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列王纪下第23章
经文音频朗读:
约西亚废除异教崇拜(代下34:3-7、29-33)
1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2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耶和华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
4王吩咐大祭司希勒家和副祭司,并把门的,将那为巴力和亚舍拉,并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汲沦溪旁的田间烧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
5从前犹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犹大城邑的邱坛和耶路撒冷的周围烧香,现在王都废去;又废去向巴力和日、月、行星(“行星”或作“十二宫”),并天上万象烧香的人;
6又从耶和华殿里,将亚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
7又拆毁耶和华殿里娈童的屋子,就是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屋子;
8并且从犹大的城邑带众祭司来,污秽祭司烧香的邱坛,从迦巴直到别是巴;又拆毁城门旁的邱坛,这邱坛在邑宰约书亚门前,进城门的左边。
9但是邱坛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坛,只在他们弟兄中间吃无酵饼;
10又污秽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许人在那里使儿女经火献给摩洛;
11又将犹大列王在耶和华殿门旁、太监拿单米勒靠近游廊的屋子,向日头所献的马废去,且用火焚烧日车。
12犹大列王在亚哈斯楼顶上所筑的坛和玛拿西在耶和华殿两院中所筑的坛,王都拆毁打碎了,就把灰倒在汲沦溪中。
13从前以色列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前,邪僻山右边,为西顿人可憎的神亚斯他录、摩押人可憎的神基抹、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所筑的邱坛,王都污秽了,
14又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将人的骨头充满了那地方。
15他将伯特利的坛,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筑的那坛,都拆毁焚烧,打碎成灰,并焚烧了亚舍拉。
16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
17约西亚问说:“我所看见的是什么碑?”那城里的人回答说:“先前有神人从犹大来,预先说王现在向伯特利坛所行的事,这就是他的墓碑。”
18约西亚说:“由他吧!不要挪移他的骸骨。”他们就不动他的骸骨,也不动从撒玛利亚来那先知的骸骨。
19从前以色列诸王在撒玛利亚的城邑建筑邱坛的殿,惹动耶和华的怒气,现在约西亚都废去了,就如他在伯特利所行的一般;
20又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约西亚吩咐守逾越节(代下35:1-19)
21王吩咐众民说:“你们当照这约书上所写的,向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守逾越节。”
22自从士师治理以色列人和以色列王、犹大王的时候,直到如今,实在没有守过这样的逾越节;
23只有约西亚王十八年在耶路撒冷向耶和华守这逾越节。
约西亚的其他改革
24凡犹大国和耶路撒冷所有交鬼的、行巫术的,与家中的神像和偶像,并一切可憎之物,约西亚尽都除掉,成就了祭司希勒家在耶和华殿里所得律法书上所写的话。
25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
26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他。
27耶和华说:“我必将犹大人从我面前赶出,如同赶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弃掉我从前所选择的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说立我名的殿。”
约西亚去世(代下35:20-36:1)
28约西亚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29约西亚年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约西亚王去抵挡他。埃及王遇见约西亚在米吉多,就杀了他。
30他的臣仆用车将他的尸首从米吉多送到耶路撒冷,葬在他自己的坟墓里。国民膏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接续他父亲作王。
犹大国王约哈斯(代下36:2-4)
31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
32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33法老尼哥将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34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犹大国王约雅敬(代下36:5-8)
35约雅敬将金银给法老,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按着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银,好给法老尼哥。
36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西布大,是鲁玛人毗大雅的女儿。
37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今日背诵金句
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王下23:3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王下二十三1】“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王下二十三2】“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耶和华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王下二十三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祂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
“站在柱旁”(3节),可能是犹大君王与神立约时所站的位置(十一14、17)。
虽然约西亚个人得着了神“平平安安”(二十二20)的应许,但他却不满足于个人在神面前蒙恩、个人在神面前准确,而是带领全体百姓重新与神立约,立志顺服在神话语的权柄下,恢复团体的见证。他是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所以体贴神的心意、以神的喜乐为满足,这个心思在神眼中看为宝贵。
约西亚是“要尽心尽性顺从耶和华”(3节),但“众民都服从这约”(3节),只是表面跟随王,并不是出于真实的悔改。因此,危机一来,就暴露出他们虚假的信心,正如神所宣告的:“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
【王下二十三4】“王吩咐大祭司希勒家和副祭司,并把门的,将那为巴力和亚舍拉,并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汲沦溪旁的田间烧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
【王下二十三5】“从前犹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犹大城邑的邱坛和耶路撒冷的周围烧香,现在王都废去,又废去向巴力和日、月、行星(或译:十二宫),并天上万象烧香的人;”
第4节是洁净圣殿,第5节是洁净南国犹大的城邑。4-14节记录约西亚洁净犹大的模式,都是先记录洁净圣殿,再记录洁净犹大的城邑。表明犹大百姓陷于偶像崇拜如此之深,约西亚要根除偶像痕迹,必须从圣殿开始,直到全地。
“把灰拿到伯特利去”(4节),可能为了污秽伯特利的祭坛(15-16节)。“伯特利”位于北国以法莲支派境内,一百年前就已沦为亚述行省。但现在亚述帝国疲于应对东方的反叛,已经无力控制北国,所以约西亚的复兴行动可以遍及南北两国。
【王下二十三6】“又从耶和华殿里将亚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
【王下二十三7】“又拆毁耶和华殿里娈童的屋子,就是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屋子,”
【王下二十三8】“并且从犹大的城邑带众祭司来,污秽祭司烧香的邱坛,从迦巴直到别是巴,又拆毁城门旁的邱坛,这邱坛在邑宰约书亚门前,进城门的左边。”
【王下二十三9】“但是邱坛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坛,只在他们弟兄中间吃无酵饼。”
【王下二十三10】“又污秽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许人在那里使儿女经火献给摩洛;”
6-7节是洁净圣殿,8-10节是洁净南国犹大的城邑。
“迦巴”(8节)位于耶路撒冷东北,是亚撒王修建的北方边界要塞(王上十五22),代表犹大国的北界。“别是巴”(8节)是犹大最南端的城市,代表犹大国的南界。“从迦巴直到别是巴”(8节),代表犹大全国。
“城门旁的邱坛”(8节),指耶路撒冷城门旁的邱坛。这是百姓集会、交易的热闹地方。在热闹的城门旁设立邱坛,表明拜偶像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南国犹大“邱坛的祭司”(9节)也是利未支派的祭司,但却带头违背律法,在各地的邱坛烧香,灵里已经有了残疾。约西亚将这些祭司集中到耶路撒冷,按着律法对待残疾祭司的规定,养活他们、但不再允许他们参与事奉(利二十一17-23),免得亵渎圣所(利二十一23;结四十四10-14)。
“欣嫩子”(10节)原文是“欣嫩之子”,意思是“悲叹之子”。“欣嫩子谷”是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谷(10节),亚哈斯王在此焚烧儿女献祭(代下二十八3 ),后来变成耶路撒冷的垃圾场。到新约的时代,欣嫩子谷成为地狱的象征,希腊文“地狱 Gehenna”一词源于希伯来文“欣嫩谷 Gehinnom”。
“陀斐特”(10节)的意思是“焚烧之处”,是献儿童为祭给摩洛神的场所,可能位于欣嫩子谷的边缘、尚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
上图:欣嫩子谷的位置。(1)是欣嫩子谷,(2)是圣殿山,即原来圣殿的位置。
上图:今日欣嫩子谷。希腊文“地狱 Gehenna”一词源于希伯来文Gehinnom,即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子谷 Valley of Hinnom”(书十八16),那里曾经是拜偶像摩洛的人焚烧儿女的地方(代下二十八3;耶七31),后来犹太人改用来焚烧犯罪者的尸首和一切不洁的垃圾,所以那里的火常年不止息,比喻地狱里永远的刑罚。拒绝创造主的人,就像垃圾一样失去了被造的用途,只配丢在这里燃烧。
上图:在别是巴遗址发现的祭坛,现藏于以色列博物馆。这祭坛是用“凿成的石头”(出二十25)做的,并不符合神的心意。所以约西亚王后来“污秽祭司烧香的邱坛,从迦巴直到别是巴”(王下二十三8)。
【王下二十三11】“又将犹大列王在耶和华殿门旁、太监拿单·米勒靠近游廊的屋子、向日头所献的马废去,且用火焚烧日车。”
【王下二十三12】“犹大列王在亚哈斯楼顶上所筑的坛和玛拿西在耶和华殿两院中所筑的坛,王都拆毁打碎了,就把灰倒在汲沦溪中。”
【王下二十三13】“从前以色列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前、邪僻山右边为西顿人可憎的神亚斯她录、摩押人可憎的神基抹、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所筑的邱坛,王都污秽了,”
【王下二十三14】“又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将人的骨头充满了那地方。”
11-12节是洁净圣殿,13-14节是洁净南国犹大的城邑。
“日车”(11节)原文是“太阳的战车”。玛拿西和亚们引进了许多外邦的偶像崇拜,包括太阳崇拜(结八16)。马车是献给太阳神的坐骑。
“犹大列王”(12节),特指玛拿西王和亚们王。
“楼顶上所筑的坛”(12节),是为拜星象而设的祭坛。
“邪僻山”(13节)原文是“毁坏山”,指耶路撒冷东面的橄榄山。所罗门曾经在此为他诸多的外邦嫔妃建造偶像的邱坛(王上十一7)。这些邱坛很可能是天然石头构成的,所以拆不掉,只能使其污秽。
上图:以色列他纳出土主前10世纪祭台(Taanach Cult Stand),现存于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祭台的最下层是亚舍拉,左右各有一只狮子;第二层是两只牛犊;第三层是生命树;最上层是一匹背着带翼日轮的马,可能就是“向日头所献的马”(王下二十三11)。
【王下二十三15】“他将伯特利的坛,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筑的那坛,都拆毁焚烧,打碎成灰,并焚烧了亚舍拉。”
【王下二十三16】“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
【王下二十三17】“约西亚问说:『我所看见的是什么碑?』那城里的人回答说:『先前有神人从犹大来,预先说王现在向伯特利坛所行的事,这就是他的墓碑。』”
【王下二十三18】“约西亚说:『由他吧!不要挪移他的骸骨。』他们就不动他的骸骨,也不动从撒马利亚来那先知的骸骨。”
15-18节是洁净北国敬拜偶像的中心伯特利。
约西亚的大扫除不单限于南国犹大,也包括早已沦为亚述行省的北国以色列。伯特利的金牛犊(王上十二32)可能一百年前就被亚述掳走了(何十5-6),但亚述王曾经派一个被掳的祭司回到伯特利教导百姓敬拜神(王下十七28),所以耶罗波安所筑的祭坛又成了敬拜偶像的中心(15节)。
三百多年前,神早已派一位神人向耶罗波安所筑的坛宣告:“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邱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王上十三2)。
“撒马利亚来那先知”(18节),就是当年住在伯特利、哄骗神人的老先知(王上十三11)。
【王下二十三19】“从前以色列诸王在撒马利亚的城邑建筑邱坛的殿,惹动耶和华的怒气,现在约西亚都废去了,就如他在伯特利所行的一般;”
【王下二十三20】“又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19-20节是洁净北国撒马利亚的城邑。
约西亚洁净“撒马利亚的城邑”(19节),最远到达“拿弗他利各城”(代下三十四6)。撒马利亚早已沦为亚述的行省,但此时的亚述已经无力阻止约西亚了。
约西亚杀了北国“邱坛的祭司”(20节),却没有杀掉犹大“邱坛的祭司”(9节),可能因为北国的祭司并不是利未人,根本没有资格作祭司献祭,律法规定这些人要被治死(民三10)。
【王下二十三21】“王吩咐众民说:『你们当照这约书上所写的,向耶和华——你们的神守逾越节。』”
【王下二十三22】“自从士师治理以色列人和以色列王、犹大王的时候,直到如今,实在没有守过这样的逾越节;”
【王下二十三23】“只有约西亚王十八年在耶路撒冷向耶和华守这逾越节。”
自从撒母耳之后,以色列人就没有如此合一、严谨、盛大地守过逾越节。
希西家王曾召集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但在时间和洁净的条例上都来不及完全遵守律法的要求(代下三十2-3、17-19)。
【王下二十三24】“凡犹大国和耶路撒冷所有交鬼的、行巫术的,与家中的神像和偶像,并一切可憎之物,约西亚尽都除掉,成就了祭司希勒家在耶和华殿里所得律法书上所写的话。”
【王下二十三25】“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
“家中的神像”(24节)原文是“家神 Teraphim”,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迦南人都有许多“家中的神像”,代表祖先或家族的守护神,可以用来占卜,也可以作为遗产继承权的凭证(创三十一19)。“家中的神像和偶像”(24节)都不是公开的,而是家庭的隐私,不能只靠国家的力量来除掉,所以约西亚在全国守完逾越节之后才进行,以激发百姓敬畏神的心。
约西亚“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25节),是对律法的回应(申六5);不但在形式上遵守摩西律法的教导,里面也顺从律法的精意。虽然约西亚回转得如此彻底、影响力如此之大,却仍然不能带起百姓真实的复兴,所以“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25节)。今天,我们若想倚靠人的努力来领人归主、改革社会,最多也超不过约西亚的程度。
【王下二十三26】“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祂。”
【王下二十三27】“耶和华说:『我必将犹大人从我面前赶出,如同赶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弃掉我从前所选择的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说立我名的殿。』”
约西亚的回转是彻底的,但百姓的心却仍然不肯离开玛拿西败坏的诸事(耶三6-11),所以“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26节)。鉴察人心的神宣告:“犹大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耶三10)。百姓的心若不肯转回,外表的复兴就成了形式,圣城和圣殿也失去了属灵的意义。物质的圣殿并不能保证神的同在、悦纳和保护,所以神借着先知耶利米宣告:“你们改正行动作为,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仍然居住。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耶七3-4)
虽然约西亚“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25节),但神并不满足于个别人的属灵,因为祂所要的是整体的见证,过去是合一的十二支派(结三十七22)、“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今天是合一的教会(约十七23;弗四3)、“基督的身体”(西一24)。因此,神既不会因为约西亚的敬虔而取消对百姓的管教,也不会为了保存圣城和圣殿而免除对百姓的刑罚。同样,在教会里,没有一个信徒可以满足于个人的属灵,应当“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来十24),“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才能让神“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弗三21)。
【王下二十三28】“约西亚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王下二十三29】“约西亚年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约西亚王去抵挡他。埃及王遇见约西亚在米吉多,就杀了他。”
【王下二十三30】“他的臣仆用车将他的尸首从米吉多送到耶路撒冷,葬在他自己的坟墓里。国民膏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接续他父亲作王。”
“埃及王法老尼哥”(29节),指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哥二世(Necho II,主前610-595年在位)。
“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29节),原文是“上到幼发拉底河,到亚述王那里”。尼哥是去援助亚述王,而不是攻击亚述王。主前612年,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10年,巴比伦围攻哈兰一年。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但哈兰仍被攻陷。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犹大和周围国家落入巴比伦的势力范围。
埃及王经过沿海大道北上援助亚述,必须借道米吉多平原,并没有打算侵略犹大。但约西亚可能担心埃及帮助宿敌亚述,会对犹大造成不利,所以勇敢地在米吉多平原拦阻埃及大军。虽然约西亚战死沙场(代下三十五23),但很可能因着约西亚的阻挡,埃及援军没有及时增援亚述,哈兰沦陷。埃及于四年后兵败迦基米施(耶四十六2),从此亚述灭亡、埃及衰落。
约西亚战死沙场,并不是“不得善终”,而是“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二十二20),被神在“这地变为荒场、民受咒诅”(二十二19)之前平安接走。今天,信徒“离世与基督同在”(腓一23),也是息了地上的劳苦,“好得无比”(腓一23)。我们所当求的不是尽量延年益寿,而是不要虚度光阴,好在交账的时候听到主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十五21)。
约西亚的牺牲,使犹大的复兴嘎然而止,并不是意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是神结束了他的使命。因为约西亚的使命并不是复兴以色列,而是要拿掉百姓的借口。从前百姓的败坏,可以借口玛拿西、亚们上梁不正,也可以借口亚述的逼迫,但现在神赐下属灵的好榜样、好领袖约西亚,又挪走了环境的压力,但百姓仍然不肯一心归向神、只是假意归祂(耶三10)。因此,百姓在审判面前已经无可推诿,约西亚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今天,我们也常常抱怨教会节目太少、牧师教导不够、同工缺乏爱心、环境压力太大,似乎只要外面的条件满足了,自己就会变得属灵、长进。神也把约西亚的见证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省察自己的内心:是像约西亚,“要尽心尽性顺从耶和华”(3节);还是像百姓,不过是假意归祂(耶三10)。不要找到了一个约西亚,结果却是定罪自己。
上图:19世纪出土的巴比伦编年史泥板(Babylonian Chronicle)是一系列记录了新巴比伦王国主要历史事件的楔形文字泥板,可能由巴比伦占星学家利用天文观测日志来对照并记录当代大事,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左边那块泥板记录了主前605-594年三件大事:1、迦基米施战役;2、尼布甲尼撒二世登基;3、主前597年3月16日攻陷耶路撒冷,立西底家为傀儡王。
【王下二十三31】“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
【王下二十三32】“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王下二十三33】“法老尼哥将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王下二十三34】“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利比拉”(33节)位于大马士革和迦基米施中间,是亚兰境内奥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冲,也是从埃及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大路岔口。在迦基米施战役之前,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的指挥部设在这里;迦基米施战役之后,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也把这里当作大本营(二十五6)。尼哥此时要继续北上援助亚述,所以将约哈斯带到在北边的“利比拉”,迦基米施战役结束之后,再“将约哈斯带到埃及”(34节),囚禁在那里当作人质。
“约雅敬”(34节)的意思是“耶和华兴起”,“以利亚敬”(34节)的意思是“神举起”,两个名字的意思差不多。法老替“以利亚敬”改名为“约雅敬”,只是替换了前面两个希伯来字母,可能是表示对犹大王行使主权,从此犹大成为埃及的藩属国。
“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32节),不肯施行公平和公义(耶二十二1-12),结果“作王三个月”(31节)就被埃及掳去;神的国度成了埃及的附庸,神百姓的王也变成了法老的傀儡。因此,在属灵的实际中,犹大已经被掳了,所以在主耶稣基督的家谱里,把约西亚算作被掳巴比伦之前的最后一个王(太一11)。
上图:迦基米施战役示意图。主前612年,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10年,哈兰被攻陷,亚述残余力量逃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埃及统治下的迦基米施。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
【王下二十三35】“约雅敬将金银给法老,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按着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银,好给法老尼哥。”
【王下二十三36】“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西布大,是鲁玛人毗大雅的女儿。”
【王下二十三37】“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犹大百姓在“约西亚在世的日子,就跟从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总不离开”(代下三十四33) ,但是他们不是跟从神,而是跟从人。所以神说:“犹大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耶三10)。
果然,约西亚一死,百姓就暴露了本相,连他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32、37节)。约雅敬一面“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35节),一面为自己大兴土木兴建楼房(耶二十二13-19),还杀死了先知乌利亚(耶二十六20-23);而百姓中间的各样可憎的恶事也纷纷从隐藏变成公开(结八5-18)。本书的第一批读者、被掳的百姓读到此处,心里就清楚地知道:犹大的罪已经定了。《列王纪》的最后两章,全部都是神的审判。
北国以色列被掳之后,南国犹大到了最后的日子,神兴起了最敬畏神的两个王,却没有扭转百姓败坏的趋势。因为在神的救赎计划里,复兴以色列的时候还没有到。这两个王的一生,都是要让我们承认人的败坏、信服神的救恩:
神让我们看到,希西家敬虔爱主,但却不能在凡事上都顺服神,最终体贴肉体、拣选了自己所爱的“次好”,埋下了被掳巴比伦的根源(二十17-18;二十一1-2;二十三26;二十四3)。希西家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亚当的后裔纵然敬虔如希西家,也不可能靠自己作出正确的拣选、维持神百姓的地位。
神也让我们看到,约西亚彻底洁净了应许之地,却无法洁净百姓的内心。“背道的以色列行淫”(耶三8),结果被掳亚述,但“她奸诈的妹妹犹大,还不惧怕,也去行淫”(耶三8)。所以神宣判:“背道的以色列比奸诈的犹大还显为义”(耶三11)。约西亚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亚当的后裔即使表面敬虔,内心也会存着“奸诈”(耶三7),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
连犹大诸王中最敬虔的希西家王和约西亚王,都不能带起百姓真正的复兴,因为亚当的后裔已经“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完全丧失了倚靠改革、改良而复兴的能力。但神是拯救的神,祂必要复兴以色列(结三十七21-28)。祂让我们看清这一切,是要让我们对自己彻底绝望,转而信服、接受祂的救赎之路。所以神在犹大国最黑暗的时候宣告:“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三十一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