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3月18日列王纪下第4章精读

2025-03-13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紫-王下-精读.jpg

列王纪下第4章


经文音频朗读:


以利沙帮助穷寡妇

1有一个先知门徒的妻,哀求以利沙说:“你仆人我丈夫死了,他敬畏耶和华是你所知道的。现在有债主来,要取我两个儿子作奴仆。”

2以利沙问她说:“我可以为你作什么呢?你告诉我,你家里有什么?”她说:“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没有什么。”

3以利沙说:“你去,向你众邻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

4回到家里,关上门,你和你儿子在里面,将油倒在所有的器皿里,倒满了的放在一边。”

5于是,妇人离开以利沙去了,关上门,自己和儿子在里面。儿子把器皿拿来,她就倒油,

6器皿都满了,她对儿子说:“再给我拿器皿来。”儿子说:“再没有器皿了。”油就止住了。

7妇人去告诉神人。神人说:“你去卖油还债,所剩的,你和你儿子可以靠着度日。”


书念妇人接待以利沙

8一日,以利沙走到书念,在那里有一个大户的妇人强留他吃饭。此后,以利沙每从那里经过,就进去吃饭。

9妇人对丈夫说:“我看出那常从我们这里经过的是圣洁的神人。

10我们可以为他在墙上盖一间小楼,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灯台,他来到我们这里,就可以住在其间。”

11一日,以利沙来到那里,就进了那楼躺卧。

12以利沙吩咐仆人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他就把妇人叫了来,妇人站在以利沙面前。

13以利沙吩咐仆人说:“你对她说:你既为我们费了许多心思,可以为你作什么呢?你向王或元帅有所求的没有?”她回答说:“我在我本乡安居无事。”

14以利沙对仆人说:“究竟当为她作什么呢?”基哈西说:“她没有儿子,她丈夫也老了。”

15以利沙说:“再叫她来。”于是叫了她来,她就站在门口。

16以利沙说:“明年到这时候,你必抱一个儿子。”她说:“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样欺哄婢女。”

17妇人果然怀孕,到了那时候,生了一个儿子,正如以利沙所说的。

18孩子渐渐长大,一日到他父亲和收割的人那里。

19他对父亲说:“我的头啊,我的头啊!”他父亲对仆人说:“把他抱到他母亲那里。”

20仆人抱去,交给他母亲,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

21他母亲抱他上了楼,将他放在神人的床上,关上门出来,

22呼叫她丈夫说:“你叫一个仆人给我牵一匹驴来,我要快快地去见神人,就回来。”

23丈夫说:“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为何要去见他呢?”妇人说:“平安无事。”

24于是备上驴,对仆人说:“你快快赶着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迟慢。”

25妇人就往迦密山去见神人。神人远远地看见她,对仆人基哈西说:“看哪,书念的妇人来了。

26你跑去迎接她,问她说:你平安吗?你丈夫平安吗?孩子平安吗?”她说:“平安。”

27妇人上了山,到神人那里,就抱住神人的脚。基哈西前来要推开她,神人说:“由她吧!因为她心里愁苦,耶和华向我隐瞒,没有指示我。”

28妇人说:“我何尝向我主求过儿子呢?我岂没有说过,不要欺哄我吗?”

29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说:“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见人,不要向他问安;人若向你问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脸上。”

30孩子的母亲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于是以利沙起身,随着她去了。

31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脸上,却没有声音,也没有动静。基哈西就迎着以利沙回来,告诉他说:“孩子还没有醒过来。”

32以利沙来到,进了屋子,看见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

33他就关上门,只有自己和孩子在里面,他便祈祷耶和华,

34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就渐渐温和了。

35然后他下来,在屋里来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个喷嚏,就睁开眼睛了。

36以利沙叫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于是叫了她来。以利沙说:“将你儿子抱起来。”

37妇人就进来,在以利沙脚前俯伏于地,抱起她儿子出去了。


两件神迹

38以利沙又来到吉甲,那地正有饥荒,先知门徒坐在他面前,他吩咐仆人说:“你将大锅放在火上,给先知门徒熬汤。”

39有一个人去到田野掐菜,遇见一棵野瓜藤,就摘了一兜野瓜回来,切了搁在熬汤的锅中,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40倒出来给众人吃,吃的时候,都喊叫说:“神人哪,锅中有致死的毒物!”所以众人不能吃了。

41以利沙说:“拿点面来。”就把面撒在锅中,说:“倒出来,给众人吃吧!”锅中就没有毒了。

42有一个人从巴力沙利沙来,带着初熟大麦作的饼二十个,并新穗子,装在口袋里,送给神人。神人说:“把这些给众人吃。”

43仆人说:“这一点岂可摆给一百人吃呢?”以利沙说:“你只管给众人吃吧!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众人必吃了,还剩下。”

44仆人就摆在众人面前,他们吃了,果然还剩下,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王下四1】“有一个先知门徒的妻哀求以利沙说:‘你仆人——我丈夫死了,他敬畏耶和华是你所知道的。现在有债主来,要取我两个儿子作奴仆。’”

犹太传统认为,这位“先知门徒”就是“俄巴底”(王上十八3),他为了养活一百个被耶洗别追杀的先知(王上十八4)而到处借钱,死后寡妻无力还债(《犹太古史》卷9第4章47节)。律法允许以色列人卖身还债,但不是“卖为奴仆”(利二十五42),而是“像雇工人和寄居的一样”(利二十五40),到了第七年或禧年就可恢复自由(申十五12;出二十一2;利二十五41),或者由“至近的亲属”(利二十五25)将他赎回(利二十五47-49)。因此,这位寡妇“哀求以利沙”,不是生活需要供应,而是儿子需要被赎;她所寻求的不是扶贫,而是拯救。

人今生都有一死,但“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一百一十六15),无论是生是死,神都要借着我们显出祂的荣耀和见证来。因此,我们“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一20-21)。

这位“敬畏耶和华”的“先知门徒”死了,离世与主同在,固然是“好得无比”(腓一23);但却撇下了孤儿寡母,全家陷入困境,两个儿子即将成为奴仆,让人很难理解神会怎样得荣耀。然而,这位“先知门徒的妻”也是敬畏神的人,她虽然还不明白神在这件事上的美意,但却知道神是她唯一的倚靠。因此,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难处带到神面前,神的旨意就借着先知向她显明出来。

【王下四2】“以利沙问她说:‘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呢?你告诉我,你家里有什么?’她说:‘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没有什么。’”

【王下四3】“以利沙说:‘你去,向你众邻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

【王下四4】“回到家里,关上门,你和你儿子在里面将油倒在所有的器皿里,倒满了的放在一边。’”

“一瓶油”(2节)原文是“一小瓶橄榄油”。神并不需要妇人的一小瓶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赎回她的儿子。但神的心意却是让人在信心里与祂同工,所以祂要借着妇人的一小瓶油,倒出丰丰富富的恩典;借着妇人的“空器皿”(3节),让她学习凭信心“承受福气”(彼前三9)。

“神是拯救”,但却需要人用信心来接受,因此,以利沙叫妇人向“众邻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3节)。当妇人凭着信心顺从以后,神的救恩才能满满地临到她的全家(6节)。

今天,主耶稣差派我们实践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也不是需要我们的所有、所能和所是,而是将祂“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太二十八18)都放在我们这些小小的“空器皿”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林后四7)。而我们则需要凭信心去接受,当我们“去”(太二十八19)的时候,主就充满我们,“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20)。

【王下四5】“于是,妇人离开以利沙去了,关上门,自己和儿子在里面;儿子把器皿拿来,她就倒油。”

【王下四6】“器皿都满了,她对儿子说:‘再给我拿器皿来。’儿子说:‘再没有器皿了。’油就止住了。”

【王下四7】“妇人去告诉神人,神人说:‘你去卖油还债,所剩的你和你儿子可以靠着度日。’”

这位妇人虽然失去了丈夫,但却没有失去信心;因为神所赐的信心,是任何人和环境都夺不走的。虽然妇人既不明白神“为什么”取走敬畏神的丈夫,也不明白以利沙“为什么”叫她借那么多的器皿,但一旦她凭信心遵行了先知的吩咐,就立刻明白了神的美意:原来神取走她的丈夫,是要借着人的困境,让神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好向百姓显明神的救赎。在许多时候,我们凭信心遵行神的旨意,不是先明白“为什么”,然后才去遵行;而是先遵行了,然后才能明白“为什么”。

这位妇人得了许多的油,却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先“去告诉神人”(7节)。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虽然器皿是自己预备的,但油的主人却是神,必须听从主人的安排。我们若承认自己只是“空器皿”(3节),一切恩典和恩赐都是从神领受的(林前四7),就应当体贴恩典之主的心意, “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四10)。

以利沙对油的安排,显明了神要拯救人到怎样的地步:神不但赐下油,让妇人可以“卖油还债”(7节),救赎两个儿子免作奴仆;而且所剩的“可以靠着度日”(7节),让他们可以满有尊严地生活。同样,主耶稣的救恩不但“使我们脱离罪恶”(启一5),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六17);“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祂父神的祭司”(启一5),恢复神起初创造时的样式、能彰显神的荣耀。

【王下四8】“一日,以利沙走到书念,在那里有一个大户的妇人强留他吃饭。此后,以利沙每从那里经过就进去吃饭。”

【王下四9】“妇人对丈夫说:‘我看出那常从我们这里经过的是圣洁的神人。”

【王下四10】“我们可以为他在墙上盖一间小楼,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灯台,他来到我们这里,就可以住在其间。’”

“书念”在以萨迦支派境内(书十九18),位于耶斯列平原的摩利冈山西南麓。

古代以色列人的屋顶是平的,“在墙上盖一间小楼”(10节),指在屋顶上盖一间客房。这位妇人和丈夫都是敬畏神的人,所以甘心乐意地殷勤接待神的先知(9-10节),结果就被神选中,成为彰显“神是拯救”的器皿。



上图:书念位于摩利冈的西南麓,拿因位于摩利冈的西北麓,两城距离5公里。以利沙在书念使书念妇人的独生子复活(王下四32-35),而主耶稣在拿因使寡妇的儿子复活,使百姓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上曾经使死人复活的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所以“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神眷顾了祂的百姓!’”(路七16)。


【王下四11】“一日,以利沙来到那里,就进了那楼躺卧。”

【王下四12】“以利沙吩咐仆人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他就把妇人叫了来,妇人站在以利沙面前。”

【王下四13】“以利沙吩咐仆人说:‘你对她说:你既为我们费了许多心思,可以为你做什么呢?你向王或元帅有所求的没有?’她回答说:‘我在我本乡安居无事。’”

【王下四14】“以利沙对仆人说:‘究竟当为她做什么呢?’基哈西说:‘她没有儿子,她丈夫也老了。’”

【王下四15】“以利沙说:‘再叫她来。’于是叫了她来,她就站在门口。”

【王下四16】“以利沙说:‘明年到这时候,你必抱一个儿子。’她说:‘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样欺哄婢女。’”

【王下四17】“妇人果然怀孕,到了那时候,生了一个儿子,正如以利沙所说的。”

以利沙曾经帮助以色列王约兰打赢摩押(三16-19),所以在“王或元帅”(13节)面前受到尊重,可以请他们帮忙为妇人伸冤或解决重大问题。但书念妇人却在本乡“安居无事”(13节),没有冤屈、没有诉讼,没有任何需要。

其实,书念妇人并不是真的“安居无事”,因为“她没有儿子,她丈夫也老了”(14节),将来既没有人养老、也没有人继承产业,未来毫无指望。但这事实在太难,地上的“王或元帅”都帮不上忙,只能仰望神的救恩。今天,世人也“活在世上没有指望”(弗二12),但却同样满足于现状,以为自己“安居无事”,不需要神的救恩。

书念妇人不但没有信心祷告求儿子(28节),而且当以利沙预言她将生一个儿子时,还和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一样(创十八12),说“不要那样欺哄婢女”(16节),因为这事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常识。因此,虽然人需要凭信心承受神的拯救,但人并不能靠着自信主动寻求拯救,救恩完全是神主动发起的。当书念妇人还不知道自己需要救恩的时候,神就已经预备好了恩典(16节);正如当我们还在“作仇敌的时候”(罗五10),基督已经为我们成就了救恩,让我们能“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罗五10)。

【王下四18】“孩子渐渐长大,一日到他父亲和收割的人那里,”

【王下四19】“他对父亲说:‘我的头啊,我的头啊!’他父亲对仆人说:‘把他抱到他母亲那里。’”

【王下四20】“仆人抱去,交给他母亲;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

【王下四21】“他母亲抱他上了楼,将他放在神人的床上,关上门出来,”

【王下四22】“呼叫她丈夫说:‘你叫一个仆人给我牵一匹驴来,我要快快地去见神人,就回来。’”

【王下四23】“丈夫说:‘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为何要去见他呢?’妇人说:‘平安无事。’”

【王下四24】“于是备上驴,对仆人说:‘你快快赶着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迟慢。’”

“月朔”(23节)就是新月出现之日,阴历的每月初一,是献祭的时候(民二十八11),书念妇人可能常在“安息日”与“月朔”的时候找以利沙敬拜神。

书念妇人把孩子放在以利沙的客房,可能是为了避免丈夫和仆人看到死去的孩子而惊慌失措。

当神把孩子赐给这位不孕的妇人的时候,也把信心赐给了她。书念妇人虽然失去了儿子,却没有失去信心;因为神所赐的信心,是任何人和环境都夺不走的。面对巨变,书念妇人并没有和家人商量,而是冷静地安排立刻去找先知。因为她知道这孩子是从神而来的,“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伯一21);她只知道一件事:要救活孩子,只能去寻找神。

【王下四25】“妇人就往迦密山去见神人。神人远远地看见她,对仆人基哈西说:‘看哪,书念的妇人来了!”

【王下四26】“你跑去迎接她,问她说:你平安吗?你丈夫平安吗?孩子平安吗?’她说:‘平安。’”

从耶斯列平原的书念到地中海边的迦密山,大约要走43公里。书念妇人从“晌午”(20节)出发,骑驴“快快赶着走”(24节),大约要走三四个小时,傍晚到达。

这位有信心的妇人非常冷静,她知道只有神才能解决她的问题,所以一心只想见到先知、快快向神求救,一路上没向任何人倾诉自己的难处,连对先知的仆人基哈西也只字不提(26节),单单把信心放在神的身上。



上图:从摩利冈山俯瞰书念(现代的Sulam)。


【王下四27】“妇人上了山,到神人那里,就抱住神人的脚。基哈西前来要推开她,神人说:‘由她吧!因为她心里愁苦,耶和华向我隐瞒,没有指示我。’”

【王下四28】“妇人说:‘我何尝向我主求过儿子呢?我岂没有说过,不要欺哄我吗?’”

“抱住神人的脚”(27节),意思是谦卑地恳求帮助。

书念妇人的意思是:她本来就没有儿子,也不指望能有儿子;但神既然已经赐给她孩子,何必又取去孩子的性命、叫她空欢喜一场呢?她不是向神抱怨,而是向神“倾心吐意”(撒上一15;诗六十二8)。神看重人单纯信靠的心,并不会责怪我们祷告里的软弱和无知。

【王下四29】“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说:‘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见人,不要向他问安;人若向你问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脸上。’”

【王下四30】“孩子的母亲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于是以利沙起身,随着她去了。”

【王下四31】“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脸上,却没有声音,也没有动静。基哈西就迎着以利沙回来,告诉他说:‘孩子还没有醒过来。’”

“束上腰”(29节),是为了快速行动。以利沙叫仆人拿了他的杖立刻起程,在路上不可耽延。免得时间长了,妇人的丈夫和仆人发现孩子已死,拿去埋了。

仆人把以利沙的“杖放在孩子脸上”(29节),可能是要让人知道先知将处理此事,避免他们碰孩子。

【王下四32】“以利沙来到,进了屋子,看见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

【王下四33】“他就关上门,只有自己和孩子在里面,他便祈祷耶和华,”

【王下四34】“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就渐渐温和了。”

【王下四35】“然后他下来,在屋里来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个喷嚏,就睁开眼睛了。”

【王下四36】“以利沙叫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于是叫了她来。以利沙说:‘将你儿子抱起来。’”

【王下四37】“妇人就进来,在以利沙脚前俯伏于地,抱起她儿子出去了。”

不能生育的书念妇人有了孩子,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信心(16节),而是神主动赐下了恩典,也赐给她信心。但书念妇人的孩子从死里复活,却需要她凭信心及时地寻求神,才能经历神的拯救。这两个神迹合在一起,向我们显明了救恩的奥秘:救恩是神主动发起的,也完全是神做成的,但需要人凭信心去接受;而人的信心也是神主动赐下的,人是被动地借着神所赐的信心接受神主动的救恩。

书念位于摩利冈的西南麓,拿因位于摩利冈的西北麓,两城距离5公里。以利沙在书念使书念妇人的独生子复活(王下四32-35),而主耶稣在拿因使寡妇的儿子复活(路七11-15),使百姓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上曾经使死人复活的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所以“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神眷顾了祂的百姓!’”(路七16)。

【王下四38】“以利沙又来到吉甲,那地正有饥荒。先知门徒坐在他面前,他吩咐仆人说:‘你将大锅放在火上,给先知门徒熬汤。’”

【王下四39】“有一个人去到田野掐菜,遇见一棵野瓜藤,就摘了一兜野瓜回来,切了搁在熬汤的锅中,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王下四40】“倒出来给众人吃,吃的时候,都喊叫说:‘神人哪,锅中有致死的毒物!’所以众人不能吃了。”

【王下四41】“以利沙说:‘拿点面来’,就把面撒在锅中,说:‘倒出来,给众人吃吧!’锅中就没有毒了。”

“吉甲”(38节)可能是以利亚升天之前居住的地方(二1)。

“那地正有饥荒”(38节),表明神正在管教以色列。迦南地并没有适合灌溉的河流,农业的收成基本上倚靠神按时降下秋雨和春雨,因此,丰收还是饥荒,取决于百姓与神的关系是否正常。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谨守遵行神的一切诫命,“耶和华必为你开天上的府库,按时降雨在你的地上。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申二十八12);而百姓若离弃神、拜偶像,“因为你富有的时候,不欢心乐意地事奉耶和华——你的神,所以你必在饥饿、干渴、赤露、缺乏之中事奉耶和华所打发来攻击你的仇敌”(申二十八47-48)。

“先知门徒坐在他面前”(38节),可能指正在上课。

当百姓受管教的时候,神的先知也与百姓一同受苦,饥不择食地摘野菜充饥。“野瓜”(39节)可能是野黄瓜(Colocynth),毒性很大,吃完会立刻上吐下泻。

以利沙“把面撒在锅中”(41节),使毒汤成为能喝的,然后说“给众人吃吧”(41节)。而众人若没有信心,就不可能领受医治的恩典。因此,这个神迹,再一次表明神的拯救需要人凭着信心来接受。

【王下四42】“有一个人从巴力·沙利沙来,带着初熟大麦做的饼二十个,并新穗子,装在口袋里送给神人。神人说:‘把这些给众人吃。’”

【王下四43】“仆人说:‘这一点岂可摆给一百人吃呢?’以利沙说:‘你只管给众人吃吧!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众人必吃了,还剩下。’”

【王下四44】“仆人就摆在众人面前,他们吃了,果然还剩下,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巴力·沙利沙”(42节)可能位于以法莲山地东部。

按照律法,“初熟大麦做的饼”和“新穗子”(42节)都应该献给神(出二十三19;利二14;二十三20),但现在北国以色列已经没有祭司利未人(代下十一13-14),所以这个敬畏神的人就把先知当作神的代表,把“初熟大麦做的饼”和“新穗子”送给先知,作为向神的奉献。神接受了人的奉献,并将祂的恩典放在其中,丰丰富富地作人的供应。以利沙用二十个饼让一百人吃饱,“还剩下”(43节);正如主耶稣也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太十四15-21),还剩下“十二个篮子”(太十四20)。

仆人虽然不能相信“这一点岂可摆给一百人吃呢”(43节),但他还是顺服地把饼“摆在众人面前”(44节)。人的这一点信心和顺服,就成了承受神拯救的管道。

本章所记载的五个神迹,都是行在敬畏神的人身上。神借着这五个神迹,不但显明了“神是拯救”,也启示了怎样才能承受神的拯救。虽然以利沙向以色列王约兰显明了“神是拯救”,但他却“总不离开”(三3)金牛犊,所以不敢信靠神的拯救,最终所承受的拯救是不完全的(三27);而先知门徒的妻子(5节)、书念妇人(22节)、先知门徒(41节)和仆人(44节),则用神所赐的信心和顺服支取了神的拯救。所以说:“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弗二8)。

阅读203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