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列王纪上第22章
经文音频朗读:
先知米该雅警告亚哈(代下18:2-27)
1亚兰国和以色列国三年没有争战。
2到第三年,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
3以色列王对臣仆说:“你们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吗?我们岂可静坐不动,不从亚兰王手里夺回来吗?”
4亚哈问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
5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请你先求问耶和华。”
6于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约有四百人,问他们说:“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
7约沙法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8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
9以色列王就召了一个太监来,说:“你快去,将音拉的儿子米该雅召来。”
10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在撒玛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
11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
12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说:“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胜,因为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13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14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15米该雅到王面前,王问他说:“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16王对他说:“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17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各归各家去。’”
18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
19米该雅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
20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
21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
22耶和华问他说:‘你用何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
23现在耶和华使谎言的灵入了你这些先知的口,并且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
24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
25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26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
27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
28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亚哈阵亡(代下18:28-34)
29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30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装上阵。
31先是亚兰王吩咐他的三十二个车兵长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32车兵长看见约沙法,便说:“这必是以色列王。”就转过去与他争战,约沙法便呼喊。
33车兵长见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
34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
35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
36约在日落的时候,有号令传遍军中说:“各归本城,各归本地吧!”
37王既死了,众人将他送到撒玛利亚,就葬在那里。
38又有人把他的车,洗在撒玛利亚的池旁(妓女在那里洗澡),狗来舔他的血,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
39亚哈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宫,并所建筑的一切城邑,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40亚哈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
犹大国王约沙法(代下20:31-21:1)
41以色列王亚哈第四年,亚撒的儿子约沙法登基作了犹大王。
42约沙法登基的时候,年三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亲名叫阿苏巴,乃示利希的女儿。
43约沙法行他父亲亚撒所行的道,不偏离左右,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44约沙法与以色列王和好。
45约沙法其余的事和他所显出的勇力,并他怎样争战,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46约沙法将他父亲亚撒在世所剩下的娈童,都从国中除去了。
47那时,以东没有王,有总督治理。
48约沙法制造他施船只,要往俄斐去,将金子运来;只是没有去,因为船在以旬迦别破坏了。
49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对约沙法说:“容我的仆人和你的仆人坐船同去吧!”约沙法却不肯。
50约沙法与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约兰接续他作王。
以色列国王亚哈谢
51犹大王约沙法十七年,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5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
53他照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侍奉敬拜巴力,惹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怒气。
今日背诵金句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王上22:14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王上二十二1】“亚兰国和以色列国三年没有争战。”
【王上二十二2】“到第三年,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
【王上二十二3】“以色列王对臣仆说:‘你们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吗?我们岂可静坐不动,不从亚兰王手里夺回来吗?’”
【王上二十二4】“亚哈问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
亚哈与亚兰王便·哈达的和约维持了“三年”(1节)。在这三年里,可能发生了主前853年的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入侵亚兰,在奥伦特河(Orontes River)畔的夸夸(Qarqar)与十二王联盟会战。撒缦以色三世的库尔德石碑中描述,以色列和亚兰是联盟中实力最强的两国。亚哈派出两千战车、一万步兵,提供了联军一半的战车和六分之一的步兵。十二王联盟成功地击退了亚述,所以亚哈可能自信心爆棚,认为只要与犹大王约沙法联手,就可以从亚兰王手中收复“基列的拉末”(3节)。
“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2节),是因为犹大的首都是耶路撒冷,比撒马利亚的海拔高。犹大王约沙法敬畏神(代下十七3-9),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代下十七10-19),但却与亚哈家结成了儿女亲家,为犹大国埋下了隐患(王下八18)。
“基列的拉末”位于约旦河东,是迦得支派境内利未人的城(书二十8),后来落到亚兰人手中。神两次帮助亚哈战胜亚兰(二十13、28),亚哈却违背神的旨意与亚兰王立约,想取回所有被夺的城市(二十34)。但亚哈聪明反被聪明误,亚兰王显然没有完全履约。现在亚哈又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来夺回“基列的拉末”,但为时已晚;因为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神要使用亚兰作为审判亚哈的器皿。
“你我不分彼此”(4节),原文是“我就像是你一样”。约沙法与亚哈结亲,约沙法的儿子叫约兰,孙子叫亚哈谢(王下八16、25),亚哈的两个儿子也分别叫亚哈谢和约兰(王下一17),表明双方确实关系密切。敬畏神的约沙法,却与悖逆神的亚哈“不分彼此”(4节),还没有求问神,就决定帮助亚哈,所以先知耶户责备约沙法“帮助恶人,爱那恨恶耶和华的人”(代下十九2)。
上图: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9-824年在位)的库尔德石碑(Kurkh Stela),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碑文记录了主前853年亚述王与反叛的亚兰联军进行的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亚兰联军有十二个王,其中就有北国以色列王亚哈,他率领两千辆战车和一万名士兵。亚哈常与亚兰王争战(王上二十1-43),只有最后三年与亚兰没有战争(王上二十二1),在此期间与亚兰联盟抵挡亚述。
【王上二十二5】“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请你先求问耶和华。’”
【王上二十二6】“于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约有四百人,问他们说:‘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
虽然约沙法愚昧地与亚哈联手,但他毕竟是敬畏神的,所以要求在打仗之前“先求问耶和华”(5节)。
亚哈招聚的四百个先知,可能是没有上迦密山的四百亚舍拉的先知(十八19、22)。此时的北国信仰混杂,既敬拜金牛犊、又敬拜巴力,所以这些假先知含糊其辞地说“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6节),拜“巴力”的人可以认为“主”就是巴力,拜“亚舍拉”的人可以认为“主”就是亚舍拉。今天所谓的“万教归一”,也是想让不同宗教的人按着自己的想象各拜其“主”,维持表面的和谐,这正是撒但的诡计。
【王上二十二7】“约沙法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王上二十二8】“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
【王上二十二9】“以色列王就召了一个太监来,说:‘你快去,将音拉的儿子米该雅召来。’”
约沙法显然了解北国的信仰混杂,所以觉得这四百位先知不太可靠,想找一位“耶和华的先知”(7节)。但这四百人很快就投其所好,改口称“耶和华”(11、12节)了。
“米该雅”(8节)可能就是在亚哈放走亚兰王后宣告审判的先知(二十42),已经被亚哈所囚禁(《犹大古史记》卷8第14章389节)。
【王上二十二10】“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在撒马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
【王上二十二11】“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
【王上二十二12】“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说:‘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胜,因为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古代的“城门口”(10节)是重要的公共广场,君王都坐在那里施行审判。
“西底家”(11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公义的”,他的名字虽然属灵,但却是一个“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的假先知。西底家口称“耶和华”(11节),只是为了迎合约沙法王,说的实际上是自己的话。
“必然得胜”(12节),原文是“使昌盛、带来成功的结果”。假先知的特点就是媚俗、媚世,只说大众喜欢的成功、财富、健康、和平、博爱。他们之前回避使用“耶和华”,而使用众人可以自由解读的“主”(6节)。现在既然知道约沙法喜欢“耶和华”(7节),就立刻改用“耶和华”(11节),完全没有原则。
上图:撒马利亚卫城挖掘出来的白色王宫遗址,可能就是亚哈所“修造的象牙宫”(王上二十二39),于主前721年被亚述摧毁。城墙厚约五英尺,用当时最上等的工艺筑成。亚哈王进一步加强城防设施,加建了厚度超过三十英尺的夹壁城墙。
【王上二十二13】“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王上二十二14】“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王上二十二15】“米该雅到王面前,王问他说:‘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王上二十二16】“王对他说:‘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米该雅的语气显然带着讽刺,所以亚哈听出了,要求他立刻“说实话”(16节)。
活在肉体里的人想听“实话”,但又不爱听坏话。所以假先知只要说些好听的假话,就可以讨好、欺骗大众;而真先知“说实话”,则要为真理付上代价。
【王上二十二17】“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各归各家去。”’”
【王上二十二18】“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
米该雅现在改成了严肃的语调,按照亚哈的要求向他“说实话”(16节),预言亚哈将会被杀,他的军队将四散(17节)。
亚哈想听实话,却又不爱听逆耳的实话,这是亚当的后裔与生俱来的矛盾:想知道真理,却又恨恶真理;不肯改变自己来顺从真理,只想改变真理来迎合自己。
今天,许多信徒也只想听“吉语”(18节),不想听“凶言”(18节),只想听神的慈爱与恩典,不愿听神的公义和审判。爱是基督生命的见证,所以主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5);爱也是运用属灵恩赐的道路,所以保罗说爱是“最妙的道”(林前十二31);但爱不是吸引人信主的方法,未蒙拣选的亚哈三次领受神的慈爱和怜悯,还是不肯回转。而对于蒙神拣选的人,最能唤醒他们的不是“吉语”,而是“实话”;最能使他们回转的,不是人所说的“耶稣爱你”,而是主耶稣自己所传的“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
【王上二十二19】“米该雅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祂左右。”
【王上二十二20】“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
【王上二十二21】“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
【王上二十二22】“耶和华问他说:“你用何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
【王上二十二23】“现在耶和华使谎言的灵入了你这些先知的口,并且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
神“不试探人”(雅一13)。米该雅所见到的特殊异象,是警告亚哈不要相信假先知,而不是说神会派灵去“引诱”(21节)亚哈。实际上,米该雅已经清楚地警告了亚哈,但亚哈仍然选择相信那些假先知。因为亚哈的决定是出于自己的肉体,不是因为假先知的“引诱”,所以他爱听假先知的假话,不爱听真先知的真话。
“他众先知”(22节)、“你这些先知”(23节),都是表明这些先知并不是神的真先知。
【王上二十二24】“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
【王上二十二25】“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王上二十二26】“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
【王上二十二27】“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
【王上二十二28】“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借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严密的屋子”(25节)原文是“房间的内室”。这是预言亚哈阵亡以后,假先知将会被追究责任,所以西底家将“进严密的屋子藏躲”(25节)。
“将米该雅带回”(26节),可能指把米该雅带回囚禁他的牢房。
“邑宰”(26节)是治理城市的官员。“王的儿子”(26节)可能是一种官衔(耶三十六26)。
“众民哪,你们都要听”(28节),是呼吁众人作见证,而不是呼唤他们悔改。
米该雅奉神的名说预言,西底家也自称是被“耶和华的灵”(24节)感动说话,而且表现得非常属灵,表面上好像真假难辨。但实际上,亚哈对真假心知肚明(30节),只是因为真话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不愿承认而已。因此,“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约一四1),并不是很难的事,人只要有愿意遵行真理的心,就能辨别真理。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约七17)。
【王上二十二29】“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王上二十二30】“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装上阵。”
【王上二十二31】“先是亚兰王吩咐他的三十二个车兵长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王上二十二32】“车兵长看见约沙法,便说:‘这必是以色列王!’就转过去与他争战,约沙法便呼喊。”
【王上二十二33】“车兵长见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
【王上二十二34】“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
【王上二十二35】“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
【王上二十二36】“约在日落的时候,有号令传遍军中,说:‘各归本城,各归本地吧!’”
亚哈和约沙法都想听实话(7、16节),却又不肯顺从与自己的愿望相反的实话,所以最终还是“上基列的拉末去了”(29节)。但是,亚哈又不敢完全不信,因为他的内心深处知道米该雅是真先知,担心米该雅的预言成真,所以“就改装上阵”(30节),想尽一切努力去阻止预言的实现。古今中外,许多人在福音的呼召面前,也是这样自欺欺人。
“三十二个车兵长”(31节),可能指亚兰王的32个职业军官(二十24)。
“呼喊”(32节)原文是“呼求”,是向神求救。所以“约沙法一呼喊,耶和华就帮助他,神又感动他们离开他”(代下十八31)。
“随便开弓”(34节),指任意朝敌人射箭。当时的盔甲是用金属片编织连接起来的,“甲缝”(34节)指两个金属片的连接处,正是军装无法保护的地方。神使用了亚兰弓箭手随意射出的一箭,又“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34节),成就了祂早已命定的旨意。在神的手中,一切都在神的管理之下,没有“偶然、恰巧”。
“抵挡亚兰人”(35节),原文是“对着亚兰人”,指亚哈站在车上维持军队的士气。但属肉体的人再有勇气,也不能蒙神喜悦。最后亚哈战死(35节)、军队解散(36节),应验了米该雅的预言(17节)。
上图:主前10世纪的亚兰弓箭手玄武岩浮雕,出土于叙利亚东北部的Tel Halaf。
【王上二十二37】“王既死了,众人将他送到撒马利亚,就葬在那里;”
【王上二十二38】“又有人把他的车洗在撒马利亚的池旁(妓女在那里洗澡),狗来舔他的血,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
【王上二十二39】“亚哈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宫,并所建筑的一切城邑,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王上二十二40】“亚哈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
“象牙宫”(39节),可能指亚哈的王宫里有大量象牙的装饰品。
神曾经三次宣告对亚哈的刑罚:第一次是他放走亚兰王的时候(二十42),第二次是他抢夺拿伯的葡萄园的时候(二十一19),第三次是在开战之前(17-23节)。但亚哈却不顾先知的警告,一意孤行,最终遭遇死亡。
今天,神已经多次多方地警告世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但许多人也像亚哈一样冥顽不灵,在灭亡之路上始终不肯回头。这是因为人在身体死亡之前,灵性早已“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弗二4-5),让我们这些蒙恩的罪人能够回转接受基督。因此,只有神“爱我们的大爱”,才能领人归主;而信徒的爱只是基督生命的见证,就像约沙法不能影响亚哈一样,并不能改变人心。
上图:考古学家在撒马利亚遗址发现了几百片主前9-8世纪的象牙物品碎片。亚哈的象牙宫里可能有大量的象牙装饰品,包括腓尼基和埃及的艺术风格。当时的象牙是从亚兰进口。
【王上二十二41】“以色列王亚哈第四年,亚撒的儿子约沙法登基作了犹大王。”
【王上二十二42】“约沙法登基的时候年三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亲名叫阿苏巴,乃示利希的女儿。”
【王上二十二43】“约沙法行他父亲亚撒所行的道,不偏离左右,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王上二十二44】“约沙法与以色列王和好。”
【王上二十二45】“约沙法其余的事和他所显出的勇力,并他怎样争战,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王上二十二46】“约沙法将他父亲亚撒在世所剩下的娈童都从国中除去了。”
约沙法的事迹详细记录在《历代志》中(代下十七1-二十一1),但在《列王纪》中只是配角,对他的记录都是为了突出人的全然败坏。
“亚撒所行的道”(43节),指亚撒的敬虔(十五11-15;代下十四2-5;十五8-18)。约沙法敬畏神,并不是因为看到迦密山的神迹,而是效法他的父亲,“从犹大除掉一切邱坛和木偶”( 代下十七6),并且清除了亚撒没有清除完的“娈童”(46节)。约沙法已经做到了天然人敬虔的极限,但亚当的后裔都无法完全,所以“邱坛还没有废去”(43节)。
约沙法最初“奋勇自强,防备以色列人”(代下十七1),但可能为了恢复民族团结、共同抵御外敌,所以当他“大有尊荣资财”(代下十八1)以后,“就与亚哈结亲”(代下十八1),不顾北国的偶像崇拜,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王和好”(44节)的犹大王。“与以色列王和好”的结果,为南北两国赢得了将近三十年的和平时期,双方开展了密切的军事(4节)和经济(代下二十36)合作,但代价却是使约沙法的儿子、孙子都效法亚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下八18,27节),差点使犹大的王室被耶洗别的女儿剿灭(代下二十二10)。因此,神并不喜悦这样的联盟(代下十九2),阻拦了他们合伙造船的计划(48节)。
【王上二十二47】“那时以东没有王,有总督治理。”
【王上二十二48】“约沙法制造他施船只,要往俄斐去,将金子运来;只是没有去,因为船在以旬·迦别破坏了。”
【王上二十二49】“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对约沙法说:‘容我的仆人和你的仆人坐船同去吧!’约沙法却不肯。”
【王上二十二50】“约沙法与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约兰接续他作王。”
当时以东可能是犹大的附庸国,由犹大王所派的“总督”(47节)治理,所以犹大王约沙法与以色列王亚哈谢可以合伙在以东的“以旬·迦别”(48节)造船(代下二十36)。
“他施”(48节)可能位于地中海最西边的西班牙,以出产金属矿物闻名(结二十七12)。“他施船只”(48节),可能泛指可以远洋航行的大型船只。
“以旬·迦别”是以色列最南面红海亚喀巴湾的海港,位于以东的南端,是古代约旦河东南北商道的起点。所罗门也在这里造船(九26)。
“俄斐”(48节)的地点不能确定,可能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或非洲,以出产金子著称(伯二十八16;诗四十五9;赛十三12)。
“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代下十七5),财政并不缺乏(代下十七11),并不需要俄斐的金子,神也不喜悦约沙法与拜偶像的以色列王密切来往,所以借着先知以利以谢宣告:“因你与亚哈谢交好,耶和华必破坏你所造的”(代下二十37)。而约沙法的第一批船被神破坏以后,就明白了神的心意,所以立刻顺服,当亚哈谢再来邀请时(49节),就不肯继续与他和合伙造船。
约沙法是一位敬畏神的王,他与亚哈父子交好(44、49节;王下三7),却无法给他们带去正面的影响,带起他们同样敬畏神。信徒若与世人交好,只能倚靠信仰的妥协和表面的包容来“求同存异”。若没有神的拣选,我们即使像约沙法那样,掏心掏肺、“不分彼此”(4节;王下三7)地帮亚哈父子的忙,也不能使别人信主;我们若想倚靠爱心、和睦来领人归主,最终可能发现对方只是亚哈,自己反被连累(32、48节)。人只有先“与神和好”(罗五11),才能与人和好;因为只有神才能“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林后五18),然后“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弗二14)。因此,主耶稣传讲“天国的福音”(太四23),并不是从“爱”开始,而是先传“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
【王上二十二51】“犹大王约沙法十七年,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在撒马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王上二十二5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
【王上二十二53】“他照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事奉敬拜巴力,惹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怒气。”
亚哈谢“作以色列王共二年”(51节),实际上是两个半年,总共只有一年。
亚哈谢“效法他的父母”(52节),表明耶洗别对他的影响很大。耶洗别使南北两国都始终无法根除敬拜巴力的恶行(王下十七16;二十一3),约沙法这样的属灵榜样却不能使他们回转向神。因为亚哈谢和百姓堕落的根源并不是耶洗别,而是人悖逆顽梗的天性,耶洗别只是引动了他们的肉体,所以人学坏容易、学好却很难。
正如“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神在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历史中的作为也是要叫人知罪,而不是为了完成拯救和复兴。因此,神允许耶洗别影响南北两国,不断地暴露百姓的肉体本相,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在救恩上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无能为力,无论是神迹(王上十八章)、恩典(王上二十章)、律法(王上二十一章)、还是榜样(王上二十二章),都不能使我们自我救赎。“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