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罗马书第12章
经文音频朗读:
基督里的新生活
1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2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3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4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5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6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
7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
8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基督徒的生活守则
9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10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11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
12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13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
14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为聪明。
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19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作“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20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今日背诵金句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罗十二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紧接着十一章的颂赞,指信徒明白了第一至十一章神救恩计划中“丰富的智慧和知识”(十一33)以后,就应当立刻去行,将“荣耀归给祂”(十一36)。而这“行”绝非依靠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十一36)。“弟兄们”包括罗马教会的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
“神的慈悲”,就是神“怜恤众人”(十一32)。旧约的祭牲都是没有瑕疵的(利一3),现在满有“丰富、智慧、知识”(十一33)的神却主动付出重价买赎我们这些有瑕疵的、没有资格的罪人,又悦纳我们献自己为“活祭”,这就是“神的慈悲”。因此,“神的慈悲”是我们将自己献作“活祭”的动力。我们若不认识“神的慈悲”,不认识自己一无所是、一无所有,就不会甘心将自己献作“活祭”。
既然知道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都是不配的、“蒙了怜恤”的(十一30),保罗就以神的“怜恤”劝勉所有被蒙恩拣选的信徒珍惜这蒙“怜恤”的地位,“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十一20-21)。
圣灵没有命令我们,而是“劝你们”,因为神不强迫人成为“活祭”,而是用“怜恤”引导我们愿意作“活祭”、用恩典吸引我们爱慕作“活祭”。事奉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神给我们活在恩典中的机会。神所要得着的,是甘心乐意地放下自己必朽坏的身体,在事奉中享用永不朽坏的恩典的人(启二十二3)。
“将身体献上”代表将自己的主权献给神,从“心”(七22)到“肢体”(六13,19;七25)。“将身体献上”的人,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还是读经、祷告、事奉,全部都放下自己的主权、分别为圣,听凭神来安排、使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样是“俗务”,“ 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一20)。“献上”原文是一次就永远完成的动作,不需要反复地“献上”。“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林后八5)是一切事奉的属灵前提。
我们若“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六13-14),因此,“将身体献上”也是我们胜过罪、不从恩典中失落的最好方法。
“当作活祭”并不是神需要我们向祂奉献什么,好像祂缺少了什么,“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十一36);也不是神需要我们为祂做什么,因为“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十一6);更不是我们能为神做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取死的身体”(七24),“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七18),根本不配作无瑕疵的祭牲(利一3,10;三1)。旧约的五种“祭”所预表的都是基督,神所要得着的是“效法祂儿子的模样”(八29)的人来彰显祂的荣耀。“活祭”不是我们能靠自己活出基督,而是借着毫无保留地向神交出自己的主权,神就使用我们这有瑕疵的、不配的身体为器皿,让基督自己在这器皿里活出来,让基督自己在这器皿里做成神所要做的工,成为神所悦纳的“馨香的火祭”(出二十九18)。
这样的“活祭”是“圣洁的”。我们靠着自己不能“脱离这取死的身体”(七23),但“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不但“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七23),而且基督能在我们里面活出“圣洁”的实际(七25)。
这样的“活祭”是“神所喜悦的”。神最喜悦的是祂的儿子基督,第一到第十一章是神“怜恤众人”(十一32),借着基督将救恩做在人身上;第十二章到结尾是人被神的恩典得着,基督在人里面继续做成神的旨意。基督是我们事奉的开始、过程和结局,事奉的动机应该本于基督、而不是人的想法,方法应该倚靠基督、而不是其他势力,结果应该归于基督、而不是任何偶像。“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十一36)的事奉才能将“荣耀归给祂”(十一36),才是“神所喜悦的”事奉。
这样的事奉之所以“是理所当然的”,是因着神对万物的主权,也是因着神对我们的爱,是因着“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五14)。新约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祭司的事奉就是献祭(来八3),所以“如此事奉”不是给神面子,不是某些同工、传道人、牧师的事,而是每个信徒都“理所当然的”敬拜,不如此行就是亏欠神的“怜恤”。基督已经为我们“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来十12),“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来十18),所以我们所当献的不再是“赎罪祭”,而是向罪是死的、向着神是活的(六11-13)“活祭”,包括“颂赞”(来十三15)、“行善和捐输”(来十三16)、“信心”(腓二17)、“馈送”(腓四18),这些都是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的“灵祭”(彼前二5)。
“如此事奉”指“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也可译为“这乃是你们属灵的敬拜”(英文ESV、NSAB译本)。
上图:漫画《活祭的麻烦》。将身体献上,不是将肉体献上。人若是将肉体献上当作活祭,这活祭总是要从祭坛上爬下来的。
【罗十二2】“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利未人被“当作摇祭奉给耶和华”(民八13),然后被神“当作赏赐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在会幕中办以色列人的事”(民八19),这是旧约中唯一提到的“活祭”。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节),正和利未人被“当作摇祭”一样,首先要“洁净自己”(民八7),“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然而要借着燔祭、素祭和赎罪祭(民八8),取用基督的实际,“心意更新而变化”;最后才能被神悦纳,并被赐给大祭司使用,听候基督的差遣,“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不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神而活。
“这个世界”是“罪恶的世代”(加一4),“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一切看上去很美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想、理想追求,包括许多看上去可以用来“事奉神”的技巧方法,都是为了让人远离神。人在世界上只有两条道路,不是跟着神走永生之路,就是跟着世界的潮流走死亡之路。人若不想跟着世界走,只能顺服圣灵使我们的“心意更新而变化”,才能不“效法这个世界”而活,也不“效法这个世界”来事奉。
“效法”的原文语法表示,是人在主动、不断地“效法世界”;而“变化”的原文语态表示,是人持续不断地“被改变”,是圣灵在人里面的工作。“变化”原文只另外出现过三次:主耶稣登山“变了形象”(太十七2;可九2),信徒“变成”主的形状(林后三18)。“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这句话正适合作本节的注解。
“心意更新而变化”,就是借着心意被圣灵更新而不断改变自己,不是靠人的意志来“改变”,是顺服里面的圣灵而“被改变”,“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以致成为在基督里“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活祭”是活在生命里,而不再是活在律法里,圣灵的自由运行,使我们能从里面更新了的心意中活出“活祭”的生活。
只有真正“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节)的人,才有可能顺服圣灵的改变,“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行出来的事才可能符合神的旨意。否则人所做的一切所谓“好事”,动机都是根据自己,方法是倚靠自己,结果是为了满足自己、荣耀自己。“察验”原文是“试验、验证、证明”。
【罗十二3】“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从本节到十五13,都是讲“心意更新而变化”(2节)之后的生命将怎样活出“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十一36)的生活,也就是得救以后的人将怎样靠着圣灵活在“活祭”里:首先是“在基督里成为一身”(十二3-21),然后是在黑夜中“好像行在白昼”的社会生活(十三1-14),最后是肢体之间的“彼此接纳、彼此建立”(十四1-十五13)。神让我们在这三种“活祭”生活的学习与操练,都是为了基督的身体。救恩是要把个人带进基督的身体教会里,借着许多蒙恩得救的个人来建立基督的身体、显明基督的身体。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基督身体里的生活,自测有没有“心意更新而变化”(2节),自测我们的工作是倚靠圣灵还是肉体,是出于信心还是血气。属灵工作的原则是:不对就别做,能不做、就不做。
“所赐我的恩”,指保罗从基督“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一5),表明以下的话都是圣灵的启示,也表明保罗从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自己所领受的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恩典。世上的社团政党,是人奉献自己的所有、所能,委身于一个团体。但神的教会,是拒绝人自己的所有、所能,神另外把恩赐白白地赐给每个肢体,再联合肢体建造基督的身体。
进入基督身体的生活,首先从肢体被对付开始的,神首先对付的是我们“看自己”的心,让我们学习如何“看自己”。
救恩是基督的工作,得救以后的“活祭”生活也是基督的工作,若不是基督从我们里面活出来,而是人“自己”努力做成“活祭”,就不是“活祭”。“活祭”既是基督自己的活出,“当作活祭”的人就应完全放下自己,不但放下属地的野心,也放下“属灵的野心”,“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来活,才能“看得合乎中道”,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视过高。
靠着自己肉体来活、有“属灵的野心”为神做大事的人,必然会“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神不需要我们为祂建功立业,只要我们凭信心接受祂自己所作的,忠心接受祂量给我们的份。“属灵的野心”实际是以事奉神的名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荣耀自己。
要“看得合乎中道”,就必须“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信心”不是第一至十一章中得救的“信心”,而是指对神赐给每个信徒的属灵恩赐的确据。“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创二十二14),神不需要我们靠着自己的肉体的所有、所能活在基督的身体里,而要靠着祂“分给各人的信心”。神的恩赐是按着祂“丰富的智慧和知识”(十一33)“分给各人的”,而不是人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争取来的,我们不应该求更多、更大的恩赐,而是应该求神让我们能“专一”(7节)、忠心地用好神已经“分给”我们的恩赐。
【罗十二4】“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罗十二5】“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4节)原文是“照样,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神要带进永世里的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人,而是一个团体的人,就是基督的身体教会(弗一23)。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节),乃是为着进入基督的身体(林前十二27)。若不活在基督的身体里,无论个别的信徒有多追求、多属灵,仍然不能满足“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2节)。
做“活祭”的人知道自己的事奉并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着基督在自己里面活出来。基督照着祂的旨意,在不同的肢体中活出不同的功用,让各个肢体互相配搭,各尽本分。因此,不论一个肢体如何重要或不重要,都是按着自己的功能行事,因此不应当彼此看高或看低,谁都没有资格骄傲,谁也不必嫉妒。
“互相联络作肢体”原文直译“每个肢体是为每个肢体”,每个肢体都是为别的肢体而存在的。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正如身体上的肢体一样。在基督的身体里,每一个肢体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其他的肢体;没有一个肢体是可以单独的,必须彼此联络;每一个肢体所做的,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身体。
【罗十二6】“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
【罗十二7】“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
【罗十二8】“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身体的生活必须有肢体的配搭(林前十二章),彼此配搭的肢体才能显出身体。“恩赐”(6节)是恩典,是神把我们不配得的赐给我们,真正认识“恩赐”意义的人,不嫉妒别人的恩赐、不炫耀自己的恩赐、不抱怨缺乏恩赐、不强求某种恩赐,也不要求别人也要具备自己的恩赐,而要发现、感谢、欣赏“我们所得的恩赐”(6节),“照着信心的程度”(6节)忠心使用。神不是给教会赐下几个“全才”,而是赐下各人“各有不同”(6节)的恩赐,让不同功用的肢体之间学习取长补短、彼此配搭,建立基督的身体,带出基督的丰满。
在基督的身体里,每个肢体都有神所赐的一份恩赐,我们应当在神量给自己的那一份上,“照着信心的程度”(6节)专心、忠心地事奉,不和别人比较。只有“专一”(7节)才不会破坏肢体配搭,“能者多劳”不符合身体的原则。在教会里“能者多劳”、“大包大揽”的人,常常拦阻了别的肢体功用的显出,不是在建造荣耀神的基督的身体,而是建造荣耀自己的巴别塔。
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节),就是放下自己的主权,让基督自己在我们这器皿里活出来。因此,“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3节)的“说预言、执事、教导、劝化、施舍、治理、怜悯人”的事奉,并不是出于我们自己,而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催促,所以态度才会“照着信心的程度、专一、诚实、殷勤、甘心”,而不是为了责任、虚荣、面子而勉强从外面装出来。
“说预言”(6节)在新约里主要是指宣讲神的话语。“执事”(7节)原文是“服务”,指服事、照顾穷人。“劝化”(8节)原文是“劝勉、安慰”。“诚实”(8节)原文是“单纯、真诚”。“治理的”(8节)原文是“领导的”。“殷勤”(8节)原文是“热心、勤奋”。“甘心”(8节)原文是“欢乐、全心全意、恩慈”。
【罗十二9】“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罗十二10】“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爱”是神给所有信徒的恩赐(林前十二31),但“爱”也最容易落到“虚假”(9节)里,所以使徒们反复提醒要有“无伪的爱心”(林后六6)、“爱弟兄没有虚假”(彼前一22)。我们里面常常对某些人实在爱不来,但因为主耶稣命令我们“彼此相爱”(约十三34),我们只好在外面装出“虚假”的爱。只有我们放下自己、让圣灵在里面自由运行,才能“心意更新而变化”(2节),顺服圣灵在里面给我们“爱人”的负担,对不可爱的也能爱,而且觉得非爱不可。
从里面出来的“彼此亲热”(10节)是很自然的,不会让人感到做作。“恭敬人,要彼此推让”(10节)是因为能“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五21)。本节的“人”是指“弟兄”,不是指不信的世人。
保罗在9-21节所劝勉的一系列爱的美德,当时的犹太教和希腊罗马文化也有提到。但保罗不是在教导“励志鸡汤”,让我们努力“做出”爱,而是真实地活出爱,是判断自己是否真正被圣灵“心意更新而变化”(2节)的标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是否“虚假”,检验自己是根据圣灵所赐的信心和恩赐,还是根据肉体。一旦我们发现自己是“虚假”的,就表明我们看待自己并没有“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3节),是在凭肉体行事。
【罗十二11】“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人的本相都是“懒惰”的,靠着自己很难保持“心里火热”。人若肯顺服圣灵的催促,“殷勤、常常服事主”,是圣灵所赐的信心和恩赐的标志。
【罗十二12】“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这三样都是保罗得胜的秘诀(五3-5;帖前五16-18),是“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五5),让我们明白神旨意(2节;帖前五18)的结果。
【罗十二13】“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
这个“客”指主内的肢体(提前三2;五10)。并不是对所有的客人都要“一味的款待”,对于假师傅,“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约贰10)。
【罗十二14】“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本节引用主耶稣的教导(太五44),但此处主要是对着教会肢体说的。
【罗十二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我们必须进入基督身体,才能“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6),而不是彼此嫉妒或轻视。这里的“人”不是指不信的世人,因为信徒“以神为乐”(五11),以为神牺牲为乐(腓二17-18),世人却沉溺于“罪中之乐”(来十一25),所以信徒无法与世人“同乐”。
【罗十二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译事)。不要自以为聪明。”
既不根据别人,也不根据自己,而是单单根据基督,这样才能“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都是不根据自己。
【罗十二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不要以恶报恶”是主耶稣的教导(太五38-39),但此处主要是对着教会肢体说的。“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不是众人以为对的,我们就非跟随不可,而要“留心”是否合神心意,单单跟随基督。这里的“众人”不是指不信的世人,而是指教会的肢体。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世人以为美的事,往往是神所憎恶的。
【罗十二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若是能行”的前提是合神心意,然后才能“与众人和睦”,去做“众人以为美的事”(17节)。这里的“众人”不是指不信的世人,而是指教会的肢体(可九50)。信徒是“使人和睦的人”(太五9),但不强求与世人和睦,因为我们必然会为主的名“被万民恨恶”(太二十四9)。
【罗十二19】“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译: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罗十二20】“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罗十二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20节引自箴二十五21-22,但此处主要是对着教会肢体说的。
肢体自己不出头,一切交托给主,是信心的标志。我们在教会里甘心受弟兄姊妹的委屈、甚至羞辱,“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19节),表面是对人让步,实际是向神让步,顺服神的权柄,把难处交给主。我们若自己出头,就会损害神恩典的安排、学不到神要我们学习的功课,别的肢体也受到亏损。
自己不出头,而是信任神的一切安排,就可以“以善胜恶”,而不是“为恶所胜”。“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七18),却隐藏着“恶”,如果别人的软弱、脾气惹动了我们里面的“恶”,甚至“以恶报恶”(17节),我们就是“为恶所胜”,被我们肉体里的“恶”所辖制。
以色列人在米利巴水“叫耶和华发怒,甚至摩西也受了亏损,是因他们惹动他的灵,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诗一百零六33-34),结果使摩西不能进入应许之地(民二十1-13)。因此,当我们自认为是在发义怒、行公义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肉体也被别人的肉体所惹动。如果我们“为恶所胜”,所谓的“义怒、公义”就不是出于圣灵所赐的信心,而是出于肉体的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