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6月22日哥林多后书第5章精读

2025-06-13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林后精读-绿.jpg

哥林多后书第5章


经文音频朗读:


1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2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3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4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5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上帝,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

6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7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8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9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10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劝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

11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上帝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12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13我们若果癫狂,是为上帝;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14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15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16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18一切都是出于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19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20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

21上帝使那无罪的(“无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


今日背诵金句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林后5:17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林后五1】“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地上的帐棚”象征我们的身体,即会毁坏的“外体”(四16),我们的身体不过是我们在地上暂时居住的“帐棚”,并不是“真我”。

“拆毁了”指死亡。

“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指我们将来复活后不朽坏的、荣耀的、灵性的身体(林前十五42-44)。

“原”字表明五1-10与四16-18有密切的关系,四16-五10是完整的一段经文。

【林后五2】“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林后五3】“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我们若在肉身中“叹息”(2节),等候“我们的身体得赎”(罗八23),渴慕得着“灵性的身体”(林前十五44),就不必再在肉身中受“败坏的辖制”(罗八21)。

“深想”(2节)指一种积极的渴慕。

“好像穿上衣服”(2节),表明我们的身体是属于暂时、外表的东西,真正的“我”乃是我们的“内心”的灵魂(四16)。

“被遇见”(3节)指被神或天使遇见。

古人在旅行途中出发之前,往往先撤去帐棚,临时露天而睡;在还未重新支搭帐棚以前,因没有帐棚作遮蔽,若被人遇上,感觉上有如赤裸。“赤身”(3节)比喻灵魂与身体脱离。哥林多教会有些人可能受柏拉图主义影响,相信灵魂不灭,否认身体复活,认为肉身复活只会让灵魂再一次受到囚禁,要永生就必须抛弃身体 (林前十五12)。

【林后五4】“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林后五5】“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祂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是质)。”

“叹息劳苦”(4节),指因肉身中所遭受的苦难、重压而叹息。

“并非愿意脱下这个”(4节),指保罗虽然有苦难和重压在身,但他所要的不是让自己的灵魂从肉身的存在中得释放。

“乃是愿意穿上那个”(4节),指渴望得到将来复活后不朽的灵性身体。信徒不害怕死亡,并非愿意让肉身死,而是因为盼望死后有更好的灵性身体,所以就不留恋属地的事物,为了得着那上好的,甘愿放下次好的、不好的。

“培植”(5节)指预备、安排。神为我们预备了荣耀的未来,又借着让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罗八17),预备我们将来能得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四17)。

“凭据”(5节)原文是“质”,是商业用语,指买方付给卖方的订金,保证到了适当的时间,全额都会付清。主耶稣带着荣耀的身体从死里复活,是透过圣灵的作为。神也把同一位圣灵赐给信徒作凭据(一22;弗一14),让我们因经历圣灵而预尝未来复活的生命的实际,保证我们将来也必复活,穿上复活的身体,“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4节)。

【林后五6】“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林后五7】“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林后五8】“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我们今生“住在身内”(6节),但神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生是“与主相离”(6节)。

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神,“与主相离”,但我们认识神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7节),是在灵里看见主;我们在主里行事为人能“时常坦然无惧”(6节),看轻属地的事物,同样也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保罗之所以能在苦难面前“坦然无惧”(8节),是因为肉身的死亡只是信徒“离开身体与主同住”(8节)的途径,那时就可亲眼见主,“我们必得见祂的真体”(约壹三2),而不是只能凭信心才看见。

爱主的信徒是愿意活着被主使用,但更愿意离世与主同在(腓一23);爱世界的信徒是愿意离世与主同在,但更愿意活着享受今生。

【林后五9】“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林后五10】“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我们得救以后还要“住在身内”(9节)多久?是否很快“离开身体与主同住”(8节)?这些事都不是我们能做主的,也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我们所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在当下的生活中,“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9节),将来好向主交帐。我们每天的生活,是为了自己的喜悦、别人的喜悦,还是主的喜悦呢?如果今夜就见主,你能向主交帐吗?

“基督台”(10节)指主再来时的审判,那时“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无论活着或已经死了的信徒,都要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帖前四16-17),在基督台前向主交帐。

我们信主之前一切的罪都蒙主的宝血洗净了,主不会再跟我们算旧账,因此,“基督台”的审判与得救无关,但却与赏罚有关。主耶稣要根据我们信主以后的行为,“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10节)。“本身所行的”包括我们今生的言语(太十二36)、行为(罗二3,6)、事奉(林前三13-15)、意念(林前四5)。因此,当我们还“住在身内”(9节)时,要时时记得如何为自己“本身所行的”向主负责,好被主称许“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廿五21)。

主耶稣再来以后的审判至少有3种:1、“基督台”前的审判(林后五10),受审的是复活和活着被提的信徒(彼前四17;帖前四16-17),为要让得胜的信徒进入千年国度“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2、“基督荣耀宝座”前的审判(太二十五31-46节),受审的是主再来时地上还活着的人(徒十42;提后四1),包括外邦人(耶三17)和原来不信主的犹太人(太十九28),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千年国度做百姓(赛六十10-12;珥三1-12)。3、“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启二十11),受审的是在头一次复活(启二十5-6)里无分的死人,时间在千年国度以后、新天新地以前,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新天新地(启二十11-15)。

“台”(10节)原文是bēma,又译为“公堂”(徒十八12)。保罗曾被哥林多的犹太人拉到公堂(徒十八12),在方伯迦流面前控告他;因此,保罗和哥林多信徒都很清楚,被带到“台前”就是指受审判。


上图:古哥林多城废墟中的演讲台,于主后四十四年由蓝白大理石造成,是一又高又宽大的四方形平台,被称为Bema。一般认为这就是保罗在迦流面前受审的Bema,中文译为“公堂”(徒十八12)或“台”(罗十四10;林后五10)。保罗所说的“站在神的台前”(罗十四10)和“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林后五10),就是指接受神和基督的审判。


【林后五11】“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神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主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我们一生的生活和事奉都在祂的鉴察之下,必按公义施行受祂审判。我们当因主的可敬而亲近祂,也当因主的可畏而敬畏祂。

“所以劝人”,指我们若认识到自己将来要向“可畏的”主交帐,就应照我们所承受的托付努力“劝人”,使人顺服真道。因为我们带着对主的敬畏来“劝人”,就不会为讨好人而牺牲真理(加一10),用人的道理掺杂福音、取悦听众。

“但我们在神面前是显明的”,指保罗传道的动机和方法都在神的鉴察之下,没有诡诈。

“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指保罗希望哥林多信徒能看出他的诚实无伪,不再论断他。

【林后五12】“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指当时哥林多有些人对保罗传道的动机和方法多有论断,所以他在此为自己的事奉辩护,好让他带领信主的人可以去面对那些人的批评,以他们属灵的父亲之行事为人为傲。

“凭外貌”包括荐信(三1)、犹太血统(十一22)、异象经验(十二1)、神迹、奇事、异能(十二12)。

“有言可答”,指知道如何回复那些背后攻击保罗的人。

【林后五13】“我们若果颠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癫狂”原文exestēmen的同义名词ekstasis(入神、忘形)被用来指保罗在耶路撒冷圣殿中见到异象的经验(徒二十二17)。因此,“我们若果颠狂,是为神”可以有两种解释:

这是保罗对指责他疯狂的人的回应(徒二十六24-25),主耶稣也曾为热心传道被骂是癫狂了(可三21),祂的教训激怒了听道者(约十20)。本节可意译为:“即使有人说我们癫狂了,那是因为我们传纯正福音,忠于神;但我们一向谨守,那是为你们的缘故,使你们可从我们所说的明白话中得益处。”

这是保罗对质疑他不属灵的人的回应,他们指责保罗没有任何超然的属灵经验。本节可意译为:“如果我们经历超然的经验,那是我们与神之间的事,不是用来向人炫耀、以证明我们传道工作的属灵;但如果我们谨守,使用普通可理解的话语,那是为你们的益处。”

【林后五14】“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林后五15】“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基督的爱”(14节)与基督的死是分不开的。我们之所以能被“基督的爱”摸着,乃是因为看见基督“一人既替众人死”(14节)的事实;我们若没有看见基督的死,“基督的爱”就摸不着我们。

“基督的爱”乃是我们事奉的动力,若不是被“基督的爱”摸着,没有人能把自己完全摆上,一心一意地事奉主、讨主的喜悦。

“激励”(14节)原文意思是“挤压在一起,强制”,是促发行动的压力。“激励”是现在式,表明这压力是持续不断的。

“众人就都死了”(14节),指基督代替众人死,为我们接受了神对罪人的刑罚,因此在基督里的众人在神眼里就都算是死过了,不再被定罪。

保罗事奉的动机有两个:一方面他“知道主是可畏的”(11节),因此对主的托付敬畏负责;另一方面他被“基督的爱激励”(14节),一生只能为替他“死而复活的主活”(15节)。基督“替众人死”,不是为了叫人能继续安安稳稳地为自己而活,而是要叫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15节),凡事寻求主的旨意、遵行主的旨意、满足主的心意。

真实爱主、渴慕为主而活的人,不是因为人的教导、催促,而是因为我们真正体验到了“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因此“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为祂而活。

“那些活着的人”(15节),指那些因基督的死而复活得益处的人,也就是所有重生得救的信徒。

【林后五16】“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是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

“基督的爱”(14节)不仅成为激励我们事奉的动力,也改变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不再按照人的标准,凭外表来认人,以前认为重要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已无甚价值了(腓三4-8)。

“凭着外貌认过基督”,指保罗悔改信主之前用人的标准来评断基督,根据外表把主耶稣看作假基督,自以为是向神发热心,却成了抵挡神的愚昧人。

“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指保罗不再从人错误的观点来看基督,因为保罗已经知道主耶稣就是神所立的基督,也就是万人都当信而顺从的主。

【林后五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在基督里”指接受基督为主,以基督为生命(西三4),与基督联合(西三3),透过基督看一切的事物。

“新造的人”,指一个人若在基督里,就已经成为神新创造的一部分,“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也不再停留在人自己里面认识事物。

这“新造”包括新的生命(西三4)、新的眼光(16节)和新的生活(林前六11)。当主再来的时候,我们将借着复活在新造的世界中进入不朽,全人的更新达到高峰(罗八23)。

【林后五18】“一切都是出于神;祂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又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保罗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是钉十字架的主,但这福音的“一切都是出于神”。因着神奇妙的恩典,才有和好的福音,使人蒙召来与神和好。救恩并不是基督到满心不乐意的父神面前为我们求情,整个救恩的计划都是出于父神的计划和安排,是神主动“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在神那一方,因着基督已经“替众人死”(15节),人与神和好的障碍已经除去了。但在人那一方的障碍还没有除去,人必须接受呼召与神和好,所以神又主动“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就是传扬神在基督里已经成就的工作,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劝人与神和好这一个中心,而不是为了提升人的道德水准、解决人的精神寄托。

【林后五19】“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世人的“过犯”使他们与神隔离,没有人能主动与神和好,而是神主动“叫世人与自己和好”。

“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乃是借着“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不再算因信称义者为有罪,从而除去这障碍。

“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指神不仅主动要叫世人与自己和好,祂也主动差派使者出去传扬这和好的福音。

【林后五20】“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使者 presbeuo”原文有两种意思:1、罗马帝国有两种省份,凡是安全而无军队驻扎的省份,由元老院管辖;凡是有骚扰而驻有军队的省份,由凯撒皇帝管辖。而直接受凯撒差遣治理省份的长官就是“使者 presbeuo”。2、当罗马的元老院决定把一个战败国变成省份时,就选派十位元老为“使者 presbeutai”,与战胜的将军和战败国代表安排和平的条件,然后呈交元老院批准,把战败国归入罗马帝国。

“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这句话是对哥林多教会讲的。哥林多信徒已经接受福音,但仍然有人质疑保罗的使徒权柄和所传的福音;因此,保罗恳求他们不可徒然领受神的恩典(六1-3),要心存坦诚地对待他们的使徒(六11-13,七2-4)。

【林后五21】“神使那无罪(无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替我们成为罪”,指基督承担我们罪的后果,“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三13)。

“成为神的义”,指神宣告我们无罪开释。

“无罪”,是基督的所是;“替我们成为罪”和“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是基督的所作。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是神使我们与祂“和好”(20节)的根据;“基督的使者”(20节)的工作,是为了显明基督的所是和所作,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阅读190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