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使徒行传第18章
经文音频朗读:
保罗在哥林多
1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2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3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
4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
5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6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罪”原文作“血”),与我无干(原文作“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7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上帝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8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9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10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11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上帝的道教训他们。
12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
13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上帝。”
14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15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16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17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保罗回到安提阿
18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19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20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21就辞别他们,说:“上帝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22在凯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23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亚波罗在以弗所讲道
24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学问”或作“口才”)。
25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26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上帝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27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
28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今日背诵金句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徒18:9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十八1】‘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徒十八2】‘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克劳第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徒十八3】‘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
【徒十八4】‘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
‘哥林多 Corinth’(1节)是亚该亚省的省会,位于雅典西边约90公里,扼守希腊本土与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us Peninsula)之间的哥林多地峡(Isthmus of Corinth)西岸。哥林多地峡最窄之处只有6.5公里,从东面萨罗尼克湾的坚革哩(Cenchrea)港到西面哥林多湾的吕刻昂(Lechaeum)港。绕行伯罗奔尼撒半岛需要航行6天,还要经过三个岬角,那里很容易刮大风、航船十分危险。从主前600年开始,船员们都会走捷径,沿着铺石路(Diolkos)把船或货物拖过地峡、海陆联运,所以东西海上贸易路线与南北陆路贸易路线在哥林多会合。新约时代的哥林多与雅典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城市:雅典历史悠久,居民都是希腊人,以文化和学术闻名;而哥林多是被罗马摧毁重建的殖民地,是个没有文化传统的商业城市,以享乐和放荡著称。哥林多商业繁荣,所以人口流动频繁,到处都是寻找机会的各族侨民。城内庙宇林立、偶像众多,山上卫城(Acrocorinth)里爱神阿芙洛狄蒂(Aphrodite)庙中有上千庙妓(Hetaira),许多船员和商人都在此挥霍金钱。因此,哥林多既是一个经济繁荣、道德败坏、文化多元、思想活跃的大都会,也是一个有利于福音广传的中心城市。
‘亚居拉’(2节)是个罗马名字,意思是‘鹰’。
‘百基拉’(2节)是个罗马名字,意思是‘远古’。
‘本都’(2节)是小亚细亚北部黑海沿岸的罗马藩属国。凯撒征服本都之后,用‘我来,我见,我征服 VENI VIDI VICI’作为写给罗马元老院的捷报。
虽然哥林多暂时还没有出现逼迫,属灵的黑暗却令保罗更加担忧,所以他‘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但神却始终与他同在,及时差来了与保罗‘同业’(3节)的同工。保罗到达哥林多的时间,最晚可能是主后50年5月初。大约半年前,‘克劳第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1节),结果却是把亚居拉和百基拉这两位好同工提前安排到哥林多等候保罗。主后49年末,罗马皇帝克劳第(Claudius,主后41-54年在位)由于住在罗马的犹太人经常发生骚乱,下旨将几万犹太人逐出罗马城,克劳第死后犹太人才逐渐回迁(二十八17)。到了保罗写《罗马书》的时候,亚居拉和百基拉已离开旅居的哥林多和以弗所(十八18),回到罗马了(罗十六3)。
在希腊-罗马文化中,能公开演讲的人备受尊敬,体力劳动者却被藐视,许多巡游教师都靠教导获利。但犹太拉比教导圣经却是免费的,他们都有一门自食其力的养生手艺。因此,保罗亲手工作(二十34-35;林前四12;九14-18;帖前二9;帖后三8),他的祖传工艺是制造帐棚,原料是山羊毛的布料;保罗的家乡基利家盛产山羊毛,这种羊毛布料的拉丁文名字就是基利深(Cilicium)。
保罗可能在哥林多集市上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看到了亚居拉和百基拉的摊位,发现他们不但是同行、而且已经信主,就和他们平时一起‘同住做工’(3节),安息日一起去会堂‘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4节),自给自足、团契相交。
正当的职业并无圣俗之分,主耶稣也曾是一位拿撒勒的木匠。神借着工作赐下祝福:‘你要吃劳碌得来的;你要享福,事情顺利’(诗一百二十八2)。无论是职场的工作、还是教会的事奉,都可以是事奉神,也都可能是事奉玛门,取决于事奉的人是否接受圣灵的管理。当我们挣取生活所需的时候,心思应当放在神的国度上;当我们盼望天上基业的时候,自然不必以物质的多寡为念。
今天,我们可以从以下犹太传统中学到有关职业的智慧:
一个父亲对儿子有六大责任:行割礼,赎长子,教导律法,帮他学会游泳,传授一门手艺,给他娶个妻子(《他勒目 Talmud》Kiddushin 29a:10)。
父亲若不教儿子一门手艺,等于教他偷盗(《他勒目 Talmud》Kiddushin 29a:10)。
最完美的是一面学习律法、一面从事职业。因为同时致力于两者,可以使人远离罪恶;律法若不与职业结合,结果必被忽视、并且让人犯罪(《密西拿 Mishnah》Pirkei Avot 2:2)。
手艺只能在健康、年轻、平安的时候帮助人,律法却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因为律法能使人在年轻时远离试探和罪恶,晚年时得到未来和盼望(《他勒目 Talmud》Kiddushin 4:14)。
人应当教他儿子一门清洁、易行的手艺,并向财富所属的神祈求成功。因为没有一种手艺必致贫穷,也没有一种手艺必致富足(《他勒目 Talmud》Kiddushin 4:14)。
不要教儿子从事容易犯罪的行业,比如充满不诚实的、强暴的、与妇女互动过密的行业(《他勒目 Talmud》Kiddushin 4:14)。
大多数赶驴的都是诡诈的,因为他们常常欺骗。大多数赶骆驼穿越险地的都是诚实的,因为他们必须求神保护。大多数水手都是虔诚的,因为大海的危险使他们敬畏。最好的医生也会去地狱,而屠夫也可以成为王的伙伴(《他勒目 Talmud》Kiddushin 4:14)。
上图:哥林多地峡(Isthmus of Corinth)是联系欧洲大陆和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狭窄地峡,宽约6.5公里。这是古代划分伯罗奔尼撒和希腊大陆本土爱奥尼亚的地标。主后67年,罗马帝国皇帝尼禄曾利用6000名因犹太起义被俘虏为奴的犹太人开凿运河,后因经费问题被搁置。1893年,法国人重建的运河开通,长达6.3公里的哥林多运河大大缩短了从亚得里亚海到雅典的航程。
上图:哥林多古城的集市(Agora)。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很可能在集市里有自己的摊位,保罗可能在此与他们同住做工。
【徒十八5】‘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徒十八6】‘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原文是血)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原文是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徒十八7】‘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徒十八8】‘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圣灵第二次显明了祂的同在。‘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5节),可能带来了腓立比教会的第二次供应(腓四16),使保罗不必再织帐棚,而是专心传道,‘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5节)。提摩太从帖撒罗尼迦教会带回的好消息也大大鼓舞了保罗(帖前三6-10),以致他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成为新约圣经中的第一封书信。
‘抖着衣裳’(6节),是犹太人象征与外邦人断绝往来的动作(尼五13)。‘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6节),这是引用神对先知以西结的吩咐:‘他听见角声,不受警戒,他的罪必归到自己的身上’(结三十三5)。保罗借此向那些不信的犹太人表示,‘他们既抗拒、毁谤’(6节),就必须自己承担其后果。我们传福音,是因为欠了别人福音的债(罗一14);我们若是忠心地传了,就不再欠债,责任却归到顽梗不信的人身上。因此,人若拒绝接受福音,伤害的只是自己、并不是传福音的人。
‘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6节),并不是说保罗从此不再向犹太人传福音,而是说他不再进入这个会堂。
‘提多·犹士都’(7节),是个罗马名字,他的家‘靠近会堂’(7节),有利于在会堂外给进出会堂的犹太人传福音。他‘是敬拜神的’(7节),也就是一位参与犹太会堂的敬拜、但未受割礼的外邦人。
‘基利司布’(8节)是个罗马名字,他是个管会堂的犹太领袖,是由保罗施洗的(林前一14)。他的全家信主,必然会震动整个犹太会堂,导致他们‘抗拒、毁谤’。
上图:哥林多城示意图。保罗就在这里写了加拉太书、罗马书(徒二十3)。
【徒十八9】‘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徒十八10】‘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徒十八11】‘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
主在异象中鼓励保罗:‘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9节),表明此时保罗心中的确‘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不要怕’、‘有我与你同在’(10节),这是古今一切圣徒勇气和能力的来源(可六50;创十五1;出三12;申三十一6;赛四十一10;四十三5;耶一8)。圣灵带领的宣教,既不倚靠人的心志或使命感,也不需要所谓的‘人神合作’,完全是因为主的‘同在’和不可抗拒的恩典。主的‘同在’并非人的感觉,而是圣灵每天实际的带领。主的同在果然产生了效果:不但福音大大兴旺(11节),保罗在逼迫中也蒙主保守(12-17节),应验了‘必没有人下手害你’(10节)。当我们落在软弱中的时候,只有‘时时警醒,常常祈求’(路二十一36),才能在灵里听见主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太十四27)。
主耶稣说:‘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10节),但保罗并不知道他们是谁,在他们尚未听到福音的时候,神就已经预定他们必要得救了。因此,保罗可以放胆传道、不必担心暂时的挫折。在哥林多这样道德沦丧、金钱至上的商业城市里,竟然有许多预定得救的百姓(10节;约十10)。同样,在任何一个黑暗的角落,都可能有被拣选的人等候我们去传福音。圣灵带领的宣教,不会轻看任何一个工场。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11节),这是保罗三次传道旅程中,除以弗所之外(十九10;二十31)逗留最长的地方。哥林多和以弗所分别是欧洲和亚洲的商业中心,圣灵带领保罗在这两个城市长期坚固教会,把福音扩散到邻近地域。他可能在停留于哥林多的期间内写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把福音传遍了亚该亚各处(林后一1)。
圣灵的带领总是张弛有度的,祂会借着逼迫引导保罗快速把福音传开,也会安排稳定的环境让保罗留下造就教会;祂会让保罗匆匆路过雅典,也会让保罗在哥林多停留十八个月;祂会让保罗对雅典的高人雅士谈论哲学和诗词,也会让保罗在哥林多的普罗大众中(林前一26)‘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林前二4)。因此,宣教的工人只需要忠心跟随圣灵,‘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圣灵自然会赐下栽种、浇灌的策略,‘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4)。
上图:哥林多运河(Corinth Canal)是横穿希腊哥林多地峡的运河,建于1893年,共长6.3公里,连接东部的塞隆尼海湾(Saronic Gulf)与西部哥林多湾(Gulf of Corinth ),船只可以不必多航行400公里、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
【徒十八13】‘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
【徒十八14】‘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徒十八15】‘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徒十八16】‘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徒十八17】‘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经过18个月,哥林多教会已经被建立,所以圣灵允许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12节),带领保罗离开,前往以弗所宣教(十九1)。保罗无论是留是走,都在圣灵的掌管之中。
‘迦流’(12节)是罗马元老院的议员(Lucius Junius Gallio Annaeanus),也是斯多亚派哲学家塞内卡(Seneca the Younger)的哥哥,他是一个公正冷静的人物,对于宗教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只要宗教不妨碍政治,就不予过问。
‘方伯’(12节)是罗马帝国元老院行省省长的称号。在希腊德尔斐(Delphi)城所发现的‘迦流碑铭 Gallio Inscription’显示,迦流很可能是在主后51年7月上任,任期一年,这成为确定保罗来到哥林多及写《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时间的最准确标志。保罗在受审之后不久就坐船离开(18节),说明这事发生在适合航海的季节;塞内卡又说迦流并没有完成他的任期,因此这个时间不应该发生在主后52年夏天,可能发生在主后51年10月。
‘公堂 Bema’(12节)是一个用蓝白大理石造成的四方形平台,将近两米高,位于哥林多的市中心,至今遗址还在。
‘律法’(13节)可以指罗马法律,也可以指摩西律法。当时在罗马帝国境内禁止非法宗教,而犹太教被列为合法宗教之一。犹太人指控保罗‘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13节),可能是想指控他所传的并非犹太教。但迦流却看出他们以违反罗马法律为名,实际上只是牵涉对摩西律法的理解,所争论的只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15节)。因此,保罗刚要答辩(14节),就被迦流打断了。迦流认为犹太人控告保罗的罪名只是宗教上的争执,不是为了‘冤枉或奸恶的事’(14节)、也就是民事或刑事的问题,所以与罗马法律无关,根本不予立案。迦流的判决等于断定教会是犹太教的一部分,后来成为各地巡抚和方伯援用的先例,在主后50-60年代对教会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应验了主的应许:‘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10节)。
‘管会堂的所提尼’(17节)可能站在信徒一方(林前一1),犹太人抓住所提尼,是按照犹太教的规条‘在堂前打他’(林后十一24),所以‘这些事迦流都不管’(17节)。
上图:在希腊德尔斐(Delphi)发现的迦流碑铭(Gallio Inscription)之第6片,从上数下第四行希腊文Gallio清晰可见。这块碑铭是罗马皇帝克劳第(Claudius)的御函,指出亚该亚方伯迦流最近报告欲复兴徳尔菲,日期是主后52年4至7月。据此可推论之前一年迦流也担任亚该亚方伯(方伯每个任期一年),因此保罗在哥林多的18个月(徒十八1-11)包括主后51年。徒十八11-16所记的方伯迦流之前没有历史资料支持,曾是圣经批判家们几个世纪来用来批判路加的热门话题,直到1905年发现了迦流碑铭,才证明路加福音的精确性。
上图:古哥林多城废墟中的演讲台,于主后44年由蓝白大理石造成,是一又高又宽大的四方形平台,被称为Bema。一般认为这就是保罗在迦流面前受审的Bema,中文译为‘公堂’(徒十八12)或‘台’(罗十四10;林后五10)。保罗所说的‘站在神的台前’(罗十四10)和‘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林后五10),就是指接受神和基督的审判。
【徒十八18】‘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徒十八19】‘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徒十八20】‘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徒十八21】‘就辞别他们,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保罗‘许过愿’(18节),可能是在出发之前或途中遇到难处时,许下了‘拿细耳人的愿’(民六1),在完成宣教旅程之前禁止剪发、饮酒和接触尸体(民六2-6),‘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民六5)。这个愿必须到耶路撒冷献祭之后,才算完成(22节;民六13-21)。
《使徒行传》在提到百基拉、亚居拉夫妇时,常常把妻子百基拉的名字放在前面(18、26节;罗十六3;提后四19),可能因为她在教会中的事奉比较多。
‘坐船往叙利亚去’(18节),也就是回到叙利亚的首府、保罗宣教旅程的起点安提阿。
‘坚革哩 Cenchreae’(18节;罗十六1)位于哥林多东南约10公里,是从哥林多向东航行的海港,从这里到以弗所的航海距离大约是400公里。
‘以弗所 Ephesus’(19节)位于爱琴海东岸,是亚细亚省最大的城市。保罗到以弗所,可能因他与百基拉和亚居拉同行,而他们要先去以弗所(19节)。这样,圣灵就为保罗开启了先前关闭的亚细亚传道大门(十六6)。
保罗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21节),表明圣灵的时间还没到。此时,他必须履行还愿的手续,在冬天停航之前赶回耶路撒冷,‘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民六18),所以不能在以弗所久留。第二年春天,保罗果然履行了诺言(21节),重返以弗所,并在那里住了将近三年多(十九1、10;二十31)。圣灵所带领的宣教,既不应坚持自己的计划(十六6)、也不必着急一时的需要(20节),因为神所定意的事情早晚都能成就,圣灵已经安排的事情却当善始善终。如果我们觉得某项工作缺了自己不行,非要放弃未尽的责任,一定要先冷静下来、警醒祷告:这是出于圣灵、还是出于肉体。
【徒十八22】‘在凯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徒十八23】‘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保罗的目的地是叙利亚的安提阿(18节),归程却到凯撒利亚,是为了上耶路撒冷还愿(18节)。从以弗所到凯撒利亚的航海距离大约是1020公里,从凯撒利亚绕道耶路撒冷再到安提阿,路途需要750公里。保罗信主以后,这是第四次到耶路撒冷(九26-29;十一30;十二25;十五2),时间大约是主后51年秋冬之间。
十五40到十八22记录了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时间大约是主后50年春天至51年秋冬之间,陆地行程约2830公里,海上行程约1640公里,比第一次宣教旅程(十三4-十四26)多走了将近90%。
十八23到二十一17记录了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时间大约是主后52年春天至57年夏天。保罗三次出外传道,都是以安提阿为起点(十三1-3;十五35;十八23)。保罗第三次宣教,是为了履行诺言去以弗所(21节;十九1);但他却没有直接坐船去,而是‘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23节)。这将是保罗最后一次离开安提阿,他再也没有回去。
22-23节可能是《使徒行传》中最浓缩、也是最沉重的两节。浓缩,是因为这两句话就让读者越过了许多细节;沉重,是因为这两句话的背后,是保罗步行1900公里,从基利家门(Cilician Gates)翻越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纳托利亚高原。保罗确信神的预定(10节;十三48),已经借着禁食祷告把众教会‘交托所信的主’(十四23),但却仍然‘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林后十一26),付上艰苦的代价去‘坚固众门徒’。保罗并没有激烈争论是神的预定、还是人的配合,也没有长篇论述是神的主权、还是人的责任;对他来说‘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腓三13)——这才是真正的被圣灵充满。
神的预定并不等于人的躺倒,而是意味着与神同工的人应当更有信心,既不介意眼前的难处、也不计较人数的多少,只管与神同行、撒种坚固。今天,我们的交通、通讯手段越来越方便,为宣教付出的代价却越来越小。那些不用膝盖开路的宣教、不必费时坚固的传道,是顺服圣灵、还是出于肉体呢?
上图: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是小亚细亚半岛中南部的主要山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南部边缘,西起埃伊尔迪尔湖(Lake Eğirdir),东抵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上游,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3756米。保罗三次宣教旅程,每次都要翻越托罗斯山脉,从地中海沿岸平原登上高原。
上图: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把福音传到了欧洲,先是马其顿后是希腊,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后书,加拉太书也可能是在哥林多所写:1、保罗和巴拿巴被差遣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徒十五22-38);2、保罗和巴拿巴因马可起了争执,巴拿巴和马可去塞浦路斯(徒十五39);3、保罗走遍叙利亚和基利家坚固众教会(徒十五40-41);4、保罗到特庇、路司得和以哥念(徒十六1-5);5、圣灵禁止保罗在亚细亚传道,保罗就经弗吕家、加拉太、每西亚,在每西亚的边界想去庇推尼,圣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保罗夜间看见马其顿的异象(徒十六6-10);6、保罗到腓立比(徒十六11-40);7、保罗到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徒十七1-14);8、保罗到雅典、哥林多,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徒十七15-十八18);9、保罗到以弗所(徒十八19-21);10、经凯撒利亚返耶路撒冷(徒十八22)。
【徒十八24】‘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或译:口才)的,最能讲解圣经。’
【徒十八25】‘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徒十八26】‘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24节可译为‘有一个生在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很有口才,很会讲解圣经’(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24节可译为‘这人已经在主的道路上受了训练,心里火热,精确地讲论和教导耶稣的事;可是他只知道约翰的洗礼’(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亚波罗’是一个埃及常见的希腊名字,意思是‘阿波罗所赐’。
‘亚历山大’位于埃及三角洲,是罗马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希腊文化与学术的中心,旧约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就在这里翻译而成。这里的犹太人很多,他们深受犹太哲学家斐罗(Philo)的影响,研读圣经的方法也受到希腊文化和方法的影响。亚波罗流利的口才和圣经知识,源于他在亚历山大所受的教育。
‘约翰的洗礼’象征人悔改归向神,‘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十九4),所以又称‘悔改的洗’(十九4)。‘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十九5)乃是‘受圣灵的洗’(一5;十一16),象征与基督同死、又与基督同活(罗六3-5)。施洗约翰的工作,只有在基督里才能结出果实,所以他预言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祂解鞋带也不配。祂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三16)。
关于‘耶稣的事’,亚波罗虽然受了训练,但却不够精确,因为他还不知道‘圣灵的洗’。百基拉和亚居拉都是生命成熟的门徒,所以并没有公开纠正他,而是私下‘接他来,将神的道路给他更精确地讲解’(26节和合本修订版)。而亚波罗这位有口才、有学问、心里火热的人,竟然也愿意接受两个普通人的教导。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修养到家,而是因为这些都是圣灵在预备保罗的宣教同工。
百基拉和亚居拉在哥林多接待了保罗(2-3节),又与保罗同往以弗所(18-19节),以弗所教会最初成立时很可能就在他们的家中聚会(林前十六19),现在又接待亚波罗,并在属灵的事上帮助他。前后两位被主重用的仆人,都从他们得着了肉身和灵性的双重益处。
【徒十八27】‘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译: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
【徒十八28】‘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弟兄们’(27节)指以弗所的信徒,他们是保罗短期工作的果子(19-20节),也是百基拉和亚居拉工作的果效(林前十六19)。
亚波罗带着更加准确的真理,渡过爱琴海,从以弗所来到哥林多(十九1)。他的恩赐是熟悉圣经、口才很好(24节),所以‘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28节),特别适合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道,对哥林多门徒的帮助很大(林前一12),成为了保罗的好同工(林前十六12;多三13)。圣灵发起的宣教,不但会预备栽种的人,也会预备浇灌的人,并且由祂自己来负责生命的生长,所以保罗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三6)。
圣灵的宣教并没有因为保罗正在翻越崇山峻岭(22-23节)而暂停,在保罗不知道的时候,祂已预备好了亚波罗(24-28节)。主不但拣选能‘屡次行远路’(林后十一26)的器皿,也拣选‘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28节)的器皿;主可以兴起任何人作自己的器皿,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乃是祂‘亲口应许,亲手成就’(王上八24)。所以人人都‘当求庄稼的主’(路十2)打发自己出去、好得着工作的赏赐(林前九17),‘又恶又懒的仆人’(太二十五26)却要被‘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二十五30)。因此,神的预定,意味着人绝不可懈怠,一个人‘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九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