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玖玮牧师:敬畏上帝的君王希西家

2025-04-13

a0373ea011a06c2f20acf3a8dedfcef.png




敬畏上帝的君王希西家


序 言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什么日子?棕枝节,也称棕枝主日、基督苦难主日(因耶稣在本周被出卖、被审判,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今天是圣周开始的标志。根据新约记载,主耶稣在这一天被耶路撒冷的百姓迎进圣城,受到民众如君王般的欢迎。人们手持棕榈(lǘ)枝,把衣服和树枝铺在地上,耶稣骑在一头小驴驹上,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进入耶路撒冷。教会以棕枝主日庆祝耶稣基督荣进圣城耶路撒冷,也以此来纪念主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牺牲。因为我们是按照我们读经的进度讲道,我就不讲棕枝节的信息,仍然按照我们的读经进度讲道,这个礼拜我们读到了旧约《列王纪下》十八至廿二章,新约读到了《罗马书》十六章,《哥林多前书》一章。今天我就以《列王纪下》十八章的内容与弟兄姊妹一起思想上帝的话语。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君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或以雄才大略、爱民如子而名垂青史,或因残暴无道、苦待百姓而臭名昭著。在《圣经》中记载的希西家王,因他对上帝的敬畏和顺从而成为历史上一位好君王。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古代君王的传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信仰的力量以及敬畏上帝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希西家王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的犹大王国,他继承了父亲亚哈斯的王位。然而,他与父亲截然不同。亚哈斯是一个悖逆上帝、崇拜偶像的君王,他的统治使得犹大王国陷入了道德和精神的黑暗中。但他的儿子希西家即位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回归上帝的道路。他的统治时期,犹大王国经历了从混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切都源于希西家王对上帝的敬畏。

敬畏上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宗教仪式,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更新和改变。它体现在一个人对上帝的信仰、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道德的坚守。希西家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敬畏上帝的君王可以带领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和复兴,而这种敬畏的力量同样可以激励每一个基督徒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我们的信仰和遵行上帝的旨意。

一、希西家的身世及信仰

“以色列王以拉的儿子何细亚第三年,犹大王亚哈斯的儿子希西家登基。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亚比,是撒迦利雅的女儿。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王下十八1-3);“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亚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儿。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代下廿九1-2)这两处经文首先介绍了希西家的身世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所罗门王以来,希西家在《圣经》经文中所占的篇幅比任何一个国王都多。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列王纪下》十八至廿章以外,《历代志下》廿九至三十二章,《以赛亚书》三十六至三十九章也有记载,这三处经文应该放在一起看,才能对希西家王因对上帝的信心而得的灵性复兴和政治的改革胜利更加清楚明了。

经文说:“何细亚第三年”大约是主前728年,这个年份应该是我们中国的春秋初期。这时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只有36岁(王下十六2),而他的儿子希西家可能只有十二岁,十二岁不可能独立执政,所以,由他的父亲亚哈斯代儿子希西家处理国家事务达十三年之久。主前715年,希西家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独立执掌犹大国家的政务。“希西家”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虽然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是一个坏王,但却给他的儿子起了一个好名字。

希西家登基之前,他的父亲亚哈斯倒行逆施(十六2-4),甚至“用火焚烧他的儿女”(代下廿八3),北国以色列经历第一次被掳(十五29),这时,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都沦为亚述帝国的藩属国,这些都让新王希西家感觉到触目惊心!痛定思痛促使他立志回转归向上帝,决心复兴犹大国。经文说:“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3节)在犹大诸王中得到这样好的评价的人,只有希西家王、亚撒王(亚撒效法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上十五11)和约西亚王(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王下廿二2)。在此令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在如此邪恶的父亲亚哈斯王的统治之下,怎么还能出现这么好的儿子,有像大卫一样对上帝敬虔的信仰;相反,在如此好的希西家王的统治之下又怎么会出现那么邪恶的儿子玛拿西!从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王和先知以赛亚频繁接触的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断(赛七3-16),正是希西家从小受到了以赛亚很大的影响,才把他造就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依靠上帝的君王。

二、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代下廿九2 )“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可以说,希西家是一位真正的大卫子孙。在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犹大王,虽然也“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不如他们的祖先大卫:“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卫,乃效法他父约阿施一切所行的。”(王下十四3) 他们不像大卫那样爱慕上帝的律例典章,也不像大卫那样谨守遵行;可以说,希西家是第二个大卫。他爱慕上帝的话语,喜欢上帝的圣殿,正如大卫一样。当我们今天看见世风日下,人心越来越败坏的时候,基督徒不要灰心失望;尽管人有许多罪恶,但是上帝仍然能够兴起人来,像当年的大卫王一样。

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死的时候,整个犹大国糟透了!犹大国曾经拥有的富庶繁华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许多家庭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成千上万的犹大百姓被掳掠到敌国做奴隶。原本热闹的城市成为废墟,肥沃的农田化为荒地。上帝的圣殿被封闭,各式各样的偶像和拜偶像用的祭坛,充斥在全国各个角落。更危险的是,犹大四周强敌环伺。以东人在东部威胁犹大的安全,非利士人占领了犹大西部的一片地区。亚述王呢?继续要求更多的贡物。这些敌人随时都想一口吞并犹大。

这时的犹大国,一点儿也经不起敌人的攻击,因为犹大国已经没有军队了。原来的军队在亚哈斯做王的时候,几乎全部消耗殆尽。绝大部分的士兵不是在战场上阵亡,就是被俘虏到外国去,没有新的士兵补充怎么能有军队!这时,犹大国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就在这危急困难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登上了犹大国的王位。这个年轻人就是希西家,他是坏王亚哈斯的儿子,登基时也不过二十五岁。 这位年轻国王能挽救犹大国灭亡的命运吗?他能重振犹大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吗?他能领导犹大人民重振犹大国昔日的强盛吗?全国人民在心里对这位新国王都画了许多问号。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许多犹大百姓站在圣殿外的空地上,个个伸长着脖子,全神贯注地在听一个人讲话,生怕听漏了似的。这个人在讲什么呢?

“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立约,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代下廿九10) 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他不以历史的失败为借口,而放弃新的学习和改变;相反,他积极地在重重困难中带领国家回转归向上帝,经文说:“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他召众祭司和利未人来,聚集在东边的宽阔处,对他们说,利未人哪,当听我说,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又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上帝的殿,从圣所中除去污秽之物。我们列祖犯了罪,行耶和华我们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祂,转脸背向祂的居所,封锁廊门,吹灭灯火,不在圣所中向以色列上帝烧香,或献燔祭。”(代下廿九3-7)

1.重新修理耶和华的殿。“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这说话的不是新国王希西家吗?正是!听众全是上帝的祭司和利未人,是希西家王把他们召集在这里,召集在这里干什么?就是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的:吩咐他们重新修理上帝的殿!

圣殿不是被亚哈斯王封闭了吗?是的,他的父亲亚哈斯把圣殿的器具都毁坏了,并封锁了殿的门,不过那是过去的事。希西家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重新打开圣殿的大门。这也是希西家当上国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由此可见,希西家是一位敬畏上帝的国王,他知道他的国家不能没有上帝!希西家明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挽救国家灭亡的命运,也没有办法解决犹大国的任何问题,因为每一个问题都是那么地艰难。但希西家深信,他做不到的,上帝一定做得到!只要犹大国的百姓遵守上帝的律法,上帝一定会拯救犹大国脱离所有的危险。所以,希西家一上任就下令重开圣殿的大门,修理上帝的圣殿。希西家用这个行动表明他对上帝的敬畏和信靠。

圣殿的门虽然打开了,但是整座圣殿却还不能马上用来敬拜上帝。因为封闭圣殿的时间太长了,里面积满了灰尘和各种脏东西。所以,希西家请祭司和利未人起来洁净圣殿。希西家王在讲话中指出,犹大国历代国王和百姓在上帝面前犯下了种种罪恶,正是因为这些罪恶,使得犹大国受到上帝的管教、惩罚,以致于落到今天这种悲惨的地步。最后,希西家说:“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立约,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代下廿九10) 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儿立约吗? 在场的祭司和利未人听了希西家的这番话,都非常兴奋!这些忠心于上帝的仆人们,等呀、盼呀,终于迎来了一位带领他们敬畏、信靠上帝的国王,他们心里怎么能不高兴呢?他们当然愿意和敬畏上帝的希西家国王一块儿工作。

很快地,在场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勤奋地开始洁净圣殿的工作。他们打碎那座摆在圣殿门外、亚哈斯所造的拜偶像的祭坛,连同其他不洁净的东西,原本不属于圣殿的东西通通扔出圣殿。亚哈斯移走的铜祭坛重新摆回原位,放在地上的铜海又重新放回铜牛的背上。圣殿里外所有的灰尘和垃圾都清扫得干干净净。 经过几天艰苦的努力,整座圣殿从里到外彻底地洁净了,现在可以在圣殿里敬拜上帝了!

2.祭司利未人洁净自己。过去,祭司和利未人曾在政治压力下向偶像献燔祭和烧香。现在,希西家向他们发出呼吁,提醒他们不仅要洁净圣殿,除去污秽之物,而且还要洁净自己。现在希西家作王,他要改变过去的一切,在上帝面前立下更新的誓盟,他说:“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立约,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代下廿九10)于是,利未人、祭司都起来洁净自己,又洁净圣殿,并殿中一切的器皿。

3.清除偶像归向上帝。“他废去邱坛,毁坏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因为到那时以色列人仍向铜蛇烧香。希西家叫铜蛇为铜块。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因为他专靠耶和华,总不离开,谨守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诫命。”(王下十八4-6)

希西家王即位后,他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清除国内盛行的偶像崇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偶像崇拜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俗,人们在偶像面前烧香献祭,甚至将上帝的圣殿也变成了偶像的聚集地。然而,希西家深知这种行为是对上帝的极大亵渎,他决心恢复上帝在犹大王国的至高地位。

国王希西家不仅恢复了人民对上帝的敬拜,还下令砸毁犹大各地的偶像和拜偶像的祭坛,这些偶像和祭坛都是他父亲亚哈斯生前所建的。此外,希西家还打碎了以色列人出旷野时,摩西为他们铸造的那条铜蛇。你还记得那条铜蛇吗?当年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因为向上帝发怨言,所以被火蛇咬伤。后来上帝叫摩西铸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以色列人只要抬头看铜蛇,伤口就好了。以色列人保存了这条铜蛇几百年,直到希西家做王的时候。上帝曾吩咐摩西造铜蛇,本来是用以医治被火蛇咬伤的以色列人(民廿一4-9)。这显明上帝在人中间有大能,提醒他们记住上帝的怜悯与赦免。但犹大人竟把它看作敬拜的对象,而不是追忆当受敬拜的那一位上帝,所以希西家不得不下令把这条铜蛇与其它偶像一并打碎,免得继续陷犹大百姓于罪恶中。弟兄姊妹,我们必须留意,切勿将帮助敬拜的器物当作受敬拜者本身,大多数器物皆不是造来作偶像的,它们之所以成为偶像,全因为人误用了它们。

在清除偶像的过程中,希西家王亲自参与其中,他鼓励祭司和利未人要敬畏上帝,要以纯洁的心来侍奉上帝。他明白,只有当圣殿被洁净,上帝的荣耀才能重新降临在犹大王国。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一次信仰的改革,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它让犹大王国的人民重新认识到上帝的圣洁和伟大,也让人们明白,真正的信仰是不能与偶像崇拜混为一谈的。希西家命令祭司和利未人清除偶像,这一举动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不仅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更面临着来自传统观念的巨大阻力。但希西家没有丝毫退缩,他凭藉着对上帝的坚定信心,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弟兄姊妹,你信主多少年了?信主后,你有没有离弃偶像?

三、为国为殿为犹大献祭赎罪

国王希西家听到从圣殿来的报告,马上召集耶路撒冷的首领们,和他们一块儿到上帝的圣殿献祭。这是许多年来,第一次有人到圣殿献祭。他们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和七只公山羊到上帝的圣殿,为犹大的百姓向上帝献赎罪祭。

上帝的圣殿里又恢复了以往的圣事,祭司们端着献祭的血,忙碌地来回走动。歌唱的人唱着赞美上帝的诗歌,国王和首领带领百姓在上帝的面前跪下敬拜,祈求上帝赦免整个犹大国犯的罪。 从这一天起,几乎每天都有人到上帝的圣殿献祭。上帝的圣殿又开始发挥它原有的功能。

经文说:“希西家王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七只公山羊,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王吩咐亚伦的子孙众祭司,献在耶和华的坛上……祭司宰了羊,将血献在坛上作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赎罪,因为王吩咐将燔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献上。……这样,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这事办的甚速,希西家和众民都喜乐,是因上帝为众民所预备的。”(代下廿九20-36)

弟兄姊妹,我在读这段经文的时候好感动!一个好国王,不仅仅废掉偶像、洁净圣殿,在洁净圣殿之后,希西家王又着手恢复敬拜上帝的宗教礼仪,重建犹大人的信仰体系。他命令祭司和利未人重新学习上帝的律法,按照律法的要求来献祭和敬拜上帝。他深知,宗教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信仰的表达。通过恢复这些礼仪,可以让人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和恩典。

希西家王还特别注重对上帝律法的教导。他组织祭司和利未人到全国各地去宣讲上帝的律法,教导人民如何敬畏上帝、如何遵守上帝的诫命。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一神的信仰深入人心,建立起一个以敬畏上帝为核心的信仰体系。

在他的努力下,犹大王国的宗教生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人们开始重新聚集在圣殿中,向上帝献祭、感恩和祈求。上帝的荣耀再次降临在犹大王国,人民的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慰籍。这一时期,犹大王国的信仰生活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一切都源于希西家王对上帝的敬畏以及他对信仰的坚守。

敬拜上帝的最高峰是向上帝献祭,希西家领导祭司和众人洁净圣殿又洁净自己达十六日之久,为的是要在耶和华上帝的面前献祭,把心灵深处的真诚藉着献祭的礼仪表达出来。

1.赎罪祭:“希西家王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七只公山羊,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王吩咐亚伦的子孙众祭司,献在耶和华的坛上,就宰了公牛,祭司接血洒在坛上;宰了公羊,把血洒在坛上,又宰了羊羔,也把血洒在坛上。把那作赎罪祭的公山羊牵到王和会众面前,他们就按手在其上。祭司宰了羊,将血献在坛上作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赎罪,因为王吩咐将燔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献上。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华殿中敲钹、鼓瑟、弹琴,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藉先知所吩咐的。利未人拿大卫的乐器,祭司拿号,一同站立。”(代下廿九20-26)清早起来,王、首领和众人上耶和华殿要得洁净。因我们的上帝是忌邪的,祂厌恶罪恶,亲近上帝的人须先认罪悔罪,并要献祭赎罪。使徒约翰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上帝为说谎的,祂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一8-10 )公牛、公羊、羊羔、公山羊各七只,表示完全的摆上,并求完全的赦免。在新约的恩典下,耶稣基督把自己一次献上作为赎罪祭,就成为世人得赎的基石。在新约里,我们虽然不用牵牛带羊,但须存敬虔恭敬的心,认罪悔罪,并求主赦罪。

2.燔祭:“希西家吩咐在坛上献燔祭。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用号,并用以色列王大卫的乐器相和。会众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号的吹号,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献完了祭,王和一切跟随的人都俯伏敬拜。希西家王与众首领又吩咐利未人用大卫和先见亚萨的诗词颂赞耶和华。他们就欢欢喜喜地颂赞耶和华,低头敬拜。”(代下廿九27-30) “会众所奉的燔祭如下:公牛七十只,公羊一百只,羊羔二百只,这都是作燔祭献给耶和华的。又有分别为圣之物:公牛六百只,绵羊三千只。但祭司太少,不能剥尽燔祭牲的皮,所以他们的弟兄利未人帮助他们,直等燔祭的事完了,又等别的祭司自洁了,因为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并燔祭同献的奠祭甚多。这样,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代下廿九32-35)

燔祭是完全焚烧祭牲献给上帝的祭,在其中可以看见献祭者的心愿。当日的会众毫无保留地把祭牲献上,相形之下,祭司太少,不能剥尽燔祭牲的皮,要其他利未人帮助,可见会众献祭的热情和甘心乐意(34节)。旧约的牛羊要完全烧尽为上帝献上,新约的信徒也当以自己为燔祭的祭牲,献己为主,这是保罗的教导:“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3.感谢祭:“希西家说,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就要前来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殿里。会众就把祭物和感谢祭奉来,凡甘心乐意的也将燔祭奉来。这事办得甚速,希西家和众民都喜乐,是因上帝为众民所预备的。”(代下廿九31、36) 重新奉献了洁净的圣殿以后(20-30节),希西家鼓励会众向上帝献上代表感恩的“感谢祭”(31节)。但百姓不但献上“感谢祭”,还“甘心乐意”(31节)地献上了代表奉献的“燔祭”(31节),就像大卫时代的官长为了预备建殿甘心乐意地献上礼物一样(代上二十九6)。他们重新向上帝委身的心,同样蒙上帝悦纳。能够侍立在上帝面前,可以被接纳进入耶和华的殿内,是无比的福分,莫大的恩宠,信徒怎能不发出感恩颂赞的声音。

四、以敬畏谦卑之心治国理政

“又吩咐住耶路撒冷的百姓,将祭司利未人所应得的份给他们,使他们专心遵守耶和华的律法。”(代下三十一4)“希西家吩咐在耶和华殿里预备仓房,他们就预备了。”(代下三十一11)“希西家在犹大遍地这样办理,行耶和华他上帝眼中看为善为正为忠的事。凡他所行的,无论是办上帝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诫命,是寻求他的上帝,都是尽心去行,无不亨通。”(代下三十一20-21)“希西家力图自强,就修筑所有拆毁的城墙,高与城楼相齐,在城外又筑一城,坚固大卫城的米罗,制造了许多军器、盾牌。”(代下三十二5 )“希西家大有尊荣资财。建造府库,收藏金银、宝石、香料、盾牌和各样的宝器;又建造仓房,收藏五谷、新酒和油,又为各类牲畜盖棚立圈;并且建立城邑,还有许多羊群牛群,因为上帝赐他极多的财产。这希西家也塞住基训的上源,引水直下,流在大卫城的西边。希西家所行的事,尽都亨通。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上帝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代下三十二27-31)

这几处经文都在说明,希西家王的敬畏上帝不仅仅体现在犹太教事务上,也体现在他的治国理政之中。他建造府库、仓房、城邑,收藏金银、五谷,为国家积财,塞基训河上源、引水入大卫之城,以确保城中粮水供应。他深知,一个敬畏上帝的君王不仅要带领人民敬拜上帝,更要以上帝的公义和慈爱来治理国家。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希西家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整顿吏治,任用贤能,努力营造一个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他深知,只有当政府官员敬畏上帝、廉洁奉公,才能真正为百姓服务,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除此之外,他还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鼓励人民勤劳耕作,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深知,一个敬畏上帝的君王不仅要关注人民的信仰生活,也要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只有当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他们才能更加安心地敬畏上帝,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希西家王还特别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他鼓励人民学习上帝的律法和智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敬畏上帝、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才。这些人才为犹大王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在他的治理下,犹大王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源于希西家王以敬畏上帝之心治国理政,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敬畏上帝的君王应该如何治理国家。

五、希西家王敬畏上帝的启示

希西家王的一生,是信仰与实践交织的典范。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领袖,更是一位深具智慧的犹太教改革者。通过他的努力,犹大国得以在逆境中求生存,在文化上得到传承与发展。希西家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定的信仰、正直的品格以及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生命成长的宝贵财富。

在希西家成长的年代里,亲眼看见以色列北国被亚述欺凌吞噬,也亲身经历到因他父亲亚哈斯悖逆上帝,以致民不聊生,烽火四起,内忧外患的痛苦。在一个风雨飘摇,局势不稳的世代里,他成长了,也思考了,倘若犹大人所敬拜的是真神,倘若这位耶和华上帝曾经把他们的祖先带离埃及为奴之地,为什么今日的犹大国会沦落到被各方而来的敌人压制,而以色列北国又何至于灭亡?难道祂不再照顾祂的子民了吗?从希西家对祭司和利未人的训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希西家在他年轻的思想里,已经整理出一个该走的方向。

希西家指出犹大人和以色列人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就是因为列祖犯罪,离弃上帝,甚至不在圣所中向上帝献祭。因此,上帝的愤怒临到犹大人和耶路撒冷,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令人惊骇、嗤笑!这是希西家的独到之处,他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且有诚意去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看出了上帝和犹大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的祸福与上帝紧紧相连,他们不可能离开上帝而蒙福。

他的父亲亚哈斯关闭圣殿,但他在就位的元年正月,就去打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整理盟誓。希西家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表明他深深明白以色列和犹大子民,以及君王的罪过。所以当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叫祭司和利未人洁净自己。因为他们是信仰的带领者,他们若不洁净自己,就不能洁净百姓的罪,罪若不除去,就无法和上帝重新立约。这个救恩的过程从旧约到新约一直没有改变过,便是人应当知道自己得罪了上帝,人必须悔改,才能重新被上帝接纳,与上帝和好,重新立约,再度蒙福。

今天我们许多人也在面对很多问题,例如生病失业、婚姻不和、孩子不顺等很多问题!现在我们不绝对说患病是出于上帝的管教,因为主说过,有的病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而且别人患病了,你去说他可能犯了罪,好像也不厚道。但是希西家让我们看到,有时候生活的难处来自于灵性上与上帝隔绝。所以,我们有问题时,不用等人说,自己先到上帝面前省察,相信对自己一定很有帮助。

希西家王的故事对每一个基督徒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敬畏上帝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态度,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敬畏上帝就要摒弃偶像崇拜。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没有像古代犹大王国那样明显的偶像崇拜,但各种世俗的偶像却无处不在。金钱、权力、名誉、享乐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我们常常在这些偶像面前迷失自我,忘记了上帝的存在。希西家王的故事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这些偶像的诱惑,要像他一样,勇敢地清除心中的偶像,将上帝放在我们生命的至高地位。

其次,敬畏上帝就要认真对待信仰。我们不能将信仰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的信仰,遵行上帝的旨意。我们要像希西家王一样,认真学习上帝的律例典章,按照上帝话语的要求来生活。我们要积极参与教会的活动,向上帝献祭、感恩和祈求。我们要以敬畏上帝之心对待我们的信仰,让信仰成为我们生命的力量源泉。

最后,敬畏上帝就要践行上帝的话。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的信仰生活,而要将信仰延伸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像希西家王一样,关心他人,帮助弱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践行上帝的公义慈爱。我们要以敬畏上帝之心对待每一个人,以慈爱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敬畏上帝的人!

2025.4.13上午讲于北辰基督教堂

阅读285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