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3月21日列王纪下第7章精读

2025-03-13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紫-王下-精读.jpg

列王纪下第7章


经文音频朗读:


1以利沙说:“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如此说:明日约到这时候,在撒玛利亚城门口,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

2有一个搀扶王的军长对神人说:“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以利沙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亚兰军弃营逃命

3在城门那里有四个长大麻风的人,他们彼此说:“我们为何坐在这里等死呢?

4我们若说,进城去吧!城里有饥荒,必死在那里;若在这里坐着不动,也必是死。来吧!我们去投降亚兰人的军队,他们若留我们的活命,就活着;若杀我们,就死了吧!”

5黄昏的时候,他们起来往亚兰人的营盘去,到了营边,不见一人在那里。

6因为主使亚兰人的军队听见车马的声音,是大军的声音,他们就彼此说:“这必是以色列王贿买赫人的诸王和埃及人的诸王来攻击我们。”

7所以,在黄昏的时候,他们起来逃跑,撇下帐棚、马、驴,营盘照旧,只顾逃命。

8那些长大麻风的到了营边,进了帐棚,吃了、喝了,且从其中拿出金银和衣服来去收藏了。回来,又进了一座帐棚,从其中拿出财物来去收藏了。

9那时,他们彼此说:“我们所作的不好!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我们竟不作声!若等到天亮,罪必临到我们。来吧!我们与王家报信去。”

10他们就去叫守城门的,告诉他们说:“我们到了亚兰人的营,不见一人在那里,也无人声,只有拴着的马和驴,帐棚都照旧。”

11守城门的叫了众守门的人来,他们就进去与王家报信。

12王夜间起来,对臣仆说:“我告诉你们亚兰人向我们如何行:他们知道我们饥饿,所以离营,埋伏在田野,说:‘以色列人出城的时候,我们就活捉他们,得以进城。’”

13有一个臣仆对王说:“我们不如用城里剩下之马中的五匹马(马和城里剩下的以色列人都是一样,快要灭绝),打发人去窥探。”

14于是取了两辆车和马,王差人去追寻亚兰军,说:“你们去窥探窥探。”

15他们就追寻到约旦河,看见满道上都是亚兰人急跑时丢弃的衣服、器具。使者就回来报告王。

16众人就出去,掳掠亚兰人的营盘。于是一细亚细面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卖银一舍客勒,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17王派搀扶他的那军长,在城门口弹压,众人在那里将他践踏,他就死了,正如神人在王下来见他的时候所说的。

18神人曾对王说:“明日约到这时候,在撒玛利亚城门口,二细亚大麦要卖银一舍客勒,一细亚细面也要卖银一舍客勒。”

19那军长对神人说:“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神人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20这话果然应验在他身上,因为众人在城门口将他践踏,他就死了。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王下七1】“以利沙说:‘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如此说:明日约到这时候,在撒马利亚城门口,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

【王下七2】“有一个搀扶王的军长对神人说:‘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以利沙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在围困和饥荒之中(六25),以色列王仍然刚硬地说:“这灾祸是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华呢”(六33)。但是,神并没有因为王的愚昧而停止向百姓施怜悯;几位以色列的长老来到以利沙的家中寻求神的拯救(六33),就成了神施怜悯的管道。

“城门口”(1节)是古代以色列城市的市场。“一细亚”(1节)大约7.3升。大麦是古代中东普通人的主要食物和物价标志,一个成年人每天要消耗1-2升大麦。在新巴比伦帝国拿波尼度(Nabonidus,主前556-539年)执政的年代,一舍客勒银子可以买到90-257升大麦。以利沙预言市场上马上就有细面和大麦供应,“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1节),虽然是正常价格的六倍多,但已经能够缓解饥荒。

“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2节),可能指立刻降雨。以色列此时可能正面临七年的饥荒(八1),已经很久没有正常降雨。“搀扶王的军长”(2节),指王的贴身副官。这位军长根据人的理性判断:即使当天亚兰就退兵,从各地运粮到撒马利亚也需要时间;即使神立刻降雨,粮食也不可能立刻长出来。因此,粮价不可能“明日约到这时候”(1节)就暴跌。既然他断言“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2节),先知就宣告:“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2节)。我们若用人的理性去揣测神恩典的大能,也会让自己与恩典失之交臂,虽“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虽然人应当用信心和顺服去承受神的拯救,但人的不信和不顺服,并不能阻挡神定意赐下的拯救,因为“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既然大部分百姓都“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罗三11),神就主动兴起个别回转的人,让他们的信心和顺服成为神施行拯救的管道,好使“压伤的芦苇”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不熄灭(赛四十二3)。这乃是神宽容我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



上图:大麦和小麦。大麦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主要食物,甚至可以用来衡量其他产品的价值。


【王下七3】“在城门那里有四个长大麻风的人,他们彼此说:‘我们为何坐在这里等死呢?”

【王下七4】“我们若说,进城去吧!城里有饥荒,必死在那里;若在这里坐着不动,也必是死。来吧,我们去投降亚兰人的军队,他们若留我们的活命,就活着;若杀我们,就死了吧!’”

“长大麻风的人”(3节)是不洁净的,根据律法,必须住在城外(利十三46)。当君王和军长都不肯相信拯救的时候,神却使用这些百姓所厌弃的大麻风病人,向长了属灵大麻风的百姓宣告救恩的“好信息”(9节)。

今天,当那些自以为智慧的、刚强的、高贵的世人都不肯相信白白的救恩的时候,“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一28-29)。

【王下七5】“黄昏的时候,他们起来往亚兰人的营盘去;到了营边,不见一人在那里。”

【王下七6】“因为主使亚兰人的军队听见车马的声音,是大军的声音;他们就彼此说:‘这必是以色列王贿买赫人的诸王和埃及人的诸王来攻击我们。’”

【王下七7】“所以,在黄昏的时候他们起来逃跑,撇下帐棚、马、驴,营盘照旧,只顾逃命。”

【王下七8】“那些长大麻风的到了营边,进了帐棚,吃了喝了,且从其中拿出金银和衣服来去收藏了;回来又进了一座帐棚,从其中拿出财物来去收藏了。”

四个长大麻风的人到了“黄昏的时候”(5节)才前往亚兰人的营盘投降,可能是不想被以色列同胞发现。但这样的小心眼也在神的管理之下,因为亚兰人恰好也是“在黄昏的时候”(7节)起来逃跑,若是他们早到一点,亚兰人可能还没有逃跑。

“赫人的诸王”(6节),指亚兰北方哈马一带的赫人小国。“埃及人的诸王”(6节),可能指南方上埃及与下埃及的法老。

“主使亚兰人的军队听见车马的声音,是大军的声音”(6节),无论这是怎样的声音,都是出于神:神使围困多坍的亚兰人“眼目昏迷”(六18),神也能使围困撒马利亚的亚兰人听觉混乱。

亚兰人长期围困撒马利亚城(六24),但围城对于亚兰人也是沉重的负担。长期在外的亚兰人一直担心后方的安全,军心并不稳定。因此,他们一听到风声,就相信自己长期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以为以色列人从北方和南方找到了援军,如果不立刻逃跑,随时可能被截断后路、腹背受敌。



上图:亚兰北方的敌人有赫人和亚述,南方的敌人有埃及。因此,当亚兰军长期围困以色列的撒马利亚城的时候,也很担心受到赫人诸王和埃及诸王的攻击。


【王下七9】“那时,他们彼此说:‘我们所做的不好!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我们竟不作声!若等到天亮,罪必临到我们。来吧,我们与王家报信去!’”

【王下七10】“他们就去叫守城门的,告诉他们说:‘我们到了亚兰人的营,不见一人在那里,也无人声,只有拴着的马和驴,帐棚都照旧。’”

这四位长大麻风的人吃喝拿足了以后,马上就后悔自己的自私行为,知道“我们所做的不好”(9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良心发现、为城里的弟兄着想,而是因为若不报信,第二天百姓一旦发现亚兰已经退兵,一定会追究他们知情不报的罪,所以说:“若等到天亮,罪必临到我们”(9节)。

今天,我们也像这四位大麻风病人,都得了属灵的大麻风、“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像大麻风病人一样活在彼此的隔阂里。但得了救恩的人,也应当像这四位大麻风病人一样,不能只顾自己吃喝享用,还要把“好信息”传给别人。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爱心,而是因为我们欠了世人福音的债(罗一14);我们若“竟不作声”(9节),等到见主面的时候,罪也“必临到我们”。

虽然大麻风病人把“好信息”(9节)传出去了,不信的军长也还是得不着恩典(19-20节),但罪却不再临到他们;虽然我们忠心传福音,没有被拣选的人也还是不会接受,但罪也不在我们了。

【王下七11】“守城门的叫了众守门的人来,他们就进去与王家报信。”

【王下七12】“王夜间起来,对臣仆说:‘我告诉你们亚兰人向我们如何行。他们知道我们饥饿,所以离营,埋伏在田野,说:“以色列人出城的时候,我们就活捉他们,得以进城。”’”

【王下七13】“有一个臣仆对王说:‘我们不如用城里剩下之马中的五匹马(马和城里剩下的以色列人都是一样,快要灭绝),打发人去窥探。’”

【王下七14】“于是取了两辆车和马,王差人去追寻亚兰军,说:‘你们去窥探窥探。’”

【王下七15】“他们就追寻到约旦河,看见满道上都是亚兰人急跑时丢弃的衣服器具,使者就回来报告王。”

“守城门的”(10、11节),原文是单数,表示只有一个守城门的。“守城门的叫了众守门的人来”(11节),指那位听到消息的守门人通知了其他的守门人。

约兰王已经知道以利沙的预言,但听到了大麻风病人的见证,还在怀疑是敌人的陷阱(12节;书八4-8)。但神怜悯百姓,并没有任凭他们错过白白的救恩,而是再次使用了一个仆人,让王的“臣仆”(13节)劝说约兰王“打发人去窥探”(13节)。

神已经完成了拯救,白白的恩典正等着人去享用,但人的理性还在困扰自己,不肯相信白白的救恩,必须“窥探窥探”(14节)才能确定。但是,人可以用肉眼确定亚兰人撤军;但神所应许的永生,却要因信称义、重生得救以后才能经历。

从撒马利亚“追寻到约旦河”(15节),往返大约120公里,马车大约需要六小时。亚兰人逃跑的路线,是向东迅速渡过约旦河(15节),然后再北上回到亚兰。这样的路线,可以避免被他们心中的假想敌“赫人的诸王和埃及人的诸王”(6节)的伏击。

【王下七16】“众人就出去,掳掠亚兰人的营盘。于是一细亚细面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卖银一舍客勒,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王下七17】“王派搀扶他的那军长在城门口弹压,众人在那里将他践踏,他就死了,正如神人在王下来见他的时候所说的。”

【王下七18】“神人曾对王说:‘明日约到这时候,在撒马利亚城门口,二细亚大麦要卖银一舍客勒,一细亚细面也要卖银一舍客勒。’”

【王下七19】“那军长对神人说:‘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神人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王下七20】“这话果然应验在他身上;因为众人在城门口将他践踏,他就死了。”

亚兰人要长期围城迫使以色列人投降,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因此,以色列人从“亚兰人的营盘”(16节)中掳掠了大量的粮食,撒马利亚的粮价立刻降到了可以承受的地步(16节),应验了先知的预言(18节)。

“在城门口弹压”(17节),原文是“在城门口之上”,意思是“在城门口指挥”。

虽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已经回转,但只要有几位长老回转到神的先知面前(六32),神仍然愿意赐下拯救和恩典。然而,神却没有容忍位高权重的军长,“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军长既然不肯相信神的大能,神就让他“亲眼看见,却不得吃”(19节),在拯救的时刻却无法享用救恩。神一面拯救软弱的百姓,一面管教不信的军长,好让百姓学会凭信心寻求神的拯救。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听到了福音、却拒绝接受救恩,结果就像这位被践踏而死的军长一样。

阅读223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