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10月15日:马太福音27-28章、马可福音1章辅读

2023-10-0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云(2022)0000008

公众账号、网站、网络音视频


每日辅读.jpg


马太福音


第27章音频朗读:


第28章音频朗读:


马可福音


第1章音频朗读:


马太福音第27章辅读

犹大的结局(二十七1~10节)


被公会定罪(1~2节)


犹太公会正常处理死刑的案件,是在日间用超过一天的时间审理,并且不会在节期中举行;然而,他们这次却在逾越节期间开庭,且在晚上已对耶稣进行初审,这显然违反了公会的常规。这些自命笃守律法的宗教领袖们,竟公然知法而不守法,其行为令人悲愤。“到了早晨”是指初审的翌日早上,公会再次举行聆讯,为要正式裁定耶稣的死罪,因为根据犹太律法,死罪必须在日间裁定,跟着他们就把耶稣转解往巡抚彼拉多衙门,要求他批准执行死刑。


犹大之死(3~10节)


犹大虽然把出卖耶稣而得的三十块钱退还,但他在大祭司眼中已再无利用价值,他们也不会关心他的死活;然而,他们仍有责任处理犹大自杀前丢在圣殿里的三十块钱。他们觉得把钱放入圣殿的库中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是出卖耶稣的血价,于是,他们就将钱给了窑户来买一块田,用来埋葬外乡人,这块田称为“血田”,乃由于它是用血价买来的。福音书的作者指出他们的行动是应验了耶利米先知的话,其实经文的部分内容原出自撒迦利亚先知;马太只提及耶利米的名字,可能因为他是大先知的缘故。


在犹大的生命中,必定有一次开始容忍了贪婪、不忠和背信等罪恶,以致最后泥足深陷,不能自拔。罪恶的侵蚀力和破坏力是不容轻视的,我们就算对罪恶只作小小的退让,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少信徒就是因为在面对试探的初期不小心,使撤但有机可乘,结果沦为罪恶的俘虏。因此,我们要时刻倚靠主,坚拒任何犯罪的诱惑,不与罪恶妥协,这样,我们才可以过得胜的生活。


祈祷:求主助我时刻警醒,不容罪恶侵蚀我的生命。


巡抚前受审(二十七11~26节)


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把耶稣解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那里,要求他正式确定耶稣的死罪。耶稣曾经在公会面前承认自己是基督,这样的承认,对彼拉多来说就是政治性、是反叛罗马帝国的,因为犹太人认为弥赛亚是神所膏立的,是犹太人的王。从彼拉多质询耶稣的问题中,便知道公会控诉耶稣的罪状,就是因为祂自封为犹太人的王,这控罪足以把祂处死。


耶稣用“你说的是”来承认他们对祂的指控,然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表明,控罪的字句是控诉祂的人所用的,祂与他们对这些用语的解释未必相同,而祂在他们的压力下,对控罪无话可说。


彼拉多依照节期的惯例,询问群众意见该释放巴拉巴或耶稣给他们。这巴拉巴是个判了谋反罪的死囚,在叛乱期间曾杀过人,犹太人竟嚷着要释放巴拉巴,却要把耶稣治死。


彼拉多夫人的事只有马太福音加以记录,她差人来告诉彼拉多,说耶稣是无辜的;可是,彼拉多并没有严肃地考虑她的口信。


彼拉多在众人面前洗手,这动作是依循犹太人的习惯,表明自己与害死义人的勾当无关。犹太百姓既然坚持要钉死耶稣,并且明言愿承担这血的责任,彼拉多便下令释放巴拉巴,又把耶稣交予兵丁钉十字架。“鞭打”是指用嵌有金属或骨块的皮鞭笞打犯人,这种刑罚极其残酷,有时甚至可以将一个强壮的男人活活打死的。


耶稣忍受诸多凌辱和痛苦,为要完成救赎世人的使命,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祈祷:主啊,我感谢祢,因祢的大爱竟临到我这个罪人的身上。


尽情戏弄(二十七27~32节)


彼拉多把耶稣交在兵丁手中,等待安排钉十字架的最后细节。兵丁因为他们的囚犯自称为王,所以决意粗野地戏弄祂。


他们召集了全体驻守衙门的士兵在一起,然后开始戏弄耶稣。他们把耶稣装扮成君王的模样,把苇子当作权杖放在祂手里,并且假意向祂跪拜、称臣,尽情地加以凌辱和嘲讽。“朱红色袍子”原是军人穿着的外袍,兵丁拿来充当君王的紫服让耶稣穿上;“冠冕”是用一种棕树叶编织而成的,其上的刺可以长达十二吋,戴在人头上时直刺入人的面额:冠冕的形式乃仿照希腊人为他们的“天帝”而设计的。


经过了连番戏弄后,他们脱了耶稣身上的袍子,叫祂穿回自己原来的衣服,便带祂出去钉十字架。根据罗马政府的惯例,犯了谋反罪的人,除非是罗马籍公民,否则一律判以钉十字架极刑。十字架的刑罚,可算是历来最残忍和最恐怖的极刑,罪犯必须背负他自己十字架的横木前往刑场,而直的那一根木头则早已放置在刑场处。负责行刑的长官会把犯人的罪状写在一块板上,由行刑队伍最前方的官员拿着,或把它挂在犯人的颈项上。同时,为要使更多的百姓看见这悲惨的情况而引以为戒,行刑官往往选择走一条较长的路程,才让队伍抵达刑场。


当耶稣背着十字架前赴刑场的途中,祂的体力无法支持而倒在地上,因为祂在出发前已遭兵丁毒打和戏弄,又在前一天的整个晚上被公会疲劳审讯。于是兵丁运用他们的特权,吩咐一位过路的古利奈人西门,替耶稣背十字架。


这一切的凌辱和痛苦,何竟临到圣洁的神子耶稣身上?


祈祷:主啊,我愿把自己完全献给祢,作为对祢伟大慈爱的回应。


身悬苦架(二十七33~44节)


耶稣受刑的地方名叫各各他,在亚兰文是“髑髅地”的意思,位于耶路撒冷北面城墙之外。行刑的程序,先是兵丁将十字架平摆在地上,然后把犯人的双手分钉在横木上,再把双足缚或钉在直木下端。直木另有突出的一块,可让犯人坐上,用来支撑身体,使十字架举高时,钉子不致扯裂手的皮肉;跟着,兵丁将十字架垂直插入地面上一个预先掘好的凹口处,这时,犯人便在架上受苦待毙了。


为要减轻犯人所受的痛苦,兵丁通常会让犯人喝几口有麻醉作用的酒,“苦胆……这酒”就是带麻醉性、以没药调制而成的酒。然而,耶稣却不肯喝,因为祂定意接受死亡最阴暗的一面,而不愿意逃避任何痛苦。


在十字架上的犯人除了腰间围有一块麻布外,全身是赤裸裸的。他们的衣服和财物,都归看守的兵丁所有,而拈阄就是最自然的瓜分方法。在耶稣头上的牌子,以希伯来、拉丁和希腊三种语文写着祂的罪状,福音书的作者却认为这其实是一项宣告,表明耶稣就是犹太人的基督和全人类的王,祂从十字架上统管万有。


有两个强盗与耶稣同钉十字架,他们可能是反抗罗马统治的人,也可能是巴拉巴的同伴。死囚的十字架是竖立在路边的,所以进出城的人都可以看见他们,甚至跟他们说话,有不少过路的人,联同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们,一起辱骂和讥笑耶稣。他们挑战耶稣从十字架上下来,使他们可以信祂,其实,他们犯了一项最严重的错误;就正是因为耶稣没有从十字架上下来,人类才可以藉祂得着救恩。


祈祷:求主饶恕我过去对祢的顶撞和悖逆,叫我的心彻底归向祢。


耶稣之死(二十七45~56节)


耶稣钉十字架的时候是上午九时,而气绝身亡是在下午三时左右;换言之,祂在十字架上悬挂了六小时之久。“午正到申初”是指由正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在这段时间里,天地间充满了悲哀沉痛的气氛,因为全人类的一切罪孽,都归在耶稣的身上,造成了祂与父神之间那无可避免的隔离,这就是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有罪的时刻。


耶稣对神大声呼喊时所说的话,出自诗篇二十二1。“以利”是希伯来语,就是“我的神”的意思;“拉马撒巴各大尼”则是亚兰语,表达耶稣为背负世人的罪而遭父神撇弃的痛苦。由于“我的神”的发音很像“以利亚”,所以旁人以为耶稣呼求以利亚来救祂,而且当时很多人认为以利亚既然还未死亡,便可以随时拯救那些痛苦难当的人。有人拿醋给耶稣喝,因醋可解渴和使人说话清楚。耶稣断气之前“又大声喊叫”,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载,祂是把自己的灵魂交在父神手里。耶稣将灵魂交出,表明直到最后一刻,祂仍掌管所有的事。


耶稣死的时候,圣殿里将至圣所与圣所分隔的布幔从上到下裂开,表明神已藉祂儿子的死,向人类圆满地启示自己,世人也可以藉着耶稣基督,坦然地进到祂面前。旧约圣徒身体复活的事是个奥秘;他们要等待耶稣复活后才可以从坟墓里出来,因为基督才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百夫长看见耶稣死时的景象,非常深刻地肯定祂就是神的儿子(正如祂的自称一样)。


当耶稣大部分门徒都各自逃命之际,有一群妇女却依然留在刑场的地方。她们对主的敬爱与真诚,实在足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祈祷:求主助我更深体会祢的爱,叫我不致辜负祢的恩典。


耶稣的安葬(二十七57~66节)


耶稣是在星期五下午三时左右断气的,而当日下午六时开始就是安息日。按照犹太人的律法,罪犯的尸体不可整夜悬挂,加上安息日的时间将至,所以埋葬耶稣的事必须尽快办妥。


罗马法律本来容许罪犯的亲属埋葬其尸体,但耶稣的亲属是加利利人,在耶路撒冷未置有坟墓。因此,有一个名叫约瑟的财主,要求彼拉多准他料理这事。这约瑟是犹太市镇亚利马太的居民,也是犹太公会的成员,他虽然相信了耶稣,但一向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信仰。他照犹太人殓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长条细麻布加香料缠裹,而头部另用裹头布包好,然后放在他的新坟墓里;这坟墓不是掘在地里,而是从山岩凿出来的窟穴。


身为公会成员的约瑟,在耶稣受审时没有替他仗义执言,只在祂死后才慷慨送出坟墓。在别人死后才歌功颂德、流露爱意,倒不如把握时机,在祂生前将诚意表达出来,因为后者实在有意义得多。今天我们也应把握还有的机会,热心地爱主和事奉主。


耶稣死后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要求彼拉多派人把守坟墓。彼拉多本来对耶稣已不感兴趣,因为他相信只要他的手下证实犯人已经断气,这件事就可以了结;然而,若犹太领袖们想将坟墓把守妥当,他也乐于接纳他们的要求。于是,他们便带着兵士前往,封了石头,又把守着坟墓。“预备日”是逾越节那周的星期五;“三日后”可以指首尾共三日。


犹太领袖们以为他们这次大获全胜,其实,真正的胜利是属于主的;祂那时只是在坟墓里,等待神叫祂复活的时刻来临。


祈祷:求主教导我善用今天的机会,切实地过荣神益人的生活。──《新旧约辅读》


马太福音第28章辅读

主复活(二十八1~10节)


安息日已过,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以及雅各和约翰的母亲马利亚,带备香膏来到耶稣的坟墓,准备膏祂的尸体。她们有此举动,可能是由于亚利马太的约瑟在殓葬耶稣时,因为安息日即将开始,恐防在膏抹尸身方面未够完善的缘故。香料的作用是辟除尸体腐化时发出的臭味。


地大震动和天使辊开墓前大石的景况,大概只有守兵们知情。当妇女们抵达时,地震已过,守兵也早已溜走了,只剩下天使坐在石上。天使请这些妇女进入坟墓里,检验星期五那天曾摆放耶稣尸体的地方,证明耶稣的尸体不再在那里。然后,天使吩咐她们告诉门徒,说耶稣已经复活了,并且比他们先往加利利去,正如他在被捕之前向他们承诺的。


在妇女离开墓地时,耶稣向她们显现,还亲自重复祂对门徒的应许。在当代犹太人的社会中,妇女是完全没有地位可言的。然而,耶稣却最先向她们显现,一方面可以表明主欣赏她们的爱心与劳苦,另一方面可以表明,在神的眼光中,是没有性别歧视存在的。耶稣吩咐她们“去告诉我的弟兄”,这里的“弟兄”可能不单只包括门徒,也包括祂的家人在内。在耶稣传道的期间,祂的家人并不相信他;但在祂复活升天后,他们都成了祂的跟随者,而主更曾向他的弟兄雅各亲自显现。


耶稣从坟墓里复活,表明祂战胜了罪恶和死亡,也证明祂真是神的儿子。祂的复活,同样成了信徒荣耀的盼望,因为我们将来也要复活。今天这位活着的主,每时每刻与我们同在,引领我们行走义路。让我们从心里向他发出欢呼:“哈利路亚,主复活!”


祈祷:复活的主,我感谢祢,因祢是我的盼望,也是我的拯救。


差遣门徒(二十八11~20节)


守兵的报告(11~15节)


看守耶稣坟墓的士兵,慌忙向祭司长报告所遇见的事,祭司长教唆他们散播谣言,认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逃避部分责任。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想出一个更像样的故事,他们也不致使用这无稽的藉口了。在马太福音成书时,犹太人仍在讹传耶稣尸首被偷的说法,来对抗门徒所传耶稣复活的信息。


这段经文再次显示出犹太宗教领袖们的丑恶。他们过去曾收买背信的犹大来捉拿耶稣,用不合法的审讯程序来裁决祂,用谗谤的话来向巡抚诬告祂;如今他们又用贿赂的手段,意图把真理隐瞒起来。可是,他们失败了,因为人的一切诡计都不能阻挡真理,胜利永远是属于神的。


门徒奉差遣(16~20节)


门徒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这山在传说上一向被认为是祂改变面貌的那座山。“还有人疑惑”这句话,可能是指十一个使徒中的一些人。


耶稣以复活之主的身分告诉门徒,祂现在已拥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因此,祂凭这权柄颁布差遣的使命,吩咐他们往普天下传福音。他们主要的责任,包括传道──“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施洗──“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教导──“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当他们履行主的使命时,祂保证会与他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大使命的附带应许是“直到世界的末了”,这句话暗示大使命并非只托负给十一个使徒,而是同样托负给每一个世代的信徒。因此,我们今天也接受了主的差遣,要把救恩传开,带领更多人归信主。你有没有忽略了主所托负你的使命?


祈祷: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新旧约辅读》


马可福音第1章辅读

福音工作(一1~13节)


福音的工作是神救恩的部分计划,施洗约翰是福音的使者,他的所言所行是按着先知的预言而应验(2~4节),目的是要为福音的主角铺路。


约翰的生活是艰苦的,为福音的缘故居野地、吃天然食物,他因有福音的负担,故地上的生活如何并不足以使他挂虑(6节)。


约翰传道的内容是基督耶稣(7~8节),他并没有以任何机会来高抬自己,乃传扬基督,因他一切都是为着基督而作。身为福音的使者,我们工作的中心、传讲的内容是什么呢?


福音的主角乃基督耶稣,祂的工作是传讲神的福音。在工作之始,祂被圣灵引导到旷野受考验(12~13节)。传福音的工作不是靠空口讲白话,而是要经历考验的,未经考验的福音使者是没有工作力量的。我们的主也备受考验,何况你和我?祂深深体会缺乏、忍受饥饿,因而祂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参来四15),故凡在基督耶稣里立志为福音使者的人,须倚靠祂的能力去面对考验。


祈祷:主啊,祢是我的主,祢能深切体会明白我所面对的考验及软弱。


福音开展(一14~28节)


福音并未因施洗约翰的下监而被捆锁,因为没有人能拦阻神的工作,耶稣找到西门、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跟从祂(16~20节)。天使曾经侍候耶稣,但神并没有差派天使去开展福音的工作,而是寻找合适的人并托负他,所以福音工作的开展与人脱离不了关系,每一个被拯救的人都应肩负福音的责任。


得人如鱼(17节):人和鱼都是受造物,但两者截然不同的地方,是人有永生,鱼却没有。人的价值比鱼更大,耶稣要他们放弃那些而去得着这些。要跟从主一定要为福音的缘故有所舍弃。


耶稣所传的福音信息是:


1.充满权柄的(22节)。祂的教训不是教条主义式的,祂是一位有权柄的人,祂本身就是权柄,所以祂能吩咐污鬼出来(23~26节)。


2.生命的道理,是更新的(27节)。主所带来的并非人的传统道理,祂的话是历久常新的,因为祂是一位生命的主。


祈祷:主啊,让我经历那历久常新的福音,致不会成为福音工作的拦阻。


繁忙中的安静(一29~39节)


耶稣在合城的人面前,不但关怀众人的需要(33~34节),也关怀和帮助个人有需要者(31节),所以,不论何人来到祂面前,祂均能施恩帮助。


尽管天晚日落应该是休息的时间,但主仍然因着人的需要而忙个不休(32节)。


当众人因着主耶稣的大作为而惊奇、并哄哄嚷嚷地找祂的时候,祂竟在天未亮时(35节),来到杳无人烟的地方祷告,这是工作成就的动力,是一切得力的源头。通常,我们会因工作太多而忙乱、因忙乱而要休息,但是主在这里树立了一个在百忙之中寻求得力的榜样。越重大的事情越需要在神面前安静,越繁忙的时刻越需要祷告。


一个能安静的工作者,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虽然众人在找主,但祂知道自己到世间来是为了什么(38节),因此工作才更能展开,福音更被广传,使更多人得益处。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为福音使者的人,应该懂得安静的重要。


祈祷:主啊,在忙乱的世代中,让我能安静在祢面前,每天从新得力。


行动和言语(一40~45节)


患大麻风的病者向主求医,我们的主便向他施恩,他就蒙医治,并得洁净(40~42节)。凡肯真心诚实向主祈求的,主必肯施恩。大麻风在圣经中是喻表不洁净,所以今日经文的主题是得洁净,正如我们求赦罪,罪得洗净一样。


耶稣说祂来是要成全律法,不是要废掉律法。祂吩咐洁净的人把身体去给祭司察看(参利十三1~59),这是按犹太人的律法,即是按神昔日的吩咐行事。而在今次的行动中,主却加上了祂的恩惠──使患病者得洁净。


耶稣嘱咐那人用行动去见证自己的病得医治(44节),这是蒙恩的人必须学习的顺服的功课,就是用行动去告诉人有关耶稣所作的大事,为的是要把荣耀归给神。可是那人“倒说许多的话”(45节),许多的话是否与此事无关不得而知,但结果却是影响了“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许多基督徒没有好好用行为作见证,蒙恩以后不但不能荣耀神,反而使神的工作受到莫大的影响。


祈祷:主啊,我愿意多按祢的心意行事。──《新旧约辅读》

分享