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7月3日历代志下第27章精读

2025-06-29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绿-代下-精读.jpg

历代志下第27章


经文音频朗读:


犹大国王约坦(王下15:32-38)

1约坦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亲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儿。

2约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乌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华的殿。百姓还行邪僻的事。

3约坦建立耶和华殿的上门。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

4又在犹大山地建造城邑,在树林中建筑营寨和高楼。

5约坦与亚扪人的王打仗,胜了他们,当年他们进贡银一百他连得、小麦一万歌珥、大麦一万歌珥,第二年、第三年也是这样。

6约坦在耶和华他上帝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

7约坦其余的事和一切战争,并他的行为,都写在以色列和犹大列王记上。

8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

9约坦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里。他儿子亚哈斯接续他作王。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代下二十七1】“约坦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亲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儿。”

【代下二十七2】“约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乌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华的殿。百姓还行邪僻的事。”

约坦正式“作王十六年”(1节),但在乌西雅长了大麻风之后,已经与父亲共同执政了一段时间(二十六21节),所以总共在位“二十年”(王下十五30)。他晚年可能还与儿子亚哈斯共同执政三年(二十八5;王下十五37;十六5)。先知弥迦从约坦年间开始在南国事奉(弥一1),而先知以赛亚在约坦年间一直在南国事奉(赛一1)。

“只是不入耶和华的殿”(2节),指约坦没有像他父亲越过神的界线(二十六16)。

虽然约坦守住了自己的地位,但百姓却还在离弃神;虽然约坦敬虔,但“邱坛”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百姓还行邪僻的事”(2节;王下十五35),破口越来越大,最终无法逃脱神的管教。所以神在乌西雅去世、约坦登基的那年,差派先知以赛亚宣告百姓的结局(赛六9-13)。

【代下二十七3】“约坦建立耶和华殿的上门,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

【代下二十七4】“又在犹大山地建造城邑,在树林中建筑营寨和高楼。”

【代下二十七5】“约坦与亚扪人的王打仗胜了他们,当年他们进贡银一百他连得,小麦一万歌珥,大麦一万歌珥;第二年、第三年也是这样。”

“耶和华殿的上门”(3节)可能是圣殿东北的“便雅悯门”(亚十四10;结九2)。在南国被掳之前,不喜欢耶利米预言的祭司“用耶和华殿里便雅悯高门内的枷,将他枷在那里”(耶二十2)。

“俄斐勒城”(3节)是圣殿山南面的山坡。

一歌珥约220升,是一头驴子能驮的重量。“一万歌珥”(5节)折合220万升。

亚扪曾向乌西雅进贡(二十六8),约坦登基后,亚扪可能想摆脱犹大的控制,结果被约坦打败(5节)。“第三年也是这样”(5节),可能指亚扪只有短短几年称臣;约坦末年,北国与亚兰联军侵犯犹大的时候(王下十五37),亚扪趁机反叛。

约坦忠于职守,巩固国防,防备侵略(3-4节),打败了亚扪人(5节)。在他执政期间,“亚述王普勒”(王下十五19)、即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王下十五29;Tiglath-Pileser III,主前745-727年在位)在亚述内战后登基,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创建了亚述第一支专业常备军,重新开始对外扩张,使新亚述王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主前743-740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一次西征,入侵包括亚兰、以色列在内的地中海东岸黎凡特地区(Levant),企图控制该地区的商道。黎凡特诸王在东方乌拉尔图王国(Urartu Kingdom)的支持下竭力抵抗,但最后大都被制服,以色列王米拿现也开始向亚述进贡(王下十五19)。以色列王比加登基以后(王下十五27),联合亚兰王利汛抵抗亚述。主前738-735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东方打败了制衡亚述最主要的敌人乌拉尔图王国(Urartu Kingdom),西方的黎凡特诸王失去了重要盟友。主前733-732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大马士革王国,杀了亚兰王利汛(王下十六9);然后攻击以色列,处死以色列王比加,扶持亲亚述的何细亚统治以色列(王下十五30)。在这次西征中,亚述摧毁了夏琐、米吉多等设防城,把以色列北部和东部吞并为亚述行省,把百姓掳到遥远的幼发拉底河(王下十五29)。这是北国以色列的第一次被掳。


上图: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主前745-727年在位)的Calah石碑,提到以色列王米拿现、比加、何西阿都向亚述王献上了贡品。


【代下二十七6】“约坦在耶和华——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

【代下二十七7】“约坦其余的事和一切争战,并他的行为,都写在以色列和犹大列王记上。”

【代下二十七8】“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

【代下二十七9】“约坦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里。他儿子亚哈斯接续他作王。”

约坦执政期间,南国犹大面临亚述的压力,北国以色列则走马灯似地换了米拿现(王下十五17)、比加辖(王下十五23)、比加(王下十五27)、何细阿(王下十五30)四个王,亚述攻取以色列的北方、掳走百姓(王下十五29)。他又目睹父亲因心高气傲而患上大麻风(二十六19),因此,不敢再骄傲(2节),而是“在耶和华——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6节),与陷入混乱、濒临灭亡的北国形成鲜明对比。

与乌西雅相比,约坦似乎政绩平平,《历代志》也没有很多的篇幅记叙他的事迹。但在神面前,什么样的“盖棺定论”能比“在耶和华——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6节)的评语更好呢?我们的一生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最终都会被人遗忘;唯一能在永恒里被记念的,就是在神面前行正道。

约坦的父亲乌西雅大体上是一个敬虔的好王(二十六4),而约坦比父亲更加敬虔(2节),却仍然不能改变“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赛六10)的属灵光景。正如洁净之物不能使人成圣,而污秽之物却能使人污秽(该二12-13);君王的邪恶也会引发人里面的邪恶,但君王的敬虔却不能让人变得敬虔。无论君王的属灵光景如何,最终有圣殿的南国和没有圣殿的北国一样,都无法摆脱越来越败坏、最后亡国被掳的命运。这些起起伏伏的历史让我们看见,国度和圣殿的计划并不能倚靠人的敬虔来维持,唯一能够成就神应许的,只能是神自己。

上图:主前730年左右的印章戒指,上面写着“属于约坦”,刻着一只有角的公绵羊,出土于Elat的El-kheleifeh堡。

阅读183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