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2月29日使徒行传第15章精读

2024-12-2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徒-精读.jpg

使徒行传第15章


经文音频朗读:


耶路撒冷会议

1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2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3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

4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上帝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5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6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7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上帝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8知道人心的上帝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9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10现在为什么试探上帝,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11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12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上帝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13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

14方才西门述说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

15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

16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

17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

18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

19“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上帝的外邦人,

20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21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


致外邦信徒的信

22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

23于是写信交付他们,内中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

24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有古卷在此有“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25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

26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

27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

28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

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

30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

31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

32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33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有古卷在此有

34“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里。”)

35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


保罗和巴拿巴分开

36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37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38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39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40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41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今日背诵金句

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徒15:16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十五1】“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徒十五2】“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徒十五3】“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马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

【徒十五4】“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徒十五5】“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十五1-35的主题是“教会确定外邦门徒的守则”,与九1-十一18“教会开始向外邦人传福音”前后呼应。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1节),实际上是从耶路撒冷来的。他们可能是最近十年才信主的法利赛人(5节),没有亲身经历过十年前哥尼流信主的事件(十一15),所以对耶路撒冷教会早有共识的救恩真理还比较糊涂(十一18),但却好为人师、喜欢作“瞎眼领路的”(太十五14)。

“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1节),意味着先作犹太人、再做门徒。“割礼”代表人与犯罪的旧生命隔绝,单单信靠神,被神在与亚伯拉罕立约时作为“立约的证据”(创十七11),是“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罗四11)。新约的信徒是在基督里接受“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西二11),并不是以身体的记号作“立约的证据”,而是在里面领受圣灵的“印记”(弗四30)。凡是只在肉身受过割礼,生活行为却不顺服神的人,实际上并未受割礼(七51;利二十六41;耶六10);“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腓三3)。

在使徒时代,许多犹太门徒仍然遵守犹太人的规条(二十一24),但外邦人却没有这些传统。安提阿教会的犹太门徒与外邦门徒本来已经相安无事近十年,但这些从耶路撒冷来的人却带来了新神学,认为“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是得救的先决条件。他们的教导似乎有圣经根据(创十七14;出十二48-49),但却无法解释哥尼流(十44-45)和安提阿的外邦人(十一23)何以蒙恩,因此在救恩的真理上造成了困惑。圣灵借着这个机会,引导保罗、巴拿巴到耶路撒冷与使徒和长老们交通,好让全教会都达成共识、堵住破口、不给撒但留任何地步。

在使徒时代,各地的教会都是独立自治,主亲自站在灯台中间(启一12-13)、管理众教会(十四23)。因此,安提阿教会不是小亚细亚教会的母会,耶路撒冷教会也不是安提阿教会的母会。保罗、巴拿巴之所以去耶路撒冷,是因为那些制造问题者的影响力,是来自耶路撒冷教会的声望。二十世纪初现代派神学(Modernism)进入中国,动摇了十九世纪宣教士建立的信仰根基,也是因为他们顶着欧美差会和权威神学院的光环。

“使徒”(2节)指十二使徒,“长老”(2节)指治理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这是保罗信主后第三次去耶路撒冷(九26-29;十一30),时间大约是主后49-50年的冬天。

“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4节),表明外邦人归主是神亲手的工作。

离耶路撒冷越远,对犹太教的传统就越不执着,所以腓尼基和撒马利亚教会的犹太门徒对外邦人归主的事“都甚欢喜”(3节),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并长老”(4节)也不反对。坚持“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5节)的,是耶路撒冷教会中一些信主的“法利赛教门的人”(5节)。法利赛人也有许多信主的,保罗就是其中一位;他们谨守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主耶稣也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



上图: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在塞浦路斯和小亚细亚传道:1、保罗等被圣灵差遣,从安提阿经西流基到塞浦路斯岛传道,从撒拉米起,经过全岛直到帕弗(徒十三1-12);2、保罗等从帕弗过海,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徒十三13);3、约翰在别加离开保罗等回耶路撒冷(徒十三13);4、保罗等去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传道,再回别加(徒十三14-十四23);5、保罗从别加经亚大利回安提阿(徒十四24-26);6、保罗等从安提阿上耶路撒冷,经过腓尼基和撒玛利亚,沿途传讲福音(徒十五1-5)。


【徒十五6】“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徒十五7】“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徒十五8】“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徒十五9】“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徒十五10】“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徒十五11】“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7-11节是彼得在《使徒行传》中最后一次出场,他的发言所强调的是圣灵的作为。

彼得明智地让这场辩论持续了一段时间,让众人充分交通,等“辩论已经多了”(7节),他再起来发言。因为在救恩的问题上,辩论并不能解决问题(7节),只有回到神的面前,从神的作为中寻求神的心意。圣灵的作为已经非常清楚了:首先是撒马利亚人归主,然后是哥尼流全家信主,如今又有众多外邦教会的建立,这些事实证明,外邦人的确已经在律法之外因信称义了。

这次会议的时间大约是主后49-50年的冬天,哥尼流全家已经信主大约十年。当时他们是凭信心接受了救恩,本来并不需要说方言(十46);但“知道人心的神”(8节)却预知将来犹太门徒会有疑惑,所以为了澄清救恩的真理,才在当时“赐圣灵给他们”(8节)、正如赐圣灵给犹太门徒一样,让他们当众“说方言,称赞神为大”(十44-46),成为神悦纳未受割礼的外邦人的“见证”(8节),好叫法利赛门徒不再停留在律法主义里面(1节)。

当外邦人接受福音时,圣灵就降临在他们的身上(十44),“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9节),所以不用再接受外面的割礼。我们的心灵得蒙洁净,也不是因着遵行外面洁净的规条(可七5),乃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三5;弗四23),“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彼得严厉地责备这些人是“试探神”(10节)。因为十二使徒和耶路撒冷教会早就在救恩真理上有了共识:“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十一18)。现在十年过去了,神的作为在安提阿和众多的外邦教会都已显明,这些人却出来主张“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5节),换一个方式来质疑圣灵的见证(十44)、挑战救恩的真理,这实际上就是“试探神”。

“我们所不能负的轭”(10节),指摩西的律法(加五1)加上犹太拉比的口头遗传,繁琐的规条成为人的重担,连犹太人也不能完全遵守。

“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11节),可译为“相反地,我们相信,我们得救是因主耶稣的恩典,和他们一样”(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信徒“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既不是因为行割礼、也不是因为守律法,“这是我们所信的”信仰根基。这个原则不但对初期教会的影响重大,在任何时代也都是最基本的真理。信徒所做的任何善行,都是得救的结果,而不是得救的条件——“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8-9)。

【徒十五12】“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借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徒十五13】“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

【徒十五14】“方才西门述说神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

【徒十五15】“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

【徒十五16】“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

【徒十五17】“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

【徒十五18】“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

彼得的一席话,使辩论双方都安静下来,“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借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12节),知道彼得所说的神的作为(8-9节)已经在外邦人中到处显现了。这是从十三13之后,第二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罗之前,可能因为巴拿巴是主要的发言者。

“主的兄弟雅各”(加一19)此时可能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十二17),所以作为会议主席做最后的发言(13节)。虽然他本人谨守律法(加二12),但对救恩真理早有认识(十一18),并不认为守律法是外邦人得救的条件(19节)。他首先肯定了彼得的经历(14节),然后引用圣经证明“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15节)。属灵的经历只有与圣经的教导吻合,才能成为最终的验证。

雅各用彼得的犹太名字“西门”(14节)来称呼他,因为听众都是犹太门徒。

“神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14节),指十年前的哥尼流信主。这句话确定了一个事实——保罗和巴拿巴向外邦人宣教并非自作主张,而是神借着彼得早已开启的福音大门(7节)。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凡是能蒙恩归入神名下的“百姓”,完全都是出于神的“眷顾”和“选取”,既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功德,也不是因为行割礼、守律法。

16-18节引自旧约七十士译本的摩九11-12。“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16节),指复兴以色列国(一6)。雅各的目的并非解释这段圣经,而是借着这段圣经提醒众人:神早已预言将来会有“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17节;赛十九23-25;玛一11),既然神称这些新的百姓为“外邦人”(赛四十二6),就表示他们没有先变成犹太人,所以也没有理由要求外邦门徒必须行割礼、“遵守摩西的律法”(5节)。

【徒十五19】“‘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

【徒十五20】“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徒十五21】“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

“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19节),指不要让外邦人先作犹太人、再作门徒。但是,为了让外邦门徒可以与严谨的犹太门徒一同“聚会擘饼”(二十7),他们应当在生活中“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20节)。

雅各之所以建议吩咐外邦门徒遵守这些禁戒,既不是因为救恩真理,也不是因为伦理道德,而是“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21节),所以外邦门徒必须限制自己的自由(罗十四21;林前九19),照顾当地犹太门徒的基本感受,才能和他们彼此相交。这并不是在真理上的妥协,而是在非真理问题上的舍己;不但外邦门徒遵守这些禁戒要牺牲自由,犹太门徒不坚持其它禁戒也要放弃传统。人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首先就要“舍己”(路九23);肢体不坚持自己的自由和传统,身体的合一才不会出现破口。

【徒十五22】“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

【徒十五23】“于是写信交付他们,内中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

【徒十五24】“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有古卷加: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徒十五25】“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

【徒十五26】“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

【徒十五27】“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

【徒十五28】“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

【徒十五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

雅各的意见得到了“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22节)的赞同,这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投票,而是圣灵里的合一(28节)。他们“同心定意”(25节)派代表与保罗、巴拿巴同回安提阿,正式澄清使徒的立场。

“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25节),是耶路撒冷教会两类门徒的代表。“犹大”代表说亚兰话的犹太人,“西拉”代表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西拉”是个罗马名字,意思是“树木茂盛的”。他是一个罗马公民(十六17),后来成为保罗宣教的同工(40节;帖前一1;林后一19;彼前五12)。

23-29节这封信是典型的第一世纪的信件格式,但其中许多细节仍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榜样:

这封信以“使徒”(23节)开头,带着属灵的权柄(十六4),但口气却不是命令,而是语调温和地说:“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28节)。

虽然到安提阿进行错误教导的犹太人并非耶路撒冷教会的代表(24节),但耶路撒冷教会还是郑重地派出代表澄清(24、27节),为别人做的事情善后,目的是不给魔鬼留地步。“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23节)都是受到影响的教会,“安提阿”是叙利亚省的首府。

信中在提到耶路撒冷代表的名字之前(27节),先称赞安提阿教会的两位代表(25-26节),表达对安提阿宣教事工的肯定。这是从十三13之后,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罗之前,可能是因为巴拿巴与收信的教会比较熟(十一22-24)。

耶路撒冷教会不但用书面声明,而且派人“亲口诉说这些事”(27节),免得收信人误解,也可以补充说明细节。今天虽然有各种方便快捷的网络通讯手段,但还是不能取代主内肢体面对面、心对心的属灵交通。

这封信的决议,是“圣灵和我们定意”(28节)的,也就是耶路撒冷的“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23节)以圣灵的心意为自己的心意。决议的目的不是制定新的教义、解释既成事实,而是制定门徒守则、堵住合一破口。人的工作都是先凭感觉行事、再编理论解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圣灵的工作却是先有真理启示、再用事实印证,“亲口应许,亲手成就”(王上八24)。因此,这个决议分成两个部分:

“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28节),这是根据救恩真理。外邦门徒既然同样是因信称义,就不必行割礼,先加入犹太教、再成为门徒。

“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28节),这是为了教会的合一。为了让外邦门徒可以与严谨的犹太门徒一同“聚会擘饼”(二十7),他们应当在生活上遵守以下四项守则,除掉阻挡外邦人和犹太人同享“主的晚餐”(林前十一20)的障碍:

禁戒“祭偶像的物”(29节),也就是向偶像献过祭的肉。虽然外邦信徒可以吃任何食物,但与严谨的犹太弟兄交往时,应当放弃吃这种肉的自由(罗十四13)。

禁戒“血”(29节),因为这条禁令并非摩西律法的要求,而是神与挪亚立约时给全人类的守则:“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它的生命,你们不可吃”(创九4)。

禁戒“勒死的牲畜”(29节),这种屠宰方法令血留在肉里面,而“血”里有生命(利十七10-14)。

禁戒“奸淫”(29节),这是圣徒的基本道德操守。十诫(出二十1-17)都是门徒应当遵守的,不只是第七诫“不可奸淫”(出二十14)。但是,当时的外邦人容易分辨违反其它九诫的罪,但却对近亲结婚(利十八6-18)、与庙妓行淫习以为常,不觉得是“奸淫”,所以需要特别指出(林前六18)。这正如今天的社会风气已经把婚前性行为当作家常便饭,也需要对初信者特别强调。

【徒十五30】“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

【徒十五31】“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

【徒十五32】“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徒十五33】“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

【徒十五34】“(有古卷加: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里。)”

【徒十五35】“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

安提阿教会的众人“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31节),表明使徒们在圣灵里做出的决议(28节),不但堵住了仇敌对救恩真理的扭曲,也维护了基督身体的合一。从此,初期教会向地极宣教再也没有障碍了。

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圣灵却没有亲自发话,而是让教会学习在圣灵的引导下作出决议,也给我们示范了教会解决属灵难题的几个原则:

不用权柄压人,主内畅所欲言(6-7a);

不靠投票决议,仰望圣灵带领(28节);

神学解释实践,不能削足适履(7b-14节);

经验归纳真理,要有圣经根据(15-18节);

有事当面交通,不给魔鬼地步(24-27节);

肢体自我约束,身体才能合一(28-29节);

有理不在言高,谦卑方显权柄(23、29节)。

【徒十五36】“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徒十五37】“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徒十五38】“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徒十五39】“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徒十五40】“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徒十五41】“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十五36-十九20的主题是“保罗向西方的地极宣教”,与八1-40“腓利向南方的地极宣教”首尾呼应。从这时起,耶路撒冷教会就从本书中淡出了,只在保罗被捕前出现过一次(二十一18-25)。耶路撒冷教会和十二使徒并没有固步自封、怠于宣教(彼前一1;雅一1),只是因为本书接下来所要记录的重点,乃是“保罗向西方的地极宣教”。无论是安提阿教会、还是耶路撒冷教会,无论是外邦人的使徒、还是十二使徒,都是在圣灵的亲自带领之下,各有各的福音工场。

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停留的时间可能是冬天。冬末春初,海陆交通再度开放,外邦人是否要行割礼的争论也得到了妥善解决,此时非常适合回访第一次宣教旅程中经过的塞浦路斯和小亚细亚各教会(36节)。

巴拿巴带上马可,可能是想再给这位青年人一次机会。但保罗可能担心马可再次在崇山峻岭面前退缩(十三13),所以不愿带一个不可靠的同工。是优先考虑造就同工,还是首先保证完成使命,自古都是一个难题,甚至连两位使徒也被惹动了血气,“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39节)。

但是,人若被圣灵充满,连“彼此分开”也会成为好事,结果是一个宣教团变成了两支布道队,并且将加给保罗更多的同工(十六3;十七5;十八2、18)。被圣灵充满的同工,即使彼此之间“起了争论”,也会顺服圣灵的带领、不再坚持自己,最终成就神的美意。巴拿巴带上马可,把他造就成了合格的工人。保罗虽然此时与巴拿巴的看法不同,之后却没有造成偏见,不但尊重巴拿巴(林前九6)、而且称赞马可(西四10;提后四11),成为主里合一的见证。

保罗挑选的同工“西拉”(40节)是罗马公民(十六21),又是来自耶路撒冷教会,这两个身份对他向外邦人宣教都大有裨益。

“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40节),表明安提阿教会没有在保罗和巴拿巴的争论中选边站,而是为他们祷告,把他们的工作都交在主的带领中。

这两支布道队出发的时间,可能是还不太适合远航的主后50年1月初,所以起初的分工是:巴拿巴带着马可向西短途航行,“坐船往塞浦路斯去”(39节),一路平坦地回访塞浦路斯的各教会。保罗和西拉则是先向北“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41节),把耶路撒冷教会的正式意见通报给他们(23-24节);然后穿过基利家门(Cilician Gates),再次用五天时间翻越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登上冰雪初融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从东向西回访小亚细亚的各教会(36节;十六1)。但是,圣灵很快改变了保罗的计划,把回访变成了向欧洲宣教。

十五40到十八22记录了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时间大约是主后50年初至51年末。这支小小的队伍将比上次多走将近90%的路程,渡过爱琴海、前往马其顿,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和哥林多设立教会,把福音向西传向地极。


上图:1935年10月拍摄的基利家门(Cilician Gates)。基利家门位于大数以北64公里,自古都是从基列家沿海平原翻越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纳托利亚高原必经的山口。这个山口位于Gökoluk河的狭窄峡谷, 最高处海拔1000米。几千年以来,这个山口都是商业与军事的主要动脉,保罗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宣教旅程都要经过这个山口。古代翻越托罗斯山脉需要走五天,沿途会“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林后十一26)。


上图: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把福音传到了欧洲,先是马其顿后是希腊,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后书,加拉太书也可能是在哥林多所写:1、保罗和巴拿巴被差遣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徒十五22-38);2、保罗和巴拿巴因马可起了争执,巴拿巴和马可去塞浦路斯(徒十五39);3、保罗走遍叙利亚和基利家坚固众教会(徒十五40-41);4、保罗到特庇、路司得和以哥念(徒十六1-5);5、圣灵禁止保罗在亚细亚传道,保罗就经弗吕家、加拉太、每西亚,在每西亚的边界想去庇推尼,圣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保罗夜间看见马其顿的异象(徒十六6-10);6、保罗到腓立比(徒十六11-40);7、保罗到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徒十七1-14);8、保罗到雅典、哥林多,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徒十七15-十八18);9、保罗到以弗所(徒十八19-21);10、经凯撒利亚返耶路撒冷(徒十八2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