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6月10日历代志下第10章精读

2025-06-0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代下-解读.jpg

历代志下第10章


经文音频朗读:


北部支派的反叛(王上12:1-20)

1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

2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就从埃及回来。

3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他就和以色列众人来见罗波安,对他说:

4“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作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作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侍奉你。”

5罗波安对他们说:“第三日再来见我吧!”民就去了。

6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这民。”

7老年人对他说:“王若恩待这民,使他们喜悦,用好话回复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8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

9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他们。”

10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11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12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

13罗波安王用严厉的话回复他们,不用老年人所出的主意,

14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他们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15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上帝,为要应验耶和华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16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

17惟独住在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18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19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代下十1】“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

“示剑”(1节)位于以法莲支派境内、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的隘口,是以色列南北交通和东西交通的十字路口,也是约书亚临终前召聚以色列领袖与神立约的地方(书二十四1)。

过去,北方各支派来到南方大卫的首都希伯仑,承认他的王权(代上十一1)。现在,罗波安却要到北方的示剑会晤北方各支派的领袖,争取他们的支持。可见国家分裂的危机迫于眉睫,所罗门留下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昌盛。



上图:“示剑城”位于迦南地中部、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间的隘口,主前2500-2250年的叙利亚埃勃拉泥版(Ebla Tablets)和主前1880-1840年的埃及Sebek-khu石碑(Sebek-khu Stele)中都提到过示剑城。示剑城位于南北和东西贸易干道的交叉口,是一个商业中心,交易葡萄、橄榄、小麦、牲畜和陶器。该城因有许多泉水,土地很肥沃,所以物产丰富。现在这里是一个巴勒斯坦城市Nablus,郊区的Tell Balata遗址被认为就是古代的示剑城。


【代下十2】“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就从埃及回来。”

【代下十3】“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他就和以色列众人来见罗波安,对他说:”

【代下十4】“‘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做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做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事奉你。’”

【代下十5】“罗波安对他们说:‘第三日再来见我吧!“民就去了。”

耶罗波安显然深得北方各支派的民心,所以虽然住在埃及,也有“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3节),作为谈判代表与罗波安谈判。

百姓在建造圣殿时,是在安息中建造,每年轮流三个月上山伐木(王上五13-14),结果“都心中喜乐”(王上八66)。因此,所罗门使百姓“负重轭,做苦工”(4节),并不是为了建造圣殿,而是为了建造他“所愿建造的”(八6)的各种工程。

过去,北方各支派的长老来拥立大卫为王,是因为神拣选他牧养神的百姓(代上十一2),他也“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十三36另译)。而所罗门得着了神所赐的智慧,却不再寻求神的旨意,而是陶醉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宏图大业中,结果是偏离神(王上十一9)、奴役神的百姓(4节),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因此,国度的分裂虽然是在罗波安的时代发生的,但根源却在所罗门。

“我们就事奉你”(4节),是一句客气的威胁,意思是罗波安若不改变政策,北方各支派就拒绝支持新王。

【代下十6】“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这民。’”

【代下十7】“老年人对他说:‘王若恩待这民,使他们喜悦,用好话回复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在神的国度里,“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27-28)。因此,合神心意的君王,应当以“仆人”的态度服事神的百姓,正如“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十三36另译)。

这些“老年人”(6节)所说的“恩待这民,使他们喜悦”(7节),并不是劝罗波安顺服神的心意,而是“用好话回复他们”(7节)暂时安抚人心。他们都是所罗门的老臣,过去没有阻止所罗门偏离神,现在也不能帮助罗波安走正道,所出的主意只是诡诈的政治手段,目的不是让王作百姓的“仆人”,而是让百姓“永远作王的仆人”(7节)。

【代下十8】“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

【代下十9】“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他们。’”

【代下十10】“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代下十11】“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少年人”(8节)原文“男孩、儿童”。罗波安“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一岁”(十二13),“少年人”既是与他“一同长大”(8节)的,也不会太年轻。但他们是朝中的新贵,所出的主意也像“少年人”那样狂妄幼稚,没有“老年人”那么老谋深算。而罗波安更看重少年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很了解罗波安的性情,能投其所好、提出合他心意的主意。

“蝎子鞭”(11节),指鞭头装有铁刺的皮鞭,比喻用更严厉的手段来建立王的权威。

【代下十12】“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 ”

【代下十13】“罗波安王用严厉的话回复他们,不用老年人所出的主意,”

【代下十14】“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他们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代下十15】“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神,为要应验耶和华借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罗波安办事精明”(十一23),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纨绔子弟。他“用严厉的话回答他们”(13节),也有他合理的考虑。因为新王一上台就让步,北方各支派可能就会欺软怕硬、得寸进尺,以后的局面会越来越难以控制。

所罗门后来倚靠自己的智慧,不求问神的心意,给罗波安留下了很坏的榜样。他同样也是与人“商议”(8节),却不去寻求神;只注意要不要“依从百姓”(15节),却不关心有没有“专心顺从耶和华”(王上十一6)。老年人的怀柔政策和少年人的高压政策,都是属地的智慧,只注意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关心顺服神的心意。因此,罗波安无论选择谁的主意,都是行在愚昧中。他最大的愚昧,不是选择了“少年人所出的主意”(14节),而是没有接受他父亲的教训:“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传十二13)。

“这事乃出于神”(15节),原文是“这事的转变乃出于神”,意思是神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并且早已借着先知亚希雅发出了预言(王上十一29-39),目的是为了管教所罗门(王上十一11-12)。实际上,罗波安一旦失去了神的保护,无论选择谁的主意,都不能维持国家的统一:高压政策固然会加速分裂,怀柔政策也不能长久维持。

【代下十16】“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

【代下十17】“惟独住在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北方各支派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16节),正是五十多年前示巴煽动叛乱时所说的:“我们与大卫无分,与耶西的儿子无涉”(撒下二十1)。这句话暴露了撒但在背后的掺杂,表明百姓认为自己与大卫之约无分。以色列人可以拒绝罗波安、可以拒绝所罗门,但不可以拒绝大卫。因为在神与大卫所立的约中,国度的宝座就是大卫的宝座,坐在永远宝座上的基督就是大卫的子孙。神允许以色列暂时分裂,但最终“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摩九11);而撒但却要使大卫的宝座永远也不能恢复,“拆毁到地、尽行毁灭”(诗七十四7-8)。

“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17节),指迁到犹大各城的北方十个支派百姓(十一16)。从此大卫的子孙只做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和“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的王,名为犹大国;而跟随耶罗波安的十个支派在北方立国,名为以色列国。国度从此分裂为二,神的见证破损了。

【代下十18】“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代下十19】“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因着人的软弱,国度分裂了。虽然以色列人还是被称为神的百姓,但他们所显明的见证是残缺不全的,分裂的国度也不再能表明神旨意中的国度。北国从耶罗波安开始,所有的王朝都是人推举、争夺的结果;并不是根据神的圣约,而是根据人的需要,所以北国诸王全部都是悖逆神、讨好人、拜偶像。而南国的诸王虽然都是大卫的后裔,属灵的光景却是起起伏伏,最终南北两国都无法避免亡国的命运。

表面上,国度的分裂和衰亡是大卫之约的重大挫折;但实际上,神始终掌管历史的进程,以色列的分裂“乃是出于神”(15节),暂时的分裂是为了永远的合一(结三十七22-23)。当神的国度成了人的国度、神的荣耀被人窃取、神的仆人偏离真理的时候,管教和拆毁必然会临到有名无实的国度,这正是大卫之约的一部分(撒下七14)。今天,当教会陷入内部危机的时候,我们首先也当反省:这是否也是“出于神”?教会的元首是否还是基督?

神在大卫之约中所应许的,并不是属地暂时的国度,而是属天永恒的国度(代上十七14),国度的实际就是人毫无保留地接受神的权柄。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没有可能长久地顺服神的权柄,也就没有可能永远地维持国度的实际。因此,“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属肉体的生命不被拆毁,属灵的生命就不能被建造。神要我们从属地国度的历史中认识人的败坏,也认识神的作为;“及至时候满足”(加四4节),神将差遣祂的儿子降世为人,“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主神要把祂祖大卫的位给祂。祂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祂的国也没有穷尽”(路一32-33)。虽然人必然会毁约,必然会悖逆,也必然会失败;但神却始终信守大卫之约,始终管理祂的百姓,也必然负责成就永恒的国度计划(结三十七24-28):“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3)。



上图:南北分裂后的以色列国和犹大国。耶罗波安在北国最北面的但和最南面的伯特利设立了两个金牛犊,以阻止百姓前往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神。

阅读192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