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7月10日历代志下第32章精读

2025-07-06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绿-代下-精读.jpg

历代志下第32章


经文音频朗读:


亚述王恐吓耶路撒冷(王下18:13-37,19:14-19、35-37;赛36:1-22,37:8-38)

1这虔诚的事以后,亚述王西拿基立,来侵入犹大,围困一切坚固城,想要攻破占据。

2希西家见西拿基立来,定意要攻打耶路撒冷,

3就与首领和勇士商议塞住城外的泉源,他们就都帮助他。

4于是有许多人聚集,塞了一切泉源,并通流国中的小河,说:“亚述王来,为何让他得着许多水呢?”

5希西家力图自强,就修筑所有拆毁的城墙,高与城楼相齐,在城外又筑一城,坚固大卫城的米罗,制造了许多军器、盾牌。

6设立军长管理百姓,将他们招聚在城门的宽阔处,用话勉励他们说:

7“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

8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百姓就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

9此后,亚述王西拿基立和他的全军攻打拉吉,就差遣臣仆到耶路撒冷见犹大王希西家和一切在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

10“亚述王西拿基立如此说:你们倚靠什么,还在耶路撒冷受困呢?

11希西家对你们说:‘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必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这不是诱惑你们,使你们受饥渴而死吗?

12这希西家岂不是废去耶和华的邱坛和祭坛,吩咐犹大与耶路撒冷的人说:‘你们当在一个坛前敬拜,在其上烧香’吗?

13我与我列祖向列邦所行的,你们岂不知道吗?列邦的神何尝能救自己的国脱离我手呢?

14我列祖所灭的国,那些神中谁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呢?难道你们的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吗?

15所以你们不要叫希西家这样欺哄诱惑你们,也不要信他,因为没有一国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况你们的神,更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

16西拿基立的臣仆还有别的话毁谤耶和华上帝和他仆人希西家。

17西拿基立也写信毁谤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说:“列邦的神既不能救他的民脱离我手,希西家的神也不能救他的民脱离我手了。”

18亚述王的臣仆用犹大言语向耶路撒冷城上的民大声呼叫,要惊吓他们、扰乱他们,以便取城。

19他们论耶路撒冷的上帝,如同论世上人手所造的神一样。

20希西家王和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因此祷告,向天呼求。

21耶和华就差遣一个使者进入亚述王营中,把所有大能的勇士和官长、将帅尽都灭了。亚述王满面含羞地回到本国,进了他神的庙中,有他亲生的儿子在那里用刀杀了他。

22这样,耶和华救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脱离亚述王西拿基立的手,也脱离一切仇敌的手,又赐他们四境平安。

23有许多人到耶路撒冷,将供物献与耶和华,又将宝物送给犹大王希西家。此后,希西家在列邦人的眼中看为尊大。


希西家病重(王下20:1-3、12-19;赛38:1-3,39:1-8)

24那时希西家病得要死,就祷告耶和华,耶和华应允他,赐他一个兆头。

25希西家却没有照他所蒙的恩,报答耶和华,因他心里骄傲,所以忿怒要临到他和犹大并耶路撒冷。

26但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觉得心里骄傲,就一同自卑,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在希西家的日子没有临到他们。


希西家的财富和尊荣

27希西家大有尊荣资财。建造府库,收藏金银、宝石、香料、盾牌和各样的宝器;

28又建造仓房,收藏五谷、新酒和油,又为各类牲畜盖棚立圈;

29并且建立城邑,还有许多羊群牛群,因为上帝赐他极多的财产。

30这希西家也塞住基训的上源,引水直下,流在大卫城的西边。希西家所行的事,尽都亨通。

31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上帝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


希西家去世(王下20:20-21)

32希西家其余的事和他的善行,都写在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的默示书上和犹大、以色列的诸王记上。

33希西家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子孙的高陵上。他死的时候,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尊敬他。他儿子玛拿西接续他作王。


今日背诵金句

暂无


综合解读音频朗读:


【代下三十二1】“这虔诚的事以后,亚述王西拿基立来侵入犹大,围困一切坚固城,想要攻破占据。”

【代下三十二2】“希西家见西拿基立来,定意要攻打耶路撒冷,”

【代下三十二3】“就与首领和勇士商议,塞住城外的泉源;他们就都帮助他。”

【代下三十二4】“于是有许多人聚集,塞了一切泉源,并通流国中的小河,说:‘亚述王来,为何让他得着许多水呢?’”

此时是“希西家王十四年”(王下十八13),可能是希西家独立执政的第十四年,大约是主前701年,北国已经被掳21年。希西家与推罗、埃及和巴比伦结盟反抗亚述,亚述王撒珥根二世的儿子西拿基立(Sennacherib,主前705-681年在位)首先打败了巴比伦,然后发动第三次西征,掳掠了腓尼基、非利士。亚述攻陷了亭纳、以革伦和拉吉之后,就沿着梭烈谷和以拉谷进攻犹大山地,将希西家困在耶路撒冷。西拿基立的碑文(西拿基立多棱柱,The Taylor Prism and Sennacherib Prism)上宣称掳获了二十万零一百五十人,攻陷了四十六所坚固城及数不清的小村镇。但《列王纪》所记录的惊心动魄的过程(王下十八13-十九37),在《历代志》却被浓缩为三分之一,省略了希西家起初的软弱(王下十八14),成为“希西家所行的事尽都亨通”(30节)的一个证明。因为本书所要显明的,是国度复兴的途径:凡事尽心“寻求”(三十一21)神,就“无不亨通”(三十一21)。

为了防备亚述围城,希西家一面“塞住城外的泉源”(3节;30节),断绝敌军的水源;一方面在岩石中挖了一条五百多米长的地下水道,“引水直下,流在大卫城的西边”(30节),将水引进城内的西罗亚池(尼三15;约九7)。19世纪末,考古学家挖掘出希西家所造的水道,发现建造这条水道是从两端同时开山凿石,最后在地底精确合拢,是古代工程的一个奇迹。



上图:19世纪末发现的希西家水道(又叫西罗亚水道)的内景。


上图:在希西家水道中发现的主前8世纪碑文,上面记录了水道的建设情况,现存于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根据碑文记录,当时工程是从两端同时开凿,在中间合拢。工人可能是倚靠声学探测定位。


上图:希西家水道的路线。这样曲折的路线,要在地底精确合拢,在没有现代设备的古代是一个工程奇迹。


【代下三十二5】“希西家力图自强,就修筑所有拆毁的城墙,高与城楼相齐;在城外又筑一城,坚固大卫城的米罗,制造了许多军器、盾牌;”

【代下三十二6】“设立军长管理百姓,将他们招聚在城门的宽阔处,用话勉励他们,说:”

【代下三十二7】“‘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

【代下三十二8】“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祂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百姓就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

希西家一面尽职备战(5节),一面以信心的眼睛仰望神,相信“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7节),“祂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8节),敌军的“肉臂”(8节)再多也无济于事。信徒若平时跟定神,在难处中才有把握相信“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才能像保罗一样,在极大的黑暗中也能“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徒十六25)。

亚述的这次进攻,是对希西家复兴的一次测试。而没有持续十多年的复兴,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百姓“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8节)。

【代下三十二9】“此后,亚述王西拿基立和他的全军攻打拉吉,就差遣臣仆到耶路撒冷见犹大王希西家和一切在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

【代下三十二10】“‘亚述王西拿基立如此说:“你们倚靠什么,还在耶路撒冷受困呢?”

【代下三十二11】“希西家对你们说‘耶和华——我们的神必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这不是诱惑你们,使你们受饥渴而死吗?”

【代下三十二12】“这希西家岂不是废去耶和华的邱坛和祭坛,吩咐犹大与耶路撒冷的人说‘你们当在一个坛前敬拜,在其上烧香’吗?”

【代下三十二13】“我与我列祖向列邦所行的,你们岂不知道吗?列邦的神何尝能救自己的国脱离我手呢?”

【代下三十二14】“我列祖所灭的国,那些神中谁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呢?难道你们的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吗?”

【代下三十二15】“所以你们不要叫希西家这样欺哄诱惑你们,也不要信他;因为没有一国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况你们的神更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

亚述王一面攻打拉吉(9节),一面派三位官员去劝降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百姓(王下十八17)。

亚述人以为,希西家废去众多的“邱坛和祭坛”(12节),单单在耶路撒冷的祭坛前敬拜,是减少了敬拜神的地点,肯定会得罪神,所以神不可能帮助希西家。他们并不明白,希西家所废除的不是“耶和华的邱坛和祭坛”(12节),而是偶像的祭坛。神并不喜悦百姓在邱坛上献祭。

亚述确实已经征服了许多国家,所以骄傲地说:“列邦的神何尝能救自己的国脱离我手呢”(13节),“难道你们的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吗”(14节)?亚述人引用的事实是真的,但使用的逻辑却是错的,因为他们偷偷地把真神降到了假神的位置。今天,许多好辩论的人也想用逻辑思辨来挑战神,比如“全能的神能创造祂不能举起的石头吗”?其中的隐性假设,都是把超越的真神降到受造物的位置,结果也会用正确的事实推理出谬误的结论。

这是一场现实与信心的争战。希西家鼓励百姓凭信心“刚强壮胆”地信靠神(7-8节),亚述人却用现实来劝说百姓“不要叫希西家这样欺哄诱惑你们”(15节),断言“没有一国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况你们的神更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15节)。今天,仇敌也常常用眼花缭乱的现实来吸引我们的眼目,让我们只注意表面和暂时的现状,却看不清里面和永恒的属灵真相。



上图:尼尼微出土的拉吉之围(Siege of Lachish)浮雕的一部分。石碑上说希西家的贡物包括宝石、大象的皮革,和希西家亲生的女儿、妃嫔与乐师等,又掳去百姓二十万人。


【代下三十二16】“西拿基立的臣仆还有别的话毁谤耶和华神和祂仆人希西家。”

【代下三十二17】“西拿基立也写信毁谤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列邦的神既不能救他的民脱离我手,希西家的神也不能救祂的民脱离我手了。’”

【代下三十二18】“亚述王的臣仆用犹大言语向耶路撒冷城上的民大声呼叫,要惊吓他们,扰乱他们,以便取城。”

【代下三十二19】“他们论耶路撒冷的神,如同论世上人手所造的神一样。”

亚述人说的是“亚兰言语”(王下十八26),这是当时亚述、巴比伦和波斯通行的语言,也是当时中东各国商业贸易通用的国际语言。而“犹大言语”(18节)是希伯来语的犹大方言。为了恐吓普通的百姓,亚述人就改“用犹大言语向耶路撒冷城上的民大声呼叫”(18节)。而是为了“惊吓他们,扰乱他们,以便取城”(18节),将我们从神的国中掳走。

神允许亚述人“惊吓他们,扰乱他们”,是为了试炼百姓的信心。因为许多百姓只是“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8节),所以才“安然无惧”(8节),并不是真心信靠神。在仇敌对神的放肆攻击面前,百姓才能认识自己的属灵真相:是信靠人,还是信靠神;是信靠经历,还是信靠应许?

神要祂的百姓苏醒过来,仇敌却要把百姓从神面前拖走,所以“他们论耶路撒冷的神,如同论世上人手所造的神一样”(19节)。因此,仇敌不仅是要对付犹大人,更是要对付神,这就是属灵的争战,所以神必要为自己的百姓争战(8节)。

【代下三十二20】“希西家王和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因此祷告,向天呼求。”

【代下三十二21】“耶和华就差遣一个使者进入亚述王营中,把所有大能的勇士和官长、将帅尽都灭了。亚述王满面含羞地回到本国,进了他神的庙中,有他亲生的儿子在那里用刀杀了他。”

【代下三十二22】“这样,耶和华救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脱离亚述王西拿基立的手,也脱离一切仇敌的手,又赐他们四境平安。”

【代下三十二23】“有许多人到耶路撒冷,将供物献与耶和华,又将宝物送给犹大王希西家。此后,希西家在列邦人的眼中看为尊大。”

希西家清楚地知道亚述人是在辱骂神(19节),因此,大有能力的神必然会“发斥责”(王下十九4);所以他一面承认自己无能为力(王下十九3),一面“向天呼求”(20节)。今天,许多信徒看到世上的天灾人祸、福音需要,灵里对神却没有清醒的认识,结果让人所看到的,只是一帮爱心满满的信徒挺身而出,帮助那位心地善良但手足无措的神;向人所见证的,只是一位需要帮助的软弱的神,一位需要提醒的失职的神。因此,我们若不时刻高举神的全能、全知和全善,必然会越传福音、越高举自己,越付出爱心、越偷窃神的荣耀。

“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赛一1),“先知以赛亚”(20节)在南国犹大事奉,他反对向埃及求助(赛十九1-22)、反对与埃及结盟(赛三十1-7;三十一1-3)。犹太传统认为,以赛亚的父亲“亚摩斯”(20节)是亚玛谢王的兄弟(《他勒目 Talmud》Sotah 10b:3;Megillah 10b:13),也是劝亚玛谢遣返以色列雇佣军的那位神人(二十五7-9;《米大示 Midrash》Seder Olam Rabbah 20)。因此,以赛亚可能是乌西雅王的堂兄弟、希西家的曾叔祖,此时已经七十多岁。

神立刻应允祷告,只“差遣一个使者进入亚述王营中”(21节),就轻而易举地“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王下十九35)。亚述大军此时可能正在以革伦与埃及军队打仗。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Herodotus,主前484-425年)记载了埃及人的传说:“在一个夜里有一大群田鼠涌入亚述的营地,咬坏了他们的箭筒、他们的弓,乃至他们盾牌上的把手,使得他们在第二天竟不得不空着手跑走,许多人又死掉了”(《历史 Histories》第二卷141)。

亚述王西拿基立撤军之后,继续与东方的巴比伦、以拦争战,直到20年后被儿子暗杀,小儿子以撒哈顿(Esarhaddon,主前681-669年在位)继位,应验了神的预言:“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王下十九7)。



上图:拉吉之围浮雕(Siege of Lachish Relief)的一部分,描绘亚述士兵摔死和掳走俘虏。亚述的恐怖行为,给希西家和百姓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代下三十二24】“那时希西家病得要死,就祷告耶和华,耶和华应允他,赐他一个兆头。”

【代下三十二25】“希西家却没有照他所蒙的恩报答耶和华;因他心里骄傲,所以忿怒要临到他和犹大并耶路撒冷。”

【代下三十二26】“但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觉得心里骄傲,就一同自卑,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在希西家的日子没有临到他们。”

“那时”(24节),很可能是希西家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进攻犹大之前(王下十八13;二十6)。

“兆头”(24节),指神“使亚哈斯的日晷向前进的日影,往后退了十度”(王下二十11)。

虽然希西家做“神眼中看为善为正为忠的事”(三十一20),并且“都是尽心去行”(三十一21),但他的眼目仍然停留在地上,满足于属地的荣美,所以苦苦哀求继续活在地上(24节;王下二十2-3),而不像大卫寻求“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诗二十七4)。我们若不肯“以神为乐”(罗五11),用地上的平安、福气、事奉来代替与神同在,用恩典来代替赐恩典的神,不管曾经多么热心、敬虔、摆上,也必然会在顺服的事上出现漏洞。

希西家听到以赛亚的责备以后,“觉得心里骄傲,就一同自卑”(26节)。《列王纪》和《以赛亚书》都没有记录这次忏悔,但记录了判决的推迟和希西家的感恩(王下二十19;赛三十九8)。

希西家不愿意这个时候见主,结果多活了15年。他在这15年里所做的两件事,最终导致了南国犹大的灭亡:1、传位恶王玛拿西(33节);2、招来强敌巴比伦(31节)。保罗“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一23),但因为神对自己还有托付,所以也愿意继续“在肉身活着”(腓一24)。今天,我们却常常和希西家一样,情愿“在肉身活着”,认为“这是好得无比的”;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才愿意“离世与基督同在”。这是因为我们还活在自己里面,只有活在基督里面的人,才能真正看淡生死:“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一20-21)。



上图:耶路撒冷Ophel考古现场发现的两个粘土印迹(Bulla)。左边那个写着“属于犹大王亚哈斯的儿子希西家”,图案是带双翼的太阳和象征生命的埃及生命之符(Ankh)。右边那个写着“以赛亚”。


【代下三十二27】“希西家大有尊荣资财,建造府库,收藏金银、宝石、香料、盾牌,和各样的宝器,”

【代下三十二28】“又建造仓房,收藏五谷、新酒,和油,又为各类牲畜盖棚立圈;”

【代下三十二29】“并且建立城邑,还有许多的羊群牛群,因为神赐他极多的财产。”

【代下三十二30】“这希西家也塞住基训的上源,引水直下,流在大卫城的西边。希西家所行的事尽都亨通。”

【代下三十二31】“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神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

“巴比伦王”(31节)就是“巴拉但的儿子米罗达·巴拉但”(赛三十九1,玛尔杜克·巴拉丹二世(Merodach-Baladan II,主前721-710年、703-702年在位)。米罗达·巴拉但在以拦的支持下成为巴比伦王,后来被亚述王撒珥根二世(Sargon II,主前722-705年)击败,逃亡以拦。主前705年,撒珥根二世战死,主前703-702年,米罗达·巴拉但恢复了王位,但九个月后就被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主前705-681年)打败,只能统治巴比伦南部。主前700年,结束西征的西拿基立从犹大返回东方,彻底打败了米罗达·巴拉但。

“国中所现的奇事”(31节),可能是日影倒退十度的特殊天文现象(王下二十11)。

巴比伦王这次派使者访问,很可能是在西拿基立进攻犹大之前,想邀请希西家加入反亚述的联盟(《犹太古史记》卷10第2章30节)。希西家王很想与巴比伦结盟反抗亚述,他向使者炫耀自己的“宝库”和“武库”(王下二十13),很可能是“听从使者的话”(王下二十13),向巴比伦证明犹大有足够的军力和国力。巴比伦如果在东方叛乱,就可以拖延亚述的军队,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也有时间得以加强(5节)。

巴比伦远在东方,希西家可能觉得,即使给他们看了家底,巴比伦也不会成为潜在的威胁。但以赛亚却预言,犹大的财富和百姓因此“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王下二十17)。这个预言在115年后应验了,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的军队将犹大的财富和百姓都掳到了巴比伦(三十六6、10、18)。

神并没有阻止希西家向巴比伦王的使者炫耀,却“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31节)。并不是神不知道人的本相,而是要人认识自己的本相,也明白属灵的争战从来都不是一场战役就能决定胜负,得胜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容易跌倒的时候。所以我们务要警醒,“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弗六13)。



上图:玛尔杜克·巴拉丹界碑,描绘巴比伦王玛尔杜克·巴拉丹二世(Merodach-Baladan II,主前721-710年、703-702年在位)正在赐给一位藩属王封地。


【代下三十二32】“希西家其余的事和他的善行都写在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的默示书上和犹大、以色列的诸王记上。”

【代下三十二33】“希西家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子孙的高陵上。他死的时候,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尊敬他。他儿子玛拿西接续他作王。”

“高陵”(33节),可能指希西家埋葬在王室陵墓中较高的地方。

敬虔的希西家所生的玛拿西,却成了最悖逆神的一个犹大王(王下二十一7),最终导致百姓被掳巴比伦(王下二十四3)。神宣告:“虽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我的心也不顾惜这百姓……都因犹大王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 ”(耶十五1、4)。

本书的第一批读者、被掳的百姓读到此处,一定会唏嘘不已:如果当年希西家顺服神所命定的“上好”,不坚持自己所要的“次好”,就不会造成被掳巴比伦的两大破口了。但是,即使历史可以重来,后面的犹大王也会继续败坏,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神让我们看到希西家拣选“次好”所造成的亏损,不是为了让我们假设历史的“如果”,而是要向我们证明,亚当的后裔纵然敬虔如希西家,也不可能复兴国度,国度和圣殿的旨意只能由神“亲口应许,亲手成就”(六15)。

此时,《历代志》已经接近了尾声,读者越来越接近被掳巴比伦的阴影,而本书借着希西家和约西亚对大卫的回顾也越来越明显。这是在提醒读者注意,《历代志》的终点,并非国度历史的结束,而是几百年等候时代的导言,引导我们盼望那位永远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弥赛亚君王(诗八十九4;一百三十二11):“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四4-5)。

阅读203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