导致他们遭受苦难及失败的原因是统治不力,但实际上却是因他们的犯罪。结果,他们效法周围列国,而不信靠上帝;第二,虽然这不是上帝所选定为他们立王的时间,并且他们的动机也是错误的,撒母耳还是代表上帝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后来,尽管以色列的君主政体(十二14-15,19-25)有着很大的缺陷,但撒母耳仍然靠着上帝引导以色列百姓,并没有抛弃他们,这表明了上帝对人的软弱所表现出的爱与宽容。虽然撒母耳心有不甘,但他尊上帝为大,满足了以色列民立王的要求。
3.不亏负人。“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撒上十二3)
撒母耳一连提出了五个问题,藉着这五个问题,撒母耳想证明自己统治以色列期间,行事为人问心无愧,光明正大。这些申辩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出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动机是错误的(12、19、20节)。我们也有可能因着追求耶稣基督之外的“王”(各种各样的偶像),而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
这绝不是出于撒母耳的骄傲而有的夸口,而是他在提醒自己不要忘本,也是为接下来的劝勉更有权威,更有说服力。因为,如果他自己没有在生活中身体力行的话,那他的劝勉就只不过是鸣的锣,响的拔,不会起丝毫作用。使徒保罗在米利都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的临别谈话中也曾说:“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徒二十33-34)。
4.众人作证。撒母耳从未利用职权欺压辖制人。“众人说: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什么。撒母耳对他们说:你们在我手里没有找着什么,有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今日为证。他们说:愿祂为证。”(撒上十二3-5)
众人异口同声地为撒母耳作见证,证实他为人清白,光明磊落。弟兄姊妹,我们在离开某个职位之前,是否能像撒母耳一样发出这样的宣告?是否能说自己真的无愧于上帝的托付和使命,也没有辜负人的信任?
弟兄姊妹,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或多或少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压力、引诱、试探。传道人,特别是一些有权力支配人事、财务的牧者,在服侍中受到的试探、诱惑会更多。那我们在离开服侍的岗位时,有没有像撒母耳或保罗一样在众人面前挺直腰板大声说出这样的话?说自己真的没有愧对上帝的托付?众人是否从心底里异口同声地为我们作见证:“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什么。”
三、对自私的己
1.克己奉公。“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撒上八1-2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和私心。撒母耳年纪老迈了,便想立他两个儿子继承他士师之职。举贤不避亲,撒母耳立他儿子为以色列南部的士师,只要他儿子具备担负士师的条件,也无可厚非。但他们并没有学习他们父亲的好榜样,奈何他们是败坏之徒。经文说:“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撒上八3 )。撒母耳的儿子们象以利的儿子们一样,没有归入正途,故此他一家同样被厌弃了。不过这是他儿子们自己的选择,《圣经》也并没有像责备以利那样责备撒母耳。他们的行为说明,敬虔的父母不一定有敬虔的儿女,儿女的选择也无需怪罪父母,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因着撒母耳的儿子们败坏的行为,以色列的长老们拒绝了撒母耳的儿子约珥和亚比亚作士师;同时,他们希望象别国一样立一位君王统治他们。百姓坚持要立君王管理,以为有了新政体,就会使国家走向复兴。但是由于人基本的问题乃是不顺服上帝,所以,其他问题在这新政府之下仍会照样发生。不管以色列民立王的要求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撒母耳这两个儿子是败坏之徒,所以,他在众人面前罢免了他的儿子们。“现在有这王在你们前面行。我已年老发白,我的儿子都在你们这里。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前面行。“(十二2)这节经文可能暗示撒母耳已经解除了他儿子们在别是巴的职务,带他们返回了家乡。多年来,撒母耳在各方面都是一位杰出的领袖。
2.清正廉洁。不贪图别人的财利。“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众人说: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什么。撒母耳对他们说:你们在我手里没有找着什么,有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今日为证。他们说:愿他为证。”(撒上十二3-5)撒母耳回顾总结自己长久以来侍奉的士师职责,勾勒了一个真正领袖的形象:第一,不会欺骗或欺压百姓(3节);第二,不会收受贿赂或积攒不义之财(3节)。贪钱乃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第三,无愧于神和人。只有以上帝为大才能存纯洁的良心(徒四19;提后二15)。
3.不恋权位。撒母耳身兼先知、祭司和士师,士师就是君王的前身。今天既已为以色列民膏立了扫罗为王,那么他士师的职份就告一段落了,至于先知和祭司之职乃是他一生的侍奉。转瞬间,撒母耳已年老发白,他很快就要淡出以色列人的历史舞台,现在,撒母耳在吉甲召集了以色列人,为扫罗举行加冕仪式。其实这是一个职权交接典礼,撒母耳放下他的士师职务,扫罗则开始执掌王权。撒母耳不专权,等扫罗被立为王时,他能够功成身退。当出现新领袖时,会欣然让位(1、2节)。
结 语
弟兄姊妹,在撒母耳的临别告白中,他对自己一生的侍奉做了客观的陈述,并且把领导权移交在扫罗王手中。不过,撒母耳仍继续担当祭司和先知的职分,这是他一生向上帝不变的承诺。撒母耳的一生,是忠心待奉的一生,得到了上帝与人的喜愛(撒上二26)教会的圣职人员,或是每位第兄姐妹都应时常警惕自己,效法撒母耳,将生命的道实行出来。忠心侍奉 ,荣耀主名。
撒母耳时代的历史背景并不是波澜壮阔的,然而撒母耳却是一个像珠穆朗玛峰一般的人物矗立在这段历史中。作为上帝的先知,他发预言,审判人民。由于以色列实施神权政体,撒母耳等于是王,他尽职尽责,为上帝和百姓奉献终身。
撒母耳的一生,忠心传讲上帝的话;这样的神仆,对百姓清正廉洁,他没有“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中受过贿赂因而眼瞎。”他手洁心清,没有人能够在他身上找着什么可指责的(十二2-5)。当撒母耳在众人面前说了这一切话之后,众人都在上帝面前为他作见证,上帝也为他作见证。证实他在上帝面前的为人,是何等真实无伪。自摩西、约书亚之后,上帝兴起了很多士师,但能像撒母耳这样手洁心清者,没有几人,这样的领袖实在难得!今天的教会中,作为上帝的仆人,谁能像撒母耳和保罗那样廉洁自守呢?贪财不仅是普通信徒所犯的罪,也是上帝的仆人们必须提防的陷阱。求主保守我们!
20241215下午讲于北辰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