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2月8日使徒行传第26章精读

2025-01-23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徒-精读.jpg

使徒行传第26章


经文音频朗读:


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申辩

1亚基帕对保罗说:“准你为自己辩明。”于是保罗伸手分诉说:

2“亚基帕王啊,犹太人所告我的一切事,今日得在你面前分诉,实为万幸;

3更可幸的,是你熟悉犹太人的规矩和他们的辩论,所以求你耐心听我。

4我从起初在本国的民中,并在耶路撒冷,自幼为人如何,犹太人都知道。

5他们若肯作见证,就晓得我从起初是按着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作了法利赛人。

6现在我站在这里受审,是因为指望上帝向我们祖宗所应许的。

7这应许,我们十二个支派,昼夜切切地侍奉上帝,都指望得着。王啊,我被犹太人控告,就是因这指望。

8上帝叫死人复活,你们为什么看作不可信的呢?

9从前我自己以为应当多方攻击拿撒勒人耶稣的名,

10我在耶路撒冷也曾这样行了。既从祭司长得了权柄,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

11在各会堂,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又分外恼恨他们,甚至追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


保罗叙述归主经过(9:1-19,22:6-16)

12“那时,我领了祭司长的权柄和命令,往大马士革去。

13王啊,我在路上,晌午的时候,看见从天发光,比日头还亮,四面照着我并与我同行的人。

14我们都仆倒在地,我就听见有声音用希伯来话向我说:‘扫罗,扫罗!为什么逼迫我?你用脚踢刺是难的!’

15我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16你起来站着,我特意向你显现,要派你作执事,作见证,将你所看见的事和我将要指示你的事证明出来。

17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

18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上帝;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作见证

19“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

20先在大马士革,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21因此,犹太人在殿里拿住我,想要杀我。

22然而我蒙上帝的帮助,直到今日还站得住,对着尊贵、卑贱、老幼作见证。所讲的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

23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


保罗恳请亚基帕信主

24保罗这样分诉,非斯都大声说:“保罗,你癫狂了吧!你的学问太大,反叫你癫狂了。”

25保罗说:“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癫狂,我说的乃是真实明白话。

26王也晓得这些事,所以我向王放胆直言。我深信这些事没有一件向王隐藏的,因都不是在背地里作的。

27亚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吗?我知道你是信的。”

28亚基帕对保罗说:“你想稍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或作:“你这样劝我,几乎叫我作基督徒了。”)

29保罗说:“无论是少劝,是多劝,我向上帝所求的,不但你一个人,就是今天一切听我的,都要像我一样,只是不要像我有这些锁链。”

30于是,王和巡抚并百尼基与同坐的人都起来,

31退到里面,彼此谈论说:“这人并没有犯什么该死、该绑的罪。”

32亚基帕又对非斯都说:“这人若没有上告于凯撒,就可以释放了。”


今日背诵金句

“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徒二十六1】“亚基帕对保罗说:‘准你为自己辩明。’于是保罗伸手分诉,说:”

【徒二十六2】“‘亚基帕王啊,犹太人所告我的一切事,今日得在你面前分诉,实为万幸;”

【徒二十六3】“更可幸的,是你熟悉犹太人的规矩和他们的辩论;所以求你耐心听我。”

这是一次非正式的听证会,保罗并非接受审判,而是辨明情况,让罗马巡抚能向凯撒写一篇恰如其分的报告(二十五27),所以非斯都请亚基帕王来主持(1节)。

“亚基帕对保罗说”(1节),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戏剧化的场面:一个是坐着的君王,另一个是站着的囚犯;一个是精通犹太宗教的君王,另一个是深谙属灵真意的使徒;一个高坐宝座,却仍受罪恶奴役,另一个为主被囚,却满有君尊地位。

2-23节是保罗的第三篇自辩词(二十二3-21;二十四10-21)。保罗已经在非斯都面前自辩过了(二十五8-11),所以这篇自辩词的对象是犹太王,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的结构:

A. 保罗过去的经历(4-5节);

B. 见证复活的真理(6-8节);

A1. 保罗重生的经历(9-18节);

B1. 见证复活的真理(19-23节)。

“实为万幸”(2节)这既是礼貌,也是保罗对主的由衷感谢,因为他果然按照主的应许“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九15)作见证了。

保罗之前在巡抚非斯都面前分诉的重点,是他在罗马法律上的无辜(二十五8-11),但在“熟悉犹太人的规矩和他们的辩论”(3节)的亚基帕王面前,则是重在见证他的得救经历(9-18节)和复活的信仰(19-23节)。

【徒二十六4】“我从起初在本国的民中,并在耶路撒冷,自幼为人如何,犹太人都知道。”

【徒二十六5】“他们若肯作见证就晓得,我从起初是按着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作了法利赛人。”

【徒二十六6】“现在我站在这里受审,是因为指望神向我们祖宗所应许的;”

【徒二十六7】“这应许,我们十二个支派,昼夜切切地事奉神,都指望得着。王啊,我被犹太人控告,就是因这指望。”

【徒二十六8】“神叫死人复活,你们为什么看作不可信的呢?”

保罗自幼即有不凡的表现(加一14),因此许多同胞都知道他(4-5节)。

“指望神向我们祖宗所应许的”(6节),既是指望弥赛亚(创四十九10),也是指望复活。因为神不但向亚伯拉罕应许“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创十八18),也宣告自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三6),这证明“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为在祂那里,人都是活的”(路二十37)。主耶稣的死而复活,证明祂就是犹太人所指望的弥赛亚。

虽然新约时代的犹太人主要是被掳回归的南国犹大、便雅悯两个支派,但还有移居南国的利未人(代下十一13-14)。北国北方十个支派被掳后,可能还剩下余民(代下三十四33)。所以保罗说“十二个支派”(7节)。

“神叫死人复活,你们为什么看作不可信的呢”(8节),这句话是对自称信神的亚基帕王说的。法利赛人相信死人复活,但撒都该人不相信。这在逻辑上并不合理,因为神是全能的,既然相信神,为什么会认为神不能使死人复活呢?

【徒二十六9】“从前我自己以为应当多方攻击拿撒勒人耶稣的名,”

【徒二十六10】“我在耶路撒冷也曾这样行了。既从祭司长得了权柄,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

【徒二十六11】“在各会堂,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又分外恼恨他们,甚至追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

【徒二十六12】“‘那时,我领了祭司长的权柄和命令,往大马士革去。”

【徒二十六13】“王啊,我在路上,晌午的时候,看见从天发光,比日头还亮,四面照着我并与我同行的人。”

【徒二十六14】“我们都仆倒在地,我就听见有声音用希伯来话向我说:“扫罗!扫罗!为什么逼迫我?你用脚踢刺是难的!””

【徒二十六15】“我说:“主啊,祢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徒二十六16】“你起来站着,我特意向你显现,要派你作执事,作见证,将你所看见的事和我将要指示你的事证明出来。”

【徒二十六17】“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

【徒二十六18】“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保罗是一个虔诚的法利赛人,所以从前“自己以为应当多方攻击拿撒勒人耶稣的名”(9节)。

保罗的授权来自大祭司(九2),这里却用复数的“祭司长”(9、12节),表明众祭司长也同意。

“我也出名定案”(10节),可译为“我也表示赞成”(和合本修订版)。原文直译是“我也投圆石反对他们”(英文ESV译本)。古人用石子投票,有罪投黑石,无罪则投白石(启二17)。

“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11节),指逼迫基督徒咒诅主耶稣、抛弃信仰(林前十二3)。

正午是中东太阳最猛烈的时刻,但保罗于“晌午的时候,看见从天发光,比日头还亮”(13节),显然是超自然现象。

“希伯来话”(14节)就是当时犹太地通用的亚兰语言主耶稣在世的时候说亚兰话(太二十七46)。“扫罗”(14节)就是保罗的希伯来名字。

“用脚踢刺”(14节),是一句古希腊谚语,比喻自不量力、螳臂当车,不但徒劳无功,反而深受其害。“刺”原文是复数,指末端尖锐的长棒,用来在耕田时赶牛。一只牛被刺弄痛以后,若是用脚踢刺,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抵挡神,就是典型的“用脚踢刺”。“你用脚踢刺是难的”(14节),人若是被神拣选了,无论如何固执顽梗、悖谬不服,总归逃得不过神的管理,不如趁早驯服,可免许多刺痛之苦。

每个信徒蒙恩得救以后,也像保罗一样,从主那里得着了三个领受:

祂要我们为祂“作执事,作见证”(16节),传福音、见证主(16节)。

祂应许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17节),直到行完我们当行的路程(二十24)。

祂赐给我们的使命(18节),乃是祂自己从父所领受的(赛四十二6-16),也是祂在我们身上已经做成的(西一12-14)。

信徒传福音的使命,不是让人今生得着平安、福气、成功、顺利,而是“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18节),包括四个方面:

从黑暗中得释放,进入美善的光明;

从撒但权下得释放,进入神恩慈的主权;

从罪的后果中赦免,免除永远的刑罚;

从流浪中返回,重得失落的产业。

法利赛人扫罗成为使徒保罗的过程,是初期教会历史上最关键的事件之一,所以《使徒行传》重复叙述了三次(九3-22;二十二3-16;二十六9-18)。因为扫罗生命的转变,是耶稣复活最有力的证据;保罗一生的工作,也是圣灵带领教会最重要的见证。

【徒二十六19】“‘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

【徒二十六20】“先在大马士革,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徒二十六21】“因此,犹太人在殿里拿住我,想要杀我。”

【徒二十六22】“然而我蒙神的帮助,直到今日还站得住,对着尊贵、卑贱、老幼作见证;所讲的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

【徒二十六23】“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

“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19节),可译为“因此,亚基帕王啊!我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表明保罗的坚持,不是因为自己的觉悟和努力,而是因为他看见并经历了复活的主,知道“用脚踢刺是难的”(14节)。

“悔改”(20节)的重点不是改善行为,而是心思回转“归向神”(20节),顺服神的旨意,行为才能“与悔改的心相称”(20节)。人的心思若仍旧向着神之外的人事物,无论怎样改善行为,都是暂时的,都不是真正的悔改。

犹太人杀不成保罗(21-22节),表面上是罗马人的干预,背后是主的手在保护他,因为主应许“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17节),要继续使用保罗来“对着尊贵、卑贱、老幼作见证”(22节)。

“众先知和摩西所说”(22节),代表旧约圣经。保罗的见证与旧约先知的预言一样(赛四十二6;四十九6;五十三10;六十3),也应当被犹太人所接纳(罗一2;十六26)。

“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23节),可译为“基督必须受害,并且首先从死人中复活,把亮光传给犹太人和外邦人”(和合本修订版)。这就是福音的核心(林前十五3-4、20)。

【徒二十六24】“保罗这样分诉,非斯都大声说:‘保罗,你癫狂了吧。你的学问太大,反叫你癫狂了!’”

【徒二十六25】“保罗说:‘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癫狂,我说的乃是真实明白话。”

【徒二十六26】“王也晓得这些事,所以我向王放胆直言,我深信这些事没有一件向王隐藏的,因都不是在背地里做的。”

【徒二十六27】“亚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吗?我知道你是信的。’”

非斯都从希腊文化的观点来看,断定耶稣复活是不可能的,但从保罗的言谈中又看出他是个有学问的人,所以说:“你的学问太大,反叫你癫狂了”(24节)。

“我说的乃是真实明白话”(25节),可译为“我说的乃是真实和清醒的话”(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意思是保罗头脑清醒、并不是疯了。

“王也晓得这些事”(26节),意思是亚基帕也应当知道旧约圣经对复活的预言,并非保罗发明的疯狂理论。

“在背地里做的”(26节),是一句古希腊谚语,比喻一个人离群索居、闭门造车地从事哲学思考。

作为犹太人的王,亚基帕王是“信先知”(27节)的,也相信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27节)。“亚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吗?我知道你是信的”(27节),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亚基帕王,你早已知道耶稣的事,你也相信先知和他们的预言;现在,请放下成见,把这两件事情摆在一起,找出合理的结论,作出正确的选择吧!”这句话里所饱含的,是保罗殷切的爱。爱是一种决定,而不是一种反应(Love is a decision, not a reaction),并非根据对方是否会回应、或者有何种回应。虽然亚基帕王的整个家族都是既不可爱、也不配被爱的人,但保罗却被“基督的爱激励”(林后五14),定意要“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五20)。

【徒二十六28】“亚基帕对保罗说:‘你想少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或译:你这样劝我,几乎叫我作基督徒了)!’”

【徒二十六29】“保罗说:‘无论是少劝是多劝,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个人,就是今天一切听我的,都要像我一样,只是不要像我有这些锁链。’”

亚基帕此时已经进退维谷。他知道作为犹太王,不能不“信先知”(27节),但如果他承认自己“信先知”,保罗的下一个问题就会是:“那你就应当相信耶稣复活了”?因此,他唯一的出路就是以进为退,抛出一个问题来摆脱困境,所说:“你想少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28节)。但这句话,已经证明他了解什么叫“基督徒”,已经没有借口说没听过福音了。

“无论是少劝是多劝,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个人,就是今天一切听我的,都要像我一样,只是不要像我有这些锁链”(29节),这句话是保罗的总结,也是对在场众人最后的呼召和祝福。衣衫褴褛、带着锁链的保罗,面对这些衣着光鲜、威风凛凛的大人物,心中充满的都是爱。他知道这些人的未来毫无希望,所以渴望将灵魂的自由、而不是锁链分给他们,盼望将自己的权利、而不是重担交给他们。为了拯救他们的灵魂,他“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二十24)。逼迫人的热心只是出于肉体(9-11节),渴望救人、让人自由,这样的火热才是属于基督。

从此,保罗就完成了自己见证的责任(16节),把这些人的得救交给主了。这个见证是为历世历代所有的人讲的,因为“今天一切听我的”,不只是两千年前在场的那些人,也包括今天所有听到这段见证的人。



上图:主后75年希律·亚基帕二世在凯撒利亚·腓立比铸造的硬币,上面有罗马王子提多的头像,以纪念他在犹太战争中获胜。早期的希律王都避免在他们铸造的硬币上雕刻人像,但从希律·腓力开始开始雕刻罗马皇帝的像,以表示对罗马的完全服从。亚基帕二世统治的时间最长,铸造的硬币也最多。


【徒二十六30】“于是,王和巡抚并百妮基与同坐的人都起来,”

【徒二十六31】“退到里面,彼此谈论说:‘这人并没有犯什么该死该绑的罪。’”

【徒二十六32】“亚基帕又对非斯都说:‘这人若没有上告于凯撒,就可以释放了。’”

罗马巡抚和犹太人都承认“这人并没有犯什么该死该绑的罪”(31节),表明保罗不但没有违反罗马的法律,也没有违反犹太人的律法。

亚基帕作为罗马帝国关于犹太人问题的权威,给非斯都提供了最后的建议:“这人若没有上告于凯撒,就可以释放了”(32节)。从此,希律家族就从圣经里消失了。在历史上,亚基帕一面信奉犹太教、一面忠于罗马,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犹太人造反。主后66年,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驱逐了亚基帕和百妮基,亚基帕派出两千弓箭手和骑兵跟随罗马参与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First Jewish–Roman War,主后66-73年),成了史上唯一亲眼目睹圣殿被毁的犹太王。此后,亚基帕无后而死,希律家族寿终正寝。

从表面上看,使徒保罗“若没有上告于凯撒,就可以释放了”,所以他的上告是多余的。但他若不上告,可能早就在被送回耶路撒冷的路上遭害了(二十五3)。实际上,这是圣灵要带领他上罗马作见证(二十三11),所以此事势在必行。而保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



上图:希律·亚基帕二世(Herod Agrippa II,主后27-92年)在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宫殿遗址。亚基帕二世定都于凯撒利亚·腓立比,对该城进行了改善。主后61年,亚基帕二世为了纪念罗马皇帝尼禄,把他的首都凯撒利亚·腓立比改名为尼禄尼亚斯(Neronias Irenopolis)。这个名字被一直用到主后68年尼禄自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