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2月28日使徒行传第14章精读

2024-12-2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徒-精读.jpg

使徒行传第14章


经文音频朗读:


在以哥念传道

1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

2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

3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藉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

4城里的众人就分了党,有附从犹太人的,有附从使徒的。

5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

6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

7在那里传福音。


在路司得传道

8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

9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

10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

11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

12于是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

13有城外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

14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15“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上帝。

16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17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18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地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

19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

20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21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22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23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24二人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

25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

26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上帝之恩,要办现在所作之工,就是在这地方。

27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上帝藉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上帝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

28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


今日背诵金句

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十四1】“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

【徒十四2】“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

【徒十四3】“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祂的恩道。”

【徒十四4】“城里的众人就分了党,有附从犹太人的,有附从使徒的。”

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十三46),只是指在安提阿。他们在以哥念仍然先“进犹太人的会堂”(1节),把福音先传给“骨肉之亲”(罗九3)。

“以哥念 Iconium”位于安提阿东南大约150公里,属于弗吕家地区(Phrygia)。

“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3节),可译为“所以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英文ESV译本),表明不顺从的犹太人越是“耸动外邦人”(2节),神越在人心中动了工(林前十六9),以致保罗和巴拿巴“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因为主要“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祂的恩道”(3节)。

“主借他们的手”表明他们所行的神迹奇事完全是出于圣灵的主动,为了见证使徒所传讲的恩道乃是出于神。今天,圣灵也继续与祂所选召的人同作见证(约十七26;一8),我们在外面工作,圣灵在里面工作;我们撒种、浇灌,圣灵使种子生长(提前三6)。

“使徒”(4节)原文是复数,包括保罗和巴拿巴(14节)。这里是《使徒行传》原文第一次称保罗和巴拿巴为“使徒”(十四4、14)。他们是被圣灵差遣(十三4)的使徒,而不是与主耶稣一同生活过的“十二使徒”(一26)。

【徒十四5】“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

【徒十四6】“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

【徒十四7】“在那里传福音。”

宣教士应当顺服圣灵的带领,不能倚靠血气逞强,该逃跑的时候就要逃跑,因为主说:“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太十23)。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来,使徒的逃跑却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场(6节),因为圣灵所带领的逃跑不是后退、而是前进(八4)。

使徒能施行神迹奇事证道(3节),却不能用神迹去阻挡石头(5节),只能逃之夭夭(6节)。其实真正的神迹并不是人可以随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借他们的手施行”(3节)的,为要“证明祂的恩道”(3节)。同时,主也可以借着使徒成功的逃跑(6节)来“证明祂的恩道”,因为福音的使者被赶走了,但福音的种子已经在以哥念扎了根,圣灵自己会让教会成长。

圣灵借着逼迫把使徒们带到下一站,让他们离开弗吕家地区,进入吕高尼地区(6节)。从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 Lystra”(6节)只有63公里。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以哥念”也是吕高尼地区(Lycaonia)的一部分,指责路加有误;但后来考古发现证明,在保罗的时代,以哥念属于弗吕家文化、说的是弗吕家语,再次证明了路加福音的准确性。



上图:标有拉丁文路司得的石碑,考古学家根据该碑文确定了路司得遗址。现存于Konya考古博物馆。


【徒十四8】“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

【徒十四9】“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

【徒十四10】“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

【徒十四11】“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神借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

【徒十四12】“于是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

【徒十四13】“有城外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

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十三14)一样,也是一个罗马直辖的殖民地。这里可能没有犹太会堂,所以使徒不能先从会堂开始传道。但圣灵却使用另外一种方法将福音带给他们:医治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8节)。

“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9节),并不是说人有信心就能得痊愈,而是说这人有信心,并且神准备医治他。保罗和彼得都定睛看着生来就瘸腿的人(9节;三2),并且吩咐他们起来行走(10节;三6),两个痊愈者都跳跃行走(10节;三8),表明保罗和彼得的使徒职分是相等的。

在希腊的神话里,“宙斯”(12节)是众神之王,“希耳米”(12节)是诸神的传讯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仪表堂堂,所以被当作众神之王宙斯;而保罗是主要的发言人,所以被当作商业之神希耳米。根据当地的传说,宙斯和希耳米曾经化身为人形来到路司得求宿,但却无人接待,惟有一对老夫妇敞开家门,结果这对老夫妇得到奖赏,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没(主后8年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 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担心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庙的祭司赶快“牵着牛,拿着花圈”(13节),想用这些牛来向使徒献祭。



上图:古罗马的雕刻,描绘用以献祭的戴着花圈的公牛。现藏于以弗所博物馆。


【徒十四14】“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徒十四15】“‘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

【徒十四16】“祂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徒十四17】“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徒十四18】“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地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

14节是从十三13之后,第一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罗之前,可能是因为巴拿巴在外邦人眼中被看作众神之王宙斯(12节)。这里是《使徒行传》原文第二次称巴拿巴和保罗为“使徒”(十四4、14)。

当外邦人要“向使徒献祭”(13节)的时候,可能是宣教史上最危险的一刻,因为希律的覆辙就在前面(十二23)、撒但的控告就在后面。群众用当地“吕高尼的话”(11节)议论,所以使徒起初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一旦明白过来,就迅速“撕开衣裳”(14节)、表示极其痛苦不安,迅速制止他们(14节),以免被人当作神高举;即使放弃这次宣道机会,也不给魔鬼留任何地步。今天,当讲员被恭维、当传道人被高举的时候,是及时地“撕开衣裳”,还是一面口称“荣耀归神”、一面心中暗暗陶醉呢?

虽然路司得人的行为是迷信的,但保罗却抓紧这机会向他们宣讲神的本性。15-17节是《使徒行传》中保罗的第二篇讲章,这篇讲章的风格与安提阿的讲道(十三16-41)完全不同,因为听众的背景不同。保罗总是因材施教地向人传福音:

对于熟悉圣经的安提阿人,保罗从圣经的历史开始(十三17-41),证明主耶稣就是弥赛亚,宣告“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十三39)。

对于迷信的路司得人,保罗从大自然的现象开始,证明有一位创造并管理大自然的神(罗一20),劝他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15节)。

对于骄傲的雅典哲学家,虽然他们的光景和路司得人相同,但保罗却用更加哲学化的表达方式(十七22-31),以适合那里的听众水平。

“仅仅地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18节),可译为“总算拦住众人不献祭给他们”(和合本修订版)。今天,传道人所面临的最大危险,也不是被石头打,而是被人追捧。当众人带着称赞、权力、地位、名声来到传道人面前的时候,将是最危险的一刻。

【徒十四19】“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徒十四20】“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徒十四21】“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徒十四22】“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保罗在林后十一25、加六17以及提后三11所提的,可能就是在路司得被打的经历(19节)。仇敌拦阻福音的手段,乃是软硬兼施,交互使用“石头”(5节)、“花圈”(13节)、“石头”(19节)。今天,我们常常不会惧怕“石头”,但却难以抵挡“花圈”。

保罗能行神迹医治生来瘸腿的人(8节),却不能行神迹避免自己被打。真正的神迹并不是人收发自如的超自然能力,而是“主借他们的手施行”(3节)的,为要“证明祂的恩道”(3节),使徒只是被主“拣选的器皿”(九15),只有在信心里看到神要施行神迹(9节),才能凭信心行出神迹。主的“恩道”既可以借着病得医治的神迹来证明,也可以借着打而不死的神迹来证明(20节)。

保罗还没有完成神交托的使命,所以神不允许他被石头打死(20节),主不仅将他从“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提后三11)中救出来,而且使他成为提摩太的榜样(提后三10)。神有时允许我们遭遇苦难,面临绝境,为的是“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林后一9),因此“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四9)。

“特庇   Derbe”(20节)位于路司得东南100公里,这里是加拉太省的东界,也是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小亚细亚最东部的城市。

特庇城的工作没有遇到犹太教的反对,十分顺利。保罗和巴拿巴本来可以继续向东,一路下坡200公里就可以到达大数,然后乘船回安提阿,这是最快、最安全的道路。但他们却原路返回,走两倍半的路程回访曾遭逼迫的“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21节),这些教会都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加拉太省南部,《加拉太书》就是写给他们的。

使徒在“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遭遇逼迫时并未气馁,而是坦然离开(20、6节;十三50-52),把结果交在神的手中。虽然如此,他们并未以此当作自己懒惰的借口。从特庇的顺利中,他们可能领会到圣灵开门的信号,所以迅速沿原路回访各教会。果然,这次圣灵没有允许任何意外发生,而是让使徒们从容地“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22节),并且“选立了长老”(23节)、看守主的教会。整个宣教旅程都是在圣灵的管理和带领之下,而使徒也以顺服和忠心来配合,这是信徒与神同工的美好榜样!

使徒“坚固门徒的心”,并非倚靠安慰、而是说出真相:“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22节)。这句话表明:接受福音,不是叫人生活更容易,而是叫人生命被改变。天路的历程不是只有平安喜乐,还有属灵争战;只有付出舍己的代价、才能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路九23)。神让我们在争战中“经历许多艰难”,是要拆毁我们的旧人,好叫我们“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四16)。当我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帖后一4)的时候,才是真正顺服神的权柄、“可算配得神的国”(帖后一5)。



上图:使徒行传第十四章的主要地点:以哥念、路司得、特庇、彼西底、别加、亚大利、安提阿。


【徒十四23】“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21-23节说出了使徒宣教的四部曲:

宣讲福音(21节):照着不同人的背景,讲清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坚固门徒(22节):新生婴孩及时喂养,才能“因此渐长”(彼前二2)、抵挡仇敌(彼前五9)。

建立教会(23节):信徒若无教会,等于把羊丢给狼群;教会若无制度,只能倚赖个别领袖。

交托给主(23节):宣教士若不肯放手,教会永远也不能成熟。

“长老”(23节)原文是复数,指各教会的领袖。这是在耶路撒冷教会以外首次提及长老的地方,也是新约圣经首次提到长老的设立(23节;二十17;提前五17;多一5;雅五14;彼前五1、5)。

“选立”(23节)原文又被译为“挑选”(林后八19)。这些长老是由设立教会的使徒“选立”的,可能是使徒指定,也可能是门徒选举、使徒按立。这些教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选立”长老、独立运作,既是因为圣灵的大能,也是因为使徒愿意顺服圣灵、及时地“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23节)。因为这些长老并非对使徒负责,而是对主负责。这些教会都是基督的教会,而不是使徒的教会,所以圣灵自己会负责、用不着人过度操心。今天,我们若是过分地高举使徒时代的教会模式,其实高举的只是某种偏见,因为新约圣经并没有提供标准的模式,只强调被圣灵充满。

保罗第一次传道旅程的时间大约是一年左右,所以这几个教会的长老信主的时间可能只有半年左右。保罗后来说“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提前三6),是“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提前三6),可见具体还要因人而异。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全本圣经,属灵的知识比使徒时代更多,但许多教会却不能象使徒时代那样很快选立出长老。因为教会越受逼迫,信徒的生命成熟得越快;教会越是安逸,越难显出生命成熟的长老来。

【徒十四24】“二人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

【徒十四25】“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

【徒十四26】“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神之恩、要办现在所做之工,就是在这地方。”

【徒十四27】“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神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

【徒十四28】“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

“亚大利 Attalia”(25节)是旁非利亚的主要港口,位于别加附近,从这里坐船到安提阿的距离大约是500公里。

26节的“安提阿”(26节),指叙利亚的安提阿,他们回到了此次宣教旅程的出发点(十三1-3)。《使徒行传》记录了使徒保罗的三次宣教旅程,第一次记录在十三4到十四26,时间大约是主后48至49年,陆地行程约1280公里,海上行程约1010公里。

“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神之恩、要办现在所做之工,就是在这地方”(26节),可译为“当初,众人就在这地方,把他们交托在神的恩典中,要完成现在所做的工”(和合本修订版)。使徒们所领受的恩典,不是地上的任何好处,而是与神同工的机会。

这次宣教以“禁食祷告”(十三3)开始,又以“禁食祷告”(23节)结束;从“被圣灵差遣”(十三4)开始,又以把教会“交托所信的主”(24节)结束,从头到尾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所以保罗和巴拿巴向安提阿教会报告的重点,不是自己如何不畏艰难、带起多少人信主,而是“述说神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27节):

在成绩中看到神的工作:他们清楚地体会到,整个宣教旅程都在圣灵的带领之下,所有的工作都是“神借他们所行的”,自己只是被拣选的器皿。因此,他们在备受欢迎、被人追捧的时候从未得意忘形(14节),今天,我们若只效法使徒的工作,却没有被圣灵充满、只是靠肉体事奉,难免画虎类犬,有点成绩就会沾沾自喜、念念不忘。

在难处中看出主的美意:他们在旅程中也许并未清楚圣灵的通盘计划,但最后却发现,虽然主允许他们被犹太人的逼迫,但“从这一切苦难中”(提后三11),主都把他们救出来了,并且“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因此,他们在被人拒绝、被打被逐的时候从未垂头丧气(20节)。今天,我们若只效法使徒的心志,却没有被圣灵差遣、只是凭血气摆上,难免不伦不类,有点难处就会怨天尤人、妄自菲薄。

“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28节),但这只是暂时的停留,因为圣灵很快就要差遣他们开始新的工作。第一次宣教旅程的范围只是在小亚细亚半岛,在把福音传向欧洲、向地极宣教之前,神首先要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一场决定性的辩论就要开始了(十五1-31)。



上图:主后2世纪浮雕上的古罗马四轮马车。在罗马时代,海上旅行通常比在陆地旅行更加舒适。陆地旅行或者是步行,或者是乘坐马车、战车或手推车。由于古代车辆没有弹簧,在石头路上非常颠簸。当时送信的奴隶(tablelrii)每天步行平均可走42公里,坐马车平均可走72公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