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列王纪下第16章
经文音频朗读:
犹大国王亚哈斯(代下28:1-27)
1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十七年,犹大王约坦的儿子亚哈斯登基。
2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他上帝眼中看为正的事。
3却效法以色列诸王所行的,又照着耶和华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儿子经火,
4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5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围困亚哈斯,却不能胜他。
6当时亚兰王利汛收回以拉他归与亚兰,将犹大人从以拉他赶出去。亚兰人(有作“以东人”的)就来到以拉他,住在那里,直到今日。
7亚哈斯差遣使者去见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说:“我是你的仆人、你的儿子。现在亚兰王和以色列王攻击我,求你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8亚哈斯将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
9亚述王应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马士革,将城攻取,杀了利汛,把居民掳到吉珥。
10亚哈斯王上大马士革去迎接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马士革看见一座坛,就照坛的规模样式作法画了图样,送到祭司乌利亚那里。
11祭司乌利亚照着亚哈斯王从大马士革送来的图样,在亚哈斯王没有从大马士革回来之先,建筑一座坛。
12王从大马士革回来看见坛,就近前来,在坛上献祭,
13烧燔祭、素祭,浇奠祭,将平安祭牲的血洒在坛上,
14又将耶和华面前的铜坛,从耶和华殿和新坛的中间搬到新坛的北边。
15亚哈斯王吩咐祭司乌利亚说:“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国内众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烧在大坛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洒在这坛上;只是铜坛我要用以求问耶和华。”
16祭司乌利亚就照着亚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
17亚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镶着的心子,把盆从座上挪下来,又将铜海从驮海的铜牛上搬下来,放在铺石地。
18又因亚述王的缘故,将耶和华殿为安息日所盖的廊子和王从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围绕耶和华的殿。
19亚哈斯其余所行的事,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20亚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王下十六1】“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十七年,犹大王约坦的儿子亚哈斯登基。”
【王下十六2】“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正的事,”
【王下十六3】“却效法以色列诸王所行的,又照着耶和华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儿子经火,”
【王下十六4】“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比加十七年”(1节)可能是亚哈斯开始与父亲共同执政的时间。他可能与父亲共同执政三年,在此期间遭遇亚兰和以色列的攻击。
“使他的儿子经火”(3节),指把孩子焚烧献给偶像为祭(利十八21;代下二十八3)。
“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4节),指效法迦南人的风俗敬拜巴力。
经过乌西雅和约坦两代好王六十多年的统治,亚哈斯不但没有效法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十五3、34节),反而倒行逆施,“效法以色列诸王所行的”(3节),敬拜巴力(代下二十八2),甚至在犹大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儿女焚烧为祭(3节;代下二十八3)。因为人已经全然败坏,好的榜样很难效法,坏的榜样却很容易传染,所以神说:“撒马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弥一9)。
亚哈斯在与父亲约坦共同执政的时候就开始了犯罪(5节;十五37;代下二十八5)。他的倒行逆施并不意外,因为南国犹大始终没有废去“邱坛”,父亲的管教可能也不上心。人在敬拜的态度若有一点不顺服,破口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亚哈斯的逆反。
【王下十六5】“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围困亚哈斯,却不能胜他。”
【王下十六6】“当时亚兰王利汛收回以拉他归与亚兰,将犹大人从以拉他赶出去。亚兰人(有译以东人的)就来到以拉他,住在那里,直到今日。”
以色列王比加登基后,联合亚兰王利汛抵抗亚述,犹大拒绝加入这个联盟。因此,亚兰和以色列就联合攻打犹大(5节),想废掉亚哈斯,“立他比勒的儿子为王”(赛七6)。
“以拉他”(6)就是“以禄”(代下二十六2),是以东南部红海亚喀巴湾的港口,古代约旦河东南北商道的起点,靠近以旬·迦别。所罗门和约沙法都曾经在以旬·迦别制造船队(王上九26;二十二48),这个出海口对犹大国的商业贸易非常重要。犹大可能在以东人背叛约兰时失去了以拉他(八20-22),后来被亚撒利雅收回(十四22),现在又被亚兰夺去。
亚兰和以色列此时都是强弩之末,却还能上来攻打耶路撒冷,这是神对亚哈斯的管教(代下二十八5)。但神不允许他们消灭大卫家(赛七7),所以借先知以赛亚勉励亚哈斯回转倚靠神(赛七3-9)。
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赛七13-25)。虽然亚哈斯对神完全没有信心(赛七12),但神的救赎并不是根据人的信心或属灵光景。“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赛七14),预示神将主动成就祂的救恩。
【王下十六7】“亚哈斯差遣使者去见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说:‘我是你的仆人、你的儿子。现在亚兰王和以色列王攻击我,求你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王下十六8】“亚哈斯将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
【王下十六9】“亚述王应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马士革,将城攻取,杀了利汛,把居民掳到吉珥。”
神一面兴起亚兰和以色列来管教亚哈斯,一面差遣先知以赛亚去劝勉亚哈斯要回转信靠神(赛七1)、不要惧怕人(赛八12)。但亚哈斯对神毫无信心,故作属灵地说:“我不试探耶和华”(赛七12),却转向亚述求救(7节)。结果虽然脱离了亚兰和以色列,却落到亚述的辖制之中。今天,我们若不肯向神降服,只想靠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只能从一个仇敌转到另一个更凶恶的仇敌手中、从一个难处转到另一个更大的难处之下。
圣殿的财物曾被犹大王约阿施送给亚兰王(十二18),在亚玛谢王时又被北国抢走(十四14),现在又被亚哈斯王送给亚述王。当神的百姓背弃神的时候,神的荣耀必然也会受损。
主前738-735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东方打败了制衡亚述最主要的敌人乌拉尔图王国(Urartu Kingdom),西方的黎凡特诸王失去了重要盟友。因此,无论亚哈斯是否向亚述求援(8节),亚述都准备发动第二次西征,以征服大马士革、完全控制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现在,“亚哈斯将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8节),只是增加了仇敌的力量,亚述王“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代下二十八20)。
主前733-732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他采取迂回战术,首先南下占领了地中海沿岸的非利士诸城,征服了大马士革的盟友迦萨和阿拉伯、以东、摩押等小国。这时北国的何细亚杀死比加篡位,然后向亚述投降,以色列北部和东部被亚述吞并为行省、百姓被掳(十五29)。亚述解决了大马士革所有的潜在盟友之后,就围攻大马士革一年,“将城攻取,杀了利汛,把居民掳到吉珥”(9节),应验了先知以赛亚和阿摩司的预言(赛七16;摩一3-5)。
在亚述帝国的压力面前,南北两国都不肯回转寻求神,而是倚靠势力、彼此争斗,结果两败俱伤(8节;十五29)。他们经过了这些惨痛的教训,才能摒弃前嫌,一起祷告“神啊,求祢使我们回转”(诗八十3、7、19);又求神“从天上垂看,眷顾这葡萄树”(诗八十14),恢复合一的见证。神也常常允许教会的肢体之间彼此相争、同受亏损,那时,我们才能认识自己的全然败坏,痛定思痛,学会“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2-3)。
上图:亚述壁画,描绘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驾着战车征服亚兰城市Astartu,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犹大王亚哈斯在此期间投靠亚述。
【王下十六10】“亚哈斯王上大马士革去迎接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马士革看见一座坛,就照坛的规模样式作法画了图样,送到祭司乌利亚那里。”
【王下十六11】“祭司乌利亚照着亚哈斯王从大马士革送来的图样,在亚哈斯王没有从大马士革回来之先,建筑一座坛。”
主前732年,亚述攻陷大马士革,犹大王亚哈斯以藩属的身份“上大马士革去迎接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10节),表示臣服。
亚哈斯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是悖逆神的结果,反而认为是自己的神不如别人的神,所以“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代下二十八23),越被管教、越发顽梗。亚述帝国并不强迫藩属国敬拜某个神明,亚哈斯却主动将在大马士革的亚兰神坛引进犹大,愚昧地要去敬拜“亚兰王的神”(代下二十八23)。他只记得亚兰人打败了犹大(6节),却忘了“亚兰王的神”也没有保护亚兰被亚述所灭。
乌西雅时代的“祭司亚撒利雅率领耶和华勇敢的祭司八十人”(代下二十六17),阻挡王进入圣殿烧香。而亚哈斯时代的“祭司乌利亚”(16节)虽然是“诚实的见证人”(赛八2),但却不敢指出亚哈斯王违背律法,顺从地为偶像筑坛献祭(11、16节)。神宣告:“倘若守望的人见刀剑临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剑来杀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他虽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守望的人讨他丧命的罪”(结三十三6)。
【王下十六12】“王从大马士革回来看见坛,就近前来,在坛上献祭;”
【王下十六13】“烧燔祭、素祭、浇奠祭,将平安祭牲的血洒在坛上,”
【王下十六14】“又将耶和华面前的铜坛从耶和华殿和新坛的中间搬到新坛的北边。”
【王下十六15】“亚哈斯王吩咐祭司乌利亚说:‘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国内众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烧在大坛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洒在这坛上。只是铜坛我要用以求问耶和华。’”
【王下十六16】“祭司乌利亚就照着亚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
亚哈斯“求问耶和华”(15节)的“求问בָּקַר”,原文是“寻找、寻求”。《列王纪》中都用另一个字来描述“求问 דָּרַשׁ”神(三11),唯有这里换成这个字,表明亚哈斯并不是真心“求问耶和华”,实际上只是敬拜偶像。
用来献祭的“铜坛”(14节)本来放在圣殿门口的正东面,现在被“搬到新坛的北边”(14节),意味着“新坛”取代了“铜坛”的地位。从此,亚哈谢一面用新坛“祭祀攻击他的大马士革之神”(代下二十八23),一面用铜坛来“求问耶和华”(15节);一面用外邦的偶像来代替神,一面装作没有离弃神,甚至还很会说属灵的话:“我不试探耶和华”(赛七12)、还要“求问耶和华”。神的百姓敬拜偶像是悖逆,伪装成属灵是更深的悖逆。
今天,有些人也不肯检讨个人、家庭或教会的失败的属灵根源,反而认为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资源,所以“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代下二十八23),把许多世界的方法、理论换上属灵的包装,引进教会、代替圣经。他们所做的,实际上也是一面用“新坛”敬拜世界之神,一面用“铜坛”贿赂真神,实际上是用“新坛”取代了“铜坛”的地位,在两个坛前都是拜偶像的心思。因为“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
【王下十六17】“亚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镶着的心子,把盆从座上挪下来,又将铜海从驮海的铜牛上搬下来,放在铺石地;”
【王下十六18】“又因亚述王的缘故,将耶和华殿为安息日所盖的廊子和王从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围绕耶和华的殿。”
亚哈斯的这些破坏行为,可能是要用铜盆、铜牛和廊子上的金银装饰向亚述王进贡。盆座和铜海没有被破坏,后来被尼布甲尼撒掳走(二十五13、16)。
【王下十六19】“ 亚哈斯其余所行的事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王下十六20】“亚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
亚哈斯还在宫殿的屋顶上筑了一座坛(二十三12),用来崇拜天上的星体。他还毁坏圣殿中的器皿,将圣殿关闭并终止了其中的服事(代下二十八24)。亚哈斯如此作恶多端,神却容忍他寿终正寝,因为神要使用“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20节),成就大卫之约(撒下七16)。
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都是神的百姓。在耶罗波安二世和乌西雅王执政的期间,神赐给南北两国安全的国际环境,但四十多年的繁荣稳定并没有带来任何属灵的改善,反而使百姓越来越安于自己的属灵现状。现在,神兴起亚述作为试验和管教的工具(赛十5),结果北国联合亚兰(5节)、南国贿赂亚述(7节);无论是拜金牛犊的北国、还是有圣殿的南国,无论是北国的军阀、还是南国的大卫子孙,都忙着寻找各种靠山,却没有一国肯回转倚靠神。
今天,神也不会只给我们赐下世界和平、幸福健康,让我们满足于虚假的平安和属灵。凡是属主的人,神一定会兴起环境来修剪我们,让我们在难处面前,看清自己是寻找世界、还是寻找神,是倚靠肉体、还是倚靠圣灵,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神为中心。然后,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十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