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中的信靠
引言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根据教会的读经进度,本周我们读到了旧约《历代志下》29-33章,新约《哥林多后书》10-11章。今天我以《历代志下》32:1-23节的经文,与弟兄姊妹一起思想上帝的话语。我们祷告。
《历代志下》29-31章记录的都是希西家的事迹,讲到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记载了希西家洁净圣殿、重新奉献圣殿、带领百姓守逾越节以及希西家的改革。
然而,到了32章,忽然有了一个转折:紧接着繁荣而来的,居然是逆境。我们把31:20-21与后面的32:1结合在一起读,会非常震惊。
代下31:20-21 希西家在犹大遍地这样办理,行耶和华他上帝眼中看为善为正为忠的事。凡他所行的,无论是办上帝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诫命,是寻求他的上帝,都是尽心去行,无不亨通。
代下32:1 这虔诚的事以后,亚述王西拿基立,来侵入犹大,围困一切坚固城,想要攻破占据。
虔诚带来的不应该是平安顺遂吗?为何是这样的?此刻亚述的军队来势汹汹,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上帝是否搞错了?我们通常会以为在这样的属灵高涨以及凡事昌盛的境况之后,希西家会凡事亨通,他的统治会非常顺畅,人民会永远快乐地生活下去!但事实上,当希西家的人生蒙受最大的祝福以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希西家的信心和灵性的极大挑战。为何上帝会容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经历这样的不解,为何我已经对上帝如此的虔诚,还要让我经历苦痛的环境呢?我们的信靠和仰望,带来的不应该是平安稳妥和一无挂虑吗?可为何有时临到我们的却是与之相反的?如果此刻我们就正在经历这样的疑惑,希望透过希西家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白上帝的心意。
希西家原来效法父亲亚哈斯王向亚述纳贡(王下16:7-8),但后来拒绝纳贡、背叛亚述,导致了亚述军队的进犯。而上帝允许这个环境兴起,是为了检验希西家的虔诚和信靠究竟有多少?亚述入侵的事,在《列王纪下》18章和《以赛亚书》36章均有记载。《列王纪》中就记载了希西家起初的软弱:
王下 18:13-16 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当。”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希西家就把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那时,犹大王希西家将耶和华殿门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来,给了亚述王。
希西家不是做了很多虔诚的事情吗?他的心不应该是紧紧贴近上帝的吗?可是,当环境来临时,为何他的反应却是这样的呢?弟兄姊妹们,这是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实写照?当环境一来,就显出我们的信靠有多真实了,信心的真诚常常只有在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才会浮现。
希西家王十四年,可能是希西家独立执政的第十四年,大约是主前701年,北国已经被掳21年。希西家与推罗、埃及和巴比伦结盟反抗亚述。亚述王撒珥根二世的儿子西拿基立首先打败了巴比伦,然后发动第三次西征,率领大军来到地中海东端的腓尼基海岸,沿途攻占了不同城镇。西顿王、摩押王、以东王,以及在那地区的其他小国家的君王,都向这位霸主俯首称臣。任何反抗西拿基立的国家,都在战争中被撕裂粉碎。根据西拿基立年鉴的记载,亚述在伊利提基战役中打败了非利士与埃及联军,至此,西拿基立的征战行动已经摧毁了四十六个犹大城镇和许多犹大地的乡村,又俘掳了超过二十万的百姓。西拿基立攻占了距离耶路撒冷四十公里的拉吉,他从那里差派他的官员去耶路撒冷,强令他们投降,把希西家围困在耶路撒冷。
希西家眼看自己的军队和盟友都不堪一击,被迫认罚求和。面对西拿基立的进攻,希西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用钱来解决。“银子三百他连得”重约10吨,“金子三十他连得”重约1吨,可见希西家还有许多钱财可以倚靠。希西家在亚述大军面前节节败退、无力抵抗,上帝似乎不再与他同在了,所以他只好从“倚靠耶和华”变成倚靠耶和华殿中的金银,想用钱财来解决问题,结果圣殿的财物第四次惨遭洗劫。
“希西家倚靠耶和华”又有“耶和华与他同在,他无论往何处去尽都亨通”,所以敢于反抗亚述。他所做的、所说的,可以说样样都很属灵。但是,当“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的时候,就逼着属灵的希西家暴露了里面的软弱:他竟然也会用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甚至还会用上帝的荣耀去换取眼前的苟且!
那么,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吗?并没有!亚述王“诡诈”地嘲弄了希西家,收了巨额罚金以后,竟然背弃和约,一面攻打拉吉,一面“从拉吉差遣拉伯沙基率领大军往耶路撒冷”。而希西家的国库已被完全榨干,再也无力向别国求援,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
希西家向亚述认错赔款,努力想方法解决问题,但问题却不肯放过他。亚述王得寸进尺,要彻底掳走百姓,把希西家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实际上,这是上帝不肯放过希西家,要藉着仇敌的穷追不舍,让他认识自己肉体的本相,也让他看到:对仇敌的一点让步,会换来变本加厉的攻击;给自己留的一点破口,会导致一泻千里的决堤。因此,上帝要藉着环境里的难处,让希西家对自己所有的钱财和谋算彻底绝望,催促他走向更真实的恢复,走上单单倚靠上帝的信心之路。
一、希西家的抵御(2-8节)
这是希西家所要面对的一个重危机,这并非因为希西家犯了什么罪过而带来的结果,他一直是上帝的忠心仆人,但上帝却从来没有应许说他忠心的仆人会一生风调雨顺。再次面对仇敌的进攻,希西家并不是坐以待毙。
希西家此次的表现与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的态度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次侵略时,他没有积极迎战去守卫耶路撒冷,而是屈辱地缴纳了贡品。但现在的他与上次截然不同,不仅自己依靠上帝,而且还鼓励惊恐不安的百姓大胆上阵作战。
代下32:2-4 希西家见西拿基立来,定意要攻打耶路撒冷,就与首领和勇士商议塞住城外的泉源,他们就都帮助他。于是有许多人聚集,塞了一切泉源,并通流国中的小河,说:“亚述王来,为何让他得着许多水呢?”
当希西家面对困难时,他着手处理一些实务性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上帝为我们预备和供应,我们也要勤勉地来尽力做工。首先希西家采取了一些步骤去阻止敌人的入侵,为了防备亚述围城,希西家一面“塞住城外的泉源”,断绝敌军的水源;一方面在岩石中挖了一条五百多米长的地下水道,“引水直下,流在大卫城的西边”,将水引进城内的西罗亚池。希西家用隧道令水源改道,于是只有耶路撒冷城里的居民才能得到水的供应。19世纪末,考古学家挖掘出希西家所造的水道,发现建造这条水道是从两端同时开山凿石,最后在地底精确合拢,是古代工程的一个奇迹。
接下来,他修建并加固城墙,并分发兵器和盾牌给人民,好使他们预备好去作战。
代下32:5-8 希西家力图自强,就修筑所有拆毁的城墙,高与城楼相齐,在城外又筑一城,坚固大卫城的米罗,制造了许多军器、盾牌。设立军长管理百姓,将他们招聚在城门的宽阔处,用话勉励他们说:“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上帝。祂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百姓就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
希西家不断鼓励人民。他设立军官去管理一组一组的百姓,然后他召集所有会参战的人在一起,勉励他们要以正确的眼光来检视面前的战争。
这个危难要显出希西家和百姓对上帝的信靠,但是往往当人遭遇危难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现实”,难以仰望上帝。所以在《以赛亚书》22:11,以赛亚责备身处危难的百姓,他们“又在两道城墙中间挖一个聚水池,可盛旧池的水,却不仰望作这事的主,不顾念从古定这事的”( 以赛亚书22:11),也许以赛亚当时心中正想着这次的危难。
希西家清楚地赞同以赛亚的观点:单单信靠他们自己的防卫实在是危险的。物质的资源可用上的时候,确实有帮助,但是并不能替代对上帝的倚靠。因此希西家一面尽职备战,一面以信心的眼睛仰望上帝,相信“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祂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敌军的“肉臂”再多也无济于事。
希西家坚定百姓对上帝的信心:亚述王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我们有上帝的帮助。鼓励百姓要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不要畏惧亚述王,不要担心失败,不要担心落入敌手,而要勇敢地奋战、坚持到底。先知以赛亚也这样奉上帝的名鼓励他们:“所以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住锡安我的百姓阿,亚述王虽然用棍击打你,又照埃及的样子,举杖攻击你,你却不要怕他”(赛10:24)。
我们若平时跟定上帝,在难处中才有把握相信“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才能像保罗一样,在极大的困境中也能“祷告,唱诗赞美上帝”(参徒16:25)。
亚述的这次进攻,是对希西家复兴的一次测试。若只是大敌当前“临时求问上帝”,而没有持续十多年的复兴,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百姓“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
在这之后,西拿基立差派一些官员前来,他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这里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呼吁人要对上帝有信心,另一种声音却是蔑视嘲笑以色列的上帝。
二、亚述王的攻击(9-19节)
代下32:9-15 此后,亚述王西拿基立和他的全军攻打拉吉,就差遣臣仆到耶路撒冷见犹大王希西家和一切在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亚述王西拿基立如此说:你们倚靠什么,还在耶路撒冷受困呢?希西家对你们说:‘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必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这不是诱惑你们,使你们受饥渴而死吗?这希西家岂不是废去耶和华的邱坛和祭坛,吩咐犹大与耶路撒冷的人说:‘你们当在一个坛前敬拜,在其上烧香’吗?我与我列祖向列邦所行的,你们岂不知道吗?列邦的神何尝能救自己的国脱离我手呢?我列祖所灭的国,那些神中谁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呢?难道你们的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吗?所以你们不要叫希西家这样欺哄诱惑你们,也不要信他,因为没有一国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况你们的神,更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
亚述王一面攻打拉吉,一面派三位官员去劝降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百姓。可是,亚述王西拿基立为什么提及与战争无关的希西家废去邱坛和祭坛的事情呢?原来,亚述人以为,希西家废去众多的“邱坛和祭坛”,单单在耶路撒冷的祭坛前敬拜,是减少了敬拜上帝的地点,肯定会得罪上帝,所以上帝不可能帮助希西家。同时,他们就是想要诱惑犹大百姓相信他们遭遇的患难是因希西家废去邱坛和祭坛而临到他们身上的。可他们并不明白,上帝并不喜悦百姓在邱坛上献祭。希西家所废除的不是“耶和华的邱坛和祭坛”,而是偶像的祭坛。
亚述确实已经征服了许多国家,所以骄傲地说:“列邦的神何尝能救自己的国脱离我手呢”,“难道你们的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吗”?希西家在过去十四年的统治期间看见了许多从上帝而来的祝福。现在,有一个信奉异教的君王自夸说他已经“将犹大地的希西家王关在耶路撒冷里,他有如一只困在笼中的雀鸟”,这个话是西拿基立在尼尼微的王宫墙上所刻下的碑文。
这是一场现实与信心的争战。希西家鼓励百姓凭信心“刚强壮胆”地信靠上帝,亚述人却用现实来劝说百姓“不要叫希西家这样欺哄诱惑你们”,断言“没有一国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况你们的神更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今天,仇敌也常常用眼花缭乱的现实来吸引我们的眼目,让我们只注意表面和暂时的现状,却看不清里面和永恒的属灵真相。
代下32:16-19 西拿基立的臣仆还有别的话毁谤耶和华上帝和祂仆人希西家。西拿基立也写信毁谤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说:“列邦的神既不能救他的民脱离我手,希西家的神也不能救祂的民脱离我手了。”亚述王的臣仆用犹大言语向耶路撒冷城上的民大声呼叫,要惊吓他们、扰乱他们,以便取城。他们论耶路撒冷的上帝,如同论世上人手所造的神一样。
西拿基立是个大有才干的人物,他攻击希西家的方法是从各方面来的。他摧毁了耶路撒冷周围的城镇,又差遣使者与耶路撒冷的居民争论,写信毁谤以色列的上帝,又用犹大言语恐吓百姓。
亚述人的阴谋是,让守耶路撒冷城的人心惊胆战,这样就可以乘虚进攻。亚述人说的是“亚兰言语”,这是当时亚述、巴比伦和波斯通行的语言,也是当时中东各国商业贸易通用的国际语言。而“犹大言语”是希伯来语的犹大方言。为了恐吓普通的百姓,亚述人就改“用犹大言语向耶路撒冷城上的民大声呼叫”。今天,看似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体贴、方便的东西,也许也只是为了“惊吓、扰乱我们,以便取城”,将我们从上帝的国中掳走。
上帝允许亚述人“惊吓他们,扰乱他们”,是为了试炼百姓的信心。因为许多百姓只是“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所以才“安然无惧”,并不是真心信靠上帝。在仇敌对上帝的放肆攻击面前,百姓才能认识自己的属灵真相:是信靠人,还是信靠上帝;是信靠经历,还是信靠应许?
上帝要祂的百姓苏醒过来,仇敌却要把百姓从上帝面前拖走,所以“他们论耶路撒冷的神,如同论世上人手所造的神一样”。因此,仇敌不仅是要对付犹大人,更是要对付上帝,这是场属灵的争战,上帝必要为自己的百姓争战。
当我们看旧约《圣经》的时候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仇敌出场的时候总是会先恐吓一番,试图用言语压碎上帝的百姓。大家还记得歌利亚吗?他对着以色列的军队天天骂阵,以致于以色列的军兵无人敢出战,就连扫罗王也惊惶、极其害怕。当大卫要与他争战时:
撒上17:43-44 非利士人对大卫说:“你拿杖到我这里来,我岂是狗呢?”非利士人就指着自己的神咒诅大卫。非利士人又对大卫说:“来吧!我将你的肉给空中的飞鸟、田野的走兽吃。”
今天,仇敌同样企图用言语压碎我们的心,用引诱和试探,试图来摧毁我们对上帝的信靠,只有这样,它才能得到机会打败我们,因为只要我们的信心不失去,就不会被击败。在环境中,我们思想一下,是否争战还没有开始,仇敌的言语就先进入我们的心了呢?仇敌的恐吓,常常让我们定睛在眼前的光景,让我们看到环境的压迫,让我们察觉自己的渺小和仇敌的可怕。
我们实在需要学习大卫的做法,面对仇敌言语的攻击:
撒上17:45-47 大卫对非利士人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上帝。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杀你,斩你的头,又将非利士军兵的尸首给空中的飞鸟、地上的野兽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上帝;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祂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
面对仇敌言语的攻击,大卫宣告“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我们今天,也同样需要“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 (弗6:17)来胜过仇敌言语的攻击,仰赖上帝的帮助和应许,战胜仇敌。
三、耶和华的拯救(20-23节)
危难促使希西家向上帝祷告,当希西家听到西拿基立派来的使者亵渎上帝和侮辱自己的言辞,便撕裂衣服,悲痛万分地进到上帝面前,同时他派自己的大臣请以赛亚作祷告。
王下19:1-5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或者耶和华你的上帝听见拉伯沙基的一切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上帝的话,耶和华你的上帝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见以赛亚。
希西家的这一举动出自他的经验和教训。当西拿基立第一次入侵时,希西家担心自己的军力微弱,便马上归降亚述,并签定条约献贡品。为了筹集西拿基立要求的银300他连得和金30他连得,希西家甚至刮下圣殿柱子和门上的金子(参王下18:13-16),步亚哈斯的后尘。但是西拿基立索取庞大的贡品后不但没有撤兵,反而以更加猛烈的气势围攻耶路撒冷,并强迫耶路撒冷的全民投降亚述(参王下18:31)。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希西家终于醒悟了毫无反抗地投降西拿基立和不信上帝的过失。于是,尽管陷入了比第一次入侵时更严重的困境之中,但他未被屈服,反而跪在了上帝面前。这也是今天的我们应当铭记的教训,当我们遇到试验和撒但的攻击时,如果轻易屈服,那么撒但就会用更强大的攻势来攻击我们。因此我们不应该畏惧仇敌,而是应当惟独敬畏上帝,如《马太福音》10:28所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并在患难中忍耐,祷告要恒切(罗12:12;彼前4:12,13)。
代下32:20-23希西家王和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因此祷告,向天呼求。耶和华就差遣一个使者进入亚述王营中,把所有大能的勇士和官长、将帅尽都灭了。亚述王满面含羞地回到本国,进了他神的庙中,有他亲生的儿子在那里用刀杀了他。这样,耶和华救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脱离亚述王西拿基立的手,也脱离一切仇敌的手,又赐他们四境平安。有许多人到耶路撒冷,将供物献与耶和华,又将宝物送给犹大王希西家。此后,希西家在列邦人的眼中看为尊大。
希西家清楚地知道亚述人是在辱骂上帝,因此,大有能力的上帝必然会“发斥责”;所以他一面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一面“向天呼求”。
上帝立刻应允祷告,只“差遣一个使者进入亚述王营中”,就轻而易举地“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使者的到来意味着上帝应允了希西家的恳切祷告,也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上帝赐恩于恳求者的爱。
当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也应当举目呼求和祷告上帝。我们有困难之事吗?有令我们胆怯畏惧之事吗?是否软弱多愁,千斤重担压肩头呢?让我们向上帝祷告。以此,我们祈求上帝的帮助,也使我们自己更靠近上帝。在祷告中,我们向天呼求,因为祂是我们天上的父。祂权能的宝座在天上,在那里,祂垂看世人。不论敌人多么凶猛,不论我们多么卑微,上帝的力量必能拯救我们这些属祂的子民。
亚述王西拿基立撤军之后,继续与东方的巴比伦、以拦争战,直到20年后被儿子暗杀,小儿子以撒哈顿继位,应验了上帝的预言:“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王下19:7)。
结语
当亚述王野心勃勃来攻击犹大国时,他已经攻破了以色列国,并掳掠了以色列十支派,他以为同样可以攻破犹大国。骄傲与野心,使人以为自己可以胜过一切。同时,这也是在犹大国刚刚更正、去除了国中的罪恶之后不久:也就是“这虔诚的事以后”。这让我们看到上帝的安排,使希西家之前在犹大国中复兴敬虔、去除罪恶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打扰。
当希西家去除犹大国中的罪恶以后,我们会想,从此就和平了,不会再有人的搅扰。然而在这一章,我们却看见敌人的挑衅。
在现实面前,百姓虽然静默不言,但心里一定百感交织:既然王已经效法大卫、除去偶像、专心倚靠上帝,上帝也一直与他同在,为什么还会落到这样艰难、危急的光景?合上帝心意的事奉为什么会这么不顺利?上帝为什么不拯救敬虔的百姓?耶和华是真神吗?到底有没有上帝呢……今天,每当危机来临的时候,这些问题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折磨我们,试验我们所信靠的到底是上帝的话语,还是别人的教导、自己的想象、或是过去的经历?
在我们信仰的道路上,当我们觉得自己热心爱主的时候,我们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危险,仇敌常常试图用看得见的现实来摧毁我们那看不见的信心。上帝也以此试验我们的信心,检验我们对祂的信靠。上帝会兴起我们生命中的“亚述王”,让我们看到,不管自己做过多少属灵的大事、讲过多少属灵的道理,最后也会像希西家一样暴露肉体的软弱。而凡是上帝所拣选的人,祂一定会亲自修剪,祂一定要把我们对付到一个地步,让我们彻底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不但放下外面的自己,也放下里面的自己,真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
在这场危难中,我们不仅看到仇敌和环境的可怕,也看到希西家的信靠,更看到上帝的荣耀极大地彰显,祂的百姓得到保护。也许我们今天也在极大的危难中难以前行,盼望我们仍然能坚定的信靠上帝,勇敢地凭信心宣告:“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